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病位病性辨證法,涵蓋了中醫傳統8種辨證方法的核心內容,既體現了中醫辨證思維方法,又有規律可循。臨證時先辨病位,后辨病性,病位病性相結合,便能提高辨證的準確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本書以中醫常見三十癥為切入點,詳解“病位病性辨證法”的具體運用,并通過筆者驗案作演示。簡明扼要,臨床可操作性強,適合中醫臨床醫師閱讀參考。
劉寶厚 丁建文 ·中醫 ·14.9萬字
《養生類纂》22卷,又名《雜纂諸家養生至寶》《養生延壽書》《養生雜纂》。宋·周守忠編,成書于南宋嘉定13年(1220)。書中對南宋前220余種古籍中的養生學思想、理論、技術、方法等內容進行了系統梳理、歸納和分類,分列為養生總敘、天文、地理、人事、屋寓、服章、食饌、羽禽、毛獸、鱗介、米谷、果實、果蔬、草木、服餌等部。資料豐富,繁簡得宜,條理清晰,導引、適時、起居、食療、服藥等具體方法靡不俱備,切于實用。書后附作者另一部養生書籍《養生月覽》2卷,可供讀者按月查詢養生方法。本書乃集南宋前養生學成就之大成者,此次整理以明成化10年(1474)錢塘謝颎刻本為底本。適合中醫藥科研、教學、臨床工作者、中醫養生愛好者和中醫藥院校師生閱讀。
周守忠 ·中醫 ·12.1萬字
本書依托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課題,參照國際臨床實踐指南制訂方法和步驟,基于循證醫學的方法和技術,結合中醫藥自身特點及我國的實際情況概述本疾病所感染的菌種情況,突出中醫藥在單獨或聯合抗生素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盆腔炎性疾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單純性膀胱炎、膿毒癥等的優勢。
張伯禮 黃璐琦 ·中醫 ·18.7萬字
全書共十三卷,為《傷寒論》原文的注釋讀本。作者打破了《傷寒論》原文順序,按六經病證的內容,將原文歸類為太陽辨證、太陽汗后、太陽誤攻、陽明攻下、陽明表散、少陽證治、少陰溫散、少陰清解、厥陰證治等篇章,同時也保留了傷寒例、辨脈法、平脈法及“可不可”的內容,補入了《金匱》部分內容。
(清)程知編注 ·中醫 ·15.4萬字
本書是將汪訒庵、嚴蒼山的《湯頭歌訣正續集》中的正集和續集同類相并,刪去便用雜方一類,合成一書,共為二十二章。第一章緒論,概括地介紹了方劑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第二至二十二章,按照汪、嚴原著的分章編排次序,將正集和續集同類相并,刪去“便用雜方”和其他不常用的方劑共8首,新增近代常用的方劑46首,并將癰瘍之劑改為外科之劑,經產之劑改為婦科之劑,幼科之劑改為兒科之劑,其次對每章中方劑的排列次序也作了必要的調整。在敘述上,每章之前冠以“概說”,以闡明每類方劑的立法依據、基本作用、辨證應用以及應用上的注意事項。每首方劑的具體介紹,共分方歌、來源、詞解、藥物、用法、功效、適應證、禁忌、方義等,并插入了近人的經驗和作者的實踐體會,使讀者了解藥與證的關系以及立方遣藥的意義,從而使讀者觸類旁通,靈活掌握,隨證選方,依法加減。此外,每章之末附以小結,以歸納其重點內容。本書內容全面、實用,適合中醫院校學生、中醫臨床醫生及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顧勤 王志英 ·中醫 ·16.1萬字
本草中藥,春華秋實,汲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幾千年來,中藥本草為護佑華夏子民身體安康,免受病痛之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專家老中醫施,選擇和整理了近50種大家非常熟悉的中草藥,比如人參、黃芪、當歸、天麻、蟲草等,和大家分享他在40多年行醫實踐中看病用藥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心得體會和一些真實的案例,帶領大家了解中醫,走進本草……
