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清晰明了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以樹木作比喻,解讀中國傳統木建筑的主要構件及裝飾,講解了中國傳統木建筑中有關基座、柱礎、梁、柱、屋頂、欄桿、斗拱、牛腿、雀替、門窗、獅子與龍的建筑知識。小小一本書,帶你走近匠心獨運的中國古建筑,領略中國傳統建筑的精巧與魅力,發現深藏在其中的生動的歷史文化與智慧。
張克群 ·歷史文化 ·3.5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軸,以地標性建筑為線索,介紹了自先秦時期到現代的中國建筑,將中國的建筑發展史及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娓娓道來,并輔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將中國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本書共分為十一章,重點介紹了先秦時期的木構建筑、秦朝時期的經典建筑、兩漢時期的宮殿建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時期的宏大建筑、五代遼宋金時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時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國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國現代的城市建筑。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字簡潔明雅,是一部富有實用價值的中國建筑知識普及讀本。
肖鵬 ·歷史文化 ·15.2萬字
“20世紀20年代初,石頭縫里迸出了一個孫猴子,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造了玉皇大帝的反。”《走向新建筑》被稱為“一本奇書”、“一本極重要的書”、“一本永遠不會磨滅的書”,“它把幾千年來的建筑價值觀顛倒過來了”。幾千年的建筑史無非是帝王將相宮殿廟宇的歷史……他關心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將其當作建筑學的基本層次,而任憑宮殿倒塌。他關心人的尺度,強調恢復人道的基礎,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認為這就是一切。他提出了建筑必須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道路,反對搞虛假裝飾的古典主義;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機器”這句劃時代的名言,并建立了現代建筑的美學觀念“工程師美學”。他的徹底性和堅定性,他的石破天驚的理論和觀念,對世界現代建筑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法)勒·柯布西耶 ·歷史文化 ·7.1萬字
北京是雄偉的皇城,六個朝代的帝王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輝煌遺產,透過紅墻黃瓦,我們能看到歷代王朝的興衰,并從皇城、皇家園林巧奪天工的技藝中體味到中華文明的璀璨。作為系列書的第一本,本書將為您揭開紫禁城的神秘面紗,從一個不同側面感受一個個王朝逝去的背影。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7萬字
中國古代建筑不僅是一種技術,還是一門藝術,甚至是各種文化形態的綜合產物。《營建的文明——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修訂版)》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與建筑密切相關的八個方面,用生動通俗的語言解說中國古代建筑與政治、哲學、宗教、教育、文學藝術、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分析建筑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從而進一步揭示建筑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營建的文明: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修訂版)》內容超出建筑學的界限,旨在向大眾介紹傳統建筑的寶貴價值,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營建的文明: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修訂版)》適用于普通讀者及建筑學方向的學生。
柳肅 ·歷史文化 ·17.3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常見的建筑類型——牌樓。古老的牌樓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的文物價值,本書不僅簡述各類牌樓的由來、功能、形式和裝飾等,同時還介紹了牌樓所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樓慶西 ·歷史文化 ·2.8萬字
本書以講座的方式,介紹中國小品建筑的產品、作用及其在建筑和藝術上的特點,從門樓、影壁而碑碣、堆石……引領讀者徜徉于獨特而神秘的中國古代建筑之中。近三百幅精致的照片和線描,使閱讀直觀而又賞心悅目;文字亦有小品的特點,曉暢,清雅,質樸,自然。
樓慶西 ·歷史文化 ·7.6萬字
《圖文精解園林樹木修剪整形》系統介紹了園林樹木的基礎知識、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概述、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技術、喬木的修剪整形、花灌木的修剪整形、藤本類修剪整形、綠籬類及特殊造型修剪整形、園林樹木移植類修剪整形以及古樹名木的修剪整形。本書以實際操作技術為主線,將我國傳統園林樹木修剪技藝與當前國內外園林樹木修剪理念和技術相結合,文字簡明,圖解清晰,實用性強。本書可供大專院校園藝、園林、環境設計等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也適合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及廣大花木愛好者閱讀。
韓玉林 朱旭東 趙九洲 ·歷史文化 ·13.1萬字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鑒賞手冊或裝潢指南。這本德波頓積數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從一個極其獨特的角度,審視了一個我們看似熟悉、其實頗為陌生的主題:物質的建筑與我們的幸福之間的關系。人為何需要建筑?為何某種美的建筑會令你愉悅?為何這種對于建筑美的認識又會改變?建筑與人的幸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德波頓從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足以顛覆你日常的那些有關建筑的陳詞濫調,會促使你從根本上改變對建筑、進而對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態度與追求。
(英)阿蘭·德波頓 ·歷史文化 ·9.1萬字
家是照見自己的地方,是人生的出發之地,是真相、真誠、真性情的交織。家園還是人生第一處建筑、第一個安居之所。從此出發,可看到建筑名家與建筑結緣的起始,可領略他們的家園情懷,可省察他們對建筑家園的思考。家園還與責任相連,建設、保護家園的創作取向,會讓建筑師在廣闊之中不失堅實根基,在飄逸之中不失沉穩。本書將帶你走進建筑名家的家園世界,感受他們的成長之路和家園之情、家園之思。
金磊 ·歷史文化 ·29萬字
