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書法的故事》梳理書法的源流演變,詳解36位書法家、75件書法遺跡與名作,獲著名作家葉兆言誠意推薦。
李曉愚 ·書法篆刻 ·7.7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書法公開課“書法審美與實踐”的講稿整理,既觸及書法最基礎的筆法、結字與章法布局等技法層面,也探討書法的風格、神采與氣韻等審美層面,同時還揭示了書法學習必經的臨帖、創作之方法與途徑。
方建勛 ·書法篆刻 ·17.1萬字
顏真卿在書法史上被稱為“第二書圣”。多少年來,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氣勢磅礴的碑刻書法一起,聲名遠播,走進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尋常百姓家。他的書香和風骨傳遍了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顏真卿以他正直、堅貞、剛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強偉岸、端莊肅穆、渾厚壯觀的書法風格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顏真卿與顏體》介紹了顏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跡、書法創作歷程,對顏體也作了概要。
金開誠主編 ·書法篆刻 ·2.7萬字
《鋼筆字寫法》成書于1959年前后,在鄧散木先生生前未曾付印。直至1982年3月,在鄧散木之女鄧國治的支持和協助下,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刊行。而此時原稿中“行書部分”中的“行書基本筆畫”已經散失,出版社于是根據鄧氏生前出版的《行書練習本》做了補充。嗣后此書一再重印,廣受歡迎,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鋼筆書法參考書。
鄧散木 ·書法篆刻 ·1346字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祖國傳統書法藝術,我社特編輯出版了《榮寶齋書譜》系列叢書。叢書分為古代部分、近現代部分,內容收錄中國書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碑帖和書法家作品。每冊內容由碑帖圖版、釋文譯注、技法解析、集評、集聯集詩等部分構成。本叢書圖文并茂,編輯含量豐厚,希望能為廣大讀者的臨習與研究帶來方便。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1.8萬字
為弘揚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人書畫藝術素養,面向書法考級,特編寫本套書法考級叢書。本書是叢書之一,主要內容包括:歐陽詢書法基礎、《九成宮碑》筆法特點、《九成宮碑》偏旁部首技法、歐陽詢間架結構三十六法、書法作品臨習及創作。另外,本書附錄中還收集了書法考級規則、模擬試題等。
羅振義 ·書法篆刻 ·2.2萬字
本書關心的中心問題是:什么是書法的經典?一種本不屬于經典的文字書寫在何種情況下才有可能成為書法的經典?《與古為徒》是吳昌碩為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題寫的一塊匾,《娟娟發屋》是重慶一個理發店的招牌。白謙慎教授借這兩幅作品,思考書法的本質問題。自從清代碑學興起以來,書法的經典體系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一些相當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書寫遺跡被作為臨習的典范。本書通過描述和分析古今書法中的一些現象,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白謙慎 ·書法篆刻 ·10.7萬字
楷書技法——歐體,本書共分15講,每一講具體包括筆畫講解、字例講解、拓展字例、文字知識、字例練習五個部分內容,書前還有書法常識和書寫基礎,書后附同字體碑帖欣賞,可增強書法學習者的國學知識和書法鑒賞能力,并且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觀看視頻,進行學習,與作者零距離溝通。
高育娟 ·書法篆刻 ·8984字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作品流傳后世,了解這些寶貴的藝術遺產,不僅可以弘揚傳統文化,提高讀者自身的審美情趣,還可以學習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為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全面、系統、快捷地了解學習中國書法藝術,楊飛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按年代概括時代風貌,分階段介紹各時期的特點與風尚。收錄歷朝歷代書法之珍品精品。徜徉漢字時光。體味書寫美學,一本書拓展藝術感覺空間,優化知識結構,提升個人藝術修養。
楊飛 ·書法篆刻 ·9.7萬字
本書共分為六章,即“書寫前需要準備的用具”“書寫姿勢全掌握”“書寫基本功訓練”“筆畫與結字”“經典碑帖與高頻字例”和“書寫運用與創作”,將書法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梳理講解,從準備用具——書寫姿勢——用筆訓練——筆畫結字——字例練習——書寫創作,讓您輕松寫一手好字!本書突出實用性和適用性:書中配有大量書寫訓練圖,幫助讀者零起步,輕松進行書寫學習。書中配有海量高頻字例圖片,由易到難,幫助讀者輕松進行字例練習。書中配有大量二維碼,掃碼看視頻(從書寫訓練到創作疊格),與老師零距離。書中配有書法創作方法與實例,幫助學習者輕松寫出自己心儀的作品。讓更多的人走進書法,寫出一手好字!
