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出發,圍繞臨床合理應用、不良反應防治、藥物特性介紹以及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原則進行了詳細闡述,是一本集合臨床管理和合理用藥為一體的專業書籍。本書可用于醫務管理工作者、臨床醫生、藥師和護理人員在管理和使用麻醉和精神藥品過程中查閱,將進一步提高對醫療機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促進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合理應用與規范化管理。
闞全程 ·藥學 ·17.9萬字
《生藥學與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實驗操作基礎”,包括實驗基本要求、實驗基本操作與技術,其中實驗基本操作與技術概述了生藥的基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以及天然藥物常用提取、分離方法等。第二部分為“藥用植物學的基礎知識”,簡要介紹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以及植物分類系統與分門別類。第三部分為“驗證性實驗”,共設有二十個實驗,實驗內容緊扣理論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的結構與特點,深入學習代表性重點生藥的鑒別以及天然藥物中各類化學成分的理化鑒定。第四部分為“綜合性實驗”,共設有十二個實驗,涉及生藥鑒別以及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化合物鑒定和含量測定等內容,每個實驗后附有一些較為靈活的思考題,啟發思考,拓展思維。附錄部分列舉了重要生藥的高清鑒別照片,供學生自學、課前預習或課后拓展使用。《生藥學與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可供醫藥院校藥學、臨床藥學、制藥工程、藥物制劑、中藥學及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實驗課教學使用,也可供從事藥學工作各類專業人員及醫藥工作愛好者參考使用。
陳立娜 何立巍主編 ·藥學 ·17.5萬字
隨著我國對臨床藥劑藥物合理使用專項整治工作不斷深入,醫療機構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細菌耐藥抗旨日益重視,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逐步規范,細菌耐藥情況也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對《指南》進行修訂。本版延續上版的結構,分為:感染性基本的病原治療(包括傳染病和各種特殊病原體感染的治療)、感染性基本的經驗治療(包括預防用藥)、兒童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抗感染藥物的藥學特征(包括抗微生物藥物藥學與藥理學和安全性等內容)四個章節。修訂主要依據今年來臨床抗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耐藥變化趨勢、新型抗微生物藥物的上市情況、國內外相關專科專病指南的更新情況進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 ·藥學 ·1.7萬字
對藥物治療方案進行評價并正確實施,遴選適宜藥品,隨著疾病治療的進展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對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監測與杜絕用藥錯誤;監測與防范藥品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等。
李智平 翟曉文主編 ·藥學 ·10.9萬字
全書分為十二章,重點闡述了各種抗結核藥品抗菌作用及機制,藥代動力學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機制與臨床表現及處理與防范,以及對老年、兒童、妊娠期哺乳期、HIV/AIDS、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合并結核病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防范的提示。
艾義明 徐喆主編 ·藥學 ·7.3萬字
本版仍舊沿承上版以歌訣、圖表形式表述《中藥學》的重點內容的形式,注重對中藥藥性特點的歸納提升,重點藥物的比較,在上版基礎上,除根據中藥學教材變化進行同步更新外,更改部分歌訣,以二維碼的形式加練習題,增加執業中藥師考綱的解讀以及每種藥材的執業藥師被考頻次。
翟華強 吳劍坤 陳樹和主編 ·藥學 ·6萬字
本書從日常生活入手,指出日常生活中容易傷害腎臟的不良習慣,從醫學上給予解釋;然后以生活中及治療中所使用的藥物以及毒物為主題,指出這些有明顯或者潛在腎毒性的藥物或毒物;其后舉出我國目前的高發病如高血壓病、糖尿病、痛風等對腎臟的影響,同時提出保健和治療建議;最后講述慢性腎臟病的結局,即終末期腎臟病治療。
梁玉梅 ·藥學 ·4.6萬字
該指南包含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膽胰腫瘤、胃腸間質瘤和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等消化系統主要瘤種,詳細介紹了診斷及治療原則,同時增加最新的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及相關不良反應。內容力求精簡、實用。本書旨在規范臨床醫生合理用藥,同時用于開展相關方面的臨床醫師培訓工作。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 ·藥學 ·12萬字
我國發布的《冠心病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指出,CVD的心臟康復指以醫學整體評估為基礎,通過五大核心處方,即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含睡眠管理)、危險因素管理和戒煙處方的聯合干預,為CVD患者在急性期、恢復期、維持期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提供了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務和關愛。營養處方分冊主要圍繞:健康與營養的關系,糖、脂肪、蛋白質對人體的作用,日常的飲食,能量平衡的有關問題,冠心病、心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營養處方等。
