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教育大數據》是一本關于教育大數據是什么以及教育大數據應用的大眾科普圖書。本書專注于大數據時代的教育變革,旨在結合教育信息化2.0的具體要求,通過“理論闡釋、技術介紹、案例分析”的方式,全面介紹教育大數據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分析大數據技術發展及其對教育影響的基礎上,對教育大數據的生態體系進行深入梳理,逐步引導讀者從“教育大數據”走進“智慧教育”。本書的讀者群不僅面向教育從業者、研究員,同時也對家長和學生有一定的啟發。
李珩 ·百科知識 ·8萬字
盡管已經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人類大腦依舊是個超級謎題。關于意識是什么,我們一直難以給出精準的答案。意識是如何產生、如何運作的?它會因為麻醉而中斷嗎,還是更像永不停歇的音樂?是人類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人類?人真的具有自由意志嗎?16歲少女安娜因為患有癲癇而進行開顱手術,過程中醫生沒有使用麻醉劑,而是讓她全程保持清醒狀態。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醫生發現,每當用電極刺激安娜腦部的某個區域時,她就會發出笑聲。當被問及發笑的原因時,安娜給出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樣,“這匹馬真好笑”,或者“你們都圍著我,真是太有趣了”。每一次,安娜都會把她視野范圍內的元素“編造”成讓她發笑的理由。可是真相是,安娜的笑沒有任何緣由,它僅僅是電極刺激大腦而產生的生理反應。我們的大腦并不允許這種“空洞、無意義的行為”,于是在意識里給這些行為編織了意義。所以,意識是什么呢?它既是觀察者也是騙子。但它又不全是。作者認為,面對這項未解之謎,單從一個維度去解釋它是不夠的,這樣做很難讓我們看清楚它的全貌,或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他認為更好的方式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意識為何物。當這些碎片湊在一起,讀者或許會對意識產生自己的理解。于是,這本書用了19個短小精悍、富有啟發性的章節,對現代意識研究做了精彩的概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復雜的腦科學概念,它們試圖共同回答:我們的“內在自己”是如何感知這個世界,并與世界發生互動的。
(美)帕特里克·豪斯 ·科學世界 ·8萬字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全書講述了“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印度古文明的暴力終結”、“古印度的自然科學與技術”等內容。
林之滿 蕭楓主編 ·百科知識 ·8萬字
本書主要面向學有余力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學生以及其他數學愛好者,從有趣的數學故事出發,由淺入深地介紹數論、代數、幾何和組合數學等主要內容,并對概率、拓撲等內容進行了有益的拓展。同時,本書再現了多個與數學原理相關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場景,展現了數學之美以及數學和人文科學的統一。本書綜合趣味性和可讀性,以可以啟發讀者自主思考的方式——提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使讀者能夠舉一反三、開拓思維。本書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也可作為數學愛好者進行數學思維訓練和補充數學知識的資料。
陳開 ·數理化 ·8萬字
“天狗食日”這是中國古代人們對于日食的最初的認識。由于對日食和月食認識的局限,保留下來了很多這樣的傳說和故事。現代人已經不會再對日食和月食產生恐懼,偶爾出現的日食和月食成為了天文愛好者們的觀測目標。天文學家對于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人類根據日月食形成的規律制定了計時的歷法。根據日食的科學研究觀測潮水的漲落等。
李宏主編 ·宇宙知識 ·8萬字
這個世界獎賞那些保持好奇心的人博學之大,本書裝得下。生活中那些我們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事兒,都可以通過這本奇妙又豐富的小書弄個清楚:用什么杯子喝水最安全?如何在停電的情況下給手機充電?為什么汽車尾氣能讓人想起莫扎特?……從日常小事出發來講解科學門道,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諸多學科,充滿了機智、幽默的插圖以及十分常見卻飽含科學的事實,在捧腹大笑之余提升科學素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知識的魅力以及博學的樂趣。
張宇識 ·百科知識 ·8萬字
《揭開神秘大洋的面紗》將帶領讀者走進浩瀚的海洋,探索神秘莫測的海洋動物世界,認識千奇百怪的生命,了解各種有趣而又鮮為人知的海洋動物生活習性。同時,揭開生物資源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人們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揭開神秘大洋的面紗,給青少年全方位的有關海洋知識與科技的體驗。
李宏主編 ·百科知識 ·7.9萬字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對月球的好奇與向往從未停息,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探月衛星。本書系統地講述了我國嫦娥探月衛星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科學知識。全書共分為5章,第1章回顧古人觀月歷史,介紹了月球的基本情況和探測月球的意義;第2章揭秘月球探測衛星的探測方式、組成、研制及任務過程;第3章放眼世界,介紹國外月球探測歷程;第4章回顧我國探月工程任務的實施過程,詳細講述從嫦娥一號衛星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展之路;第5章面向未來,展望月球探測的美好前景。本書深入淺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深奧的科學道理,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適合對深空探測感興趣的中學生、大學生和大眾讀者閱讀,有益于激發公眾的科學探索熱情,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助力中國航天逐夢星辰大海。
吳偉仁 張正峰 張哲等 ·科學世界 ·7.9萬字
世上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但只有一個可以被稱為“難問題”,那就是意識問題。什么是意識?它是真實的還是幻覺?一團1400克的細胞中藏著哪些秘密?大腦有開關嗎?睡覺時還會思考嗎?智慧可控嗎?動物有意識嗎?清醒的大腦和遇到障礙的大腦有什么區別?意識水平是如何衡量的?嬰兒有意識嗎?為何會有悲傷、喜悅等復雜的感受?意識為什么會喪失?機器可以有意識嗎?如何解釋催眠、潛意識與幻覺……本書融合哲學、生物學、神經學,并匯集了當今意識研究領域前沿思想,對感覺、知覺、思維、記憶做系統的解釋,揭秘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英)《新科學家》雜志編著 ·百科知識 ·7.9萬字
自救就是在一個危險環境中,沒有他人的幫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脫離險境。本書是包羅生活萬象的、有趣的書,向讀者介紹了不可不知的自救常識。收錄了“預防食物中毒、應急食物的儲存與使用、安置點食堂衛生要求、災區水源分類及水源保護、居民家中飲用水安全”等等自救常識,快來了解這些常識吧!