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縱覽中國建筑發展歷史的普及讀物。作者以開闊的視野,全方位展示了南北建筑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特別是在民居、會館、書院、祠堂等章節,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從北至南,由東至西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帶領讀者鑒賞中國建筑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要表現得精神氣質。
趙逵 李純 丁援 ·歷史文化 ·17.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擎天之柱——古代華表、帝堯為博采眾諫締造誹謗木、東漢時成為傳統裝飾石柱、明永樂年間建成天安門華表、我國其他地區的著名華表、榮譽象征——古代牌坊、由衡門演變而來的古老建筑、以宗教祭祀為主的廟宇牌坊、以表彰忠孝節義的節孝坊、以表彰建立功績的功德牌坊、作為地方標志的標志性牌坊等內容。
王金鋒 林風編著 ·歷史文化 ·7.3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現代建筑史。本書將為您詳盡講述從18世紀啟蒙運動開始,現代建筑所走過的200多年發展歷程,涉及34個國家,289位建筑家、工程師、工業設計家、藝術家、教育家、理論家、評論家以及對現代建筑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家和實業家,360座(件)建筑、繪畫、家具和工業產品。本書配有488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3.2萬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顏軍 周國寶 ·歷史文化 ·8.7萬字
本書初版于1957年。在現代主義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圍中,此書從現象學和象征意義的角度,對建筑展開了獨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認為,空間并非填充物體的容器,而是人類意識的居所,建筑學就是棲居的詩學。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于對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建構我們。
(法)加斯東·巴什拉 ·歷史文化 ·16.2萬字
為了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常保護和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北海的城市文化競爭力,圍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和建設“文化北海”的發展戰略,本著去蕪存菁、古為今用、文化共享的原則,我們用一年的時間,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實地調研,多方取材,編撰了《滄海遺珠——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一書。本書收錄了納入北海市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遺項目共33項,并分別介紹了一些與項目相關的名人。
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歷史文化 ·8.6萬字
很早之前有這樣一個想法,用那些為世人矚目的中華經典背后的故事與傳奇,讓國人來了解中華的歷史、解析中華的文化。其實,無論是書法國畫、奇珍異寶、園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歷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尋常的內涵。這個了解、解析的過程,暫且讓我們將它命名為——“另類考古”。“另類考古”的過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為世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像它這般漫長的詭譎、突兀的輝煌與瞠目的神奇。況且,歷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讓自己的啞謎被人不經意地揭穿。這樣一來,每一個經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滿謎思的同時,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人的眼球。當然,“另類考古”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考古的歷史”或是“歷史的考古”,但它所講述的故事無不與歷史的前進與人類的進步和創造力有關,所以它的內容注定是充滿挑戰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進入歷史文化的深處,了解文化背后的傳奇,是此書的最終目的。史實與傳奇合二而一,厚重與靈異經緯交錯,誘惑你的閱讀,牽引你的想象。告別枯燥繁雜的專業考試,走入豐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歷史,發掘湮沒已久的驚人真相。帶你進入一個波瀾壯闊的古代文明世界,為你揭開一個個千百年來困擾世人的歷史謎團。
陸明 ·歷史文化 ·11.3萬字
鄉村與城市是互補關系,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放開和鼓勵,其必然要有所發展和演變。當前,鄉村民宿業蓬勃發展,能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因時而上,迅速轉型,這樣既有可能賺到真金白銀,又能展現情懷。本書就是要探索有志于開發鄉村民宿事業的同仁如何借此機會破局和突圍,在今后的十年掌握自己的命運。鄉村如何帶我們回到夢中的桃花源?莫干山鄉村民宿的實踐范本說明莫干山的民宿不是簡單的民宿,背后的故事是一條“互聯網+”和萬眾創新相結合的線索。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鄉村民宿會成為投資者和參與者的桃花源。若要五年之后有所收獲,那么現在就要開始去研究。總之,鄉村民宿一直在持續遞進往上走,在近幾年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本書通過對莫干山地區的12家鄉村民宿案例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從民宿火爆的原因、民宿的類型及體驗設計等多個方面解剖民宿,旨在為民宿開發者和參與者提供思路。
俞昌斌編著 ·歷史文化 ·13.4萬字
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營造學社同仁調查了137個縣市的古建筑1823座,詳細測繪了206組,完成測繪圖稿1898張……即便是在“七七事變”后艱難困苦的流徙歲月,他也從未放棄。梁先生基于調查寫成的《中國建筑史》是首部由中國人自己書寫的本民族建筑史,它既是一部迄今無法取代的中國建筑技術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居住藝術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史。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3.8萬字
隨著中國歷史的車輪沉重地邁進了近代,在列強的沖擊下,中國不得不向世界敞開了大門,各種異域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華大地。作為政治中心的古都北京首當其沖,沐浴在濃烈的“洋風”之下,各種洋式建筑紛紛拔地而起,為古都烙下了那個獨特時代的印記。時過境遷,在今天回首望去,這片濃濃的洋風未被歲月所沖淡,反而成為古都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閃爍著紛呈的異彩。除去各式風格的建筑外,北京還有著歷朝歷代留下的各種構筑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橋與長城,《八面來風》收錄了這部分構筑物的內容以饗讀者。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