登錄???|???注冊
本書稿以地下水系統水循環理論為原則,綜合運用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同位素等方法,在全面了解研究區區域背景,利用多學科交叉詳細分析了解銀川平原地質構造特征、地下水系統和水流特征的基礎上,對銀川平原地下水補給來源、補給模式、循環特征等進行了綜合研究,為銀川平原地下水可持續發展利用提供了重要地質依據。
于艷青 李英 ·環境科學 ·2.8萬字
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主要實施區區域位置特殊、生態移民數量龐大,對其生態移民實踐經驗進行調查、總結并做理論解析,不但可以豐富生態移民理論,而且可以從實踐上指導該區域今后的生態移民工程,促進該區域可持續發展和長江上游大保護大開發。本書除了對以上問題進行理論梳理外,重點研究了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態移民現狀調查;二是做法與經驗梳理;三是生態移民實踐效應分析;四是區域生態移民理論解析;五是結論與對策建議。
廖海亞 ·環境科學 ·17.5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述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及其在大氣污染治理中應用的著作,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的產生過程、機理,給出了脈沖電暈放電、直流電暈放電、交流電暈放電、介質阻擋放電等多種放電的基本原理、理論以及該技術結合吸附、催化等技術的協同效應。書中結合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該項技術用于大氣污染物的治理研究,主要論述了該技術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室內空氣、油煙廢氣、惡臭廢氣以及SO2和NOx煙氣的研究所果。本書可供從事等離子體技術、污染控制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能源工程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閱。
梁文俊 李晶欣 竹濤 ·環境科學 ·22.2萬字
《糖蜜廢液的資源化處理及應用》是作者根據多年從事糖蜜廢液研究的成果、體會并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編著而成,全書系統介紹了糖蜜廢液常見處理工藝的基本特性、具體方法和應用現狀;詳細介紹了糖蜜廢液的資源化在作為農作物肥料和開發動物飼料中的應用。本書適合從事廢液資源化、農業資源利用和環境工程等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舒緒剛 陳彬 張敏等編著 ·環境科學 ·9.7萬字
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實踐的新特色,本書系統總結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新技術、新應用和新成果,展望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應用方面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緊扣“物聯網與生態環境”主題,本書介紹了基本概念、功能原理、應用范圍、政策空間、整體架構、系統設計、支撐體系、關鍵技術、核心設備、決策平臺、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及典型案例。本書可作為環境和資源類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相關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溫宗國等 ·環境科學 ·27.1萬字
按照國務院對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總體部署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發展需要,在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貴州省普查工作完成后,自2017年起,貴州省以每年6月30日為時點,持續開展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主要監測地表覆蓋變化,直觀反映水草豐茂期地表各類自然資源的變化情況。在符合國家監測規范成果的基礎上,分析選擇了適合自然保護區監測的指標體系,開展了以保護區為單元的監測和基本統計工作。本書根據2017—2019年度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和相關專題信息,選擇了貴州省行政區范圍內的16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為監測對象,監測統計形成報告、生成圖表,組成全書內容。全書共分四章,第1章緒論,第2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3章省級自然保護區,第4章結束語。第2章與第3章是本書主要內容,以獨立的自然保護區為統計單元,依照保護區概況、地形、植被、水域、荒漠與裸露地、人工堆掘地、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等的順序安排,按照相應的地理國情基本統計指標和統計流程,生成相應的統計報表,形成相應的統計數據,用圖、表的形式表達基本統計成果內容。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編著 ·環境科學 ·5.7萬字
大氣中的CO2主要來自地球系統本身,還是主要來源于人類活動大量排放?這是當前大家關注的“全球氣候變化”的核心問題。本書系統介紹了地球系統釋放CO2(含CO、CH4等)的理論、事實、衛星遙感、影像分析及其應用,其內容包括:地球系統碳循環與碳平衡原理;地球系統釋放CO2的事實;對CO2等氣體的衛星觀測數據及其分析結果;分析結論。本書重點論證了CO2衛星遙感的科學性,運用大量數據分析了CO2時空分布的自然特征,并對征收“碳消費稅”的科學依據和合理性提出質疑。
