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因《魚翅與花椒》書而在國內聲名鵲起的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此番精心整理修訂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多篇發(fā)表于《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美食雜志》《洛杉磯時報》等知名媒體的隨筆佳作,并將其匯集成書。這部美食隨筆集共分為“吃東吃西”、“奇菜異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題,扶霞用自己一貫的細膩與幽默筆觸生動描寫了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各種差異、中式菜著的多種味型和關于美食的各種軼聞趣事。
(英)扶霞·鄧洛普 ·飲食文化 ·10.3萬字
福建偏居東南一隅,山嶺崎嶇,江河縱橫。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讓八閩大地成為食材的天堂,山海之味,不可勝數。因之孕育的閩菜,匯中原漢族文化和本土閩越族文化為底色,兼取粵菜與浙菜之長,以烹制山珍海味著稱,位居中國八大菜系之列。本書從山海食材切入,配以各色烹調技巧,娓娓道來一道道閩菜與閩地、閩人的前世今生。
沉洲 ·飲食文化 ·12.7萬字
本書所錄,是美食家戴愛群二十四年來寫下的美食專欄,記錄了作者近四十年的飲食生活,其中,有他對飲食文化的思考,也有那個時代的飲食生活記錄。2013年出版了戴愛群的美食雜記集《春韭秋菘》。本書延續(xù)上一輯的雜記體,將專欄文字分為六個部分:舊夢、談屑、近庖、旅食、耽杯、芹議。共計143篇。平均每篇的文字量是1000字。配圖選擇水彩畫風的手繪圖,一共10幅,分為兩個部分,作為彩插環(huán)節(jié)。
戴愛群 ·飲食文化 ·17.7萬字
山野清新,自然格調。書中記錄的都是云南的普通食材,用最直接而純樸的方式制作,卻是深厚而多彩的民間味道,大致分為自然的饋贈、多樣的肉食、主食與小吃三個部分,以云南民間自然存在的味道為要。它們不自卑,不做作,不張揚,不調和,相互欣賞,格調獨立,彼此尊重。
張家榮 ·飲食文化 ·7.5萬字
《周作人談美食》精選周作人關于美食的散文百余篇,展現(xiàn)飲食文化中的意趣與鄉(xiāng)情。這些文章“談美食”往往只是一個“由頭”,文章的側重點更在于以之“觀世俗,察民情”,表達一種文化態(tài)度,或者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某種感受、感悟。
周作人 ·飲食文化 ·8.6萬字
本書是一本介紹宋朝美食的饕客枕邊書,更是一本呈現(xiàn)宋朝文化的書。學者劉海永深入研究宋朝文化多年,從《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文獻中都鉤沉出好吃的菜品、掌故以及食譜,打撈出已經遺失的風俗、禮儀、飲食等。書中對北宋與南宋的生活場景、日常飲食做了描述,從皇室食譜、貴族酒宴到平民百姓的餐桌,佐以熱愛美食的文人軼事,是一本介紹宋朝美食的饕客必備書,更是一本講述宋朝飲食文化、展現(xiàn)大宋風華的書。
劉海永 ·飲食文化 ·11.3萬字
為什么現(xiàn)代醫(yī)學越發(fā)達,人們的病癥似乎越難治療?醫(yī)學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過度依賴醫(yī)生與藥物,讓我們身體的自愈力成了“軟腳蟹”,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在外力的干擾下反而變弱了。我們應該尊重身體的自然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自愈潛能,才能活得更健康。本書是醫(yī)學博士AndrewWeil的大作《自愈力》的摘要,助你快速掌握書中精華,懂得什么時候該依靠藥物,而什么時候該依靠自身免疫,利用綜合醫(yī)學療法讓自己越活越健康。
利民·鄧 ·飲食文化 ·3.1萬字
你過去所知的關于減肥的一切知識都是錯的。“管住嘴,邁開腿”雖然能讓一部分人獲得滿意的體型,但長期來看往往還會復胖,甚至比之前的狀況更糟糕。這都是因為以往的減肥理念過于強調“熱量攝取”,而忽視了根本是產生肥胖問題的原因。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解讀肥胖的根源,從而找出對應的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杜絕這個問題的發(fā)生。詹森·馮博士的這本《肥胖密碼》可能是市面上最為真誠直白的減肥指導,本書是其摘要總結,為你快速梳理原書脈絡,掌握關鍵內容。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2萬字
本書是《BrainMaker:ThePowerofGutMicrobestoHealandProtectYourBrain-forLife》的總結提煉,原書作者是美國營養(yǎng)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臨床神經科醫(yī)生,在他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與大腦、神經障礙的病人,比如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焦慮、沮喪和癡呆。他通過臨床觀察和科學研究,做出一些大膽的推論,而有許多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原書介紹了是什么影響這我們的大腦,以及改變我們大腦未來命運的一些建議。而本書在總結提煉專業(yè)知識為讀者節(jié)省大量時間精力之外,還能幫助您快速拓展知識面,獲取關鍵信息和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利民·鄧 ·飲食文化 ·1.5萬字