孟曉萍 江巍主編 ·藥學 ·7.1萬字
《寧夏中藥材標準》(2018年版)書稿是在1993年版的基礎上,根據多年來的執行情況和當前實際,參照相關資料和文獻修訂,擬收載品種41種。地方中藥材標準是各省市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組織制定和頒布實施的地方中藥材標準,是國家藥品標準體系的重要補充。
寧夏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藥學 ·9.1萬字
對“發改委定價范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中的中成藥品種250個,按照藥理作用和功效進行分類。對每個中成藥,按藥品名稱、藥物組成、功能主治、方解、臨床應用、藥理作用、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用法用量、劑型規格等方面撰寫。
劉皋林 ·藥學 ·17.6萬字
主要介紹咳喘治療藥物在臨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和監護要點,以及同類藥物在理化性質、藥動學參數及藥物選用等方面的區別;同時,通過案例展示咳喘藥物治療和藥學監護等的步驟和方法,幫助讀者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本書內容亦涵蓋特殊情況下,包括特殊時期和特殊人群的藥物治療,為臨床藥師或醫生在處理特殊患者、復雜病例時提供參考。本書特色:全書以“少文字、多圖表、輔案對例”的形式,編輯整理了咳喘治療最新指南和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簡潔清晰地介紹了咳喘的機制、治療藥物及相關藥學監護、治療策略等,力圖使讀者閱讀時感受方便和友好。
游一中 葛衛紅主編 ·藥學 ·5.3萬字
《本草輯要》為清·林玉友輯。全書六卷,首論藥性總義,按《本草綱》分為32部,收載藥物選擇臨床常用藥物:對其種。每種藥物,對其性昧、歸經、功效、主治、制法、禁忌等,均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本次整理以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道光十一年(1831)一寸耕堂刻本為底本。
(清)林玉友 ·藥學 ·13.7萬字
方劑學是中醫入門與提高的重點也是難點,龐大的記憶要素,是中醫學醫之路上的攔路虎。扎實的方劑學知識儲備更是中醫臨床的堅實基礎,在熟練記憶一定數量的方劑,并盡可能深刻理解方劑的精妙用意,方劑的應用才能游忍有余,本書緊密結合最新方劑學教材,對主要方劑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歸納,整理,讓龐雜枯燥的知識變得規律、有序,甚至生動、有趣,又十分實用。全書對臨床必須掌握的250余首正方進行剖析、歸納與總結,主要內容包括【方證提要】【證型】【治法】【處方】【趣味記憶】【方解摘要】【注意事項】,可供初學者高效、快速學習方劑學內容和應試提供參考。
申霖來主編 ·藥學 ·10.5萬字
本書選取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病種,闡述診斷要點、西醫治療要點、中成藥應用、單驗方等。疾病診斷依據和治療原則均參考相關疾病中、西醫最新診療指南及專家共識。本書的核心為中成藥的辨證應用,因此對西醫診斷與治療方案未做過多論述。中成藥應用的主要內容為病機分析與辨證分型論治,辨證分型論治包括證候、治法、方藥和中成藥,其中,方劑的具體組成以方劑索引列出。中成藥說明包括中成藥組成、功能主治與用法用量。簡要介紹了名老中醫驗方,并收錄臨床確有療效、簡單易行的單方,臨床實際應用時還需辨證論治,避免盲目使用。
王孟清 張滌主編 ·藥學 ·19.8萬字
本書是一本集識藥、采藥、用藥為一體的精編彩色圖譜。編者將多年積累的千幅植物照片傾情奉獻給讀者。書中介紹了我國南北方常見中草藥近600種,分別從形態特征、采收加工、藥用功效予以詳細介紹;每種中草藥附多圖展示植株、葉、花、果等植物特征;彩色大圖清晰,正文和圖片的識別要點一一對應,一目了然,便于讀者識別和使用。書后附品種索引。本書可供從事中草藥學教育、資源開發的人員及醫藥工作者和中草藥愛好者參考使用。
劉春生 張麗霞 白貞芳 ·藥學 ·16.4萬字
本書根據中醫藥愛好者及初學者的興趣愛好和理解水平,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中藥學基礎知識和應用,從不同角度向讀者呈現中藥的真實面貌,展現中藥文化之多彩和中藥智慧之博大精深。本書內容分基礎篇和藥物篇,介紹常見中藥150余種,每味藥按來源、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藥用舉隅、現代研究、藥性歌括等逐項予以介紹,既有古籍文獻摘錄,又有現代藥學研究報道,更不乏臨床藥用實例的佐證。
劉敏 張曉東主編 ·藥學 ·18.3萬字
本套書由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組織編寫。阿片類依賴呈高發趨勢,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存在多種不規范之處,非常有必要進行規范。本書對阿片類依賴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行了規范,便于臨床工作有效、安全、順利地進行。
張銳敏 ·藥學 ·6.4萬字
常用溶劑包括用于:抗微生物藥物,治療腫瘤及其輔助藥物,循環系統的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麻醉藥及其輔助藥物,消化系統的藥物,呼吸系統的藥物,泌尿系統的藥物,生殖系統的藥物,影響血液及造血系統的藥物,抗變態反應藥物,激素及其有關藥物等。
王永桂主編 ·藥學 ·1.3萬字
本書對每一種植物都經過實地觀察及復核資料,詳細考證其植物學上的訂名、產地、分布及使用習慣,務求提供最準確的科學依據。內容特點:1)總結南人用南藥醫南病,中醫藥雖定型于北方,嶺南地理環境有其自己的特點,南方人的疾病和用藥也有異于北方。南方民間藥工就地取材,沿襲本草的傳統方式去探討藥品的四性五味,發展出南方的“本草”傳統——生草藥,以土產藥材治理南方特有的疾病,并聯系到南方的特性而著力于濕熱的調理。2)開啟南藥寶庫的金鑰匙,南藥發展自民間,藥工鮮有通曉文字者,知識多靠口耳相傳,不似歷代“本草”由宿儒名醫或朝廷敕令太醫撰寫。如今胡秀英教授特地親手搜集生草藥標本,配上科學名稱;梁頌名教授列明其性味和主治功能。在世紀之交,對口耳相的生草藥知識,作了一次嚴肅的學科的總結和評估。3)首次從植物學角度嚴格檢閱生草藥及涼茶料
江潤祥 ·藥學 ·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