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以地域文化建設為需求,從傳統磚筑技藝的數據采集和美學應用理論的總結和歸納,深度挖掘磚筑技藝與參數化、數字化等現代科技結合的當代創新砌筑技術,分別從磚筑技藝的建構原則、磚筑技藝的建構美學、磚筑技藝的建構規律以及磚筑技藝方法的創新,完成磚筑藝術從傳統建造技術的傳承到當代性的轉譯創新。本書以磚筑技藝為出發點,總結分析出磚筑技藝的表現語言形式,并運用到實踐探索的設計與落地建設中,建構符合鄉土人居環境的當代磚筑技藝理論。
萬妍彥 李一霏 ·歷史文化 ·0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曹上秋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5萬字
本書通過清晰明了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解讀頤和園的前世今生,探尋頤和園中的犄角旮旯,品讀頤和園長廊畫的故事,帶您領略的皇家園林文化和藝術。本書包括歷史淵源、昆明湖、萬壽山和長廊畫四部分內容,從清漪園到頤和園的發展變遷,從頤和園中建筑園林布局到美輪美奐的長廊畫藝術,全面解讀頤和園的歷史、文化與建筑,使讀者從中領略頤和園的獨特魅力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無論是對建筑感興趣的人還是建筑從業者、導游人員、旅行愛好者,本書都能滿足您的審美與文化需求,成為您閑暇時全面了解和欣賞頤和園的必備指南。
張克群 ·歷史文化 ·6萬字
本書基于作者收集的大量有關長城的第一手資料,通過輕松易讀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以對長城的了解和講述為主線,配合所繪制的手繪作品與圖示,復原和剖析曾經的及現存的長城的知識及構造,并展示及解讀大量碑刻類文物實例。本書包括長城的定義、長城的履歷、巨龍的身軀、個性的敵樓、迅捷的警報、強大的武備、不凡的關隘、失去的記憶、毀滅與傷痛九章內容,以常人不熟悉和不了解的角度,解讀一個與眾不同的長城。本書適合愛好歷史文化與建筑的廣大讀者閱讀。
連達 ·歷史文化 ·15.9萬字
建筑是人類站立在地球上的最恢宏的風姿。人類建筑文明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是同步的。一座偉大的建筑,容納了人類物理力學的豐厚底蘊,彰顯了人類手工業制造者的巧奪天工,承載了人類開拓創新的勇氣與決心。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每一座建筑的年輪都記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每一座建筑的腳步都烙印了人類文明的輝煌。
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古建筑中的“柱子”這一要素。除建筑結構中的柱子外,還有許多獨立存在的柱子形狀的物體,譬如華表、墓表、經幢等,也在本書中進行了逐一解析、品評。通過這些“建筑小品”,可見微知著,掌握古建筑基本知識,亦可品得文化與歷史的趣味。
樓慶西 ·歷史文化 ·3.6萬字
本書以希臘建筑師為開端,講述了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師,介紹他們的人生歷程和主要建筑成就。圖文并茂,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師及其作品在建筑歷史上發揮的獨特作用。被選取的建筑師及其作品是按照歷史的脈絡仔細篩選的,他們要么是在歷史的轉折期發揮過關鍵作用,要么給后來建筑設計的變革起到過鋪墊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設計的發展。
郭鴻 ·歷史文化 ·10.5萬字
《古跡入門》是一本全部以圖解形式呈現的臺灣古建筑入門書。臺灣地區對于古建筑有著獨特的劃分方式,大致分為古跡、歷史建筑、聚落建筑、紀念建筑等,其中古跡超過1000處,歷史建筑更有上千處,已然成為寶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面貌多彩多姿,有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所建的城堡,也有明清時代的古宅、寺廟、城郭,當然也有近代的建筑。每一處古跡都是傳奇故事的舞臺,是歷史最真實的見證,其建筑之美更是藝術的完美表現。為了盡善盡美地呈現這些古建筑,本書精選25處不可錯過的古建筑,以剖面、透視、鳥瞰等手法表現出來,并分類歸納觀察要訣,圖解構造細節、裝飾藝術、空間功能,延伸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更是配備800余張手繪圖和照片。再加上圖文并茂的古跡年表、簡明扼要的基礎知識,以及不可錯過之古跡的專家評介,《古跡入門》可以成為大家親近、觀察與理解臺灣古跡的實用指南。閱讀此書,大家亦可以觸類旁通,掌握觀看古跡的通用門道。
李乾朗 俞怡萍著 黃崑謀 李乾朗等繪 ·歷史文化 ·12.6萬字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里,人們經常見到那些蹲守在宮殿、寺廟、宅第大門兩側的石頭獅子。它們有的威嚴聳立,有的憨態可掬,經過歷史的積淀,其形態逐漸形式化、擬人化,成為守護門院、確保平安的瑞獸,成為中華元素的符號之一,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一種獅的文化。
樓慶西 ·歷史文化 ·2.6萬字
本書對寧海古戲臺建筑群的歷史演進、地域分布、基本形制、建筑特色、裝飾藝術等進行研究,探究寧海古戲臺建筑群的特征和價值,并剖析了10座古戲臺。
夏秀敏 周璟璟 吳珊珊 ·歷史文化 ·13.1萬字
