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蹲髠鳌芳仁枪糯袊穼W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本次出版的《左傳》,系由中華書局“三全本”《左傳》譯注作者郭丹教授等根據(jù)新叢書體例選篇改版而成,注釋簡明扼要,譯文流暢清晰。
郭丹譯注 ·集部 ·19.5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包括《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妒盅嗾Z》所記為北宋以來有關典章制度,頗足援據(jù);所錄人物逸事也十分廣博,向為史家所重。《避暑錄話》據(jù)書前自序稱,紹興五年(1135)因酷暑難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擇泉石深曠、竹松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
(宋)葉夢得撰 田松青 徐時儀校點 ·集部 ·13.2萬字
《禮記》為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禮論為主的論文匯編,內(nèi)容涵蓋戰(zhàn)國以后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等,闡釋禮經(jīng)意涵,可指引后人閱讀禮經(jīng)的思考方向。《孝道》,是“中國固有文化的精華”,以“尊老,敬老、養(yǎng)老、送老”為基本內(nèi)涵;而《孝經(jīng)》一書是中國古代漢族政治倫理著作。涉及孝道,說到了一些行孝的具體事項,其核心是以“孝”勸“忠”。一些內(nèi)容在今天,仍是新社會的倫理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
胡平生 陳美蘭譯注 ·集部 ·13.1萬字
《小窗幽記》,明陳繼儒纂輯,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從感情、個性、處世、境界、品味、法度等各方面入手,立體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養(yǎng)、立身處事、怡情養(yǎng)性;而且關涉到世情、歷史、山水自然、藝術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文字優(yōu)美典雅,處處浸透著古人的生活智慧。本書節(jié)選《小窗幽記》的精華部分,以權威版本核校,出注并翻譯,引領讀者品味它無窮的藝術魅力。
成敏譯注 ·集部 ·12.7萬字
《汲古閣集箋?!肥珍浀氖敲髂┲貢摇⒊霭婕颐珪x的詩作部分,由諸位學者根據(jù)其留存在世的詩稿(分別為《和古人詩》《和今人詩》《和友人詩》《野外詩》)進行研究整理,并根據(jù)清稿本和《虞山叢刻》本參校而成,故而此本的校注更加細致全面,更加精確完善,具有較好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毛晉 ·集部 ·17.7萬字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jīng)撰,田松青校點。全書十八卷,或考證經(jīng)史,或記述時事,議論多能有感而發(fā),所記事實也能補史之未備。書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頗具小說價值,常為后世小說、戲曲所采用。以涵芬樓《宋人小說》本為底本,校以《稗海》等書。
(宋)羅大經(jīng)撰 孫雪霄校點 ·集部 ·11.9萬字
《楓窗小牘》,宋袁褧撰,袁頤續(xù),尚成校點。全書二卷,記事前后相距近百年,內(nèi)容多及汴京故事,如艮岳之筑、京城規(guī)制、河渠狀況、宮闕構建、戶口增減等,可與史傳相參。以《叢書集成》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等本?!肚宀s志》,宋周煇撰,秦克校點。全書十二卷,為周煇晚年定居杭州清波門時所作,多記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雖尋常小事,多有益風教,并可補野史所闕疑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本為底本,參校他本。
(宋)袁褧 周煇撰 尚成 秦克校點 ·集部 ·8.6萬字
《地藏經(jīng)》全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是中國佛教在大眾信仰層面影響最大的幾種經(jīng)典之一,又被稱為佛門中的“孝經(jīng)”。《藥師經(jīng)》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近代以來受到諸多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大力提倡推廣,影響極大。這兩部經(jīng)典主要涉及佛教名相和故事,義理相對淺顯易懂,其對社會人心病態(tài)的分析也相當深刻,值得勞碌的現(xiàn)代人閱讀參考。本次我們將這兩部經(jīng)典統(tǒng)一注釋翻譯,合并出版,希望廣大讀者能通過這些古老文字,體會到其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新意,在開闊視野的同時開悟智慧。
許穎譯注 ·集部 ·13.4萬字
《鐵圍山叢談》原書寬山識語言是書“上自乾德,下及建炎,中間二百年軼事,無不詳志備載,亹亹動聽”?!丢毿央s志》是曾敏行的一本隨筆,記錄了他在讀書、交友、旅游及各種社會活動中的所見所聞,身后由其子三聘整理成書。
(宋)蔡絛 曾敏行撰 李夢生 朱杰人校點 ·集部 ·10.9萬字
《柳南隨筆續(xù)筆》,清王應奎撰,以柔校點?!读想S筆》六卷、《柳南續(xù)筆》四卷,為仿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而成的筆記作品,近于語林、詩話。“柳南”是沈德潛取王維“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句意為王應奎所取的書齋名。二筆逾十萬言,共500多條目,文字簡潔洗練,但內(nèi)容包羅萬象,有讀書札記,“考詩筆之源流,究名物之根柢”,一家之言,足資取鑒;也有月旦人物,所記名人軼事,可補史傳之不足?!读想S筆》初刊于乾隆五年,《柳南續(xù)筆》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后者對前者的一些錯誤做了修正,故二書略有重復,嘉慶時張海鵬將二書合刻,收入《借月山房匯鈔》。其后又有道光年間的陳璜《澤古齋重鈔》本、光緒年間的《申報館叢書》本、民國年間《叢書集成》本等,均以《借月山房匯鈔》本為祖本。本次校點即以《借月山房匯鈔》本為底本,校以諸本而成。