高育娟 ·書法篆刻 ·2.8萬字
《筆走龍蛇:中國書法文化二十講》書法是藝術,也是文化,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角度,使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國文化精神特征的很多方面。本書分別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書法與周易哲學、氣化哲學、儒家哲學、老子哲學、莊子哲學、禪宗哲學、色彩哲學和人生境界;第二部分介紹了書法與詩文、繪畫、印章、音樂、舞蹈和建筑;第三部分介紹了書法與漢字、碑帖、兵法、武術、中醫和風水。本書共有二十講,將書法中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了梳理,又對和書法有若干聯系的藝術,以及另外一些非常具有中國味道的獨特文化載體作了比較。本書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專業又不失趣味性。
崔樹強 ·書法篆刻 ·17.4萬字
本書共分為三章,即“書法常識”“學術必會”和“碑帖精講”,在簡要介紹書法的概念、隸書常識、執筆姿勢、用筆技法等內容的基礎上,著重對經典碑帖中的各個筆畫、筆畫組合、間架結構等進行詳解。本書突出實用性,書中配有大量技法步驟圖、碑帖原圖,通過分析比較不同風格的筆畫和字例結構,幫助學習者進行充分的品讀、細致的學習。書中配有二維碼,學習者可通過掃碼獲取相關視頻。此外,“碑帖精講”部分附有大量文字知識、碑帖賞析,以便提高學習者的整體素養。本書是青少兒藝術素養培訓用書,適用于中小學課堂書法教學、課外書法培訓,也可作為書法教師教學以及書法初學者、愛好者的參考書籍。
高育娟 ·書法篆刻 ·4.5萬字
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而《九成宮醴泉銘》(書中簡稱《九成宮碑》)則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碑帖,也是楷書學習的重要范本。本教程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執筆姿勢、歐陽詢楷書及“永字八法”的基礎知識,以解決用筆問題,使讀者可以掌握毛筆使用和控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根據“永字八法”,結合范字對各種筆畫的書寫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介紹,同類型的用筆一般有兩個不同結體的范字,便于讀者發散學習。第三章根據歐陽詢楷書三十六法進行整理,解決了書法中結構的問題,并通過偏旁、結構、繁簡的不同組合,加深讀者的學習效果,便于讀者舉一反三;第四章為《九成宮碑》原碑全文,便于讀者臨摹,使讀者得到系統純正的歐體學習。本教程以歐體字為基礎,結合書法學習的特點和學習規律,合理安排內容,使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并掌握歐陽詢楷書的書寫方法,適合書法的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進行學習、參考。
宣曄 ·書法篆刻 ·1.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董其昌的書法藝術》介紹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跡、書法藝術特色、書法作品賞析等內容。
金開誠 ·書法篆刻 ·2.9萬字
隸書技法——曹全碑,本書共分15講,每一講具體包括筆畫講解、字例講解、拓展字例、文字知識、字例練習五個部分內容,書前還有書法常識和書寫基礎,書后附同字體碑帖欣賞,可增強書法學習者的國學知識和書法鑒賞能力,并且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觀看視頻,進行學習,與作者零距離溝通。
高育娟 ·書法篆刻 ·8553字
本書將漢字的演變與中國的書法相結合,共分六個單元,38個章節,每個章節又分成識字篇和寫字篇兩大部分。
段繼魁 ·書法篆刻 ·13.8萬字
中國書法包含豐富而復雜的技法,但從無一份關于全部技法的清單。這是一本以167個練習組成的書法技法教材,涵蓋了從筆法、字結構、章法到書法創作的基本技法。它是歷史上最全面的一部解說中國書法技法的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經“失傳”的技法——從王羲之到顏真卿的核心筆法。全書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每人都可以通過訓練而掌握。書寫技法不再是一些迷信、傳說和個人有限經驗的混合物。作者致力于建立傳統書法技法與現代視覺藝術之間的聯系,注重對想象力的訓練,從而為造型藝術家的感覺和技巧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邱振中 ·書法篆刻 ·5.3萬字
本書從隸書名帖《乙瑛碑》入手,在對該碑帖進行深入細致的拆解分析基礎之上,作者突破傳統,創立了“三墨間”教學法。在《乙瑛碑》之外,還引入了40余幅名家碑帖,力求使讀者的水平與審美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時,本書內容全面,從選筆、執筆、坐姿、線條、結構、章法,到臨帖、創作、賞析,面面俱到,力求讓普通人看得懂,零基礎學得會。為了配合書法培訓教學和初學者自學,在編排結構上,本書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對各章節中示范字的用筆特點、結字規律和書寫宜忌進行較為詳細的臨習指導,再針對不同形式的隸書書法作品的結體規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等做了詳細的理論、創作指導。書法有法度,切忌走彎路。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并輔以正確的練習,學好書法并不難。
禹之 ·書法篆刻 ·3.8萬字
本書是書法的入門教程,針對書法理論知識和書法技法兩部分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書法理論部分主要對書體進行了基本理論知識的介紹,對相關歷史階段的書法特征進行了概括性的論述,旨在讓讀者對于書法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在書法技法部分,根據不同的書體,選擇一個代表作品。從具體的分析案例的角度入手,參以書法欣賞的提示,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介紹,從而達到指導臨摹的目的。在每本書的最后,為初學者制定了進階的學習計劃,以期讓大家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新的突破。讓自己的書法學習之路更加的順暢,提高大家的學習效率。本書既可以作為書法專業課初級入門教材使用,同時也適合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自學入門。
俞黎華 張慧君編著 ·書法篆刻 ·1.9萬字
本書從王鐸的書法研究入手,探討晚明時期中國書法之演變。王鐸意欲借復古而創新,調和王羲之的側棱用筆和精細細節,與張旭的中鋒行筆和雄闊氣勢。全書由七篇長文組成,在整個晚明文化的時代背景中,討論了王鐸書法線條的形態、來源,以及他與同時代書法家的對比。同時,作者還對張芝、王羲之、王獻之,以及張旭、懷素、顏真卿、米芾、黃庭堅、董其昌等中國歷史上眾多書法大家的風格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并匯集了大量藏于海內外難得一見的書畫珍品。
(美)張以國 ·書法篆刻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