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醫健康狀態調理是在健康狀態評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運用多種中醫藥干預手段對健康狀態進行調理,從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的過程。本部分按照健康狀態將人群分為一般人群、重點人群、亞健康人群及慢性疾病人群,運用起居調理、情志調理、飲食藥膳調理、運動調理、傳統特色技術調理等進行相應干預,具有普適性。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三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調理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2.1萬字
選擇66個最為重要、最為常用的穴位,重點介紹它們的養生保健作用(結合歷史故事和現代臨床實例)、多種簡易取穴方法以及操作方法,讓廣大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作者簡介:王啟才。1947年4月生,湖北省南漳縣人,漢族。1969年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秘書長。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科普作品300多篇,新世紀國家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主編,主編和參編著作60余部。代表作:《王啟才新針灸學》《針灸解惑》《二級經絡學》《針灸醫學寶典》等
王啟才 鄭崇勇 侯獻兵 韓善明 ·中醫 ·15.8萬字
該書為余承惠從醫五十余載,從事中西醫結合腎病研究四十余年的經驗總結,分為腎系病醫論經驗篇,常用中藥臨床應用經驗篇,腎系病醫案治驗篇三部分。其中醫論為腎系病診治數十年來的總結;醫案為近十年內的經驗,患者都是隨訪中的新案例;常用中藥均從傳統功效及現代藥理活性作用闡述,有獨特的見解,理論有創新,臨床效果明顯,對臨床中醫師提高診療水平有很大幫助。
余承惠 ·中醫 ·15.2萬字
本書是我國著名的針灸學家——于致順教授60余年針灸治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總結,由親傳弟子整理而成。全書由于致順頭針療法、針灸配穴與處方、臨證醫案與醫話雜談三個部分組成。于氏頭針主要介紹頭穴相關理論知識,治療理論上提出“針場假說”“于氏頭穴分區”的新理論,方法上形成了“頭針叢刺針法”的新技術,疾病治療上提出“頭穴治療急性中風病”的新觀念。針灸配穴與處方部分,詳細介紹針灸配方的原則及常用的配穴法,重點闡述了時間配穴法規律,增加了養子法、納甲法的內容考。臨證醫案與醫話雜談主要為于致順的病案、讀書心得及針灸未來的科研思路等。
孫忠人主編 ·中醫 ·27.2萬字
書圍繞什么是中醫,從十個方面,即醫即仁術、醫者易也、用藥如兵、司外揣內、殊途同歸、曲盡其妙、水到渠成、返璞歸真、柳暗花明、繼往開來,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介紹中醫的知識。
李燦東 ·中醫 ·10.6萬字
蒙定水教授為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桂派中醫大師,廣西名中醫,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蒙氏內科學派創始人,蒙老從醫近5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該書由蒙定水教授的弟子跟隨蒙老坐診多年,并將蒙老的臨證經驗和學術經驗精華總結匯編而成。具有很強的臨床實用性和學術推廣價值。值得臨床醫生和中醫愛好者學習和借鑒。
黃修解 唐友明主編 ·中醫 ·8.9萬字
丁甘仁系一代名醫大家,又為現代中醫教育的奠基人,近現代中醫名家大多出自其門下,繼而形成丁氏學派。韓哲仙為丁氏學派傳人,第一批國家級名老中醫、上海著名肝病大師。本書上篇介紹韓哲仙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
韓政 ·中醫 ·12.4萬字
學術經驗傳承工作的學術總結:主要介紹了作者運用大方復治法、補中益氣法、補腎活血法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運用經驗。弘揚渝東鄭氏溫病學經驗:厘清溫熱濕熱、突出以方系證、倡導先發制病和重視中西匯通。介紹了肝病、腎病、類風濕關節炎和腫瘤等疑難病癥的治療經驗。對50余年來的學術經驗進行初步總結。
鄭邦本 ·中醫 ·25.4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針刀專科醫生ABC、針刀手術告知及護理ABC、針刀專科門診及住院病區管理ABC、第四章針刀專科客服、宣教與隨訪ABC、針刀與其他方法的配合ABC等五章:下篇共有十章,主要介紹針刀治療各科疾病的具體操作。
陳關富 ·中醫 ·20萬字
1981年至1985年,周鳳梧、張奇文、叢林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至第三輯相繼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著名中醫學者和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對一代青年中醫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奇文作為原作者之一,繼承《名老中醫之路》之志,繼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載名老中醫近200位,他們學習中醫理論,則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學習中醫臨床,則嘗藥、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而他們百折不回、艱苦奮斗、精誠專一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更令人肅然起敬。合集將之前我社出版的1—6輯何在一起,按照老中醫姓氏筆畫排序,分冊出版,這對于宣傳中醫,繼承和發展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醫,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4.3萬字
