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六一詩話》是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后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六一詩話》以“閑談”的方式,隨事生說,各則詩話條目之間的排列并沒有固定和必然的邏輯聯系,卻始終貫徹歐陽修的基本詩學思想。《溫公續詩話》作為續補之作,常常照應《六一詩話》,對《六一詩話》中提及的詩人、詩事予以補充或續說。主要是品評、鑒賞時人及前人的一些名詩。充分顯示作者杰出史學家的特長,往往寥寥數語即傳神達意,人物活現,躍然如睹,事意豐富,令人咀嚼。
(宋)歐陽修 司馬光 ·集部 ·5.5萬字
《管子》是一部記錄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改革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論和事跡的匯編,是一部博采眾家之長的論文集。全書內容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哲學、社會及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管子》大約成書于戰國后期。西漢劉向編定該書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余10篇僅存目錄。由于篇幅、體例的限制,本書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目,對其進行解譯,旨在使讀者對管子思想有概括性的理解和認識。讀者也可掃描書中二維碼,聆聽配樂朗誦章節。
東籬子解譯 ·集部 ·18.3萬字
《萬歷野獲編(全三冊)》,本書明朝沈德符撰,楊萬里校點。此書三十卷、《補遺》一卷,舉凡典章制度之沿革、政教禮儀之興替,以及朝廷政事、后宮秘聞、文人交游、災異祥瑞、仙釋鬼怪、民間風俗、異族大略等等,無不記之,堪稱有明一朝百科大全,向為治史者所倚重。本書以臺灣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鈔本之影印件點校。
(明)沈德符撰 楊萬里校點 ·集部 ·58.1萬字
《容齋隨筆》全書分為《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作者洪邁一生涉獵書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隨筆記下,內容包括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面,前后近四十年乃成此書,對于讀者研究我國歷史、文學藝術等方面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宋)洪邁著 穆公校點 ·集部 ·40.9萬字
本書收錄《朝野僉載》、《云溪友議》兩種。《朝野僉載》,唐張鷟撰,恒鶴校點。本書記述唐代前期朝野遺事佚聞,以武后一朝事跡為多。《云溪友議》,唐范攄撰,陽羨生校點。本書共六十五條,記載了唐開元以后文壇的逸事瑣聞、詩歌本事。
(唐)張鷟 范攄撰 恒鶴 陽羨生校點 ·集部 ·9.1萬字
《五雜組》,明朝謝肇淛撰,傅成校點。此書共十六卷: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全書內容宏富,包羅萬象,凡明代社會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科技、民生、風俗等均有反映,為研究明代社會的重要參考史籍。本書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明如韋軒刻本為底本加以校點。
(明)謝肇淛撰 傅成校點 ·集部 ·24.9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南村輟耕錄》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廣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軼事、風俗趣聞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東南一帶史事,尤為詳贍,足補史傳闕失。以陶湘影元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
(元)陶宗儀撰 李夢生校點 ·集部 ·20.8萬字
《庚巳編》,明朝陸粲撰,馬鏞校點。此書內容多為明初奇聞逸事,包括明初各種社會新聞、祥瑞災變、刑獄案件、各地風俗等。書中記載了大量的神狐鬼怪傳說,反映了作者及當時人們渴求懲惡揚善、伸張社會正義的愿望。此書文字清約雅健,部分條目如“洞簫記”等,文筆婉轉生動。本書以《記錄匯編》本為底本,以《說庫》本為參校本。《今言匯編》,明朝鄭曉撰,楊曉波校點。此書內容所涉范圍極廣,皇室、宦官、名臣、邊事、漕運以及歷朝典故等,無所不包,可補正史之闕,訂正史之誤,是我們研究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政治、經濟、軍事等的重要材料。本書以《鹽邑志林》叢書本為底本,參校了嘉靖本、《紀錄匯編》叢書本和鄭心材刻本,并參考了其他叢書及《明史》、《明實錄》等材料。
(明)陸粲 鄭曉撰 馬鏞 楊曉波校點 ·集部 ·13.9萬字
《顏氏家訓》既是一部宏大的家訓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豐富、廣泛,體制宏大,在我國家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教子智慧,形成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形態。《顏氏家訓全鑒(典藏誦讀版)》在參考大量權威古籍的基礎上,將正文編寫分為原文、注釋和譯文三個板塊,并對生僻字詞進行了注音,以方便讀者閱讀。
楊敬敬解譯 ·集部 ·16.5萬字
《客座贅語》,明朝顧起元撰,孔一校點。此書內容多為關于明朝南都南京者,遍涉歷朝典章制度、地理沿革、藝林軼事、市井風俗,大多為聞見記錄,間有以文獻、金石材料考訂者,為了解、研究明代政治、經濟、文化、世俗民情,提供了豐富的珍貴史料。本書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歷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金陵叢刻》本參校。
