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周允嫻教授行醫五十余載,一直在臨床、教學一線,深受患者和學生的好評,現將其寶貴經驗得以系統整理為冊。主要內容有:一、依理辨證活用;二、取穴必求精準;三、針刺手法獨特;四、病癥特效穴組;五、必有辨證取穴;特色是名家傳承,一生經驗,精華濃縮,簡便易學有效,突出臨床和理論結合,更是一本名家手把手傳承給后輩的臨床實踐書
孟宏 王瑩瑩 ·中醫 ·9.9萬字
全書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主要介紹了我國傳統音樂療法的文獻記錄,以及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原理、應用方法、體會等。作者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國學功底,全書文字生動活潑,可讀性、實用性強。
吳慎 ·中醫 ·12.4萬字
人文素質教育一直在醫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醫學教育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這與其本身學術理論基礎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一直是學校為之探索的上善之道。本書就此課題進行探討。在第一篇,我們以學習的方式研究了人文素質教育的變革;第二篇展示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第三篇,基于人文素質教育效果較難評價這一課題,我們嘗試引入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個值得討論的效果評價途徑。為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一定的方法。
谷曉紅 ·中醫 ·16.5萬字
《喉科枕秘》,又名《焦氏喉科枕秘》,喉科專著,清代焦氏(佚名)原撰,清代金德鑒編校。全書共二卷,卷一論述治喉秘法、治喉要訣、臨癥二十法、七十二喉癥之針藥秘傳等內容,并載喉證圖形;對喉科疾病的病因、癥狀論述周詳;治法注重內外結合,特別是外用吹喉之術、刀針之法,極具特色。卷二列應用良方、秘方吹藥,末附諸穴圖、灸刺各法及附方等,選方切于實用,對喉科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該書圖文并茂,歌訣朗朗上口,是一部學習與研究喉科的佳作。
(清)焦氏 金德鑒 ·中醫 ·3.1萬字
本科學研究情況:顯微鑒定研究鼎盛時期是“七五”“八五”(1986~1995年)期間,由國家科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國內30多個醫藥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數百名科技人員共同參與,對220種(類)多來源中藥材進行了系統的品種整理和質量評價研究,內容包括顯微鑒定。該研究先后出版了專著《常用中藥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南方協作組1~4冊,1994~2001年;北方協作組1~6冊,1995~2003年)。該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藥研究的一次系統的大總結,顯微鑒別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受制于當時的實驗條件和儀器設備,所有顯微鑒定的植物組織圖和粉末顯微特征圖均為手繪墨線圖。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材顯微鑒別彩色圖鑒》(李萍、錢忠直,2009年)、《中藥顯微鑒別圖典》(趙中振、陳虎彪,2016年)等書已經出現了中藥粉末偏振光顯微鑒定技術和影像。但尚無人在偏振光顯微鏡下對具植物組織橫切面切面進行系統研究,本書將彌補該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時作者獨創的半偏振光下植物組織觀察方法和拍攝技術將是植物組織顯微研究的創新。
崔亞君等主編 ·中醫 ·5.1萬字
現將劉老師數十年臨床經驗及獨到學術觀點加以闡述,整理成冊,與廣大中醫學者及相關專業人士共同探討,亦為推動中醫事業發展,傳承中醫文化。本書分為三部分,上篇主要論述術觀點及臨床經驗;中篇為臨床驗案舉隅,下篇為劉老師親自摘錄、匯集、整理耳鼻喉相關古籍論述。
劉大新 ·中醫 ·18.5萬字
選擇66個最為重要、最為常用的穴位,重點介紹它們的養生保健作用(結合歷史故事和現代臨床實例)、多種簡易取穴方法以及操作方法,讓廣大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作者簡介:王啟才。1947年4月生,湖北省南漳縣人,漢族。1969年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秘書長。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科普作品300多篇,新世紀國家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主編,主編和參編著作60余部。代表作:《王啟才新針灸學》《針灸解惑》《二級經絡學》《針灸醫學寶典》等