本書是作者跟師許家棟老師學習經典經方理論體系后,在臨床實踐的醫案及經典經方的理論體系介紹。書中包含對經典經方理論體系的系統闡述、臨床帶教病機分析過程詳釋、急性感染性發熱性疾病醫案及內科常見病醫案等內容。經典經方理論體系以“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字無來歷”的學術要求,不斷還原《傷寒論》經方理法,其理論體系能廣泛地指導內、外、婦、兒的經方治療。且由于理法的清晰、使用經方的原方原量,臨床用起來指導性強,可重復實踐性也比較強。在臨床的帶教中能取得比較理想的帶教效果。體系中的解表、解肌、和胃法,更是治療急性感染性發熱性疾病的重要理法,掌握了其理法并用于發熱性疾病的辨證,便可彌補很多中醫不敢治療急性熱病的短板。許家棟老師常年在山東民間師帶徒,2018年3月受聘于廣東省中醫院,成為“許家棟名醫工作室”指導老師,并開展師帶徒工作,在應用經方提高中醫臨床療效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曾祥琿 溫姍主編 ·中醫 ·15.1萬字
中醫絡病理論確立近二十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前運用絡病理論來指導臨床實踐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進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在此方面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其取得的成果有推廣價值。本書以絡病理論及脈絡學說的研究為基礎和啟示,結合痹病辨證論治規律以及現代醫學的相關研究,總結痹絡病的病種、病因、病機、傳變、治法、方藥等應用特點,初步構建痹絡病證治的理論體系。
呂曉東 馬寶東 ·中醫 ·15.9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對《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的校注與研究。該書由廣東著名醫藥學家何克諫與其侄兒何省軒共同編撰,以清代杭州沈李龍所著《食物本草會纂》為基礎,進行節要和增補,與原書相比,新增加條目六十款,并對部分藥物的名稱、性味等有所刪減和增補,其中增加了不少嶺南地區食療經驗。此外還在以藥名為條目的基礎上,增列專門的“食治方”一節,按中醫病機分為13類,如“風類”有13種食治方,包括蒼耳子粥、蔥粥、烏頭粥等;寒類有4種,包括干姜粥、茱萸粥、川椒茶、肉桂酒等。13類合共103種,其中除少數散見于《食物本草會纂》各條外,大部分均為何氏經驗或收集整理而來,這些均是本書有獨到價值之處。
何克諫原著 鄭洪校注 ·中醫 ·11.9萬字
在溫病學說傳承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浙江籍醫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章楠、王士雄、雷豐更是其中佼佼者,尤其是王士雄,后世將其與溫病學說代表人物葉桂、薛生白、吳瑭相提并論,譽稱為“溫病學派四大家”。其他如吳坤安、婁杰、金有恒、陳士楷、何廉臣、胡安邦、曹炳章等,貢獻亦很突出。這里值得一提是,現代浙籍醫家如葉熙春、潘澄濂等,融古冶今,對溫病學說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不同凡響的發揮。本書收選浙江著名溫病學家13位,將每位醫家分為生平簡介、學術觀點與診治經驗、原文選釋、方劑選錄和醫案選按等對浙江籍醫家在溫病學說傳承與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深入的整理探討。既有理論闡發,也有臨床經驗介紹,頗為實用。作者簡介:主編盛增秀,為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獻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中醫臨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文獻整理研究用力最勁,成績顯著,曾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次,廳局級科技成果獎20余項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批準建立盛增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盛增秀等主編 ·中醫 ·22.1萬字
金代名醫李杲,晚號東垣老人,世人皆稱其為李東垣,以“補土派”代表人物著稱。本書獨辟蹊徑,從五運六氣角度詳解李東垣“臟氣法時”理論,為研究李杲醫學思想開辟了一條全新思路,對臨床頗具指導意義。本書適合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人員,以及中醫理論與醫學史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田合祿 ·中醫 ·31萬字
本套叢書針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適宜社區推廣的技術、運動養生相關內容,由深圳市龍崗區中醫院各科臨床專家編寫而成,以期對社區醫生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對社區患者給予生活起居、運動養生方面的指導,提升醫生診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套叢書共分為10冊,分別為:《社區中醫體質辨識與養生》《社區中醫師診療手冊》《社區常用中草藥》《社區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推廣》《社區糖尿病中西醫診療手冊》《社區脾胃病的中醫療法》《社區婦科常見病中醫診療》《社區兒科中醫療法》《社區傷病的中醫療法》《社區運動養生》
馬宇鵬 ·中醫 ·10.7萬字
本書為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國醫大師班秀文學術繼承人李莉主任醫師的醫論醫話選。李莉教授在跟師及以后,將臨床心得及體會流露筆端,集成本書。此書也是李莉教授學術思想的體現。
李莉 ·中醫 ·11.5萬字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3萬字
本書從《壽養叢書》中選取身心類《保生心鑒》《修真秘要》《養修要訣》、飲食類《食物本草》《養生食忌》《香奩潤色》、居處類《山居四要》《養生月覽》《養生類纂》《攝生集覽》、健身類《養生導引法》《錦身機要》《厚生訓纂》、延壽類《三元參贊延壽書》《壽親養老書》《攝生要義》等16部,從理論到技術、從原則到方法、從文字到表解,論述養生養性、食療食補、起居調攝、氣功導引、延年益壽等,以便具體的指導預防、康復、保養、增健,對當代人防治“生活習慣病”有著比較普遍的實用價值,必將成為新的“健康禮”,得到中老年朋友和離退休群眾的喜愛。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1.5萬字
《濟眾新編》為朝鮮李朝正祖時期的內局首醫康命吉編纂。該書歷時約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書。作者以許俊《東醫寶鑒》為藍本,輯錄多種醫著中有關病證的脈因證治和處方,同時又采掇朝鮮內醫院常用藥方,共編為五冊,厘為八卷。
(清)沈志裕 ·中醫 ·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