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本書包括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本套作品根據中華文化形態的結構模式,共分為10套,每套冠以具有豐富內涵的套書名。再以歸類細分的形式或約定俗成的說法,每套分為59冊,每冊冠以別具深意的主標題書名和明確直觀的副標題書名。每套自成體系,每冊相互補充,橫向開拓,縱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博大規模,凝聚性體現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說是全面展現中華文化的大博覽。因此,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珍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和陳列。
牛月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紀昀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期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由“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組成,共二十四卷,將近1200則。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一些不情之論,亦大膽地發表了看法和主張,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紀昀著 韓希明評譯 ·中國文化 ·19.6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李姍姍編著 ·中國文化 ·6.9萬字
《人間逍遙游》以《莊子·內篇》為底本,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學學者陳可抒從思想、文化、藝術、人生等多方面,進行了旁征博引式的注釋與解讀,有深度、有角度地對莊子的文章進行了現代性的思維擴充,文筆流暢、意蘊精深、文辭斐然、精義迭出。
(戰國)莊子著 陳可抒評注 ·中國文化 ·3.2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9萬字
高立來編著 ·中國文化 ·6.6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3.8萬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書立足于世界文化發展的視野,從文化與文明切入,對中華文化的內涵、中華文化的起源及其本質特點進行了點睛式論述,對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與道教、南北朝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進行了較為系統地梳理,對儒、釋、道三教在中國文化中地位以及儒學何以成為中國傳統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進行了探討;對中華文化的核心觀念諸如天人合一、守中貴和、與時偕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推己及人、舍生取義、以德服人、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等所體現的民族精神的現代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該書論說平實,觀點新穎,文風清新。
顏炳罡 ·中國文化 ·12.5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4.4萬字
牟氏家族是明清以來山東久負盛名、頗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綿延六百余年,人才輩出,一則得益于其在科舉道路上的非凡成就,二則與其醇厚的家風及文化底蘊密不可分。牟氏家訓因其自身的理論化、系統化,日益衍化為家族的規范,向子孫后代傳遞家族文化精神,對家風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山東棲霞牟氏家族作為家訓家風成就數百年大族的典型個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海鵬 藺騰飛 ·中國文化 ·13萬字
愛美之心,古今皆同。古人用于照容、收納、修眉理發、調脂上妝、香身潤膚的各種妝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從妝匣、鏡子、粉盒、油盒、梳篦到眉筆、黛硯、鑷剪、指剔、香囊,琳瑯滿目的梳妝用具,是打開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時代的造物觀念、審美風尚,領略古今傳續不絕的東方生活美學。
鄧莉麗 ·中國文化 ·15萬字
功夫是中國文化的一面鏡子。中國功夫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所體現的中國文化和中華美德,對我們的幸福生活有很大借鑒意義。多年來,作者通過大量實地走訪研究,采訪了少林、太極、八卦、形意、詠春等知名流派的代表人物,進而提煉出功夫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哲學的十二個維度:忍、根、忠、敬、和、易、平、中、空、無、實、武。十二個章節分為三組,即本書的三個部分——天、地、人,象征天人合一。作者認為,中國功夫的本質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奮斗,勇于拼搏,也是充分釋放潛能,從而達到“功夫不是格斗的藝術,而是停止格斗的藝術”之境。
(美)龍安志 ·中國文化 ·7.3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跡、歷史貢獻,總結了孔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深遠影響。全書通過對每個知識點周密、翔實的論述,解答了當前大眾對孔子的一些疑問和疑惑。
王大千 ·中國文化 ·9.5萬字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是中醫藥工作者必讀的經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澀難懂,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太多,沒有一定的古文基礎,背誦起來難度很大。目前一些現代的譯文版本參差不齊,有些難以表達古人的原意,有些顯得冗長拖沓,不但浪費學習者的寶貴時間,也可能將人們引入歧途。現將四大經典的原文,用七言詩的形式進行了翻譯,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助于激發起人們學習經典著作的興趣。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學習中醫藥的熱潮已經到了!相信此叢書的出版,將會改變人們的學習習慣,將會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劉紀青編著 ·中國文化 ·14.1萬字
用英語解讀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52幅精美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中國成語故事(英文版)》以地道流暢的英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100則成語故事,每則故事配以彩色插畫,賞心悅目,圖文并茂,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材料。本書用英語講述了一百條中國成語背后的故事,帶你了解引人入勝的中國文化歷史。黔驢技窮、螳臂當車、天衣無縫、高山流水……這些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涉及了中國古代的諸多習俗。
張慈贇著 李超全繪 ·中國文化 ·4.2萬字
本書薈萃范曾先生近年來對中國生肖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或用訓詁之法詳察天干地支的起源與演變,稽考陳說,撥云驅霧;或以優美之筆道說人類與眾生和諧共處之大義,詼諧自然,妙趣天成。時而款款敘事,時而嚴謹考證,時而闊論雜談,時而優雅抒情,詩詞歌賦,論文寫畫,豐富的藝術形態展現了文化大家的學問修養和他回歸自然的仁愛之心。
范曾 ·中國文化 ·2.9萬字
本書分為四編:“科學系統”——構建系統,美好過程;“文化內涵”——解讀文化,涵養品性;“藝術色彩”——鑒創文學,培植趣味;“人生歸宿”——終歸人生,鑄就幸福。這四編,從萬里馳騁到馬放南山;從一路美景,到半山雅居;從有效憑借,到最終歸宿: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似乎點點滴滴,但又絲絲入扣,踏花歸去馬蹄香,不覺已到桃花源,是曼妙系統牽引下的閱讀感受,也是幸福人生的美好境界。漢語起于科學,衍于文化,美于文學,終歸人生。前三編層層鋪墊,步步深入,最后一編“人生歸宿”則揭示幸福密碼,描繪美妙圖景,是水到渠成的大總結,也是幸福人生的大團圓。悉皆原創作品,語言犀利,見解獨到,既有市井之況味,又有思想之高度,讀后讓人拍案叫絕,渾身通透。
馬雙全編著 ·中國文化 ·18.3萬字
《圖說夏商》前有導讀,后有結語,正文采取圖文結合、以圖為主的方式,從神話篇、文化篇、考古篇、青銅篇、藝術篇、生活篇等六個方面重點展現了中國上古時期神秘的夏、商兩代的社會文化生活狀態。導讀對夏、商兩代的各個方面作了引經據典并輔以數據支持的概述;全書附圖150余幅,正文文字部分的表述基本圍繞圖片展開,針對性、說明性和論述性都很強,很好地達到了向大眾普及夏商文化初顏的目的。
胡振宇 ·中國文化 ·4.4萬字
《強勢生存:中國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力圖重新發現中國文明的生命力,為國家和民族尋找文明話語權。作者孫皓暉從反思世界文明入手,指出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重重困境,通過提出中國原生文明史觀,進一步重新確立中國原生文明研究方法,在文明史的意義上將古代中國原生文明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進行比較,突破傳統儒家歷史觀的藩籬,明確指出中國原生文明的生命樣態,重點提出“強勢生存”是中國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孫皓暉 ·中國文化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