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顏氏家訓》是中國最名、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家訓”,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內容廣泛,涉及儒學、史學、文學、音韻、訓詁、風俗習慣等。其核心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探討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有許多獨到和具有積極意義的見解。作為傳統社會的典范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顏之推 ·國學普及讀物 ·11.6萬字
本書是南京大學文學院鞏本棟教授榮休紀念及門弟子慶賀文集,分學術論文和師門問學錄兩部分。學術論文為鞏門弟子學術研究成果的自選,內容遍及古籍校勘整理與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批評史、文學理論、詩詞、散文、小說諸領域。師門問學錄以散文筆法各自追憶恩師教誨歷程。受教之法因人而異,而師尊傳道宗旨則一。全書真實反映了南京大學和鞏本棟教授古典文學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與成果,是東南學術和南雍文脈的活態呈現,彰顯了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典范意義。
葛云波主編 ·古籍整理 ·28.7萬字
本書上篇為離退休教師人物專訪,下篇是老同志先進個人事跡。上篇通過采訪王義遒、梁柱、馬克垚、嚴家炎、郭建棟、張振國等北京大學具有代表性的離退休教師,整理第一手的口述史資料以還原時代變遷中北京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為今后北京大學的校史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提供第一手的重要史料。下篇深入挖掘離退休教師生活中發生的感人小事。借由老同志們對這些重要事件或小事的探討,幫助青年學生切實提高理論水平,形成對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或人生困惑的正確認識。
馬春英 ·經部 ·21.6萬字
《國學小叢書-儒教與現代思潮》服部宇之吉著商務印書館。服部宇之吉,日本教育家,哲學家。畢業于東京大學。歷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東方文化學院院長。帝國學士院會員。服部宇之吉曾活躍在近代日本的學術界、教育界甚至政界。是日本宣揚孔子教最傾心、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儒教與現代思潮》注重探討了中國儒教與現代之民主主義、功利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平和主義之區別。論證深刻、條理清晰,對當今的人們研究儒教文化與現代思潮之關系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日)服部宇之吉 ·國學普及讀物 ·68字
本書據清代黃蟾桂的曾孫黃家銑手錄整理的《立雪山房文集》謄抄本影印而成,該本藏于汕頭市澄海區博物館。該集包括《行狀》《年譜》《論》《書》《告文》《啟》《序》《記》《辨》《說》《考》《祭文》《表》《跋》《學準》《家訓》《節略》等21類195篇。
(清)黃蟾桂撰 陳景熙等整理 ·古籍整理 ·7317字
《中國四庫學》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導的輯刊,每年兩輯,旨在為四庫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陣地。每輯文章按照四庫經史子集分欄,常設欄目有四庫學綜合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文獻整理等。
鄧洪波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22.6萬字
這本書是民國翻譯大師伍光建先生的傳奇譯作,共選短篇小說五篇,就其敘事技巧與風格,全書可分為三組,第一組是《舊歡》與《離婚》,內容非常新奇,但不流于怪誕。他們的結構,雖然總是閑處著筆,但節奏都是一步緊似一步,直至篇尾戛然而止。第二部分是《心獄》與《奪夫》,原著都是赫德,小說的調子寂寞而悲涼,別有一番情致。與伍先生的譯筆恰恰相得益彰,名作名譯,頗為值得一讀。第三部分為《圣水》,作品的風格異常的冷靜,雋永,讓人讀后感到一種沉重的回味。
(英)哈代等 ·古籍善本 ·61字
《曾文正公全集》為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的作品全集,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由清政府頒旨下諭,李翰章編撰,李鴻章校勘。此次采用的是經典版本——傳忠書局刻本。同時為順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全集均采用了簡體橫排的出版形式,裝幀設計精美,可讀宜藏。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復興儒學的圣哲,號稱清朝咸同“中興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后人對曾國藩一生的總結性評價,而其中很大部分依據便集中體現在這套《曾文正公全集》中。全書不僅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謀略智慧,同時也以平實易懂的語言,深淺出的筆觸將許多人生感悟、妙理玄機完整袒露給世人。權臣、名將、高師、慈父……一個最近距離的曾國藩。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41.9萬字
梁漱溟的新儒學主張“返回到事實”去解釋儒學,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將儒學從符號形式還原為現實生活,其二是從道德規范還原為人的心理。梁漱溟將孔學定義為生命之學,用生命范式詮釋儒學,在原始儒學與宋明儒學之間建立了一條通道,使儒學可以擺脫漢代以來制度化、形式化的束縛,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朱夏楠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11.3萬字
