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公案小說,它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由宋話本公案類演義而成,盛行于明清。先秦兩漢法律文獻中的案例與史書中的清官循吏的傳記,是公案小說的先導,或者說是它的醞釀期。本套《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系列》收錄了《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和《施公案》等有影響的公案小說,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豐滿,藝術技巧圓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說的成就。閱讀欣賞這些公案小說,在獲得文學美感的同時,還可以藉此了解中國古代斷案家的偵破和斷案技巧。
佚名 ·集部 ·203萬字
《揮麈錄》分《前錄》、《后錄》、《三錄》、《余話》,創作時間前后歷時三朝三十余年。書中記敘作者王明清歷年來的所見所聞,其中雖有小說家言,但仍以史料居多,多為當時的史家和史書如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實錄院編修的《高宗實錄》所采用。《揮麈》四錄分別成書,前三錄最初各自單行,至《余話》成書方有合刻。此次校點以《四部叢刊續編》所收宋龍山書堂刻四錄全本為底本,校以《津逮秘書》本及其他有關資料。
(宋)王明清撰 田松青校點 ·集部 ·18.4萬字
《賓退錄》,趙與時撰,傅成校點。本書作者自序云:“余里居待次,賓客日相過。平生聞見所及,喜為客誦之。意之所至,賓退或筆于牘。閱日滋久,不覺盈軸。”書名即由此來。《卻掃編》,徐度撰,尚成校點。本書多記北宋國家典章制度、前賢逸事,因所據皆來源于其父處仁靖康中曾知政事時的傳聞,故翔實可信,“深有裨于史學”。
(宋)趙與時 徐度撰 傅成 尚成校點 ·集部 ·12萬字
本書仿劉義慶《世說新語》的體例,記載唐代人物言行故事,共十三卷,“規諫”、“諧謔”等三十門,取材于佚文舊事有益于勸戒教化者。本書本書記載唐代公卿大夫的言論事跡,其中尉遲敬德、唐臨、李晟等的材料,修《唐書》時已采入本傳。記載唐代名士軼事,兼及鬼神,共四十三條。以趙師雄醉臥梅花樹下,與花神相遇的故事最富盛名。本書記載晚唐奇聞軼事,或與時世相關,或為神靈果報。若干故事末附議論,為前人小說所罕見,與《闕史》、《劇談錄》共開后來宋人小說好發議論的風氣。本書收錄不見于正史記載的,可資談笑、夸尚、訓誡的史事資料,所記內容較為可信。
(唐)劉肅等撰 垣鶴等校點 ·集部 ·16.9萬字
《萍洲可談:老學庵筆記》分《萍洲可談》、《老學庵筆記》兩篇,《萍洲可談》所記,多為朱彧隨父朱服游宦所至見聞,卷二詳細記載北宋廣州市舶司的職能以及舶船航海、外商“住唐”等情況,最為精彩。《老學庵筆記》是陸游晚年所著的筆記,所記內容多為作者耳聞目睹之事。
(宋)朱彧 陸游撰 李偉國 高克勤校點 ·集部 ·9.1萬字
本書收錄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寫作時間跨越七十年,內容涵蓋紅學、詩詞、古典小說、書法繪畫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學術專著與論文、隨筆寫作之外的研究與思考,記錄了周先生的學術研究歷程,亦具有學術史意義。
周倫玲 周月苓 ·集部 ·45.1萬字
黃侃受乃師章太炎影響,于1913年到1918年在北大任教期間,首次將《文心雕龍》引入國內大學的講臺。后經門人范文瀾發揚光大,《文心雕龍》成為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常講不衰的品類。札記凡三十一篇,多以當時講義為基礎,稍加補注闡發。配有名家導讀,對黃侃的師承淵源與文學批評觀念進行了詳盡地論述。
黃侃 周勛初導讀 ·集部 ·14.5萬字
《五雜組》,明朝謝肇淛撰,傅成校點。此書共十六卷: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全書內容宏富,包羅萬象,凡明代社會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科技、民生、風俗等均有反映,為研究明代社會的重要參考史籍。本書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明如韋軒刻本為底本加以校點。
(明)謝肇淛撰 傅成校點 ·集部 ·24.9萬字
《歸田瑣記》,清梁章鉅撰,陽羨生校點。《歸田瑣記》書成于道光二十四年,內容多記朝野逸事、歷史人物、草木蟲魚、醫卜星相、讀書論學及風俗地理等,第八卷則為作者晚年的日記詩。此書正如他門人許敦書所說:“仿唐人之閩書,沿宋稗之舊例,穿穴百氏,剽竊一家,闡揚忠貞,臚述耆舊。小亦足以正洨長之說,補華陀之書。”不但可以廣掌故,開見聞,所載醫藥知識,對中醫也很有借鑒價值。此書最早的本子是道光二十五年浦城北東園刻本,此次校點即以此為底本,校以諸本而成。
(清)梁章鉅輯撰 陽羨生校點 ·集部 ·9.4萬字
中國歷代典籍素稱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一個人以其畢生精力也不可能窮盡,何況我們身處“智能互聯”的時代,有那么多的現代知識與技能需要去掌握,能優游于古籍之中的時間畢竟有限。況且古文形成的年代畢竟距離我們已很遙遠,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思想內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們所熟悉,對于一個不曾受過較多專業文史訓練的現代人來說,往往不免望書興嘆,面對寶藏卻無從入手。為此,一部優秀的選本乃成為愛好文史的人士修習古代文獻的階梯,清人曾國藩編纂的歷代文章選集《經史百家雜鈔》正是這樣一部符合我們今人讀古書需要的選本之一。在清代,《經史百家雜鈔》是繼《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之后,又一部流傳很廣、影響甚遠的古文選讀本。《經史百家雜鈔》的編纂始于咸豐元年(1851)初,成書于咸豐十年(1860)。該書所選文章上起先秦兩漢,下迄明清時期,按體裁分類編排為二十六卷,選錄了包括政論、詞賦、詔令、奏議、官箴、書牘、頌辭、祭文、碑銘、序跋、傳記、敘記、游記、典志等歷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體式全備、取材廣泛,熔經、史、子、集于一爐,集思想性、藝術性、致用性于一體。