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革命歷經百年,產生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經典歌曲。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在訴說著一個個轟轟烈烈的故事,還深藏著未曾注意、未曾了解的生物、地理、化學、物理、天文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經典歌曲中的科學密碼》通過深挖、解讀和演繹經典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及其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引領青少年讀者在重溫經典歌曲中學黨史,在聽黨史故事中學科學,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學、啟智慧”緊密地結合起來,激發青少年讀者的愛黨愛國熱情,同時提升科學素養和文明意識。
徐海等主編 ·百科知識 ·10.7萬字
郭映熙編著的《世界名人未解之謎中國名人未解之謎》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為出發點,擇取了人類歷史上影響較大、有研究價值和廣受關注的名人未解之謎,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力爭為讀者提供權威、豐富、全面的名人信息,使讀者不僅能獲得知識上的收益,也將得到精神上的愉快體驗。
郭映熙編著 ·人類故事 ·28.8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神秘現象 ·6.1萬字
本書將還原從地球上消失和絕跡的植物!在漫長的數十億年里,地球上的植物從最低等的藍藻,逐漸發展出藻類、苔蘚、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直至演化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植被面貌。這是植物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一般說來,越處在進化的早期,低等生物完成非常基本的進化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從太古代到元古代早期,低等的原核生物細菌和藍藻,經歷了從單細胞個體到多細胞群體、從形態種類單調到多樣化、從分布局限到分布廣泛的演化。這個過程歷時十多億年,相當于從魚類進化到人類所花的時間的三倍。
柯珊 ·百科知識 ·9.9萬字
《人類的探索》以探索如何塑造今日文明并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為核心主線,用簡短的篇幅描繪了宏大的人類歷史進程,是一部具有啟發性的探索編年史。從走出非洲的第一次擴張,到地理大發現的全球大融合,再到科學時代對于太空、極地和海洋的探測,最后到星際移民以及元宇宙的可行性暢想。發現與冒險,財富與征服,偏見與寬容,這些正是本書要講述的故事。所有探索都是我們對未來的投資,如果不敢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一切就都不會有答案。
(加)安德魯·雷德 ·人類故事 ·18.4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本書立足現實、史論結合,力圖反映中國古今水與制度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發展脈絡。在豐富多彩的治水興水制度中,選取了水利管理機構設置、防洪法規、農田水利法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制度、水事糾紛解決機制、水權制度等方面內容,并結合具有制度作用的古代民間水事規約,分析了不同歷史條件下涉水法律制度建立的背景、作用、特點和文化蘊含。水法律法規作為制度形態的水文化,體現了治國治水思想,其蘊含的優秀文化元素,對于依法治國背景下的當代水利法治建設具有重要啟示。
饒明奇 王國永 ·生態環境 ·22.5萬字
你了解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嗎?你知道海水運動的形式嗎?地球生物的演化歷程又是怎樣的呢……與地理相關的疑問有很多很多,它們或撲朔迷離,或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就是地理的魅力,它根植于人類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解讀地理,就是解讀人類的生存環境。讀懂了地理,也就讀懂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本書旨在讓普通讀者能在精力、時間都很有限的情況下,掌握一定的地理概況知識。本書內容全面,編排清晰,可以讓讀者在龐雜紛亂、良莠不齊的信息汪洋中尋找自己所需的正確地理知識。本書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青少年閱讀,可提高豐富地理文化常識,培養探秘地理的興趣,為考試加分;成年人閱讀,可以博覽世界地理之大觀,為自己增加談資;老年人閱讀,可以了解更多的地理常識,充實生活。
李睿編著 ·百科知識 ·4.8萬字
化學和歷史的走向是密不可分的,如瘧疾的治療促成了殖民主義的發展,生化武器的應用改變了戰爭的格局,殺蟲劑的大規模使用減少了馬鈴薯晚疫病所造成的饑荒。化學制品也是損害人體健康、危及物種生存的罪魁禍首。本書結合毒理學、流行病學、歷史學和化學等多學科領域知識,生動簡明地闡述了化學是如何拯救人類于饑荒和瘟疫,又是如何通過生化武器和化學制品威脅人類健康和物種多樣性的。化學在成就現代社會的同時,也威脅到了當今的生態平衡。
(美)弗蘭克·A.馮·希佩爾 ·數理化 ·18.5萬字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蓋。故而海洋作為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征的一個基本環節。對于海洋,雖然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廣闊,卻無法看到其深層的東西,而海洋的內部則包羅萬象,充滿著神秘的色彩。《科學與海洋》教我們利用科學來探索海洋,從科學的角度領略海洋的神秘風光。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7.3萬字
《造物還原》選取了37種日常生活常見或使用到的不同類別、跨度很大的物品,如汽車、智能手機、割草機、口紅、吉它、隱形眼鏡等,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每件物品的制作過程。閱讀這些介紹,就如同跟隨工程師在制圖紙上一筆一筆繪制輪廓、線條清晰細致的設計圖,堪稱制造過程的技術呈現。本書在介紹每一個物品的制作過程時,還輔以圖表和通俗易懂的側欄注釋來作說明,也插述一些吸引人的小故事,能夠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到各種知識,享受到諸多樂趣,甚至會產生動手實踐的欲望。
