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文作者參閱大量的文獻,收集在內科常見病方面中醫公認有一定療效的非藥物療法為治療方法,中醫特色突出,并結合作者的臨床實踐,編著成冊,在編寫的過程中,以中醫病名命名,以臨床療效作為收錄的標準,對某一疾病,若無公認的某一治療方法,即使空缺,亦不濫竽充數,以免貽害讀者。故本書特點,不為面面俱到,只追求臨床療效,使其真正成為實用的書籍。本書所選針灸、食療和推拿按摩方法,力求簡單實用,方便有效,安全可靠。
邱曉堂 張永杰 ·中醫 ·13.5萬字
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書可視為臨床藥物手冊,亦為醫學門徑書。主要取材于《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疏》。卷首為藥性總義,統論藥物性味,歸經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藥191種,卷二木部藥83種,卷三果部藥31種,卷四谷菜部藥40種,卷五金石水木部藥58種,卷六禽獸部藥25種,卷七鱗介魚蟲部藥41種,卷八人部藥9種,共計478種。每藥先辨其氣、味、形、色,次述所八經絡、功用、主治,并根據藥物所屬之"十劑",分記于該藥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藥圖400余幅,更臻完善。
(清)汪昂 鄭金生 ·中醫 ·14.5萬字
氣血精神辨證是在《黃帝內經》有關氣血精神理論指導下,結合新時代心身病證、功能性病證、疑難病證生理病理特點和發病規律創立的。本書結合中醫理論與臨床,獨具創見提出氣血精神辨證理論體系,在本書中對氣血精神的概念、功能以及氣血精神病證的病因病機、證候特點和治療等內容進行了精辟概括,對歷代醫家有關氣血精神病證的論述進行了總結,充實和發展了氣血精神辨證的內涵,對近年來不斷增多的身心病證等以氣血精神辨證法進行了系統論述。
宋福印 ·中醫 ·14.7萬字
本書為常見婦科內分泌問題的健康科普,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短句”部分:按病種分類,把我們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失調、更年期、生育流產四類熱點咨詢問題整理后,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簡單明了地說明患者需要了解的內容,使用問題的中心思想為目錄,使讀者能夠按目錄快速尋找想要了解的內容,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的順應性,也能夠給醫生借鑒相關知識核心點與溝通方法,每部分各有100問。第二部分為“長文”部分:是以門診實際情景式講解科普相關知識。
李艷 李慧玲 賈彤 ·中醫 ·12.5萬字
胡蔭奇教授是國家第三批名老中醫,本書主要從五個部分對胡蔭奇學術思想與診治風濕病的經驗進行闡述:第一部分是醫家小傳,第二部分醫案醫話;第三部分是學術思想;第四部分是方藥心悟;第五部分是醫案精選。本書把筆墨的重點放在胡蔭奇教授最擅長治療的風濕病上,而且對胡教授在臨床上用方、用藥特點予以詳盡淋漓地展示,務求毫不保留地寫出臨床真正有效的內容。
王義軍 唐先平 ·中醫 ·13.7萬字
作者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和中西醫診療進行系統介紹,內容實用,重點突出,是從事老年疾病的青年工作者必備用書。主要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西醫認識、治療、研究、醫案醫話等,此外還包括名醫、專家經驗方,針灸、推拿、針刀療法等。本書是姚新苗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就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診治的經驗總結,重點介紹了該疾病的“從筋論治、理筋為先”臨床診治思維以及中醫辨證論治、針刀療法、推拿整脊療法、針灸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練功療法、康復治療等多種富有中醫藥特色且實用有效的非手術療法,同時還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應用解剖、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護理與預防等方面作了翔實的闡述,并附有治療該疾病的多種古方驗方和常用中藥摘錄。可謂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的一部專著,可供廣大臨床醫師及醫學生學習參考。
姚新苗 陳華 ·中醫 ·16.6萬字
《岐黃探微陳治恒傷寒論十講》為陳治恒教授講授的關于《傷寒論》六經與氣化關系的講稿和臨床實踐中的體會。全書共分十講,先從歷史沿革上對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做一番講解,然后從整體上論述臟腑、經絡、氣化的關系,并將五運六氣學說引入六經中,最后,每一講具體論述各經從經絡走向到標本中氣學說的理解。《岐黃探微陳治恒傷寒論十講》不僅厘清了傷寒學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重要的是對六經所代表的經絡臟腑、氣化及有關理論結合病理進行了詳細的講授。歷來學習研究《傷寒論》的方法很多,認識也是各有所得,尤其是對“氣化學說”,不少人持非議的態度,而《岐黃探微陳治恒傷寒論十講》則是川派傷寒專家對這一問題的詳盡解答。
陳治恒 馬宇 ·中醫 ·8.7萬字
1972年甘肅武威出土的《武威漢代醫簡》是一部醫方性質的著作,反映了東漢早期醫藥水平的真實情況,所載方劑30多個,均為治療疑難雜病而設,惜未引起中醫學界的普遍重視。張延昌教授的近水樓臺之利30年來潛心研究武威漢代醫簡,并驗之臨床,取得了重要成果,古方今用,效用可觀。今整理出版,有功于杏林。本書將《醫簡》出土后的研究概況作一簡要介紹,重點對《武威漢代醫簡》所載方劑進行較為詳細的注解及功能應用研究方面的探討,記錄了臨床應用初步研究的部分驗案。為深入研究《醫簡》提供比較完整的資料,可供考古、文獻研究人員及臨床工作者參考。
張延昌 ·中醫 ·12.4萬字
張志遠先生年已97,是我國著名中醫學者,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70余年,閱歷宏富,被譽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記,文辭暢雅,拔新領異,九百余條,皆系心血結晶,極可珍視,有重要價值。筆記簡潔精當,內容包括包括醫友經驗、先父經驗、師長經驗、個人經驗、古賢經驗、個人驗方、名家驗方、經典探求等,反映了張志遠先生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學術思想,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深富教益。
