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更主要從《論語》取材,參酌《史記》《孔子家語》《四書》《春秋》等典籍,加上推論引證,排出孔子一生言行的時序,夾敘夾議至圣在華夏文明集大成復創(chuàng)新局的不朽地位。針對一些舊說也提出質(zhì)疑,而孔子從年輕至耄耋,一生思想的蛻變歷程也依經(jīng)解經(jīng),清晰呈現(xiàn),合乎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許仁圖 ·中國文化 ·22.1萬字
本書擷取巴蜀與南亞之間所涉文化互動與融合的12個重要專題進行了深入梳理和探討。內(nèi)容涉及物質(zhì)文化、宗教文化與語言文學藝術諸方面,各個專題相對獨立,但又串聯(lián)起不同地域之間文化互融的共同主題。兩大地域空間不同文化因子雙向間互相激蕩、借鑒,甚至往返影響,共同塑造文化形態(tài)的生成與交融,旨在為讀者勾勒一幅早期巴蜀先民渴望與外界溝通交流并主動借鑒吸收域外文明的歷史圖卷。
湯洪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tǒng)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重家國情懷,尚天地正氣,崇民族節(jié)概,好經(jīng)世之用的文章,分“國家危難匹夫有責”“天下平治舍我其誰”“經(jīng)邦濟世深謀遠慮”“忠心許國九死不悔”“爝火不滅道存國存”五個板塊,并作翔實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tǒng)價值觀的優(yōu)秀讀物。
李圣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立足于85家“國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實驗基地”的觀察數(shù)據(jù)與理論思考,圍繞我國“文化政策”這一重大課題,對中國基層文化單位改革與發(fā)展的微觀進程進行觀察和分析,主要反映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發(fā)展、文化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問題,在此基礎上檢視和評價我國公共文化政策的政策效應,為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政策提供實踐支撐和理論支持。
傅才武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有幾個重要的特點。首先,全書覆蓋了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于一體,而且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還添加了知識鏈接這一欄目,可以讓讀者在此基礎上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其次,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的。我們力求用短小的篇幅、精練活潑的語言,來向讀者表達最豐富的知識,這樣就避免長篇大論使讀者感到厭煩的弊端。最后,章節(jié)分類十分清晰。全書涵蓋了軍事、文化、禮儀、飲食、建筑等方面的內(nèi)容,使讀者對全書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總之,《三天讀懂中國文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好書籍,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真實再現(xiàn),讀者可通過此書開闊視野、豐富文化知識。
諸葛文 ·中國文化 ·21.9萬字
侯文華,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科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及其文化淵源》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上古知識、觀念與文獻體系的生成與發(fā)展研究”階段性成果。共分八章,分別論述《論語》與春秋君子文化,《老子》與箴誡傳統(tǒng),問對體與咨議制度,經(jīng)釋體與說書傳統(tǒng),先秦寓言、小說與俳諧風尚,說唱與先秦諸子文獻,先秦“論”體演進及其成就,先秦諸子言意觀與文體,對先秦諸子的各類散文文體的發(fā)展淵源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侯文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兩宋時期,社會進步超乎想象,諸如民生與工藝、藝術與哲學、技術與商業(yè)無不粲然,域外史家謂之“近世”,或稱“新社會”,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宋以文藝復興,形成新的人文天際線。文藝復興帶來的審美自由,適合藝術蓬勃地生長,從五代、兩宋開始,中國繪畫才真正邁進獨立的藝術門檻。中國山水畫的興起,尤其水墨山水的興起,成為10世紀至13世紀中國文藝復興的標志。本書按照歷史順序,分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個時期,解讀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傳世經(jīng)典畫作,探究了山水、花鳥、人物三大繪畫類別由技入藝以至于境的發(fā)展過程;講述個體與王朝相互勾連,命運與天才相激共振的歷史事件。創(chuàng)作體例上,賞析與評傳結(jié)合;方法上,審美與思辨兼濟。作者試圖以此建構(gòu)新的中國藝術史,這是一部思想、藝術、文化、美學、文學交織的更大的歷史作品。讀過本書,或許你還會發(fā)現(xiàn),去藝術中開拓文化的江山,是一個好去處。追求自由,構(gòu)建獨立人格,安頓自己,這是對中國文化和自我的一次美的救贖。美,是引人向上的終極力量。