《追夢的笨笨》是一本寫給大學生的書,是一本實用的留學指南,也是一本勵志書。全書精髓在于Sonia老師7年美國名校留學申請經驗累積的成功案例的分享,全部案例都是從未公開發表的一手案例。這些案例,每一個都是發人深省的有趣故事,溫暖而勵志,帶給大學生們不一樣的視野,啟發思考。這些案例,詳細展示了希望在畢業后入讀美國或者歐洲牛校的大學生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應該如何做好申請準備工作,也有大量可操作性的申請技巧,可以教讀者們學會留學,避免踩坑,更能補養心靈,幫助讀者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從容面對留學和職場的挑戰,并終成功入讀名校,實現人生理想。全書語言詼諧幽默,并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可讀性強。
師珊珊 ·經部 ·12.6萬字
《老子》一書雖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言簡意深,于政治、經濟、歷史、哲學、軍事、養生等諸多方面作了精彩闡述,是一部能開慧明道的經典。本書的著譯和解析,有助于讀者直接地感受、體味《老子》一書的原文含義以及言外之意,更好地領會《老子》一書的玄妙哲思,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思想與文化。
姚淦銘譯解 ·國學普及讀物 ·12.1萬字
本書是明代潮汕地區名士羅萬杰的詩文集,卷上為《詩》,收詩190首;卷下為《文》,收文13篇。另有序跋5篇。
(明)羅萬杰撰 黃樹雄等整理 ·古籍整理 ·8021字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以散文成就最高,著有近20部散文集,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一生著述甚豐,最能顯示其創作個性,并成為他對中國現代散文藝術獨特貢獻的,就是他的沖淡平和、閑適清雅的小品文。這類散文主要描寫生活風貌、鄉風民俗。在藝術上他的這些散文有著明顯的特點:一是知識淵博;二是清澀幽默;三是沖淡平和的韻致。讀其散文,自能得到一種超凡脫俗、自由率性的感受。本書精選了作者此類散文數十篇,匯集成冊,以饗讀者。
周作人 ·古籍善本 ·62字
《父與子》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發表于1862年。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后,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占了上風。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后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譯者:陳西瀅--陳源(文學評論家、翻譯家陳源1910年畢業于南洋公學附屬小學(今南洋模范中學)。1912年在其表舅吳稚暉的資助下留學英國,在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1922年回國,任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
屠格涅夫 ·古籍善本 ·68字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八日周作人日記云:“收集序跋文,取合編為知堂序文,共五十三篇,寫目錄成,即寄予天馬書店。”十二月十一日云:“校序文并搜稿,當再寄給天馬書店。”此“知堂序文”或為最初所擬書名亦未可知。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八日日記又云:“上午作序跋文小引,下午了,寄給天馬書店。”書名似已有改動。一九三四年三月,《苦雨齋序跋文》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第一分三十六篇,不見于自訂各文集者十三篇,即《紅星佚史序》、《匈奴奇士錄序》、《炭畫序》、《黃薔薇序》、《點滴序》、《徐文長故事小引》、《陀螺序》、《狂言十番序》、《兩條血痕后記》、《空大鼓序》、《苦茶隨筆小引》。
本書選擇清華大學發展、校園文化、科研與社會服務、校史人物等事關學校歷史的幾個重要方面,點面結合,精選一組歷史照片,以講故事的敘事方式,讓厚重的歷史鮮活起來,并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點,從不同側面挖掘、弘揚清華優良的文化與精神。
金富軍 ·經部 ·20.5萬字
在清末民初的經學研究中,“漢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風潮,這股風潮流行于晚清,卻并非是對乾嘉漢學的反動,而是乾嘉經學的進一步發展。清末江蘇學政黃體芳于光緒八年在江陰建立南菁書院,高揚漢宋兼采旗幟。南菁書院的理念匯集并培育了眾多經學大師,如黃以周、王先謙、張錫恭、曹元弼、唐文治等,他們的學術研究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之間促成了晚清經學的又一座高峰,也成為連接清代與近代學術的重要橋梁,可以看作對清代經學的總結。本書精選三十篇關于南菁書院與近世學術的文章,展現了南菁學者們在晚清經學和教育等多領域的研究與作為,對全面認識南菁書院及其對晚清民國經學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對今日的經學與禮學研究亦有珍貴的啟發價值。
吳飛主編 ·經部 ·41.6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孔丘原著 劉強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9萬字
本書是鄭福田先生創作的舊體詩詞的結集,共720首,分為草原風懷、中華心印、鄉國關懷、節候怡人、浮生文韻、物我欣然、學海詩航七部分,后附碑記、賦文數篇。每部分大體按七律、五律、七絕、五絕、七古、五古、詞排列,詠物懷人,至純至真,含英咀華,口齒生香。
鄭福田 ·經部 ·6.4萬字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內的傳統文化普及以及研究工作等,都面臨新的局面。本書匯集若干篇有關傳統經典研讀與國學教育普及的論文,其中既有對傳統經典的文本分析,也有對推動國學教育的實踐思考,二者密切關聯,相得益彰,表達了對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的關切,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當下的現實需求。
冷衛國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