王啟才 鄭崇勇 侯獻兵 韓善明 ·中醫 ·15.8萬字
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以老年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內容:以孕產婦和新生兒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內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培訓。.良好的職業道德、協作意識和人文關懷素養培訓。醫療機構規章制度和護理員崗位職責。生活照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消毒隔離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溝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安全意識,掌握安全防護、急救的基本知識和技術。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以老年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內容:以孕產婦和新生兒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內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培訓。.良好的職業道德、協作意識和人文關懷素養培訓。
王愛平 孫永新主編 ·中醫 ·17.1萬字
流行性出血熱(簡稱出血熱),屬于中醫學瘟疫范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病率、病死率明顯增高,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當時江蘇屬于高發區。江蘇省衛生廳及防疫部門領導高度重視,為加強中醫藥在防治出血熱中的作用,1982年抽調周仲瑛教授參加出血熱防治工作。周仲瑛教授帶領團隊共同戰斗在出血熱防治工作第一線,倡議將出血熱中醫病名確定為“疫斑熱”,通過臨床實踐提出新理論、新治療方藥,如病理中心在氣營,重點為營血,并提出“三實一虛”(熱毒、瘀毒、火毒與陰津耗傷),到氣就可氣營兩清;針對出血熱各個病期,提出相應的治法方藥,分別采用清氣涼營、開閉固脫、瀉下通瘀、涼血化瘀、滋陰生津和補腎固攝等治法,研制相應的科研用藥,并制訂了出血熱診療常規及護理常規。周仲瑛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治療出血熱127例,病死率降至1.11%,明顯低于其他療法,其成果先后榮獲多種獎勵。本書詳細介紹了周仲瑛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救治出血熱全過程及治療外感高熱的經驗,可供從事中西及中西醫結合醫療、科研、教學各類專業人員參考。
周仲瑛 金妙文主編 ·中醫 ·13.7萬字
本書共六章,主要介紹了冠心病的病因,癥狀、危害、預防及調養方案,具體內容包括:中藥方劑、藥茶、藥粥、藥湯、果蔬汁、保健菜肴、藥浴、按摩、刮痧、拔罐、敷貼等方法。本書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提供預防與調養方案、即有效有安全,既管用還省錢。作者簡介:郭力,45歲,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于山西中醫學院,從事醫療健康工作26年,(其中臨床醫學工作10年,健康傳播工作16年)。近年來,在多個出版社主編出版的著作20余部。
郭力 李廷俊主編 ·中醫 ·15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對《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的校注與研究。該書由廣東著名醫藥學家何克諫與其侄兒何省軒共同編撰,以清代杭州沈李龍所著《食物本草會纂》為基礎,進行節要和增補,與原書相比,新增加條目六十款,并對部分藥物的名稱、性味等有所刪減和增補,其中增加了不少嶺南地區食療經驗。此外還在以藥名為條目的基礎上,增列專門的“食治方”一節,按中醫病機分為13類,如“風類”有13種食治方,包括蒼耳子粥、蔥粥、烏頭粥等;寒類有4種,包括干姜粥、茱萸粥、川椒茶、肉桂酒等。13類合共103種,其中除少數散見于《食物本草會纂》各條外,大部分均為何氏經驗或收集整理而來,這些均是本書有獨到價值之處。
何克諫原著 鄭洪校注 ·中醫 ·11.9萬字
本書整理了清代以前名醫創造的現在仍然常用的經典方劑,本書以循證醫學的方式,對每個處方的原典出處、功效、主治、循證/臨床應用及藥理等部分組成進行了整理,相信出版以后,定會給中醫師、中西醫結合醫師、甚至是西醫師有較實用的參考價值。
高鵬飛 徐月妹 杜玉玲主編 ·中醫 ·10.4萬字
