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祖國傳統書法藝術,我社特編輯出版了《榮寶齋書譜》系列叢書。叢書分為古代部分、近現代部分,內容收錄中國書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碑帖和書法家作品。每冊內容由碑帖圖版、釋文譯注、技法解析、集評、集聯集詩等部分構成。本叢書圖文并茂,編輯含量豐厚,希望能為廣大讀者的臨習與研究帶來方便。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1.8萬字
《墓志書法精選》系列叢書為社里新開發的本版書,出版全部為尚未面世的藝術價值和品相極高的墓志拓片,此冊是隋代墓志,風格質樸大方,楷隸之間,味道精妙。榮寶齋出版社是榮寶齋直屬的出版機構,為以藝術類圖書出版為主的專業出版社。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7468字
《書法學習必讀》是鄧散木先生對南宋姜夔所著《續書譜》一書的圖解,是書法學習的入門圖書,也是提高書法藝術修養的導游手冊。鄧先生因循《續書譜》的內容次序,對楷、行、草等各種書體的淵源、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點等配以名家名跡進行解讀;對運筆的方法、字形的結構酌附原跡或畫出圖例;在注釋中疏解典故成說、書法術語等。他還指出書法要有神采,須得有崇高的品德。
鄧散木 ·書法篆刻 ·2.6萬字
本書通過對中國傳統藝術章法形式——文學的篇章結構、音樂的樂章節奏、兵家的形勢論、中國畫的章法、篆刻的章法的類比,對比西方繪畫構圖的透視原理,指出中國書法章法形式原理的傳統美學基礎。對書法藝術立場的章法研究,以實用書儀為前提,從字體制度、方位秩序、稱謂平闕、規格尺度、行款格式、文本屬性、書寫材料、鈐印規范等方面,闡述非藝術因素的構成因素。
汪永江 ·書法篆刻 ·12.5萬字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戴爾·沃勒 ·書法篆刻 ·4024字
漢字書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煉心境,歷來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歷代書家名人輩出,至今依然為廣大國人喜好而習練。其中最能代表我國書法藝術成就的除了行書和草書之外,還包括隸書和篆書。《精編行草隸篆書法字匯》是一部書法藝術工具書,給出行、草、隸、篆四種字體的對照,用范字與簡明文字相結合的形式,精選唐寅、蘇軾、王寵、孫過庭、文征明、歐陽詢、趙孟頫、懷素、祝允明、鄧石如等名家的墨跡匯集而成。所選范字按漢語拼音音節順序編排,多音字只選取一種讀音。為求版面整齊,對所選范字進行了適當的縮放;為保持范字的原有風格,盡量不作修飾?!毒幮胁蓦`篆書法字匯》可臨摹、鑒賞、珍藏,適合于廣大讀者研習書法時使用。
好書法研究中心 ·書法篆刻 ·6897字
品讀中國歷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筆墨風神。胡竹峰品讀的不僅是書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煙火日常。王羲之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寫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誼;金農的《金農題畫記》寫著“豆莢青,豆花白。豆莢肥,秋雨濕。想見田間午飯時,此中滋味,問著肉食貴人全不知。”,道出四時風物的生活妙趣;張旭有一日肚痛,狂筆書就《肚痛貼》……這一切正是“一半是塵土,一半是清風,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藝術”。在流動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帶我們通往明、清、唐、宋與魏晉,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個人的心路。
胡竹峰 ·書法篆刻 ·7.2萬字
本書是關于清代碑學之興起、演變以及對后世影響等問題的觀察與研究。作者首先從傳統帖學與早期碑學之異同出發,梳理了以鄧石如、阮元為代表的碑派學者的理論與實踐,并指出其與傳統帖學迥異的審美取向。其次,作者將阮元書學南北之說,康有為書學的今學、古學問題的研究放置于清代學術的大背景之中進行考察,如阮元書學與乾嘉金石學、考據學之關系,康有為今學、古學之說與晚清今文經學之關系等問題,這既是對清代學術史的延伸與補充,又是對清代書法史的夯實與深化,因而具有學術史與藝術史的雙重意義。此外,作者關于晉帖、唐碑、歐陽詢、顏真卿以及篆分遺意等問題的研究都從不同視角揭示了清代碑學的旨趣與實質,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與研究都使本書更加詳實,深入。
吳高歌 ·書法篆刻 ·29.8萬字
《新編Photoshop/CorelDRAW字體設計入門與提高》是一本詳細介紹如何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軟件設計各種字體的書。全書共6課,分別講解了字體設計所用的軟件、字體設計的基礎知識、字體設計的創作方法、字體設計的常見類型、典型字體的設計技巧以及特效字體的設計方法。《新編Photoshop/CorelDRAW字體設計入門與提高》結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字體的設計理念和制作方法。書中所有案例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為了讓讀者能夠學練結合,本書不僅設置了大量的操作練習,還在第3~5課的后面設置了綜合練習和課后習題,這樣讀者就可以通過多層次的練習操作來達到鞏固所學、提升能力的目的。
劉柏坤 Jansoon編著 ·書法篆刻 ·19.3萬字
