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以系統介紹多肽及其生物活性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書籍。簡要介紹多肽基礎知識,重點介紹多肽的生產方式及其質量評價,并依據國內外多肽最新研究進展詳細介紹了多肽的多種生物活性,全面反映了多肽與人體生理活動的關系及重要性。本書既注重科學性,又強調功效性,可供多肽研究與開發,為提升我國多肽產品研發水平、質量標準制定規范、產品功能評價作出積極的貢獻。
佘廣宇 ·綜合 ·18.8萬字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臨床故事,描述了《傷寒論》中有代表性的40個經方的臨床運用和經驗交流,還原了中醫臨床的過程,揭示了經方的運用原理,增加了傷寒論知識的時代氣息,有助于對傷寒論相關知識和中醫臨床的認識與理解。
岳小強 ·綜合 ·10.1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講解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臨床表現、肺功能、影像學及其他檢查、診斷、治療、康復及患者自我管理等內容,幫助廣大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主動預防,配合醫生系統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高占成 張榮葆 ·綜合 ·1.3萬字
本套叢書不僅涵蓋了常見臨床技能的操作,擬定了每個臨床技能操作的規范規程,而且結合臨床易致醫療事故與差錯的情景還原成實訓案例,以實情實景引導臨床技能操作,全面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能力,受眾廣范。適用于實習醫師培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培訓及各種臨床技能大賽的培訓。特別適合模擬情景教學的應用。叢書共6個分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神經科、眼耳鼻喉科學分冊。分冊中將進一步增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需要掌握的臨床技能及相關臨床情景,必將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臨床能力培養起到良好的作用。
湯永紅 ·綜合 ·7.6萬字
家庭支持系統即支持家庭的存在,幫助家庭能夠正常履行功能的內外條件有機結合的體系。本書基于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家庭的深入調查和分析,質和量的研究方法相結合,探尋有效的內外途徑和方式以支撐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家庭,以提高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家庭的整體生活質量。本書可作為特殊教育專業學生、自閉癥兒童家長,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的重要參考資料。
孫玉梅 ·綜合 ·13.4萬字
吸煙在醫學上已經被界定為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唯有通過專業的治療及長期的努力才能增加戒煙的成功率。指南包括戒煙門診的開設、維持、宣傳策略和評估的基本步驟,特別是書中的問卷和隨訪表應用了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戒煙方法。應用這些問卷,可以基本完成戒煙的干預及其效果評估。從2008年開始的中央補助地方項目要求各地開設戒煙門診。本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各地陸續開設了戒煙門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 ·綜合 ·2.8萬字
本書精選《金匱要略》中的61個臨床常用的方證,每一個方證包括【原文】【解析】【應用】【病案】四部分,【解析】主要針對歷代醫家見仁見智的方證加以重點闡述。【應用】是對經方應用相關文獻資料的梳理和總結,汲取精華,指導臨床。【病案】精選名醫醫案1~2個,既要反映出該方的獨特療效,又要引領臨床,起到示范作用。本書適宜于廣大臨床醫師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師生在本科與研究生教學中參考使用,更是從事仲景學說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于俊生 于惠青 ·綜合 ·18.6萬字
主要內容:圖文并茂的介紹了應用耳內鏡技術診斷、治療常見耳科疾病的方法及要點。特色:應用治療診斷學的概念在耳內鏡輔助下診斷、治療耳科疾病中的經驗及成果。本書還針對目前各種教科書及工具書對部分常見耳科疾病缺乏詳實的內容介紹的現狀(如肉芽性鼓膜炎、上鼓室內陷袋等),補充了這些疾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此外,許多耳科疾病的診斷缺乏耳內鏡下的標準,本書通過大量精美、清晰的圖片展現了常見耳科疾病在耳內鏡下的特征,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疾病的演變轉歸過程,為疾病的診治提供了直接依據。
鄭億慶 張志鋼 楊海弟 ·綜合 ·9.7萬字
超聲醫學診斷檢查指南叢書共5冊,包括《血管與淺表器官超聲診斷檢查指南》、《婦科超聲診斷檢查指南》、《超聲造影檢查指南》、《介入超聲應用指南》、《肌骨超聲診斷檢查指南》。編寫團隊由國內超聲醫學各亞專業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組成,對熱點關注的問題和新技術新方法進行明確的闡述,同時在借鑒與引用國外相關的指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國情,特別是基層醫療單位需要,對一些臨床常規的內容也進行了全面、仔細的論述。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 ·綜合 ·12.9萬字