三者比較起來,《古文觀止》是私塾讀本,選文偏重文辭與文采,《經史百家雜鈔》網羅選文的廣博和深度則超過了《古文觀止》。同《古文辭類纂》相比,《經史百家雜鈔》增加了敘記、典志,在重視選文的文辭之外,除《古文辭類纂》偏重義理、詞章、考據三條選文標準之外,更強調其選文的“經世濟民”之用,認為“四者闕一不可”(?求闕齋日記類鈔?),突出“文”與“道”的結合,其實用價值遠在《古文辭類纂》之上。《經史百家雜鈔》,名曰“雜鈔”,其實不雜,毛澤東認為它“孕群籍而抱萬有”,道旨與文采兼備,可為國學之入門書。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44.5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堅瓠集(套裝共4冊)》經作者數十年采擷而成,上至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下至里謠雜說、風俗志怪,無所不包,于明代之事尤多,不惟可供談助,以足資考證。《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堅瓠集(套裝共4冊)》始刊于康熙二十九年,現存世有康熙年刊巾箱本、道光刊本、《清代筆記叢刊》本、《筆記小說大觀》本及民國十五年柏香書屋校勘本。
(清)褚人獲輯撰 李夢生校點 ·集部 ·74.9萬字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34.4萬字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江西萍鄉人。晚清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有《純常子枝語》40卷。文廷式以學人而為詩人、詞人,現存詩近600首,詞150余首。中華書局1993年版汪叔子編《文廷式集·詩錄》所收計334題589首,現據此為底本選注文廷式詩127題239首。
曾文斌選注 ·集部 ·35.8萬字
《困學紀聞》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所撰札記考證性質的學術專著,內容涉及傳統學術的各個方面,其中以論述經學為重點,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據學功力,確立了該書在我國古文獻學史上的卓越地位。《困學紀聞》與《容齋隨筆》、《夢溪筆談》并稱宋代考據筆記三大家,并為壓卷之作。本書以清嘉慶十二年(丁卯,1807)友益齋的《校訂困學紀聞三箋》為底本。
王應麟 ·集部 ·26萬字
張燮,字紹和,自號海濱逸史。二十歲中舉,后無心仕途,不再進京考進士,遂定居鎮江。萬歷四十五年寫成《東西洋考》。天啟年間,何喬遠薦入朝編修《神宗實錄》,力辭不就。一生著述豐富,除《東西洋考》外,另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續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等。黃宗羲稱他為“萬歷間作手”。由陳正統主編的《張燮集》,即是將其傳世著作全部匯集整理,為學術界提供一套完整的文獻資料。
張燮 ·集部 ·52.1萬字
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其故事始于說書,后經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為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鏟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小說從施仕綸做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時止。所做之事,不外“審案”和“剿寇”。情節比明代公案小說更加曲折,斷案之外,又有私訪遇險之事。書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夢顯靈、鬼神鑒察來解決,靈怪色彩很濃。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為俠客黃天霸。黃出身“綠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稱“改邪歸正”,改名施忠,充當官家的護院和走卒。他與昔日的“綠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計斬決十二寇,逼殺結義兄嫂,邀功請賞。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濟民的“俠客”和致君澤民的“忠義”結合起來,把“俠客”變成忠于封建統治的奴才和幫兇,從而維護封建帝國利益。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佚名 ·集部 ·39.7萬字
佚名 ·集部 ·37.2萬字
張燮 ·集部 ·32.9萬字
《海公案》全稱《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內容是寫明朝浙江淳安縣知縣海瑞審案斷獄的故事。它由若干獨立成篇的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先有記述全案過程的一段說明文字,然后分為事由、訴狀、判詞三部分,類似公牘文書。小說的主題是歌頌清官的明察和廉潔。海瑞在明代實有其人,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生于正德九年(1514),卒于萬歷十五年(1587),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本書完全是小說家的編撰,并非海瑞實事,只是托海瑞之名而已。《海公案》吸取民間傳說的內容,在形式上也有民間文學的特點,故事來龍去脈清楚,情節曲折有致。
佚名 ·集部 ·30.2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介紹“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瑯滿目,真是萬象包羅。文筆有的簡潔樸實,有的情文相生、美麗動人,常為一般讀者所喜愛。
(宋)陶穀 吳淑撰 孔一校點 ·集部 ·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