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關于書法的含義,眾說紛紜。書法是借助于漢字的書寫以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為中國所獨有,后傳入日本朝鮮等國。皆因華人的分布今已遍布世界,不僅華人,世界各國、各民族都對書法藝術喜愛有加,學習書法日盛一日。本書是一本可供收藏書法實用新書,書名暫定《李少平書法新探》名或《黃金楷書》,由著名帝王作家二月河和五筆字形發明人王永民點評摘做序。
李少平 ·書法篆刻 ·7.8萬字
這是鹽池縣首次以文藝叢書形式出版的一本《書法作品集》,也是適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鹽池解放八十周年,全縣書法愛好者給縣慶獻的一份厚禮,同時,也是對鹽池縣書法藝術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次回顧和展望。《書法作品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鹽池解放八十周年文藝叢書》收集和整理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創作的書法作品,一是在鹽池工作和生活的鹽池人;二是在鹽池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三是在外地工作的鹽池人。
陳旭主編 ·書法篆刻 ·5759字
本書共分為六章,即“書寫前需要準備的用具”“書寫姿勢全掌握”“書寫基本功訓練”“筆畫與結字”“經典碑帖與高頻字例”和“書寫運用與創作”,將書法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梳理講解,從準備用具——書寫姿勢——用筆訓練——筆畫結字——字例練習——書寫創作,讓您輕松寫一手好字!本書突出實用性和適用性:書中配有大量書寫訓練圖,幫助讀者零起步,輕松進行書寫學習。書中配有海量高頻字例圖片,由易到難,幫助讀者輕松進行字例練習。書中配有大量二維碼,掃碼看視頻(從書寫訓練到創作疊格),與老師零距離。書中配有書法創作方法與實例,幫助學習者輕松寫出自己心儀的作品。讓更多的人走進書法,寫出一手好字!
高育娟 ·書法篆刻 ·2.8萬字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作品流傳后世,了解這些寶貴的藝術遺產,不僅可以弘揚傳統文化,提高讀者自身的審美情趣,還可以學習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為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全面、系統、快捷地了解學習中國書法藝術,楊飛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按年代概括時代風貌,分階段介紹各時期的特點與風尚。收錄歷朝歷代書法之珍品精品。徜徉漢字時光。體味書寫美學,一本書拓展藝術感覺空間,優化知識結構,提升個人藝術修養。
楊飛 ·書法篆刻 ·9.7萬字
《獨孤守義墓志》,乃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十月十三日撰寫的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正書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楷書。如果從風格上來講,《獨孤守義墓志》應是阮元所講的此類書法之遺脈。其刻石風格似北朝邙山墓志,與北魏初期《元彬墓志》風格相像,粗獷雄渾,奇崛恣肆,棱角突出,甚至在刻工上顯得支離,正是這種粗率的刻工讓它顯得更加意外,料想原石上的書丹未必如此,這種失真導致一種新的審美出現,章法上的行間茂密,“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這種肆然的自由狀態很難與法度森嚴的唐代書法聯系起來,無論是方折的棱角還是結字的樸茂皆與唐法相去甚遠,而與北朝書法更為接近。這種無古無今的書寫現象,在書法史中非常特殊,而長久被人忽略的民間書跡和兒童書寫往往有此特征。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3565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董其昌的書法藝術》介紹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跡、書法藝術特色、書法作品賞析等內容。
金開誠 ·書法篆刻 ·2.9萬字
本叢書精選了歷代著名書法的代表性碑帖作品,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王羲之、曹全碑的代表性作品,書體包括篆書、隸書、楷書和行書各種書體。既介紹了各種書體的特點,又分析每種書法的寫法,是一套實用有效的原碑配套練習冊,是書法愛好者入門學習的好助手。適合于書法愛好者、書法培訓班、書法專業考生基礎訓練使用。
張恒國 ·書法篆刻 ·1952字
本書以明清印章款識文獻為研究對象,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明清印章款識中的印學文獻整理與研究”(15YJA760001)的最終研究成果。關于明清印學中的款識文獻的整理和類編,國內外迄今還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研究成果,本書無論是在研究內容還是在研究方法、成果結構、資料運用、觀點論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創新。在研究方法上,本書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了歷史學、文獻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于豐富明清印學理論具有重要價值。
陳國成等 ·書法篆刻 ·39.9萬字
本書將漢字的演變與中國的書法相結合,共分六個單元,38個章節,每個章節又分成識字篇和寫字篇兩大部分。
段繼魁 ·書法篆刻 ·13.8萬字
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屬古文字,從漢代的隸書一直沿襲到現在我們所普遍使用的楷書、行書屬現代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書同文,統一規范使用小篆字體,這在漢字書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上承大篆,下啟漢隸,具有優美的藝術造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隸書是由篆書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盛行于兩漢,至東漢達到鼎盛階段。
