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幾十條祝酒、拒酒的高招、絕招、巧招、妙招,招招都方便實用,切實有效。而諸如節(jié)慶、生日、慶典、婚禮、開業(yè)、迎賓、送行等等多個方面的宴會祝酒辭,可以說是生活中可以應用到的應有盡有。本書內容豐富詳盡,新穎實用,貼近生活,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方便你快速進入“酒場”的實用工具書。手邊常備本書,您一定能在酒桌上輕松應對各種麻煩,輕松擺脫喝酒祝辭的煩惱,讓您的社交與生活變得更簡單、更快樂、更美好。
呂雙波編著 ·中國文化 ·8萬字
《山海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寥寥幾萬字就聚集了中華神話之精華,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那些奇形異狀的獸怪、光怪陸離的國度、各有神通的神祇。傳說《山海經》先有圖后有文,山海圖是具象化的《山海經》,是其靈魂所在。但最初的山海圖早已失落于歲月長河,本書作者花費5年搜尋散落在歷代古籍中的資料,在豐富文獻的基礎上精選出500種或詭異奇絕或妙趣橫生的人、神、異獸,整理出種種奇幻故事,并據此以現(xiàn)代繪畫手法演繹上古奇書,用圖畫復原出山海神怪的驚絕樣貌,從而圖文結合,編制出一部更全、更豐富的山海經神怪檔案,重現(xiàn)、再造了一個神秘厚重的山海世界!
黃創(chuàng)業(yè)著繪 ·中國文化 ·8萬字
本套書由《街頭巷尾:十九世紀中國人的市井生活》《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萬物有靈:<詩經>里的草木鳥獸魚蟲》3本作品構成。
(法)佚名 (日)細井徇 ·中國文化 ·8萬字
中華門神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沈泓歷時20多年,鑄就皇皇10卷“非遺-中國年畫經典”系列叢書,該書是中國年畫領域的經典之作,以搶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大意義,也將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圖書。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7.9萬字
讀《三國》,就要讀個明白。本書是對中國古典小說代表作《三國演義》各種問題的系統(tǒng)梳理和廓清。除了婦孺皆知的三國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本書還對這部小說層累的形成歷史、莫衷一是的作者紛爭、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錯綜復雜的演變史、小說描寫與真實歷史的關系,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小說旨趣、人物塑造、戰(zhàn)役刻畫等問題,作了抽絲剝繭、細致入微的分析和講解。讀者可以通過這部《通識》,真正走進精彩紛呈的《三國》世界,對這部古典小說名著獲得全新的認知。
許蔚 ·中國文化 ·7.9萬字
作者以散文的筆調,將茶席歷史、茶席構成、茶席美學、茶席的插花等,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書客觀嚴謹,翔實耐讀,并由安徽農業(yè)大學著名茶文化專家丁以壽老師傾情作序推薦。本書最大的創(chuàng)新是在于對茶席美學意蘊的闡發(fā),這是此前一些茶席類書籍的弱項;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由形而下之器、藝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離,藝美相即。
靜清和 ·中國文化 ·7.8萬字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等先哲宛如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著深邃的思想光芒。本書是著名學者鮑鵬山解讀先秦諸子的匠心之作。作者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上,以優(yōu)美的筆法對先秦諸子的思想和智慧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讀和妙趣橫生的闡釋,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滋養(yǎng)。
鮑鵬山 ·中國文化 ·7.8萬字
本書精選了30余個中國古代的軍事戰(zhàn)爭,以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描寫呈獻給讀者。每個故事后還鏈接有博聞館,讓讀者在欣賞故事之余增加軍事知識。此外,每個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圖,以增強趣味性。
彭海濤 張輝 ·中國文化 ·7.8萬字
只要尚有一日存在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必將長存!在風雨飄搖之際,西方國家鼓吹中國滅亡說,將四萬萬同胞視為無知匹夫,中國形象被嚴重扭曲。在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中,他認定“衡量一個文明的價值,我們最終要問的是:它能塑造怎樣的人,怎樣的男人和女人。所謂中國人的精神,就是靈魂與理智的完美結合”。本書是辜鴻銘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其主旨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論。此書是一戰(zhàn)前后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東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從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本書對于中國精神生活的“揭示”,關于中國文化道德精神價值的闡述,都很有意義。愚以為中國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鐘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于二十世紀之世界。——李大釗。
辜鴻銘 ·中國文化 ·7.8萬字
《中華經典故事》叢書其中一本。為幫助廣大讀者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精選了58個經典名句。本書力求還原名句產生和發(fā)生的真實情境,重新演繹名句的精彩和厚重。在生動、跌宕、細節(jié)豐滿的講述當中,帶領讀者領略名句的豐富,幫助讀者體會句子的精髓。可以說,本書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小小縮影。
黃蕊 ·中國文化 ·7.8萬字