施仁潮 ·中醫 ·6.1萬字
《家傳婦科習醫記——柴松巖祖孫倆門診實錄》介紹了柴松巖教授獨創的學術理論,并通過驗案驗方總結其對月經病、妊娠病、產后病、雜病的用藥特點及經典方藥,特色突出,實用性強。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柴松巖臨證經驗擷精,主要介紹柴老獨特學術思想及辨證特點;下篇為柴老治療婦科疾病的驗案分析。本書以辨證準確、方藥精專、配伍靈活、療效顯著為特點。
佟慶 ·中醫 ·10.3萬字
《攝生總要》,明末洪基著。書凡九卷,分為四部分:《攝生秘剖》四卷、《房術奇書》二卷、《攝生種子秘剖》二卷、《種子方剖》二卷。其中《攝生秘剖》是著者精選“丸散方之最神奇切用者”80首匯錄而成,涵蓋了內、外、婦、兒、五官科疾病及養生等方面;《房術奇書》《攝生種子秘剖》《種子方剖》主要論述房中之術、養生導引之法,以及種子求嗣之理,共載方94首,并導引圖8幅、八卦圖1幅、十月受胎圖10幅。
(明)洪基著 張磊等校注 ·中醫 ·9.1萬字
《審視瑤函》又名《眼科大全》,成書于1644年,明末·傅仁宇著。全書6卷。卷首介紹名醫醫案、五輪八廓、五運六氣等圖說和歌括;卷一為論文集15篇,主要討論眼科基礎理論;卷二主要照抄《原機啟微》內容,共計醫論23篇,其中18篇為《原機啟微》原文與處方;卷三至卷六列眼病108癥,對35個外用方的治法、用法作了詳細介紹。
(明)傅仁宇 ·中醫 ·13.9萬字
刺骨療法最早源自《黃帝內經》的短刺、輸刺等,對骨進行摩和壓,為此本書盡量挖掘、還原《黃帝內經》刺骨方法原貌和有關論述,并注重與臨床的結合,對刺骨的機理、針具、深淺、手法、部位、解剖、適應證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探索,既繼承了《黃帝內經》的精髓,又在《黃帝內經》的指導下有所創新、拓展,針具有所改善、針刺深度有所增加、治療組織結構、病種有所擴大,摸索出一整套方法、規律,針具有《黃帝內經》所用鋒針、長針,又設計了專用刺骨針,替代針具微鈹針、特制針刀等,深淺有刺骨節、骨膜、骨質、骨絡等,方法有摩骨、壓骨、震骨等,部位以頭、脊柱骨為重點,結合四肢骨,治療病證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適于重癥、疑難病證,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解決了病在骨髓不可針的問題,豐富了臨床針刺方法,同時將獲得的一些心得體會進行了總結、歸納、系統、提升。
李平華 孟祥俊 ·中醫 ·14.3萬字
《太史醫案初編》系黃氏于平生所治數千驗案中取有教學意義者編輯而成),供子侄輩習醫之用。本書計五卷,卷一上首先以圖表形式講述了陰陽臟圖說以及陰陽寒癥、熱癥等藥圖,自卷一下列醫案百余篇。此書尤其注重明脈理、識藥性,內容樸實,所載醫案精彩絕倫。
黃宮繡 ·中醫 ·16.9萬字
《秘傳女科》,全書二卷,內容涉及經、帶、胎、產諸病的治療。對每種病證首論生理及病機,次述其變化及證治,最后詳列驗方。闡述甚為透徹,尤其著重論述產后眾多病證的理、法、方、藥。此次整理以清光緒四年周之干校本為底本。
(清)周震 ·中醫 ·4.4萬字
本書以作者三十余年基層醫藥衛生教育工作經驗為基礎以詩話形式總結了作者多年積累的健康養生知識。全書主要分為六部分進行敘述,分別為四季養生篇、飲食食療篇、精神養生篇、運動健身篇、藥食同源篇以及中醫基礎篇。作者酷愛書法,本書稿初稿即為書法手稿,將書法結合在本書中,可使讀者感受到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樂趣。
常萬濟 ·中醫 ·11.7萬字
糖尿病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病,“三分治病七分調養”,家庭食療、用藥與調養對于疾病的康復尤為重要。本書編者為糖尿病臨床專科醫師、護士和營養師,從糖尿病患者家庭康復的重點知識介紹出發,講解了糖尿病的科學飲食、家庭用藥及合理調養的方法。書中的方法和食材就在我們身邊,來源廣泛,便于采集;家庭調養的方法簡便有效,便于家庭操作。本書適合糖尿病患者和家屬閱讀參考。