(美)安德魯·特拉諾瓦 莎倫·羅斯 ·科學世界 ·17.7萬字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對記憶有充足的了解:你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記憶,形成的記憶就像腦子里儲存的一段視頻,如果你想回憶某件事,把“視頻”回放就可以了。如果記憶是一個如此簡單的東西,為什么它經常出錯?為什么遺忘如此普遍?明明你記得很清楚的事情,為什么又錯了呢?為什么記住別人的名字這么難?實際上,記憶并不想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也不像我們想的那么恒久而穩定。記憶不是一種單一的活動,而是一系列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的集合。而且,你記住一個電話號碼、你的早飯吃的什么、水沸騰的溫度,以及如何騎自行車分別屬于四種不同的記憶系統。只有對我們的記憶系統有了充分的了解,我們才能了解記憶的本質,才能知道如何駕馭我們的記憶系統,進而知道如何提高記憶力,讓自己的記憶盡量保持長久和準確。在這本書中,你不僅可以了解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創造、存儲和找回的,還將了解一些神經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大腦創傷等是如何影響大腦的記憶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記憶力,你也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美)安德魯·布德森等 ·科學世界 ·18.2萬字
從19世紀俄國火箭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思索開始,到東西方太空競賽和人類成功登月的盛況,再到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的穩步發展,最后到人類探險家定居其他星球的迷人設想,是什么讓我們對宇宙的探索走到這一步?太空旅行的未來發展又會走向何方?在一個技術迅速發展、人類雄心勃勃的時代,探索太空對了解宇宙和認識人類在其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更對人類的最終生存至關重要。保羅·帕森斯精彩地展示了人類從太空航行中獲得的所有經驗,每一次飛向宇宙星辰都是人類永不止步的浩瀚征途。
(英)保羅·帕森斯 ·宇宙知識 ·6.6萬字
大到太陽、黑洞、星系,小到原子、電子、夸克,從已知到未知——兩位科普經驗豐富的德國物理學家,跟一位知名的加拿大漫畫家一起,帶你遍覽迷人的物理學王國。
(德)本亞明·巴爾等 ·數理化 ·17.9萬字
在家里配備魚缸或水族箱養魚,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起到減壓的作用,是許多人的愛好之一。不過對于新手而言,要養好魚還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家庭養魚一點通》教讀者了解金魚的品種有哪些,耐心了解金魚的生活習性和金魚的科學喂養指南,為金魚補充必需的維生素,還告訴讀者觀賞魚的棲息地是水草,告訴讀者關于魚寶寶的繁殖大事,選好漂亮的觀賞魚來養,教讀者關注魚兒們的健康問題!
陳曉丹編著 ·百科知識 ·3.8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以水作為切入點,同時以水統領全書,分章節整理與研究了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與水有關的水崇拜、水祭祀、水節日及風水理念等水習俗,探討了水文化對中華民族民風民俗形成的影響,展示出水文化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巨大意義。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古老國家,與水有關的民風習俗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千姿百態。有水才會有生命,有水才會有人類,有人類才會有生活,有生活才會有文化,有文化才會形成文明,文明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與水相關的民風民俗是生活的積累,是歷史的積淀,是凝聚區域人群的紐帶,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撐。傳承、保護、弘揚民風民俗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王瑞平 史鴻文 邱艷艷編著 ·生態環境 ·19.9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5.6萬字
近幾年,回歸大自然、挑戰神奇的地球、野外探險、“返普歸真”旅游熱悄然興起,當少年朋友熱衷于上述活動時,是否想過,一個人或幾個人不幸在野外迷失方向,有沒有本領走出來?當你外出旅游時,不慎掉入深不可測的洞穴中時,在陰森可怕的環境中,在毒蛇和猛獸面前,你能不能保持鎮靜的心態?當你乘坐的一條船不慎在江、河、湖、海中不幸沉沒時,你有沒有信心“游”出來?當你所乘的飛機,墜入荒涼的野外時,你有信心、有勇氣、有能力走出來?作者針對青少年特別策劃了《青少年野外生存實戰手冊》,意在幫助少年朋友學習自我生存技能,特別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化險為夷,平安歸來。本書里的野外生存涉及心理學、救護學、醫學、生物學、動植物學、機械學、建筑學、軍事學、氣象學、海洋學,地理學等,是一本生存技能大百科,更是保障少年朋友順利脫險的實用藍本。
李澍曄 劉燕華 ·百科知識 ·9.1萬字
看似習以為常的生活里,其實藏了很多物理玄機!想不到吧?端坐在椅子上的你,根本沒法站起來;行走是一系列向前的摔倒動作;一噸木頭竟然比一噸鐵更重;我們看到的日出其實比太陽的實際位置高。快和別萊利曼一起,穿透日常事物的表象,了解物理學的趣味與奧秘!
(蘇)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 ·數理化 ·10.3萬字
這本書顛覆了人類對大腦和衰老的傳統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并不會退化,相反,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優秀。這并非沒有道理:年長的人比年輕人有更豐富的生活經歷,他們必須適應更多的變化,因此年長的大腦更具有靈活性。你的大腦具有幾乎無限的學習和連接可能性,并且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本書將向你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它將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和交流者,隨著生活的進展,你將能夠做到:使用易學的記憶技巧記住名稱、事實和數字。實現更高水平的創造力、思維更加清晰、注意力更集中、溝通更好、記憶和創造力得到極大提高。更快速地閱讀并且更好地記憶。這本書將向你展示如何應用這些原則來取得成功。有了這些知識,你將能夠實現幾乎任何想要的事情,并隨著成長而逐漸變得更加出色!
(英)東尼·博贊等 ·科學世界 ·9.9萬字
本書被譽為咖啡全球發展史的經典之作。德國作家海因里希·愛德華·雅各布在書中以出人意料的優雅文字,詳盡敘述了咖啡從進入人類社會到形成全球產業的歷史過程。他獨樹一幟地將咖啡作為歷史中倔強的英雄、浪漫的主角,充滿情感地回顧了它經歷的自然環境與社會變遷。咖啡在全球的傳播與發展,以及經濟與文化價值都在書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現。毋庸置疑,本書是了解咖啡文化和咖啡發展世界史的必讀專著。
(德)海因里希·愛德華·雅各布 ·百科知識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