張志遠 ·中醫 ·18.1萬字
該書總結了筆者30年男科臨床實踐經驗與對歷代古籍精讀之心得,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部分包括中醫男科學的概述、男科疾病的常見癥狀、診斷與辨證、體格檢查與輔助檢查、臨床特點、診斷的流程與臨床思維方法、常用的針灸與物理治療方法及操作規范。各論為臨床篇,主要包括常見男科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機、治療、臨證指要與醫經擷萃等。附錄為筆者經驗方、部分經方與主要參考書目。
袁少英 ·中醫 ·16.6萬字
全書共5卷,分別論述內、外、婦、兒諸科疾病,每卷首冠丹溪原論,次為戴元禮辯證,次列方劑、附錄。書后附有宋謙《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戴良《丹溪翁傳》。全書比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以及氣、血、痰、郁諸病治療見解和豐富經驗,是一部研究內科雜癥和朱氏學說的重要著作,對現代中醫臨床有指導作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元)朱震亨 王英 竹劍平 江凌圳 ·中醫 ·15萬字
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后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著述頗豐.其所著《四圣心源》一書是一部中醫理論及臨床價值都比較高的一部中醫古籍,深受中醫專業人士及廣大中醫愛好者的歡迎。白話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學習和理解。
(清)黃元御 孫中堂 呂芹 ·中醫 ·17.7萬字
筆者結合50余年研習與教學、臨證經驗,采取經文要義、藥物解讀、名著選論、臨床應用注意等形式對《神農本草經》所收載常用中藥品種和臨床性能、功效進行全面解讀,以期幫助讀者尋根溯源,探究《神農本草經》的根本涵義,厘清《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認識與當今藥物作用的聯系,便于臨床正確選藥,提高療效。本書適合臨床中藥學人員、臨床醫師閱讀參考,亦適合中醫經典研習者學習使用。
祝之友 ·中醫 ·12萬字
本書從介紹國醫大師孫光榮所推崇的“中和”學術思想入手,對當前學界和大眾關注的養生保健熱點——中醫治未病和亞健康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醫養生理念。在豐厚理論的基礎上,介紹了由孫光榮國醫大師創立的養生保健十口訣。內容上說理清晰明了,層次清晰;內涵豐富,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原創養生十口訣讀來朗朗上口且便于記憶和實踐,易為接受。本書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可實踐性,能夠幫助讀者樹立養生保健思想,提高養生保健水平。
何清湖 孫貴香 ·中醫 ·14萬字
查玉明先生是我國第一批500名老中醫,在中醫界有較大影響,本書主要整理了查玉明先生的臨證經驗,包括專病論治和方藥經驗兩部分,內容精當,解析詳明,反映了查玉明先生的學術思想,對讀者提高臨床水平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尹遠平 ·中醫 ·18萬字
本書據明?嘉靖辛丑年木刻本等版本整理。全書共15卷,全面介紹了張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學術見解和各科多種病癥的臨床實踐,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和創見,并附較多驗案。本書內容實用性強,對現代中醫臨床有啟發。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金)張子和 鄧鐵濤 賴疇 吳偉 ·中醫 ·17.3萬字
該書是《中西醫結合慢性病防治指導與自我管理叢書》的一個分冊,全書由知名中醫藥學專家編寫。本分冊以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為綱,分別介紹該病的就診導航、個人調理、藥食宜忌速查、醫患互動空間等。對于患者及亞健康人群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錢先 陳劍梅 ·中醫 ·3.8萬字
本書介紹了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著名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家李堪印教授的臨床經驗和學術專長。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了李堪印從醫之路;第二章介紹了李老的學術思想;第三章李老臨證經驗介紹25種專病診療特長;第四章為李老從醫50余年的典型醫案;第五章介紹了骨傷科常用中醫方劑50余首;第六章為李老骨傷科醫論。
劉德玉 袁普衛 ·中醫 ·16.5萬字
針灸治療多種急癥立竿見影,深受群眾歡迎。本書作者臨證40年來,堅持用單穴治療多種急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選取頭痛、嘔吐、肩周炎、痛經等內外婦兒各科優勢病種40余種,詳細介紹了穴位的定位、針刺、艾灸方法以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內容簡明但重點突出,是針灸醫師的重要參考書。值得提出的是,1.許多穴位不見書載,純是作者經驗體會;2.作者注重授人以漁,介紹了其發現特效穴位的思路與方法,有重要參考價值。
苗子慶 苗衛萍 ·中醫 ·19.5萬字
本書的結構,首先對腎病的基本情況作一簡要概述;然后講述該病的診斷要點、辨證要點;之后敘述治療該病的名方驗方,其中分古醫籍方、國醫大師方、當代名醫方、驗方、秘方、單方、食療方、保健方等。全書要求通俗易懂,深出淺入,層次簡明清晰,盡量少使用醫學專業術語,重點介紹療效可靠,使用方便,簡單易行,適合家庭醫療、保健、養生的名方驗方。所記載的名方驗方,一般要求均要列出出處,以方便讀者查閱。
遲金亭 趙成欣 翟向紅 ·中醫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