《十大行書名帖放大臨摹本:黃庭堅松風閣詩帖》是針對行書臨帖編寫的。高清字帖,四色全彩印刷,清晰還原字帖原貌。使得讀者在臨習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感受到原帖的魅力,以及更清楚的看到原帖的細節,讓讀者在臨帖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好的臨帖學習效果。黃庭堅《松風閣》是行書內容、情緒與形式結合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臨摹學習價值。本書作為其臨本,具備較好的還原度,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字帖全帖單字放大,保障臨摹無遺漏,提高個人的書寫能力與欣賞水平。
王煒 張慧君 ·書法篆刻 ·1604字
《尺素風雅:近世文人書札》選錄近代以來章太炎、張元濟、陳獨秀、魯迅、周作人、沈從文、錢鐘書等38位文化名人的書札,其中部分信札系書首次公開。本書以近世文人的一件函札作為主線,通過解讀書信內容,暢談談那個時代的人物命運、交游故事以及書法風格。
管繼平 ·書法篆刻 ·14.3萬字
本書是中國書法系列書之一。本書從書法的基本功講起,強調用筆,重點通過草書的演變和經典碑帖的解析,使讀者完全了解草書書體的特點和技巧,掌握草書的書寫要領,從而達到從入門并精通。本書適合書法的學習者和愛好者閱讀使用。
子瞻書畫教育 ·書法篆刻 ·2.7萬字
《十大行書名帖放大臨摹本:顏真卿祭侄文稿》針對行書字帖臨摹特點,對字字帖進行了放大本的編寫。高清字帖,彩色印刷,清晰還原字帖原貌。使得讀者在臨習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感受到原帖的魅力,以及更清楚的看到原帖的細節,讓讀者在臨帖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好的臨帖學習效果?!都乐段母濉繁蛔u為天下第二大行書,是行書內容、情緒與形式結合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臨摹學習價值。本書作為其臨本,具備較好的還原度,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王煒 張慧君 ·書法篆刻 ·1648字
《十大行書名帖放大臨摹本:王羲之蘭亭序》針對行書字帖臨摹特點,對字字帖進行了放大本的編寫。高清字帖,彩色印刷,清晰還原字帖原貌。使得讀者在臨習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感受到原帖的魅力,以及更清楚的看到原帖的細節,讓讀者在臨帖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好的臨帖學習效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大行書,是行書內容、情緒與形式結合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臨摹學習價值。本書作為其臨本,具備較好的還原度,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王煒 張慧君 ·書法篆刻 ·1812字
魏建忠老人從事表演藝術期間,為豐富陜北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貢獻。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多年,魏老將大部分業余時間投入到書法創作中,猶喜趙孟頗、于右任、胡適等人的字體,臨摹研習、勤練不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氣度不凡,氣勢磅礴,風流跌宕,深具藝術魅力。本書以行草書法作品為主,收錄了魏建忠的行草及其他書體,狂放中不失內斂美,不羈中另有大千世界,博得業內人士一致贊賞,亦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觀賞。
魏建忠 ·書法篆刻 ·345字
本書是中國書法系列書之一。本書從書法的基本功講起,強調用筆,重點通過行書的演變和經典碑帖的解析,使讀者完全了解行書書體的特點和技巧,掌握行書的書寫要領,從而達到從入門并精通。本書適合書法的學習者和愛好者閱讀使用。
子瞻書畫教育 ·書法篆刻 ·2.8萬字
中國書法是直指心性的藝術,在意象線條墨色中展現出人格襟抱。人們創作和欣賞書法,并非只是懷古之幽思或伸展林間笛音般的淡遠情思,而是以這種直指心性的藝術,使人們沉潛到文化的深層去人生對話。歷史上每一卷書法珍品都展示著一種人性的深度,都向我們敘述書法世界的故事,并使我們發現自己生命的審美意義。本書重點展示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代表性作品及其審美風格:吞吐大荒妙造自然的篆書,積健為雄寬博大氣的隸書,真力彌滿剛勁典雅的楷書,行氣如虹暢達流美的行書,大氣盤旋驚沙坐飛的草書。從書法到人格,從文化到審美,全方位呈現中國書法藝術和書法家的人格魅力,集知識性、鑒賞性、審美性為一體,是培養優雅氣質和精神尊貴的藝術審美讀物。
王岳川 ·書法篆刻 ·11.8萬字
作者在湖南永州九嶷山腳下建了一個文化旅游景點:舜德書院,書院已經開始接待游客。作者對書畫多有研究,多年來,遍訪名家,收藏了大量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同時為了舜德書院的建設,又聘請多位書法家結合九嶷山文化題寫了一些詩文,刻于石上,成為順德書院的重要景觀和藏品。舜德書院現在在湘南開始逐步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點,本書即是對舜德書院的建設和藏品的一個展示。
胡若隱 ·書法篆刻 ·6.3萬字
《士華墓志》最大的書法特點是用字奇古,篆、隸、楷雜糅,多種書體同時出現于同一墓志。這種多種書體雜糅的現象以前就有,例如漢代《祀三公山碑》篆隸雜糅;曹魏《三體石經》是小篆、古文與隸書雜糅;東魏《李仲璇修孔廟碑》中篆、隸、楷雜糅;隋《曹植廟碑》總體為楷書,個別字形或篆書或分書,甚至一字之中,篆、隸、楷偏旁畢俱;歐陽詢《房彥謙碑》非隸非楷,隸楷雜糅。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3152字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