(清)王應奎撰 以柔校點 ·集部 ·10.3萬字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xù)筆談》三部分,共計收錄記述609條,其中自然科學類189條,人文科學類420條。內(nèi)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理、物理、化學、水利、建筑、醫(yī)藥、歷史、文學、藝術、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秹粝P談》以大篇幅記述自然科學,為其他筆記類著述所少有,北宋的重大科技發(fā)明和科技人物,均賴之記載傳世。
(宋)沈括著 金良年 胡小靜譯 ·集部 ·13.1萬字
《揮麈錄》分《前錄》、《后錄》、《三錄》、《余話》,創(chuàng)作時間前后歷時三朝三十余年。書中記敘作者王明清歷年來的所見所聞,其中雖有小說家言,但仍以史料居多,多為當時的史家和史書如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實錄院編修的《高宗實錄》所采用?!稉]麈》四錄分別成書,前三錄最初各自單行,至《余話》成書方有合刻。此次校點以《四部叢刊續(xù)編》所收宋龍山書堂刻四錄全本為底本,校以《津逮秘書》本及其他有關資料。
(宋)王明清撰 田松青校點 ·集部 ·18.4萬字
國家語委重大項目《中華經(jīng)典誦讀與語文素質(zhì)、語文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關研究》于2011年7月立項,劉明華教授負責的子項目之一是《大中小學生中華經(jīng)典誦讀定篇研究》。該子項目的最終成果形式是誦讀和閱讀本三卷。通過廣泛收集,深入調(diào)研,精選百年來最具認同感、最富文化價值、最受歡迎、最易誦讀的古詩文,分小學捐(誦讀,中英文對照)、中學卷(閱讀)、海外華人卷(閱讀)三卷出版。該書的編選是建立在對百年來各種語文教材、語文讀本古詩文篇目統(tǒng)計的基礎上,使選本具有堅實的學理基礎和文獻依據(jù)。該書不僅名學了各年齡段學生最宜誦讀的古詩文,對學校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家庭開展蒙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提供了作為一個中國人通過誦讀而積累文化素養(yǎng)的途徑。
劉明華 ·集部 ·7萬字
《中吳紀聞》,宋龔明之撰,孫菊園校點。本書是一部涉及內(nèi)容非常廣泛的資料筆記,諸如吳中地區(qū)宰執(zhí)郡守文人名士的遺聞逸事、詩文酬對以及該地區(qū)的名勝古跡等,曲洧舊聞》,宋朱弁撰,王根林校點。以書中內(nèi)容考辨,本書當撰于作者留金之時。書中無一語及金,故名書曰"舊聞"。一是追述北宋軼事。
(宋)龔明之等撰 孫菊園 王根林校點 ·集部 ·9.6萬字
本書收錄《拾遺記》、《異苑》、《幽明錄》、《續(xù)齊諧記》共四種?!妒斑z記》,前秦王嘉撰,梁蕭綺錄,王根林校點。本書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
(前秦)王嘉等撰 王根林等校點 ·集部 ·12.1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文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格言體人生智慧書,內(nèi)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過好生活,如何面對命運等方面,從方方面面教導人們?nèi)绾纬浆F(xiàn)實人生的苦難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讓自己能夠正義有效而又悠閑從容地活在世間。本書以武進陶湘1927年序刻的《還初道人著書二種》之一的《菜根譚》刻本為底本,從中精選264條,進行注釋、翻譯和點評,以方便現(xiàn)代讀者閱讀理解。
楊春俏譯注 ·集部 ·13.5萬字
《水經(jīng)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jīng)注》因注《水經(jīng)》而得名,《水經(jīng)》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端?jīng)注》看似為《水經(jīng)》之注,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本書融匯了陳橋驛先生60余年研治體會,以陳橋驛先生《水經(jīng)注校證》為底本,約請陳先生選取每卷最精華的部分,增撰題解、注釋,譯文流暢自然,注釋力求精當,希望對讀者了解《水經(jīng)注》一書有所幫助。
陳橋驛譯注 王東補注 ·集部 ·15.4萬字
《四朝聞見錄》,宋葉少翁撰,尚成校點。全書五卷,凡二百零九條,多記宋室南渡后的歷朝事跡,對南宋四朝典章制度、名物軼事的記載也多為史家和研究者所重視。以《四庫全書》本底本,校以《知不足齋叢書》等本?!峨S隱漫錄》,宋陳世崇撰,郭明道校點。全書五卷,多記時人詩話、文人軼事,而對南宋故事言之尤詳,所記宮廷掌故、儀制諸條多有史傳所未及,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以夏敬觀校本為底本,校以《稗海》、《四庫全書》等本。
(宋)葉紹翁 陳世崇撰 尚成 郭明道校點 ·集部 ·11.3萬字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峨S園食單》是清代才子袁枚所著,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qū)漢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
沈冬梅陳偉明譯注 ·集部 ·15.2萬字
本書收《筠廊偶筆》、《在園雜志》兩種。《筠廊偶筆》,清宋犖、劉廷璣撰,蔣文仙、吳法源校點。本書中皆雜記宋犖耳目見聞之事。其中鄉(xiāng)野趣事、野史考證,無不涉及,如回雁峰考之類,亦足資考證。劉廷璣《在園雜志》,劉廷璣的詩雖流傳不廣,但其《在園雜志》卻獨樹一幟,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知識性很強,考校字句,辨其是非,是少有的佳作。
(清)宋犖 劉廷璣撰 蔣文仙等校點 ·集部 ·13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