李冬君 ·中國文化 ·21.7萬字
莊子的思想不是平空而來的,他率性而活,與天地精神往來。他的那些特立獨行的選擇與行為,都是自己率真任情的心性反映。他的浪漫、超脫和真性情,他超然于世的精神追求,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而言,仍然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告訴我們:逍遙之人精神自由,在黑暗中始終能看見光亮……本書是一位北大才子以生命和靈魂寫就的遺世經(jīng)典,語言優(yōu)美,哲思表達深入淺出,生動的故事敘說,詳實的資料雜糅,讓人明白他所有的思想來源于他的人生實踐與深度思考。本書一改以往傳統(tǒng)古典的風格,帶給我們更適合現(xiàn)代人的精神修煉方式,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來,暢銷二十余年,多次入選語文教材,是一部優(yōu)秀的集文學性、學術性為一體的青少年傳統(tǒng)文化讀本,被讀者贊譽為莊子必讀經(jīng)典。
王新民 ·中國文化 ·21.7萬字
本書借鑒媒介學的觀念與思路,探討媒介是如何嵌入人們的社會生活,進而引發(fā)社會、生活的有機轉(zhuǎn)變的。同時,該書另辟蹊徑,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如牌坊、道路、祠堂、禮物、瓷器、扇子、家庭、墓葬石刻、門戶、橋梁、茶葉、生肖、書信、長江等,著重剖析這些媒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流變中如何勾連起人們的社會關系,維系著人們的社會交往,從而生動地展現(xiàn)出華夏生活媒介的獨特面貌。
謝清果等 ·中國文化 ·21.5萬字
“萬物一體之仁”是王陽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宋明理學乃至儒家仁學的核心論題。本書從“仁”與“樂”兩個角度,闡發(fā)王陽明的“萬物一體”觀。作者指出“一體之仁”由以下6個面向構(gòu)成:同此一氣(存在論)、感應之幾(呈現(xiàn)論)、惻隱之心(良知論)、宗族譜系(血緣論)、政治向度(政治論)、天人相與。“萬物一體”既是一個存在論上的實事,也是一種身心修行的境界,更是在家族、社會與天下之中得到落實的一種終極關懷。質(zhì)言之,“萬物一體”并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在每一個人的身心之中獲得朗現(xiàn)與體證的活的生命。作者從儒學心體之樂、生機之樂與體知之樂交織而成的“樂”的思想譜系之中闡述陽明的“一體之樂”,對陽明思想中的“樂”的本質(zhì)(樂體)與“樂”的類型學(樂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要之,王陽明一體觀中的“仁”與“樂”深深嵌在肉身之中,一體生命的生機暢遂及萬物皆有春意之靜觀,都不能離開身體的體驗原型而獲得。
陳立勝 ·中國文化 ·21.5萬字
作為《論語》的普及性讀物,本書沒有繁瑣的考證,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曉暢的話語講《論語》,使其不僅便于閱讀,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對讀者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書中每部分由經(jīng)文、譯解、注釋、解說四部分構(gòu)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語言,對經(jīng)文作出充分的講解、引申,賦予面孔嚴肅的經(jīng)典別樣的溫情與生活氣息。
(日)宇野哲人 ·中國文化 ·21.4萬字
本書包含六方面內(nèi)容:第一單元.聆聽先賢教誨,包含古代蒙學經(jīng)典5篇,其中“明德修身篇”包括《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增廣賢文(節(jié)選)》,“博聞強識篇”包括《三字經(jīng)》、《千字文》;第二單元.誦讀風騷雅韻,包含古代經(jīng)典詩詞(古體詩、格律詩、宋詞、元散曲60首);第三單元.感悟名家哲思,包括古代經(jīng)典散文(10篇);第四單元.放歌時代強音,包括現(xiàn)代經(jīng)典詩歌(10篇);第五單元.品味荷香清韻,包括現(xiàn)代經(jīng)典散文(10篇);第六單元.神游異域風情,包括外國經(jīng)典詩文(10篇)。全書共95篇。
河南省職業(yè)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中國文化 ·21.4萬字
《中國人的品德》精選了傅斯年關于中國人的品德與中國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主要包括六部分:1.中國人的品德,2.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社會和政府,3.民主與自由,4.事業(yè)與人生,5.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學,6.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傅斯年 ·中國文化 ·21.3萬字