(明)顧起元撰 孔一校點 ·集部 ·15.2萬字
黃侃受乃師章太炎影響,于1913年到1918年在北大任教期間,首次將《文心雕龍》引入國內大學的講臺。后經門人范文瀾發揚光大,《文心雕龍》成為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常講不衰的品類。札記凡三十一篇,多以當時講義為基礎,稍加補注闡發。配有名家導讀,對黃侃的師承淵源與文學批評觀念進行了詳盡地論述。
黃侃 周勛初導讀 ·集部 ·14.5萬字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的《閑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種植》、《飲饌》、《器玩》、《頤養》八部,是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觸及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種。此書自康熙十年(1671)付梓以來,一直備受矚目。本次約請李漁研究專家,以國家圖書館藏翼圣堂本為底本,進行精心校勘、曉暢翻譯、詳盡準確的注釋和見解獨到的題解。
李漁 ·集部 ·51.6萬字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書中富有辯證法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經過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本書是一本中英對照版。
晏子著 ·集部 ·27.9萬字
中國歷代典籍素稱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一個人以其畢生精力也不可能窮盡,何況我們身處“智能互聯”的時代,有那么多的現代知識與技能需要去掌握,能優游于古籍之中的時間畢竟有限。況且古文形成的年代畢竟距離我們已很遙遠,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思想內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們所熟悉,對于一個不曾受過較多專業文史訓練的現代人來說,往往不免望書興嘆,面對寶藏卻無從入手。為此,一部優秀的選本乃成為愛好文史的人士修習古代文獻的階梯,清人曾國藩編纂的歷代文章選集《經史百家雜鈔》正是這樣一部符合我們今人讀古書需要的選本之一。在清代,《經史百家雜鈔》是繼《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之后,又一部流傳很廣、影響甚遠的古文選讀本。《經史百家雜鈔》的編纂始于咸豐元年(1851)初,成書于咸豐十年(1860)。該書所選文章上起先秦兩漢,下迄明清時期,按體裁分類編排為二十六卷,選錄了包括政論、詞賦、詔令、奏議、官箴、書牘、頌辭、祭文、碑銘、序跋、傳記、敘記、游記、典志等歷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體式全備、取材廣泛,熔經、史、子、集于一爐,集思想性、藝術性、致用性于一體。三者比較起來,《古文觀止》是私塾讀本,選文偏重文辭與文采,《經史百家雜鈔》網羅選文的廣博和深度則超過了《古文觀止》。同《古文辭類纂》相比,《經史百家雜鈔》增加了敘記、典志,在重視選文的文辭之外,除《古文辭類纂》偏重義理、詞章、考據三條選文標準之外,更強調其選文的“經世濟民”之用,認為“四者闕一不可”(?求闕齋日記類鈔?),突出“文”與“道”的結合,其實用價值遠在《古文辭類纂》之上。《經史百家雜鈔》,名曰“雜鈔”,其實不雜,毛澤東認為它“孕群籍而抱萬有”,道旨與文采兼備,可為國學之入門書。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42.5萬字
本書作者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計140余,凡百數十卷,施以新式標點,并加校勘及每書提要,再配以人名、書名索引,附錄廖平傳記、年譜、評論、目錄、研究等各類資料。
舒大剛 楊世文主編 ·集部 ·453萬字
正是《古文觀止》所具有的這些鮮明的特點,使其在問世后的三百多年里,成為最流行、最有影響力的初學古文選本,常作為私塾及學堂的啟蒙讀本,幾乎家家必備,海內風行。時至今日,其通俗性、權威性仍難以動搖,依舊是首選的普及性古文選本,更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必備書。《古文觀止全解》為了幫助讀者提高閱讀、理解古漢語的能力,全面吸收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并從中學習古代歷史、典章制度、風物人情等方面的知識,我們推出了這本《古文觀止全解》。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思履主編 ·集部 ·50.2萬字
《三言二拍》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98.8萬字
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本次整理以權威版本為底本,詳細注釋,并深入分析其思想內涵與藝術手法,可使讀者深入理解和領會元雜劇的藝術魅力。
王春曉評注 ·集部 ·17.8萬字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點。前集二十卷,續集十卷,在唐人筆記中是一部別具特色的重要作品。此書分門別類輯事,魯迅先生稱其記錄秘書、敘述異事,仙佛人鬼,乃至動植物,無所不包,以類分別,猶如類書。千百年來,此書為世人所重,資料頗具研究價值。美國東方學者勞費爾和英國李約瑟博士分別在他們的科技著作《中國伊朗編·阿月渾子》和《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征引了本書。本書有《四部叢刊》本、《學津討原》本、《津逮秘書》本、《稗海》本等等,諸種版本中,以《四部叢刊》本為最早,影印明萬歷三十五年李云鵠本,而《學津討原》本最為完備。今以《學津討原》本為底本標校,參校他本。
(唐)段成式等撰 曹中孚等校點 ·集部 ·13.2萬字
本書收錄《拾遺記》、《異苑》、《幽明錄》、《續齊諧記》共四種。《拾遺記》,前秦王嘉撰,梁蕭綺錄,王根林校點。本書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
(前秦)王嘉等撰 王根林等校點 ·集部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