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醫運動養生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本教材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神話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等文件精神為指導。編寫思路注重體現三個結合:一是科學性與實用性的結合。從中醫養生學專業及課程特點出發,兼顧新時代時期中醫藥人才培養需求,教學內容將涵蓋中醫養生學專業和其他中醫藥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有關的內容;二是經典性和前沿性的結合。教材既注重呈現經典理論,又注重吸納前沿理論,結構編排上體現系統性和關聯性,學生可在掌握核心重點的同時開拓視野,拓展思維;三是直觀化與立體化的結合。采用“互聯網+圖書”的形式,一方面綜合運用文字、影像等多種傳播形式詮釋重點、難點,一方面運用二維碼、公眾號等方式展開多元傳播,讓具有不同認知習慣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以上“三個結合”,將使本教材由“靜態”變成“動態”,從“平面”變成“立體”,成為第一本在知識進化圖譜中不斷“行走”的中醫運動養生學教材。

章文春 鄔建衛主編 ·醫藥教材 ·20.5萬字

脈學注釋匯參證治
會員

《脈學注釋匯參證治》由清代醫家汪文綺所著,約成書于清乾隆九年(1744)。分上、下卷,該書是對《瀕湖脈學》進行注釋的脈學著作,書中論述27種脈,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等。以脈統證,脈證相參,共述病證76種。并據脈施治,因方施藥,融脈、證、治、方于一體。本書現僅存一種刻本,即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楊德先近文堂刻本啟吉野史藏版。此次整理即以該刻本作為底本,采用他校和理校的方法,他校則以本書所引著作之通行本為校本。其中主要使用的《瀕湖脈學》采用的是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夏良心等附刻本。作者簡介:清代醫家。字蘊谷,安徽海陽(即休寧縣海陽鎮)人。生卒年代失于詳考,約生于清·康熙年間,卒于乾隆中。世醫出身,其父汪十洲、堂兄汪廣期,皆以醫名于當時。文綺繼承父兄業,幼時即留心醫藥,稍長攻讀醫經,自《內》《難》迄至金元諸家,靡不淹貫,并對明代張介賓的學術經驗研有心得,治病強調扶陽抑陰,在醫理、臨床方面均多有建樹。

(清)汪文綺 ·中醫 ·7.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光泽县| 博湖县| 景泰县| 永丰县| 砚山县| 沽源县| 青州市| 江北区| 鹤山市| 利辛县| 读书| 来安县| 乐安县| 板桥市| 娄烦县| 靖州| 招远市| 布尔津县| 延寿县| 古浪县| 和硕县| 锡林浩特市| 宝山区| 三亚市| 三台县| 明水县| 耿马| 临夏市| 察隅县| 惠来县| 望奎县| 桦南县| 克什克腾旗| 灯塔市| 余干县| 红安县| 六安市| 临洮县| 夏津县|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