《中國文化六講》作者受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張永堂教授之約為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講中國思想文化問題而寫了這本《中國文化六講》。在這短短的六講里,作者講了產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和環(huán)境,講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特點和發(fā)展,也嘹望了中國文化的未來。
何茲全 ·中國文化 ·7.8萬字
《西游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學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影響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語言表達。無疑,《西游記》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讓人感到熟悉的。不過,《西游記》經歷了漫長的形成過程,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其民間文學的特點,不容易讀通讀透。本書是《西游記》研究名家竺洪波教授的最新力作,融入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講授經驗,在所敘內容上力求新鮮有趣,文風流暢清麗。本書先解釋《西游記》為什么會成為不朽的經典,然后從神話世界、文化寶典、藝術精神和文學暢想四個方面揭示《西游記》的恒久魅力,最后講述《西游記》的作者和版本問題,并提出整本閱讀《西游記》的方法,為了解《西游記》及其文化意蘊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認知地圖。
竺洪波 ·中國文化 ·7.8萬字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大量精彩絕倫、深刻雋永的民間故事,這些有著生動趣味與深刻寓意的故事,是滋養(yǎng)人們心靈、豐富我們內心的寶貴財富。本書精選35個最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故事,用通俗的語言和精美的配圖,向小朋友們講述“有料的”浙江民間故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神奇美妙的古老世界,讓他們在游歷大好河山、學習名家經典、品嘗家鄉(xiāng)美食的同時,還能津津樂道其背后的故事。
毛曉青 ·中國文化 ·7.8萬字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xiàn)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以《戰(zhàn)國策》原著為藍本,精選其中廣為傳誦或具有經典意義的章節(jié)進行故事改編。全書包含故事45則,敘事語言生動活潑,情節(jié)結構完整清晰。故事內容以人物充滿個性的論辯式對話為主,富于戲劇色彩和感染力,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每則故事附有“博聞館”和精美插圖,旨在幫助青少年讀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認識《戰(zhàn)國策》一書蘊含的歷史文化精神,同時深入體會古代論辯藝術的獨特魅力。
劉世潔 ·中國文化 ·7.7萬字
浙江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民俗風情更是淳厚獨特。本書從絢麗多彩的浙江民俗中精選35個故事,從歲時、生產、生活、飲食、信仰等側面展現(xiàn)浙江民俗的風情畫卷。親切質樸的語言,搭配傳統(tǒng)的中國畫,向孩子們講述獨特民俗背后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帶孩子們領略浙江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
毛曉青 ·中國文化 ·7.7萬字
《孔子集語》是一部由古代水頭人編纂的典籍。輯者薛據,出身于宋代平陽有名的望族——南湖薛氏。他追慕圣人,恐其言語散佚,于是博覽群書,遍采古籍,乃成此編。后來此書還被收入《四庫全書》,廣為傳播,影響很大。對于后人來說,在學習《論語》之余,若能以此書補充,應該是很有益處的。本書譯注者陳正印先生,多年來潛心于詩詞創(chuàng)作和文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編選《水頭歷代詩文選》之后,這次又譯注《孔子集語》,為“水頭鎮(zhèn)歷史文化”叢書再次做出了貢獻,其不忘鄉(xiāng)情,令人感佩。
(宋)薛據輯 陳正印譯注 ·中國文化 ·7.7萬字
本書向海內外呈現(xiàn)“十二五”這一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內中國演藝市場的發(fā)展變遷歷程,并對2016年中國演藝產業(yè)和演藝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梳理和深入剖析。書中包括“十二五”期間中國演藝產業(yè)發(fā)展概況、2016年中國演藝市場發(fā)展特點及對外貿易特點、2016年中國演藝業(yè)對外貿易亟待破解的問題、促進中國演藝對外貿易的建議,不僅為相關學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有關企業(yè)部門了解市場提供了條件,而且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演藝市場創(chuàng)造了便利。
李小牧 朱克寧主編 ·中國文化 ·7.7萬字
《毓老師說中庸》是毓老師講授《中庸》這一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中庸》與《大學》、《論語》,均為孔學入門之書,也是中國學問入門之書。毓老師認為《中庸》與《大學》乃儒家思想精華之所在,是儒學眾經之膽,比佛家的《心經》、《金剛經》還要好。毓老師講《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講《易經》之道,與《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設自信心,也知道該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毓老師說,中國是廣義的中國,是中道之國。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爸杏埂本褪怯弥校l能用中道,誰就是中國人。中道之國,沒有邊際。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7.7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史前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xiàn)和勾勒出中國秦漢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廖群 ·中國文化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