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講述了飲食的哲學,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為什么食物對我們那么重要?我們和食物的關系是什么?我們選擇要吃什么,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chuàng)造性、情緒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系,和其他動物的關系,和其他人的關系,以及和我們自己的關系。所以說,關于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作者深入飲食傳統(tǒng)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探討的部分議題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跨國大企業(yè)等于萬惡資本家?純手工制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tǒng)古法勝過創(chuàng)新料理?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針對上述反思,《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將一一加以辯證與厘清。
·1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