承繼成 趙英俊主編 ·環境科學 ·14.2萬字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中期階段,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問題迫在眉睫,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本書從復雜動力學理論視角出發,以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旅游規劃、生態規劃為基礎研究,進行跨界和包容性研究,以此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構建了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生態規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對生態修復、共建共享的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索,呼吁每一個子民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費明明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在系統地梳理銅冶煉行業水污染特征的基礎上,開展了水污染源的解析,闡明了銅冶煉行業的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污染物,主要介紹了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概論、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源解析、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控制技術評估、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控制技術、銅冶煉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展望等內容。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水污染控制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邵立南 楊曉松等 ·環境科學 ·16.3萬字
本書構建了以較為全面的環境質量為基本框架的地區環境經濟分析評價方法體系,基于泰爾指數,從四個板塊分析我國各地區間環境經濟的分化情況;考慮環境因素的地區經濟收斂及其增長動力,探討了各省區市環境質量發展情況、經濟環境地區分化情況,并用經濟指標和環境指標,從人均GDP的角度分析了地區經濟收斂情況,得出地區β收斂與否與樣本周期長短有關的結論,提出了地區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政策,并認為經濟增長是解決地區差距的根本途徑。
張自然等 ·環境科學 ·6.7萬字
本書共分5章,分別介紹了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現狀及惡臭污染評估指標體系、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惡臭污染評價技術、餐廚垃圾生化處理設施的惡臭污染評價技術、污泥處理設施的惡臭污染特征及固體廢物處理設施源惡臭物質遷移模擬軟件系統,為惡臭污染的科學評估與衛生防護距離的劃定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惡臭污染控制、風險評估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及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查閱。
陸文靜 王洪濤 趙巖等編著 ·環境科學 ·10.9萬字
本書是環保公益項目“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效果評估及協同預警研究”(201009066)的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與效應,探討各種治污減排對策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構建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模型,建立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治污減排與經濟結構調整之間的協同、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對地區、重點行業的研究,實證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效果,得出治污減排目標實現對結構調整的優化建議。
牛海鵬 ·環境科學 ·16.3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述焦化生產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技術的專著。本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為:①焦化工業節水減排的技術途徑、措施、規定與“零排”可行性分析和設計要求;②廢水特征、有機物組成、難降解的原因及其解決途徑;③廢水處理現狀、研究進程、回用與“零排”工藝選擇、技術措施、消納途徑與設計規定和要求;④實現回用與“零排”的技術組合與工藝集成及其工程應用。本書以焦化廢水節水減排和回用與“零排”為主旨,總結當今國內外最先進的焦化廢水節水減排與回用和“零排”的技術并進行歸納和對比分析,結合各類處理技術典型工程實例,突出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可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科研人員、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王紹文 王海東 張興昕等編著 ·環境科學 ·25.3萬字
《農村沼氣工程技術》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農村家用沼氣池技術,內容包括沼氣發酵的原理、沼氣發酵微生物、沼氣發酵生物化學、沼氣發酵工藝、農村沼氣發酵管理、沼氣安全使用與維護等;第二章介紹商品化戶用玻璃鋼沼氣池,內容涉及玻璃鋼沼氣池的特點、工藝技術、管理維護與運行效果;第三章介紹農村沼氣與生態農業,內容包括沼氣、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技術以及沼氣生態農業模式等;第四章介紹沼氣工程技術,內容包括厭氧工藝與反應器、沼氣工程規范、養殖場沼氣工程、有機廢水沼氣工程、生活污水沼氣工程等。本書可供從事沼氣開發利用與推廣的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供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
張無敵等 ·環境科學 ·19.4萬字