倪青 錢秋海 高毅主編 ·中醫 ·9.4萬字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足部按摩的基本常識、按摩手法、注意事項、足部反射區相關知識等內容,并介紹了60多種常見病癥的足部按摩治療方法。真人示范,按摩手法簡單易懂,并注明時間、力度,每天只需15分鐘時間便能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王祥云主編 ·中醫 ·6.4萬字
浙江省著名老中醫鐘一棠先生已走過足足一百年的生命時光,他憑著高尚的醫徳、精湛的醫術,執著的職業精神,已在醫療、科研和教學戰線上耕耘了八十余個春秋,被譽為“甬上中醫泰斗”。當這位百歲老人端坐在人們面前時,他的鶴發童顏無不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態度。他耳聰目明,步履輕健,文思敏捷,無半點龍鐘之態,雖過百歲,仍對上門求治者,無一推拒,望、聞、問、切,四診周詳,頭腦清晰,親書病歷,蠅頭小楷,工整規范,無不嘆為觀止。帶教學生,述說前事經歷,抑或剖析病案,緩緩道來,條理清晰,讓人驚嘆聚集在他身上的生命奧秘。他在長期生活、學習、工作中積累的養生經驗對每個人都有所裨益。全書分8個章節,對鐘老的事業觀、運動觀、精神觀、生活觀、飲食觀、疾病觀、食療觀、膏方觀等作了全面的闡述。
王邦才 ·中醫 ·12.6萬字
本書作者對柯氏《傷寒論翼》卷下依次詳加注釋,卷一至卷六為太陽病解、陽明病解、少陽病解、太陰病解、少陰病解、厥陰病解,卷七為制方大法。余氏推崇柯氏學術思想,但又不拘于柯氏之論,以《內經》理論為依據,綜合多年研讀《傷寒》諸書的心得,追憶先師所講,并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對柯氏多有發揮。注文多強調四診不可忽視,臨證詳察情由,明辨陰陽、虛實、正反、真假,隨癥立方,既有章程,又要靈活多變。內容通俗易懂,為學習《傷寒論》入門之書。全書約9萬字,對照“中醫藥古籍保護與能力建設項目”出版要求,書稿內容提要中缺工作版本(包括底本、校本情況)說明,故根據校注說明補齊以下內容:“此次整理以遼寧中醫藥大學館藏清光緒十五年(1889)《傷寒啟蒙集稿》稿本為底本,以《余注傷寒論翼》謝文翰齋刻本為主校本,以遼寧中醫藥大學館藏《傷寒六經病解》稿本為參校本。《傷寒論翼》原文以清代乾隆乙亥(1755)刻本昆山綏福堂藏板《傷寒來蘇集·傷寒論翼》為主校本。《傷寒論》內容參校2004年中國古籍出版社影印明代趙開美翻刻宋版《仲景全書》本。
(清)余景和 ·中醫 ·9.5萬字
《養性軒臨證醫案》,又名《臨證醫案》,古暨陽半讀齋主人編撰,共載醫案740余則,其中收錄尤在涇《靜香樓醫案》33則。內容涉及外感、內傷、婦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醫案記述有詳有略,詳者千余字,略者不足二十字。多數醫案記述患者姓氏居里、臨床癥狀、色脈舌象、辨證用藥等。作者善于分析病證病機,注重防患未然,講究藥物炮制,立法處方用藥嚴謹而靈活。此次整理以陜西中醫學院圖書館《養性軒臨證醫案》手抄本為底。
(清)半讀齋主人 ·中醫 ·7.1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哮喘為綱,先對哮喘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王英 ·中醫 ·8.7萬字
《醫學粹精》,又名《醫家秘奧》,清代醫家陳嘉璴編撰。本書為慎齋學派傳學之秘本,輯集五書,多為周之干及其門人弟子所著,包括周之干撰、陳嘉璴注《脈法解》二卷,周之干撰《慎齋三書》三卷,還選錄周氏門人査萬合所撰《正陽篇選錄》,明代胡慎柔所撰《五書要語》一卷,另有陳嘉璴所撰《筆談》一卷。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十四年(1749)道南堂刻本為底本。
(清)陳嘉璴 ·中醫 ·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