羿耿庵 ·書法篆刻 ·4.1萬字
《鋼筆字寫法》成書于1959年前后,在鄧散木先生生前未曾付印。直至1982年3月,在鄧散木之女鄧國治的支持和協助下,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刊行。而此時原稿中“行書部分”中的“行書基本筆畫”已經散失,出版社于是根據鄧氏生前出版的《行書練習本》做了補充。嗣后此書一再重印,廣受歡迎,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鋼筆書法參考書。
鄧散木 ·書法篆刻 ·1346字
《創字錄:字體設計必修課》從創意字體設計的角度出發,以文字的筆形、結構為切入點,把字體設計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以理論的形式,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講解。第1章和第2章介紹了創意字體設計的工具、思路和文字的基礎知識。從第3章開始著重講解了創意字體設計的方法,并通過第4章的實際案例幫助大家鞏固知識。為方便讀者學習和參考,在本書的第5章中特地挑選并整理了作者長期積累的字體創作案例。論你是學生,還是想從事設計、剛從事設計或者在字體設計上遇到瓶頸的設計師,這本書都會非常適合你。
吳劍編著 ·書法篆刻 ·4.6萬字
6大專題內容、14個書法技法、58集教學視頻,助力輕松學習書法。僅用一本書,即可形成對書法的基礎認識,掌握筆畫、結構技法,從而通過練習寫出一手好字!全書通過“理論+實操”的方式,從書法的基礎知識開始,由淺至深,對王羲之行書的筆畫技法、偏旁部首、結構技法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講解,并有與之對應的視頻教程,書后附原帖作為臨摹范本,便于讀者練習。本書結構清晰,講解詳細,特別適合中小學生、書法教師和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與臨摹使用。
高貫龍編著 ·書法篆刻 ·1.5萬字
為弘揚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人書畫藝術素養,面向書法考級,特編寫本套書法考級叢書。本書是叢書之一,主要內容包括:歐陽詢書法基礎、《九成宮碑》筆法特點、《九成宮碑》偏旁部首技法、歐陽詢間架結構三十六法、書法作品臨習及創作。另外,本書附錄中還收集了書法考級規則、模擬試題等。
羅振義 ·書法篆刻 ·2.2萬字
《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筆畫如舞,有如神人相助而成。后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于《蘭亭序》而不能自拔,贊嘆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贊嘆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筆意氣韻,對其洋洋灑灑的筆法景仰有加。本書將《蘭亭序》逐字進行分析,精講細解,讓喜愛《蘭亭序》的學習者,可以由零基礎到逐字精寫,進而掌握。
賈存真 ·書法篆刻 ·4.4萬字
本書可以使學習者打好書法的基本功,并且將蘭亭序的每個字做了剖析、圖解,從起筆收筆,到節字結構,都做了詳細的圖解分析,讓學習者可以直觀的了解字的寫作技巧,并且可以觸類旁通,真正將一種字體掌握好。并附多種行書碑帖的原文,經典再現。
高育娟編著 ·書法篆刻 ·1.3萬字
本書收錄米芾尺牘九種:行書三帖,草書四帖,以及《篋中帖》《逃暑帖》。行書三帖,即《始興公帖》《李太師帖》和《張季明帖》,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元日帖》《吾友帖》《中秋詩帖》《海岱帖》合稱草書四帖,是米芾草書代表作,現藏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館。另有《篋中帖》靈秀流美,《逃暑帖》用險得夷,似欹反正,給人以深刻印象。
中華書局編輯部 ·書法篆刻 ·752字
本書從隸書名帖《乙瑛碑》入手,在對該碑帖進行深入細致的拆解分析基礎之上,作者突破傳統,創立了“三墨間”教學法。在《乙瑛碑》之外,還引入了40余幅名家碑帖,力求使讀者的水平與審美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時,本書內容全面,從選筆、執筆、坐姿、線條、結構、章法,到臨帖、創作、賞析,面面俱到,力求讓普通人看得懂,零基礎學得會。為了配合書法培訓教學和初學者自學,在編排結構上,本書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對各章節中示范字的用筆特點、結字規律和書寫宜忌進行較為詳細的臨習指導,再針對不同形式的隸書書法作品的結體規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等做了詳細的理論、創作指導。書法有法度,切忌走彎路。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并輔以正確的練習,學好書法并不難。
禹之 ·書法篆刻 ·3.8萬字
顏真卿在書法史上被稱為“第二書圣”。多少年來,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氣勢磅礴的碑刻書法一起,聲名遠播,走進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尋常百姓家。他的書香和風骨傳遍了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顏真卿以他正直、堅貞、剛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強偉岸、端莊肅穆、渾厚壯觀的書法風格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顏真卿與顏體》介紹了顏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跡、書法創作歷程,對顏體也作了概要。
金開誠主編 ·書法篆刻 ·2.7萬字
本書共分為兩篇,即“書法常識”“文字常識”,使讀者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其大致演變過程的表述,強化對書法常識和書法欣賞的表述(此亦是學生的考查科目要求),同時附加了漢字繁簡體和繁簡體的應用,以及測試題,讓您輕松了解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字!
高育娟 ·書法篆刻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