王新龍主編 ·百科知識 ·7.9萬字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它孕育了種類繁多且數量龐大的生物資源。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它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有很大差異。本書介紹了各種海洋動物的生活習性,性格特點和生存環境,以及海洋生物作為人類所依賴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資源,怎樣在提高海洋生產力的同時加強海洋環境的保護。
李宏主編 ·生物世界 ·7.9萬字
吳老師認為,學好數學并不難。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數學家。只要經過合適的引導,學會理解數學背后的美與邏輯,我們每個人都能愛上數學、擅長數學。在這本書中,吳老師通過26個生動有趣的話題,如閃電和血管中蘊藏的分形幾何知識、向日葵圖案與斐波那契數列的奇妙關系、蝴蝶效應背后的數學解釋、運用代數方法破解魔術等,向讀者展示了運用數學思維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為讀者打開了隱藏在暗處的數學之門。
(澳)埃迪·吳 ·數理化 ·7.9萬字
本套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奧秘現象及其科學探索,集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疑問性與科學性于一體,深入淺出,生動可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讀者在興味盎然地領略世界奧秘現象的同時,能夠加深思考,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能夠正確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激發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熱愛科學和追求科學的熱情,掌握開啟人類和自然的金鑰匙,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和自然的主人,不斷認識世界,不斷改造自然,不斷推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竭寶峰主編 ·百科知識 ·7.9萬字
什么是科學?科學并不是只有超導、納米、基因、航天才是科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外層空間、地球深處、億萬年前、億萬年后都有科學的存在。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走近科學》月刊是我國第一本電視科學雜志。它將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優秀電視節目轉化為平面媒體,伴隨著科教頻道的前進,探索了一條跨媒體科學文化傳播的新路。本冊為《走近科學》之《生命旅程》。
譚談 ·科學世界 ·7.9萬字
互聯網——從其發端之日起,就被賦予了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擴大人類認知范圍以及增進人類彼此了解的功能。互聯網發展至今,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自身發生過哪些變化?我們創造了互聯網,它又是如何反向塑造人類社會的?站在移動互聯、5G、loT的時代,互聯網還是我們當初設想的樣子嗎?讓我們拾遺互聯往事,更好地把握未來的互聯網。
袁載譽 ·科學世界 ·7.9萬字
蜀山之王貢嘎山的精準海拔究竟有多高?海螺溝大冰瀑布的規模究竟有多大?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愈演愈烈,海螺溝冰川、磨子溝冰川、燕子溝冰川的未來變化走向如何?在人類進入的密度和次數越來越多的影響下,海螺溝的生物群落、海螺溝的原始森林、海螺溝的動物朋友們,甚至那些日夜流淌不息的地熱溫泉更需要我們人類的關愛和保護。本書將帶領讀者朋友去領略、體會、解讀我們民族值得驕傲的一座“物博”的博物館——貢嘎山!
張文敬 ·生態環境 ·7.9萬字
想知道人們第一次見到長頸鹿、鱷魚、企鵝的情景,第一品嘗鳳梨、芒果、荔枝的感受,第一次與澳洲土著、北美原住民、幾內亞人打交道時的趣事嗎?在如今“搜索一下,你就知道”的時代,一切信息離我們似乎都只有一鍵之遙,但當我們穿越到全球化浪潮之前的“前現代”時期,我們便會發現,隨著新航線的開辟,探索者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邂逅新鮮事物——從未吃過的食物、從未見過的動植物、完全陌生的人群及文化……本書從大英圖書館的百寶箱中搜集了自中世紀以來,尤其是地理大發現時期以來,人類探尋新大陸、開辟新航線的途中,各旅行家、探險家第一次見到某種動物、植物、風俗人情時的見聞與觀察。奇妙的相遇,有趣的知識,帶你穿越回大航海與地理大發現時代,見證充滿冒險與驚奇的博物奇觀。
(英)克萊爾·科克-斯塔基 ·百科知識 ·7.9萬字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從植物、細菌或有機物開始,經植食性動物至各級肉食性動物,依次形成被食者與攝食者的營養關系稱為食物鏈,亦稱為“營養鏈”。食物網是食物鏈的擴大與復雜化,它表示在各種生物的營養層次多變情況下,形成的錯綜復雜的網絡狀營養關系。物質和能量經過海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各個環節所進行的轉換與流動,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一個基本過程。本書就帶領讀者去認識海洋中的食物鏈。
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是那么豐富多彩,使我們對于那許許多多的難解之謎,不得不密切關注和發出疑問。人們總是不斷地去認識它,勇敢地去探索它。雖然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達到了很高程度,但對于許多謎團還是難以圓滿解答。人們都希望發現天機,破解無限的謎團。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科學先驅不斷奮斗,一個個謎團不斷解開,推進了科學技術的大發展,但又發現了許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難解之謎,又不得不向新的問題發起挑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探索永無止境,解決舊問題,探索新領域,這就是人類一步一步發展的足跡。
竭寶峰主編 ·百科知識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