張素芳教授,女,1940年生于上海市,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學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推拿專業學員,師從推拿名家朱春霆、王紀松、錢福卿。后又跟隨山東小兒推拿名醫孫重三先生學習實踐,自1961年畢業工作至今已逾54年。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推拿教研室主任兼附院推拿科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現任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推拿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從醫五十余年來,張素芳教授一直從事中醫推拿的教學和臨床工作,擅長運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診治小兒腹瀉、厭食、腹痛、便秘、感冒、發熱、咳嗽、夜啼等方面頗有心得。對小兒腦癱、先天性巨結腸、小兒抽動癥、遺尿、腎病、血液病、腺樣體肥大、生長發育遲緩等兒科疑難雜病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即為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學術經驗集。
姚笑 周奕瓊主編 ·中醫 ·8.6萬字
本系列叢書共26本,2015-2016年出版其中11本,涵蓋11個病種。本書內容主要包括:西醫概述,中醫概述,古籍研究,現代文獻研究方法,中醫治療(某病)的結果,針灸及相關療法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其他中醫藥療法,其他證據總結,中醫藥治療證據總結等。
毛煒 薛長利 ·中醫 ·7.3萬字
本書在傳統刮痧和現代刮痧的基礎上,介紹了刮痧的手法和程序、刮痧的痧象以及注意事項,詳細講解了中醫美容以及內、婦、兒、皮膚、五官等130余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項,可供臨床專業人員、專業院校師生和廣大刮痧愛好者研習使用。
向陽 向云飛 ·中醫 ·9.3萬字
本系列叢書共26本,2015-2016年出版其中11本,涵蓋11個病種。本書內容主要包括:西醫概述,中醫概述,古籍研究,現代文獻研究方法,中醫治療(某病)的結果,針灸及相關療法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其他中醫藥療法,其他證據總結,中醫藥治療證據總結等。本系列專著以中英雙語發行,這將為全世界的臨床醫生、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現有的最佳證據以指導他們的臨床決策。專著的出版也是中醫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為全世界中醫循證實踐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林琳 薛長利 ·中醫 ·5.7萬字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足部按摩的基本常識、按摩手法、注意事項、足部反射區相關知識等內容,并介紹了60多種常見病癥的足部按摩治療方法。真人示范,按摩手法簡單易懂,并注明時間、力度,每天只需15分鐘時間便能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王祥云主編 ·中醫 ·6.4萬字
本書分總論和各論,總論闡述了針灸治療急癥的范圍、治療原則,重點強調了經穴診斷方法在急癥中的應用和急癥針灸常用腧穴。各論介紹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和急性中毒、藥物過敏及以意外為主的近百種急癥的古今救急針灸處方,包括毫針、灸法、耳針治療急癥的處方、具體操作方法,同時配有驗案舉例及預防護理措施。
王富春 ·中醫 ·14.3萬字
本書以炎帝神農為核心人物,以炎陵縣炎帝陵文旅內容為基礎,圖文并茂,著重探索炎帝神農與中醫藥文化的淵源、內涵以及當代價值,從炎帝其人、炎帝與炎帝陵、炎帝與詩詞書畫、炎帝與華夏文明、炎帝與中醫藥源流、《神農本草經》的誕生與藥物成就、炎帝神農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等多個維度展現炎帝神農中醫藥文化的歷史價值及文化意義;目標讀者對象為中醫藥文化、歷史、文學、旅游愛好者;旨在形成具有趣味性、知識性且在思想性中突出創新的文化普及著作。
何清湖 孫相如主編 ·中醫 ·13.8萬字
為了更好地提升診療指南對臨床的指導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辦公室委托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在全面分析中醫各科臨床診療指南實施現狀的基礎上,啟動了編寫出版“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叢書的工作。其中氣血津液分冊涉及到的中西醫病種單獨成冊。氣血津液相關疾病包括中醫的郁病、消渴、癭病、內傷發熱,以及西醫的肥胖、高脂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巨幼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焦慮癥、抑郁癥、骨質疏松癥,涉及了內分泌、血液病、精神病學等多個臨床學科。作者簡介:唐啟盛,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
唐啟盛 ·中醫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