《鬼谷子》以縱橫捭闔為主,不僅有理論,有旨歸,更重術用。今《鬼谷子》漸為世人所重視。一些學者或從軍事、或從外交謀略、或從媒體傳播等角度論述此書。本書則參以易學來解譯《鬼谷子》之術用,開啟《鬼谷子》研究的另一個方向。其擺脫文字章句訓詁之執(zhí)著,重在義理之發(fā)揮及印證,以《鬼谷子》,佐以《孫子兵法》,參以《易經(jīng)》陰陽生克,不僅可作為個人奮斗之良師益友,甚至可用來謀國論政。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3萬字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謀略家,其門下既有外交梟雄蘇秦、張儀,又有軍事大家孫臏、龐涓,他們的軍事、外交活動影響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走向。《鬼谷子》是智謀之書,通篇都是鉗制對手、破解亂局的奇謀妙計。在《新解鬼谷子》中,作者以《周易》的深廣智慧解讀《鬼谷子》,智慧與智謀相映生輝,引人入勝。方今之世,國家、企業(yè)、個人之間競爭激烈,如何摸清對手底牌、操縱對手心理、化解危局、克敵制勝?本書堪比一個強大的智庫,生動豐富,易學易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2萬字
《易經(jīng)》自古即稱作“天人之學”,探討的是天道演化及人事興革的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互動的關系。上經(jīng)三十卦,始于乾、坤,終于坎、離,內(nèi)容從開天辟地談到人類文明昌盛,顯示自然演化的歷程中,生命的蘊養(yǎng)成長遍歷艱險;下經(jīng)三十四卦,始于咸、恒,終于既濟、未濟,內(nèi)容從戀愛婚姻談到人生的終極成敗,細數(shù)離合悲歡與愛恨情仇。關于《易經(jīng)》的書,深入淺出是必然的要求。然而《易經(jīng)》太難,要講得讓一般人能懂,實在不易。《易經(jīng)的第一堂課》(全新修訂版)共六十四篇,介紹《易經(jīng)》中一些深沉雋永的智慧,其中六十四卦大部分談到,再附加些通貫性的論述,雖非《易經(jīng)》全貌,但用心的讀者已能管窺。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1萬字
《中華禮儀文化與文明北京》從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價值的角度,探索了北京文明的歷史文化基本要素,探索了現(xiàn)在和未來文明北京建設的基本問題,探索了引領文明北京發(fā)展的重要思想文化,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文明素質(zhì)和禮儀素養(yǎng),進一步增強文明北京創(chuàng)建的歷史使命意識、示范引領意識、公民踐行意識。
張繼春 李宗澤 ·中國文化 ·21萬字
本書輯錄了朱自清的《詩言志辯》、吳梅的《詞學通論》)及古典詩學論文4篇(朱自清第五、六、八講3篇,聞一多第七講1篇),從了解音律、欣賞詞作的角度入手,講解詞學的基本知識及詞的演變歷史;并以歷史衍化為經(jīng),以拓展內(nèi)涵為緯,勾勒了“詩言志”的完整體系。
朱自清 吳梅 聞一多 ·中國文化 ·21萬字
此書稿《國學教程》系列第一冊,主要是以講義的形式,解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對國學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的引導性解讀,也包括對社會生活教育、科技文化應用、傳統(tǒng)修身技能等層面?zhèn)鹘y(tǒng)文化的歷史概貌、核心思想、社會價值的解讀。
湖南省教師教育學會組織 編寫 ·中國文化 ·21萬字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然而,因其來源復雜、傳承曲折,又多經(jīng)砍斫嫁接,僥幸留存至今的,不僅大多只言片語,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深奧難懂的古漢語也往往使普通大眾敬而遠之。作者本著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以接近“譜系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了系統(tǒng)的歸類,對眾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了連綴、貫通和闡釋,使支離的中國神話資源呈現(xiàn)出了清晰的結(jié)構(gòu)和線索;以一種更貼合當今社會現(xiàn)實、更具拓展性的語言風格,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現(xiàn)代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對上古神話背后的“天”(自然)“人”(社會)觀念進行了別具一格的解讀,使讀者得以重新回到中國智慧和傳統(tǒng)的源頭,追尋中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諸神紀》中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文本”“內(nèi)容解讀”“原文出處”三大板塊組成,并配以相當數(shù)量的原創(chuàng)性和資料性圖片。故事講述生動活潑;內(nèi)容解讀有理有據(jù);原創(chuàng)插圖精美考究,資料圖片豐富厚重;由此實現(xiàn)了知識性和可讀性、趣味性的完美結(jié)合。
嚴優(yōu) ·中國文化 ·21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