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深入研究了中醫發展歷史,分析了中醫成功進步的經驗和曾經遭受挫折的歷史原因,結合當前國家方針、社會實踐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論述了中醫發展的規劃和前景及發展注意事項,對中醫藥院校學生和中醫工作者堅定發展信念有一定作用,是較好的崗前培訓用書。
施懷生 ·中醫 ·12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整理了中醫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簡明扼要,語言通俗易懂。
薛芳蕓 ·中醫 ·17.1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本書收集整理了遠古至近代的中醫名人名家故事300余則,對神農、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著名醫家都有生動介紹。
張俐敏 ·中醫 ·12.2萬字
許公平教授是全國第四、第六批名老中醫,從醫50年,學驗俱豐。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專論許老診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臨證治療方略與驗案,下篇舉述內外婦科及五官科數十種常見病癥調治案例,旨在系統挖掘、全面梳理總結許老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
鄧德強 ·中醫 ·8.6萬字
張志聰是清代著名醫學家,所著《本草崇原》《侶山堂類辯》《醫學要訣》三書中,對中藥的闡述發前人所未發,獨出機杼,將以上三書分散的本草內容合并重編,能夠突出張氏對本草性味、功效、主治的深入認識及中藥學成就,對于全面學習和掌握其臨證用藥經驗與規律,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以藥為綱,音序排列,摒棄當今不常用之藥,突出實用,服務臨床。每藥內容以《本草崇原》為首,繼之《侶山堂類辯》,終以《醫學要訣》結尾。
李成文 ·中醫 ·15.9萬字
岐黃針療法是陳振虎教授在臨床中不斷實踐思考,在鉆研《內經·靈樞》的過程中逐漸創立的:首先是針具的革新,在靈樞九針的基礎上發明了岐黃針,具有創傷極小、效果顯著的特點;其次是操作手法的創新,在靈樞“五刺法”的實踐中,選用“輸刺”、“合谷刺”相結合的復合刺法,刺激雖輕但針感到位,臨床效果良好。其針具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本書主要分8個章節詳細介紹岐黃針療法,主要分針具的發展簡史、經筋概述、內經五刺法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岐黃針療法介紹、常用的腧穴定位功能及主治、岐黃針操作技巧及臨床注意事項、配穴處方、常見病的岐黃針治療。
陳振虎 ·中醫 ·8.6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本書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整理了中醫的特色學術本質和思維方式,對中醫工作者用傳統思維研究中醫及指導臨床辨證用藥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李俊 ·中醫 ·16.6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中醫學不僅認識生命的方法是藝術和科學相兼的,而且其表述語言也是藝術和科學相兼的。本書表述語言也是藝術和科學相兼的,突出展示了中醫辨證治療的文化和藝術特點。
劉潤蘭 馮前進 ·中醫 ·8.3萬字
每分冊以疾病為目,每疾病分為概述、疾病診斷標準、西醫治療、中成藥應用和單方驗方等五個部分。既有西醫關于疾病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的主體內容,又注重體現中醫辨證論治思維,簡單、明了指導西醫醫生開處中成藥處方。
周青 周興 ·中醫 ·9.9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中醫學作為一種自然哲學模式的醫學體系而出現,它蘊蓄著豐富的醫學美學觀念。這些樸素的醫學美學觀念,是由于長期以來醫家和病家的審美理想與中醫實踐和中醫理論相結合而逐漸形成的。本書深入挖掘樂在其中的理論內涵。
武峻艷 ·中醫 ·11.2萬字
本書首篇論脈,包括脈位、指法,常見脈象、特殊脈象、根脈所主病因病機,各脈位常見脈象及臨床意義等。第二篇論藥,記載了經過臨床反復驗證的中藥在脈診上的作用靶點。第三篇論醫,對一些臨床常見問題做了專題論述,多與傳統中醫理論有差別。第四篇病案選讀,隨機選擇近年診治的醫案,是脈、藥結合診治疾病的范例。第五篇談中醫養生,是中醫養生走基層的講稿。
劉靜波 ·中醫 ·11.8萬字
本書是山西中醫藥大學羅國鈞教授60年醫療工作的經驗總結。羅先生德高望重,醫術精湛,勤于實踐,勇于創新,臨床經驗豐富,為傳承發揚計,于耄耋之年精選個人醫案親撰解析,不辭勞苦,可欽可敬。全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突出辨證論治特點,強調整體治療觀,彰顯中醫治療特色,通過對具體案例的理、法、方、藥分析,反映個人心得,適合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務人員參考,對于中醫院校學子也有重要引導價值。
羅國鈞 ·中醫 ·17.5萬字
對藥是名醫施今墨的用藥特色,本書收載了祝諶予先生為施今墨老師整理的施氏對藥和施今墨臨床醫案集的內容,書中采用西醫病名,中醫辨證論治、多診次記述的體例,在每類病例前加有按語,對該病例進行分析,有助于青中年醫生掌握施老的臨證精髓。
祝肇剛 祝勇 ·中醫 ·8.4萬字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不孕不育癥的10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藥內服、外治,以及藥酒、藥膳食療等,書中對于較難理解的病證名和醫學術語做了簡明的解釋,還簡要提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調養護理方法。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在選方用藥上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力求療效可靠,適合普通家庭配方使用。
王惟恒 董海燕編著 ·中醫 ·9.5萬字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脫發的3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藥內服、外治,以及藥酒、藥膳食療等,書中對于較難理解的病證名和醫學術語做了簡明的解釋,還簡要提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調養護理方法。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在選方用藥上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力求療效可靠,適合普通家庭配方使用。
王惟恒 王芳編著 ·中醫 ·4.1萬字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頸肩腰腿痛的10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藥內服、外敷、熏洗、食療以及簡易的經穴療法與按摩等,既有古今名家的臨床效方、驗方,也有頗具實效的民間單方、偏方、秘方。在選方用藥上擇善綴錄,強調有據可考,有驗可證,療效可靠,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本書既適合被頸肩腰腿痛困擾的廣大患者和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學習,也適合各級醫護人員臨床參考。
王惟恒 朱立章 譚洪福編著 ·中醫 ·9.6萬字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骨傷病的500余首特效良方,所選中藥內服、外治驗方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方出有典,療效可靠,普通家庭即可配方使用。本書不僅適合醫護工作者、醫學生臨床工作參考,也適合被骨傷病困擾的廣大患者、家屬和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學習。
吳延義編著 ·中醫 ·8.1萬字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皮膚病的9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藥內服、外敷、熏洗,以及食療等。本書內容豐富實用,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在選方用藥上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并穿插介紹了各種疾病預防保健的小常識,名醫支招,方出有典,療效可靠,適合普通家庭配方使用,讓您輕松掌握防治良策,遠離疾病,擺脫皮膚病的困擾。
王惟恒 李艷編著 ·中醫 ·8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痹證為綱,先對痹證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李榮群 ·中醫 ·7.5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驚悸病為綱,先對驚悸病癥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沈欽榮 ·中醫 ·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