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指出了海河流域河口水環境與水污染現狀,以及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問題。為高強度人類活動干擾的河口水環境風險評價研究奠定基礎;第二章從流域角度,通過分析流域生態風險時空分布差異,確定高風險研究區;第三章對典型河口不同介質污染物的污染指數進行了分析;第四章研究了水質對于海河流域典型河口細菌的群落特征的影響;第五章建立了生物膜完整性指數,基于其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對海河流域河口健康進行了評價;第六章建立了構建了水質、水量及食物網綜合作用下的濕地AQUATOX-PRFW模型,應用該模型,評估了海河干流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辨識了影響濕地凈生產力主要環境因子,探索了河口濕地凈生產力時空變化規律及環境影響機制;第七章對研究進行了總結,并依據研究結論進行了展望。
劉靜玲 史璇 孟博 ·環境科學 ·7.5萬字
推動物流產業低碳化升級,以較少的資源、勞動力和能源投入得到較高的物流產出和盡可能少的環境污染,不僅是提高效率實現物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也符合當前低碳經濟的要求。本書基于經濟增長理論、生產理論、資源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理論以及計量經濟分析、數理經濟分析和實證檢驗等研究方法,將能源和碳排放納入全要素生產率的測評體系中,采用基于方向距離函數的數據包絡分析技術、共同前沿生產技術、空間計量分析等方法,從低碳約束的視角,對歷年中國區域、省際物流產業的碳排放以及碳排放約束下物流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演進、驅動因素及空間溢出效應進行系統的測度和分析,以期為中國物流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出新的思路。
馬越越 ·環境科學 ·13.8萬字
本書以有機廢氣與惡臭氣體等離子體凈化的前沿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共分為21章。主要介紹了揮發性有機物與有機廢氣,等離子體與等離子體凈化有機廢氣,電子束凈化器、輝光放電等離子體凈化器、介質阻擋放電等離子體凈化器、電暈放電等離子體凈化器、滑動弧放電等離子體凈化器、射頻放電等離子體凈化器、微波等離子體凈化器,等離子體與其他方法的聯合技術,包括等離子體協同光催化技術、吸附與等離子體組合凈化技術、等離子體與生物過濾組合處理技術,基于有機廢氣的結構分類介紹等離子體凈化效果,包括等離子體分解烷類氣體、等離子體凈化醛類氣體、等離子體凈化苯系物、等離子體凈化醇類氣體、等離子體凈化酮類氣體、等離子體凈化含氟烴類化合物、等離子體凈化含氯烴類化合物、等離子體凈化含氮惡臭氣體、等離子體凈化含硫惡臭氣體。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作為從事環境、能源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
杜長明編著 ·環境科學 ·30.8萬字
我國面臨嚴峻的干旱風險挑戰,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部分區域干旱化趨勢突出,干旱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干旱災害不僅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波及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嚴重時還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重大危害,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本書考慮干旱的多模態、多尺度特征,分析中國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干旱化趨勢、干濕格局演變及其在未來情景下的變化特征,研究黃河流域極端干旱頻次、范圍、嚴重程度,評估區域干旱災害風險,闡明不同風險等級變化特征,揭示典型旱澇急轉災害風險變化過程,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整編區域干旱風險管理與防范應對措施。
尹云鶴 鄧浩宇等 ·環境科學 ·11.5萬字
本書總結了一套成熟的、先進的電鍍廢水處理工藝。將廢水粗放分流,分為綜合廢水、含氰廢水、含油廢水三類。經物化——生物——反滲透處理工藝等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段光復編著 ·環境科學 ·29.6萬字
城鄉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工程堆積體是受侵蝕破壞最嚴重的地貌單元之一,是導致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來源。如何有效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協調人地關系,提升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的相容性,將生態宜居理念融入工程建設始終,是新時期城鄉建設的重要課題。植物是天然的工程師,擁有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潛能,并具備低投入、易養護、綠色環保和生態平衡等優點,很好的體現了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基于此,本書對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及防治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提出問題,并以伊洛河盆地城鄉建設中的工程堆積體為研究對象,分析生態宜居與土壤侵蝕的互動機制,總結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特征及微地形演化規律,深究根系固土的理論及機理,討論根系固土的有效性,論證植物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可行性。貫徹生態宜居理念,從固土植物的選擇、工程堆積體綠化設計及技術三個方面給出了運用植物防治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的方案與建議。
程磊 ·環境科學 ·1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