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惠及全球無數脫口秀達人的經典之作,拿來就能用的完全脫口秀表演指南。資深脫口秀表演專家格雷格·迪安,通過觀察和挖掘知名喜劇演員的表演,發明了一套針對脫口秀表演的學習方法,諸多喜劇大咖都曾承認受益于這套方法。這套實戰版練習冊從零基礎的段子寫作開始,一步一步教你寫笑話、組段子,從排練方法到表演技巧,可謂面面俱到。新手通過練習入門,老手通過練習更上一層樓,平凡的普通觀眾也可以發掘自己無窮的幽默潛力。
(美)格雷格·迪安 ·戲劇藝術 ·10.9萬字
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戲劇借鑒吸收了種種其他藝術元素,在幾千年里演化出各種各樣的形式,如今依舊繁盛不衰,豐富著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戲劇的起源為何?如何定義戲劇?它與宗教有著有什么樣的關系?今日的戲劇又演出了怎樣的新的文化內涵?戲劇研究專家馬文·卡爾森在這本小書中以清晰的脈絡和生動的細節,在極大程度上呈現了戲劇這門藝術的全貌,帶你領略戲劇的迷人之處。有史以來戲劇一直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從木偶戲到啞劇到街頭表演再到現代劇場,這種復雜的藝術借用了各種其他藝術形式,如舞蹈、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和建筑等,并將人類活動和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其創作。在本書中,戲劇研究專家馬文·卡爾森縱橫幾千年,帶領我們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種戲劇形式是如何演化并流傳至今的。此外,他還將戲劇表演與戲劇文本加以區分,探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戲劇藝術家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做了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
(美國)馬文·卡爾森 ·戲劇藝術 ·7.5萬字
本書全面回溯了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導演王延松在中國語境下排演德國詩人畢希納的《萊昂瑟與萊娜》一劇的全過程;并依此深入考察了王延松導演語匯中的“神性敘事”在文本內蘊的開掘、導演職能的界定、演員表演方式的選擇與舞臺呈現形態之藝術格調的規定諸方面的具體表現。“神性敘事”是王延松戲劇導演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體現了其觀照人類生存境遇、情感體驗,反思人性弱點之方式的獨特戲劇美學眼光,也是其力圖在舞臺上搭建具有思辨意味的審美空間的理論依據。
庫慧君 ·戲劇藝術 ·14.9萬字
我國傳統戲曲歷史悠久,曲種繁多,是一種集戲劇、歌曲樂舞、技藝表演于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作者是一位七旬戲迷,觀劇六十余年,悟出了一個道理:聽(京)戲是一門快樂的學問,并著書立說,此書即是其中之一。作者縱談心目中的京劇印象,京劇的源流、藝術特色、行當、流派、音樂、舞臺美術、京劇入門的捷徑、賞戲之法,娓娓道來,視角新穎,高屋建瓴,生動有趣。讀完《京劇漫話》后,興許你會被國粹的魅力所吸引,讓你多彩的人生再添情趣。
石呈祥 ·戲劇藝術 ·11.7萬字
本書稿記錄了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王延松在該校導演話劇《彌留之際》的舞臺創作和排練教學的全過程,其全方位戲劇教學理念、排練全景和教學反饋貫穿全書。本書稿重點在于闡述這次排演與傳統課堂教學的不同,即,整個排演帶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實驗性;王延松導演有計劃地針對當下戲劇教育與教學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探索和實驗;并通過實現劇組的功能,使劇組的每位師生都在激活的狀態中,釋放能量,完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教學實驗。同時,該劇以中國戲劇家曹禺彌留之際的靈魂獨白探問了現代中國人的靈魂,同時與當下時代與人心深度對話。
張荔 ·戲劇藝術 ·17.7萬字
觀眾對電影的認同是他們觀看影片并從中解讀出意義的保證。電影文本是一個由多種表意符號組織起來的動態視覺文本,觀眾的觀影認同包含了復雜的層面。本書以電影理論為切入點,聚焦于觀眾觀影過程中的認同問題,在綜合視覺文化、文藝理論、大眾文化等理念的基礎上,從視覺感知、形式表現、主題表達及文化身份這四個層面入手,論述了不同形態的敘事電影(如好萊塢電影、藝術電影等)在差異化的表現手法中所蘊含的對觀眾認同的訴求。
楊致遠 ·戲劇藝術 ·19.7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為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旨在從品特早年經歷所形成的雙重視角入手,探討其戲劇創作的內動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品特戲劇主題和風格上的雙重性特征,從而最終闡釋品特在戰后英國戲劇中的獨特地位。