本書以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為發想,以世博會歷史上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為對比,結合中國當代建筑設計的現實情況,論述了中國建筑和世界建筑的差距,探討了建筑設計的本質意義,以及在當前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國建筑落后的主要原因。
王博 ·歷史文化 ·6.7萬字
許超 ·歷史文化 ·7.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千古名樓——岳陽樓、魯肅為操練水軍修建閱軍樓、神仙協助木匠修建岳陽樓、唐朝文人雅士齊贊岳陽樓、北宋騰子京募捐重建樓閣、歷代官員對樓閣的維修、重修以后的岳陽樓全貌、樓閣上下的精美雕飾藝術、湖北名樓——黃鶴樓、因神話傳說而得名的樓閣等內容。
王金鋒 林風編著 ·歷史文化 ·5.2萬字
此書是圓明園研究專家、圓明園文物收藏家劉陽所著的一部最完備的圓明園圖文史。它結合清史,講述了圓明園自初見、輝煌至衰落的全部歷史,收錄了圓明園被焚毀前至焚毀后,長達百余年的全部影像。可以說,它應會成為圓明園相關圖書中讀者受眾最大的一部。
劉陽 ·歷史文化 ·2.6萬字
本書是在民間建筑營造技法著作《魯班經》原典內容的基礎上,以經典注譯和拓展解析,圖文結合地介紹了古代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的相關知識,是一本系統的建筑與家具設計書籍。原書《魯班經》是我國古代營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民間工匠實用書,詳細論述了古建筑圖式、工匠施工制度、施工步驟過程、常用房屋構架形式、日常家具器用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對現代建筑營造和家具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魯班經·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通過注解與拓展知識相結合的形式,對原典進行詳細解讀,同時延伸現代建筑與設計內容,有助于讀者學習和理解。
賈洪波 艾虹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提煉了《紅樓夢》中的室內外裝飾、陳設的部分,內容以進入室內空間的路線由外入內,由大及小地劃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室內入口處的門庭氣象、室內空間的天花墻壁地面裝飾及大件家具、細節處的裝飾物和色彩材質搭配等三大部分,按照室內裝飾元素分類依次展開描寫,分析其中的古玩珍器與空間布置,并將其中部分裝飾元素的古今演變進行了簡要地講解,加入了更多相關文化的解讀,現代的軟裝設計皆可拾取一二進行獨創性地解讀與再造,研讀前人的智慧結晶,使文學世界里的設計元素古為今用,提供給廣大紅學愛好者、軟裝陳設設計從業者、設計師等參考和學習。本書是設計與文學創造相碰撞后產生的火花,一方面作為經典書目的分支衍生,可以為不同讀者群帶來新鮮的視角了解事物;另一方面,弘揚經典的傳統文化,給設計師和專業學習者以啟發。
楊雪 張菡子編著 ·歷史文化 ·4.8萬字
本書作者團隊通過梳理歷史、拍攝圖片、3D建模,圖文并茂地向廣大讀者介紹南京大學校園內百年建筑流變,包括金陵大學、中央大學校園內各個歷史建筑,從歷史到現實,以建筑為載體再現南大百余年校史沿革,對于銘記校史、保存校園文化記憶具有重要記憶。
周學鷹 馬曉 ·歷史文化 ·12.8萬字
百年前的華西協合大學建筑是中國最早由西人建筑師設計的完整大學建筑。它的建筑設計者為英國建筑師榮杜易,其設計建筑開創了中西融合的“中國新建筑”的先河。華西壩老建筑是中國僅存的與美國常春藤大學賓州大學同源的貴格建筑群,也是“藝術與工藝運動”在中國的優秀的傳承。本書以公誼會和公誼會建筑溯源,講述了榮氏建筑成功的歷史淵源、建筑學中的藝術與工藝運動,著重介紹了華西協合大學內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建筑。
羅照田 ·歷史文化 ·8.5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亞、埃及和希臘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西方文明誕生初期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其發展脈絡,還會撥開籠罩其上的神話面紗,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打開通向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伊甸園和雅典學堂的探奇之門。本書配有59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0.2萬字
本書以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及《續街道的美學》為基礎,系統整理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間領域內相關著作的主要結論,闡述街道的基本概念,并進一步理清街道的分類、構成要素、比例和尺度;同時,探討街道與城市的關系,街道承載的行為活動,街道研究的相關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內容,為城市近人尺度空間的設計提供參考,以應對中國城市“只有城市、沒有生活”的現狀。
胡一可 丁夢月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