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發(fā)展,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的發(fā)展也遇到了實用層面的挑戰(zhàn),如何獲得更健康的腦,更長久的認知、學習、記憶力呢?讓斯蒂文·馬斯里博士的暢銷作品《更好的大腦解決方案》來告訴你。本書正是原作的摘要總結,幫助你在忙碌生活中快速獲取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不論你現(xiàn)在多大年齡,健康狀況如何,都能從最小行動開始做出改變。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5萬字
有沒有想過,不僅是肥胖,也許自身免疫問題、糖尿病、心血管問題都是飲食的鍋?有沒有想過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未必健康,可能是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本書是《健康飲食陷阱》(ThePlantParadox:TheHiddenDangersin‘Healthy’FoodsThatCauseDiseaseandWeightGain)的摘要,帶你30分鐘讀懂這本亞馬遜免疫相關主題閱讀的銷售冠軍,帶你了解所謂“零麩質”飲食中潛藏的陷阱,還提供一份簡明指南,教你一步步規(guī)劃飲食,調整身體狀態(tài)。原書出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醫(yī)學博士StevenR.Gundry之手。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萬字
世界糧食體系面臨著嚴重危機。人們被餓死不是因為沒有糧食,而是有人囤積、然后賣給其他國家,或者壓根就沒有生產糧食。本書特別通過對世界糧食體系的分析來看待經濟危機。
Fiberead 阿曼達·伯莎 ·飲食文化 ·1.1萬字
用時少、鍛煉效果佳的室內項目。不受季節(jié)、天氣的限制,是一項全天候的運動,性價比極高。
戴爾·沃勒 ·飲食文化 ·6136字
許多香港人的早晨,是從一盅茶和兩件點心開始的。如果問“食乜點心好”,肯定要選蝦餃、燒賣、叉燒包。在結賬時,還會聽到收銀員報出的奇怪數字:“開嚟,彎!”“再嚟,拿住!”“跟住,禮拜!”“仲有,瓜!”……飲茶,每日“一盅兩件,睇報紙”,是香港人地道的文化。從早期的茶社茶寮,到現(xiàn)在的各式酒樓,點心行業(yè)陪伴著香港人一代代地成長:也許你光顧過某家酒樓,也許親友就在那里工作。今時今日,盡管再難聽到點心阿姐叫賣點心的聲音,像“賀壽”、“揸大巴”的場景也不多見,甚至有些經典點心亦漸漸失傳,但飲茶的習慣卻如同影子般,揮之不去。在幾乎所有食品都用機器生產的今天,還有一群酒樓從業(yè)員堅持人手制作點心,并且篤誠于點心文化的承傳。就算風微人往,也忘不了“美點好茶”里人情的味道。這是有關飲茶的香港故事,也是你我的集體回憶。小小點心,點點心意。嘆一杯茶,觀今憶昔。
李嘉雯 ·飲食文化 ·5.1萬字
《蔡瀾旅行食記2》是暢銷書《蔡瀾旅行食記》的續(xù)篇,文章仍以蔡瀾先生以尋味為目的的游記和雜感隨筆為主,其中不乏2018年至2020年蔡瀾先生的新文章,并附以蔡瀾先生微博近兩年對相關美食、美事、美景的最新點評。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街頭小吃,珍饈佳肴,街巷阡陌,風土人情,蔡瀾先生筆下的不僅是美食、美事、美景,更是人生百味,讓人讀來心曠神怡,精神為之一振。
蔡瀾 ·飲食文化 ·7.5萬字
“京味兒”說起來面兒挺廣,北京人說話、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藝雜耍兒……這些個東西擱一塊兒就是“京味兒”。今兒個這本書說的是“京味兒”的吃食。春天的春餅,夏天離不開的芝麻醬,初秋吃的燒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東西,可就是不特別的東西,北京人吃起來可特有講究。怎么講究?您慢慢看。
崔岱遠 ·飲食文化 ·9萬字
美食隨筆集。名曰“享宴”,來自“宴饗”一詞。古時帝王飲宴群臣稱為“宴饗”,亦作“宴享””,而“享宴”,現(xiàn)代理解,則就是好好吃一頓飯。好好吃飯這件事情,其實是好好生活的縮影。享宴,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分為“吃的態(tài)度”“醉在江南”“五味華夏”“料理東瀛”“品味南洋”“放眼世界”六個專輯
老波頭 ·飲食文化 ·6.3萬字
本書講述食物在日本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作為開篇的同名文章提出代表性的祭祀食物——糍粑的形狀是模仿心臟而成,其分配,成為日本民眾生活中個人主義的一個表征。《米之力》《生死與食物》等各篇,也都從日常身邊的平凡瑣事入手,揭示出食物與信仰之間的重大關聯(lián)。
(日)柳田國男 ·飲食文化 ·11.7萬字
社會學、人類學對于食物的關注由來已久,成果卓然。在當前現(xiàn)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學者已對飲食及其文化發(fā)生的變遷有所考察。但就國內的飲食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來看,對微觀社會中人們飲食和社會生活的考察還相對較少。通過食物這個“透鏡”,幾乎可以觀照社會、文化特征及其變遷的所有方面。本選題的作者圍繞食物選擇和偏好的主題,對一個學術名村進行重訪,與以前所作記錄相結合,以使讀者了解我國北方鄉(xiāng)村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社會變遷狀況。這將反映出北方農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文化的流變,進而通過一個微觀農村的變遷歷史增進我們對一些經濟社會制度效應的認識。
郭慧玲 ·飲食文化 ·17.6萬字
對各國美味如數家珍的他,會為了一碗面,乘上飛機,說走就走;也會捧著水果、零食,喜笑顏開。但他不會為了健康,放棄對味道的要求,更不會為了一些言論,放棄對美食的追求。他就是飲食有態(tài)度的蔡瀾。什么?你說他只會動動嘴?那你快來認識一下做菜也不遜大廚的蔡瀾吧。
蔡瀾 ·飲食文化 ·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