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不僅在我國影響深遠,而且聞名世界,成為世界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名酒》文字優美生動,語言簡明通俗,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著 于元編著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北國臥龍(耶律楚材)》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任傳華編著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重陽節》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華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人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9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神仙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2.9萬字
顧名思義,《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系列,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與一般依據歷史文獻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07宋元》本書分為六章,由宋朝《清明上河圖》說起,講述宋代繁華都市內主要行業的特點,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蒙古崛起滅宋以后,元朝在宗教、文藝、科技方面不但有所發展,而且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變得更為頻繁。本書特色:1.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編撰,圖片更是精挑細選,讀者就像走進一家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大開眼界。2.以文物為線索,使用大量圖片介紹中國史前時代的生活概況及文明的發展脈絡,增進歷史知識。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文化 ·2.9萬字
本書薈萃范曾先生近年來對中國生肖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或用訓詁之法詳察天干地支的起源與演變,稽考陳說,撥云驅霧;或以優美之筆道說人類與眾生和諧共處之大義,詼諧自然,妙趣天成。時而款款敘事,時而嚴謹考證,時而闊論雜談,時而優雅抒情,詩詞歌賦,論文寫畫,豐富的藝術形態展現了文化大家的學問修養和他回歸自然的仁愛之心。
范曾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淺顯的文字和一系列膾灸人口的故事編寫而成。同時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級和階層的家庭及家教特點等,作了簡明的介紹。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家庭教育不僅有歷史的時代性,而且有鮮明的階級性,因此當我們閱讀《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時,對家教的歷史遺產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階級分析的立場。只有這樣,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華。
金開誠主編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手相與面相》對人的手相與面相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分析,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各種新的內容對人的手相和面相進行詳盡細致的歸類,并加以逐條分析歸納,書中還特別提到國外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而得出的關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規律,總結出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可以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指導與參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與人的命運定數、兇吉絕對聯系起來的迷信說法。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人們對色彩追尋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那么,每一種色彩的歷史命運如何?人們的色彩觀念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演變?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值得我們探索。本書共四章,分別從大自然、動物、礦物和生活4個方面講述了100多個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書中以顏色為核心,結合可愛的插畫,用詼諧的文字講述了顏色的由來、相關的名人故事、制作工藝和文學詩詞等文化知識,讓人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能了解與顏色相關的文化知識。全書圍繞中國傳統色拓展自然科普、歷史人文知識,與人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密切結合。內容豐富,語言詼諧,圖片有趣,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懂懂鴨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鬼神文化》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本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8萬字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劉永鑫編著 ·中國文化 ·2.8萬字
《茶經》成書于780年,它開創了中國茶文化,更是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的集大成者。這本書不僅僅講述了茶樹的栽種、茶葉的制作、品茶的方法,更融合了作者對文化的考察,有鑒賞之道、收藏之法,更有悠閑生活的方法和意趣。它不僅可以作為制茶的實用手冊,更可以作為愉悅心情、陶冶情操的讀本。塵世千百惑,不如讀《茶經》,讀本書,喝杯茶,那就是快樂的。
(唐)陸羽著 李凡解讀 李知彌 石家小鬼繪 ·中國文化 ·2.8萬字
中國古典音樂如一首綿長高遠的流動的詩歌,我們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源遠流長的美,千古纏綿的情,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與活力。中國古典音樂,可以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春雨、是冬雪,是一抹綠意,是一泊月色,是一份快樂,是一份傷感,是一腔熱血,是一縷忠魂……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跨越漫長的歷史進程,不能不說是一個文明的奇跡。本書將帶領讀者,了解中國古典音樂的重要知識與奇聞軼事,從中國古典音樂的起源、發展,到與詩歌、舞蹈、戲曲、繪畫等藝術的關系,再到中國古典十大名曲、十大音樂家、十大樂器,讓讀者快速了解中國古典音樂這一藝術瑰寶,并對古典音樂產后濃厚的興趣。
李清如 ·中國文化 ·2.8萬字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并為后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有關內容。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8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兒童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2.8萬字
中國人喜飲酒,有事沒事喝兩盅,家里來了客,有朋自遠方來,都不免要備上一壺好酒,推杯換盞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飯,不喝酒就不能盡地主之誼,不喝酒就不能盡興。于是,酒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飲酒行令好處多,可以調節氣氛、增進交流,雕俗共賞、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發才智。從詩到小說,酒令無處不在,為文學色彩拓寬了體裁,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文學作品朱領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山海無界”系列圖書以《山海經》原文內容為主題,委托知名撰稿人執筆創作,對《山海經》進行深入解讀,演繹出其中珍禽異獸、上古神明、奇花異草的傳奇,向讀者講述不一樣的《山海經》故事,構思奇幻新穎,情節引人入勝,可讀性強,能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同時以不同的故事搭配賀鵬飛創作的“山海無界”系列繪畫作品,兼具文學性與藝術性。在每冊書的終于,特別設置了“山海小劇場”板塊,以漫畫形式呈現與書名同名的第一篇故事。
奈目工作室著繪 ·中國文化 ·2.7萬字
本書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是第一部系統論述圍棋理論、全面探討圍棋戰略的作品。《棋經十三篇》總結了歷代下棋的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同時本書收錄有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等七篇經典篇目以及《圍棋近譜》,對讀者了解圍棋文化,有現實意義。
張擬 ·中國文化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