這是來自醫療科技前沿的全新觀察。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主導的數字化醫療轉型,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診療和健康管理方式。在全球大健康領域,這個趨勢已經受到廣泛關注。《未來醫療》一書展示了諸多前沿應用,回答傳感器和人工智能設備如何及時預防以及干預疾病。由傳感器輔助的數字護理,幫助醫生持續捕捉疾病信號;遠程虛擬醫療方便更多患者獲得便捷、可靠的醫學建議;智能診療設備不僅有助于醫生提高診斷水平,也將改善醫院的管理運營。這些應用關系到未來就醫場景中的不同群體,為每個人提供價格合理、更可持續的個體化醫療服務。基于傳感器和人工智能革命,未來醫療有望成為醫療科技領域新的增長極,打造一個以人為中心,讓AI輔助看“病”、讓醫生專注看“人”的智能系統。
(美)賈格·辛 ·綜合 ·17.4萬字
1.本書共分為四大部分,包括維生素D與鈣的生理作用與代謝調節、相關疾病、研究進展、臨床常見問題與病例分析。2.本書收納當前國內鈣缺乏兒童相關疾病診療領域的最新權威知識并結合國內的診療現狀進行分析、解讀。
申昆玲 李廷玉 ·綜合 ·14.4萬字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之一,我國調查結果,臨床甲減患病率0.9%、亞臨床甲減患病率5.6%,據此估計,全國可能甲減病人近8000萬。本書從科普角度介紹甲減的病因、癥狀、診斷、治療和預防,如:甲減能治好嗎?患甲減后能妊娠嗎?妊娠期間能吃治療甲減的藥嗎?甲減病人生的孩子健康嗎?等。
邢家騮 丁勇 ·綜合 ·4.3萬字
《劉沈林脾胃病臨證心悟》是對劉沈林教授從醫40年來,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腫瘤方面的學術經驗的系統總結。包括醫家小傳、學術思想、學術源流、醫論、醫話、醫案、常用藥對、驗方等內容。該書由劉教授親自執筆,從脾胃病的常見癥狀著筆,緊貼臨床實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新穎性,對孟河醫派學術經驗的傳承與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沈林 ·綜合 ·16.8萬字
本書緊扣"可穿戴醫療設備”主題,重點突出"醫療”相關可穿戴設備,從醫療智能化引入,介紹了可穿戴技術以及涉及到的信息技術,然后重點介紹了現有典型可穿戴醫療設備,最后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互聯網醫院的成功的實際應用為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書中包含了大量可穿戴醫療設備精美圖片,向讀者展示了這些設備在醫療中的應用,從而讓讀者更好的了解可穿戴醫療設備。
雷舜東 ·綜合 ·11.5萬字
該書所集的100篇故事來自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文化專業委員會與《中國醫學論壇報》面向全國醫護人員征集的臨床故事,文章內容豐富,涉及了醫院醫療服務的各個層面,體現了主編在稿件組織方面的創新;書中收納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對患者的尊重、關愛、同情、理解、機智,體現了作者與患者之間平等相待、真誠溝通在建立醫患互信、醫患和諧關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在投稿中,許多作者都敘述了自己與患者的真誠溝通,不僅為患者提供了幫助,更讓自己感受到心情愉悅和來自職業的自豪。這些故事,不僅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了實用的醫患溝通實例,甚至可以信手拈來應用于臨床醫患溝通之中。
徐長江 鄭桂香 ·綜合 ·15.6萬字
本書為跟師手記之一,由全國著名老中醫北京市中醫醫院趙炳南先生的弟子徐宜后教授主編。全書通過趙炳南弟子及學生的回記整理,主要介紹趙炳南的學術思想、用藥方法、醫案醫話、臨證經驗等。可供中醫臨床醫生、中醫院校師生,尤其是皮膚科醫生參考學習。
徐宜厚 ·綜合 ·14.5萬字
急診醫學最大的特點之一是患者往往以急危重癥的“癥狀”就診,院前急救更是如此,醫生能否在第一時間內對“癥狀”的危險程度進行正確評估,并采取恰當的救治措施,是使生命得以延續、疾病得以治愈的基本條件之一。然而,到目前為止,尚無一本以急危重癥“癥狀”分析為主線,對癥狀進行危險程度的評估并采取相應救護措施的書籍。基于這種現狀,提出本選題,以指導院前急救工作,進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專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對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選題突出急診急救特點,以急危重癥的“癥狀”為主線,強調病情評估的危險分層、急救措施及診治要點。對每一個急危重癥,強調呼吸、循環、代謝狀況的評估及診治。重點突出實用和創新。
涂漢軍 劉菊英 肖敏 ·綜合 ·18.5萬字
李玉奇(已故)先生系我國著名中醫專家,首屆國醫大師,在中醫界有重要影響。《李玉奇臨證經驗集》系統整理了李玉奇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力求反映在個人擅長病種方面的辨證治療思路,即突出專科特色,不求大求全,體現臨床實際情況。本書理論介紹注重創新性,經驗整理注重實用性,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王垂杰 ·綜合 ·9.9萬字
田向陽、馬辛主編的《醫患同心(醫患溝通手冊)》借鑒了國際臨床醫患溝通理論和經驗,結合中國醫療環境的實際情況,全面闡述臨床危機應對和人際溝通技巧,結合大量真實案例,集權威性、科學性、指導性、實用性為一體,力求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一個有價值的醫患溝通參考工具。
田向陽 ·綜合 ·15萬字
本書匯集了120個病歷,包括各科疾病近百種,每個病都按病狀,辯證分析,治療(包括方解)及治療經過四個部分編寫,這樣,辨證論治過程清晰,理法方藥俱全。更具特色的是本書由辯證分析和方解兩個內容。辯證分析能夠展示醫者對某病是怎樣辯證的,怎樣思考的,方解則又闡明了用藥的目的和意義。
任志紅 夏日勛 ·綜合 ·1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