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敬業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它在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具體表現為勤奮刻苦、盡職盡責、清廉自守等優秀作風。敬業一書從勤奮好學、心懷遠志、砥礪意志、持之以恒、清廉自守、盡忠職守、奉公為民、躬行大道八個方面,通過古今名人的敬業事跡以及家風家訓中的名言警句,闡釋了中華家風中代代相承的敬業精神,希望對于當代讀者有所啟迪。
王玉玊 葉栩喬編著 ·中國文化 ·8.6萬字
《后漢書》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后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后進行排列的。
(南朝宋)范曄 ·中國文化 ·18萬字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清)蒲松齡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毓老師說孫子兵法》系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幾十年來在臺講授《孫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師說孫子兵法》重在告訴讀者要懂得變局,知曉為人處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強調,凡事要留余地,得勢時不可以趕盡殺絕。《毓老師說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孫子兵法》最終的目的是使人類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類都同一尊貴,應同等對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讀《孫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為自己也為家人謀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會因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無謂之爭,和睦相處,社會、國家也就日趨于安寧。大家共存共榮,互不侵害,最終才能達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16.8萬字
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地的風俗習慣更是迥然不同,再加上當地的代表性美食,學習起來很是周折。本書分“美食文化”、“美食掌故”、“美食地理”三篇,詳細向您展示多姿多彩的美食世界。書中改變了就事論事的編纂體例,采用新型的編纂方式,全面再現五千年來的美食文化發展,為了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更多的知識。在這里,匯聚了中國各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在介紹美食的同時,向您娓娓道來各地的風土人情。在這里,向您展現美人名將慷慨悲歌的典故,至尊帝王落魄時的菜品,文壇泰斗自成風雅的風骨,賢人名士有酒盈樽的灑脫。
諸葛文 ·中國文化 ·18.9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等先哲宛如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著深邃的思想光芒。本書是著名學者鮑鵬山解讀先秦諸子的匠心之作。作者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上,以優美的筆法對先秦諸子的思想和智慧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讀和妙趣橫生的闡釋,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滋養。
鮑鵬山 ·中國文化 ·7.8萬字
禮教本身就是禍亂之源!墨子雄辯滔滔地向儒家陣營發起攻擊。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動派。本書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張為線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學派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的輪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墨子雄辯滔滔,以“兼愛”為武器向儒家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沖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于各國,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家的主張確實有其合理性,也深具價值。
楊照 ·中國文化 ·3.7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黃帝內經》一書的部分心得的總結。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黃帝內經》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全面涵養一個人的靈魂、修養、品味、境界、見識,可以全面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斷力、忍耐力和處置力。作者通過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語言生動,說理明晰,讓讀者輕松了解《黃帝內經》的真正內涵,同時把古人的思想與智慧應用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8.1萬字
從倉頡造字開始,說到漢字的六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系列漢字、和漢字有關的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的漢字故事來源。用通俗有趣的方式,詮釋了漢字的字形演變、和該漢字有關的成語故事等。在分析字形時,語言盡可能流暢平易,多用比喻和圖表示,形象而易于理解。博聞館豐富多彩,增強了可讀性。
徐劍 張欣 喻英賢 ·中國文化 ·6.9萬字
本書匯集南懷瑾先生歷年來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總計七十二篇。分為儒家、易經、道家、經義、禪宗、密宗、健身、歷史、其他等九大類,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闡述。內容敘及:古代文獻,諸家學術,社會變遷,文史掌故,經世治學,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蘊,易學源流,佛經大義,禪宗語錄,密教修行,兵法謀略,陰陽術數,瑜伽氣功,保健養生,詩詞歌賦,古文今譯,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辭典雅,見識獨特。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聞一多中國神話十五講》是聞一多在清華大學開設的神話學課程的講義,以其深入淺出的語言和幽默風趣的講述風格受到當時學生的歡迎,汪曾祺、郭沫若、梁實秋都是他課程的粉絲!如果你對中國神話感興趣,好奇伏羲、女媧、龍鳳、大司命、少司命等神話形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讀《聞一多中國神話十五講》!
聞一多 ·中國文化 ·14.4萬字
本書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引導讀者,讓更多的父母學會給孩子、更多的企業界人士學會給企業和產品起獨特、有內涵、有品味的名字,從而起好名、改好運。
李雯 ·中國文化 ·18萬字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了弘揚孝道,傳承民族文化,我們精心編撰了本書。書中收錄的孝行小故事,不但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深刻,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領悟孝道文化,向孝順的人學習,從而將孝道轉化為自身的一種良好的美德與素養。
竹馬書坊編著 ·中國文化 ·6.5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北國臥龍(耶律楚材)》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任傳華編著 ·中國文化 ·2.9萬字
《道德經》又稱《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兩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道經》,后四十四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德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首部經典。它與《論語》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影響了中國人兩千五百多年的哲學觀。本書原典以通行本為底本,并進行注釋和譯文,同時收錄道教代表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和玄學代表王弼《道德經注》兩部著作。
(春秋)老子著 黎福安譯注 ·中國文化 ·17.3萬字
當物質生活滿足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娛樂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詩歌,比如戲劇。但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本書就是帶著這個疑問,進入古代現場,為你解開影響中國人玩樂的器具和秘訣。本書閱讀起來頗為輕松,同時史料準確,故事有趣,可以讓你在沉醉于歷史的海洋的同時,享受豐盛的知識盛宴。
王二編著 ·中國文化 ·9.7萬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我們再耳熟能詳不過的話。社會百業,就是我們俗稱的三百六十行。所謂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設的販賣攤和商店的行列,這點可以在唐人小說文獻中得以證明。傳統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國農耕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特別是指人們賴以為生產、生活,即與衣食住行用等緊密相聯的手工業、商業的泛稱。
王金鋒 高峰編著 ·中國文化 ·4.1萬字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還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飲茶文化的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在茶的發現、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傳播與發展上,為人類進步與文明譜寫了光輝的篇章。《茶文化十二講/中華文化公開課》從茶史、茶葉、茶具、茶藝、茶典等十二個方面,解讀了中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尤文憲 ·中國文化 ·16.7萬字
孔子不是真理發言機,他會開玩笑,他有自己的生活,有活在那個時代的種種矛盾與痛苦。本書以《論語·先進篇》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為選讀的內容,通過對這些篇章的閱讀,力圖顯示出這樣一個價值和傾向:與其將《論語》當作抽象的道理來吸收、背誦,還不如藉由《論語》看到特殊的“春秋”時代狀況,看到極有個性的孔子在面對時代變局時,提出的種種主張,以及這些主張所賴以統合的基礎信念。孔子以獨特而高遠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許多充滿智慧的語言。
楊照 ·中國文化 ·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