陳紅薇 ·戲劇藝術 ·6.9萬字
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城市電影和新媒體藝術。著有《電影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游民》(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譯有《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與鄭杰合譯,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銀色金屬戀人》(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一只鳥的選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再見,西方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等,并在《文藝研究》《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藝術百家》《當代文壇》《韓中言語文化學報》《文化研究月報》,以及InterdisciplinaryStudiesofLiterature,NantahJournalofLanguageandCulture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陳濤 ·戲劇藝術 ·19.3萬字
《宋元戲曲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本書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征引歷代有關資料﹐說明戲曲從先秦兩漢時期一直到宋元時期的源流演變。王國維作為一代國學大師,該書是其在戲曲文藝方面所取得建樹的代表之作。
王國維 葉長海導讀 ·戲劇藝術 ·10.3萬字
吳梅是我國20世紀初著名的曲學家和戲劇史家,對曲律、制曲、度曲的研究與成就超越前人,理清了800年來戲劇史發展的脈絡,奠定了明清戲劇研究的基礎。本書選擇其曲學、戲劇史的代表作《顧曲麈談》與《中國戲曲概論》兩書,合并出版。
吳梅 江巨榮導讀 ·戲劇藝術 ·13.5萬字
歌仔戲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戲曲文化資源,在閩南地區、臺灣地區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盛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歌仔戲與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承載著中華文明,民俗學、傳播學、文化人類學等研究方法的運用,可進一步豐富閩南地區歌仔戲研究,拓展其發展空間,展示閩南魅力,傳播中國價值觀念,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活力。
劉麗 ·戲劇藝術 ·9.8萬字
本書以作品類型為橫軸,以時間節點為縱軸,將莎士比亞的39部作品分為“喜劇”“英格蘭歷史劇”“羅馬歷史劇”“悲劇”“傳奇劇”五大部分進行講讀評議。陌生的戲,聊聊有趣的情節;熟悉的戲,分析精妙的設計;題材近似的戲,比較對照中見異同;膾炙人口的戲,另類品讀中解深意。
張沖 ·戲劇藝術 ·11.2萬字
本教材針對高等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而編寫,系統地介紹了從事廣播劇創作工作的人員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基本素養和技能技巧,分“廣播劇的由來與基本特征”“廣播劇創作的規律與原則”“廣播劇文本創作的核心要素”“廣播劇文本原創與改編的基本要領”“廣播劇導演的素質與職責”“廣播劇導演工作的實施”六個板塊,結合眾多廣播劇案例進行分析探討,理論與應用并重,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創作、改編、導演廣播劇的能力。
王國臣 ·戲劇藝術 ·16.2萬字
《電影批評》是“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之一種。作者從具體電影的批評方法入手來進行《電影批評》寫作,具有文學案例研究的方式。在進入具體的文本分析之前,《電影批評》作者先簡潔而概要的介紹這一種批評理論的大致情況,比如批評對象、理論來源、主要內容等等,然后再進入到對具體電影文本的解讀和分析,這樣學生可以非常細致的了解怎樣進行電影批評。
戴錦華 ·戲劇藝術 ·19.7萬字
《雜技概論》是一門統領雜技藝術學科的基礎理論。《雜技概論》從建立藝術學層面的專業基礎理論需求出發,依憑當前豐富發展的文藝理論和活躍繁榮的雜技藝術實踐,為雜技這一古老而鮮活的藝術學科初創了一個較為科學、系統的理論框架體系。雜技藝術理論是藝術科學中最具獨特性的學科之一。《雜技概論》在雜技的起源、本質、藝術特征、審美屬性、分類、創作、作品、欣賞等一般問題的特殊方面,都有著精辟的闡述和重要的發現,并概而論之。《雜技概論》尊重藝術傳統,關注文藝理論前沿,持論較為謹慎。其中對雜技美學和雜技藝術的基本概念、范疇及其藝術規律的理論創見,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她不僅是對雜技藝術學科的自身建設,還將直接影響姊妹藝術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和發展。《雜技概論》適合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廣大文藝愛好者閱讀。
邊發吉 ·戲劇藝術 ·18.8萬字
本書是一位業余作者創作的帶有“郵味”的紀實文學小說,講述了一位小人物收藏猴票的曲折經歷,描述了他從普通郵人成長為“猴王”的艱辛歷程,是作者對生肖猴票價值的獨特感受與體悟。既有收藏情懷,又有欣賞雅興,更有對集郵的摯愛與執著。寫人記事,帶出性情;說郵談票,滿懷深情;品事聊物,俱見風情。文字風趣靈動,情節一波三折。
汪嵩 ·戲劇藝術 ·14.5萬字
說到如何最直接、有效地影響、“操控”觀眾,魔術師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每一位魔術大師都是操控人心、影響觀眾的高手,好萊塢極受歡迎的魔術師鄺大衛就在本書中提煉了7個魔術的核心策略,讓人們可以用這些策略來輕松影響他人、引導他人的行為,讓你可以更高效地推廣自己的創意、產品、技能等。鄺大衛認為,魔術是一種專注于控制的古老藝術,是一股“操控人心的力量”。在本書中,你會看到許多商界、政界、思想界的領導者是如何運用魔術的策略的,看他們如何在通過魔術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啟發支持者,并一步步走向成功。
(加)鄺大衛 ·戲劇藝術 ·12.1萬字
紙牌的表演戲法千變萬化,一直很受大眾歡迎。紙牌魔術表演和觀眾有著極大的互動性,很多紙牌魔術是可以隨時即興表演的。玩紙牌的動作要迅猛、靈活,并且還要掌握多種玩牌方式,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極致!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玄機并勤加練習,魔術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舞臺藝術。本書主要收錄了108個經典紙牌小魔術,讓讀者意識到魔術并不遙遠,只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玄機和技巧,就可以在不同場合顯出神奇的力量,讓親友們驚嘆不已,為親人、朋友帶來豐富的生活調味品。通過本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一定會發現,曾經認為很了不起的神奇魔術,原來也可以被你玩得很簡單。把它當成你調劑生活、向朋友傳遞快樂的業余消遣吧!很快你就能在朋友聚會、家人團聚的時候,表現出神奇的力量,讓親友們驚奇得目瞪口呆。甚至某天還可以登上更大的專業舞臺獻藝,為更多的人帶去快樂!
陳遠吉等 ·戲劇藝術 ·5.3萬字
本書論述了中國戲曲的形成過程,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征引歷代有關資料﹐說明其源流演變。書中介紹了古代巫者的裝神和娛神,春秋戰國時代倡優的戲謔和諷諫,漢代的角觝戲,唐代的歌舞戲﹑滑稽戲﹑參軍戲等。《宋元戲曲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材料相當豐富﹐治學態度謹嚴﹐頗有影響。其中有些見解(如關于雜劇的歷史分期)更為學界長期沿用。葉長海先生的《導讀》著重論述《宋元戲曲史》體制及研究方法上的開創意義。書后附梁啟超、郭沫若等人有關王國維的文章。
王國維 ·戲劇藝術 ·8.1萬字
戲法在我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傳說公元前17世紀的夏代,夏桀王宮中就常做“奇偉之戲”為娛樂,這其中可能已出現了萌芽狀態的戲法。到了漢朝,就有了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和繪畫圖片。實際上,這個時期戲法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戲法更加盛行,曾涌現出不少精彩節目。發展到宋代,戲法在深度上又進步了很多。至清代,有些書籍中,對某些節目就有了較詳細的記載,對整個表演形象也有了生動的描繪,如《清稗類鈔》記載了李賽幾“擅跑馬踏繩之戲,尤善用九連環。蓋以熟鋼制環似釧,其數九。嘗擲一環子空際。約三四丈,復擲一環,迎而拼之,其聲鏗然,兩環相套如連環式,連擲連拼,九環連絡,誠絕技也”。可見當時九連環表演已相當精湛。到后來九連環又發展成可以變為多種圖形,如車、冠等。然而,由于一代一代的失傳,現在,不要說在馬背上表演,就是在舞臺上表演的人也為數不多了。可見,古老藝術的挖掘、繼承工作是多么重要啊!$$近代以來,中國戲法在傳統技藝基礎上,大量吸收和移植了外國魔術的精華,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為了進一步推動群眾性的娛樂活動的發展,活躍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我們整理編寫了這本書。
萬子信 胡秉俊 ·戲劇藝術 ·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