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玄而妙的。一點一畫,一豎一折皆足以“形其哀樂,達其性情”。《書法講座》不僅重形而下之技法,更著意于形而上之書道,即將書史、書論、做人與具體的書法有機地融為一體,又對歷代書論和書法風格作了提綱挈領式的概括和總結;同時指出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具此感人的效果,其根源在于筆法的表現力。在敘述中時加評點,又發微見著,精彩迭出。黃源先生自幼親炙于書法藝術。他的這部《講座》發奧揭秘,金針度人,是一部難得的書法入門之書。
黃源著述 湯序波 陳揚 孟進整理 ·書法篆刻 ·19.4萬字
《新編Photoshop/CorelDRAW字體設計入門與提高》是一本詳細介紹如何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軟件設計各種字體的書。全書共6課,分別講解了字體設計所用的軟件、字體設計的基礎知識、字體設計的創作方法、字體設計的常見類型、典型字體的設計技巧以及特效字體的設計方法。《新編Photoshop/CorelDRAW字體設計入門與提高》結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字體的設計理念和制作方法。書中所有案例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為了讓讀者能夠學練結合,本書不僅設置了大量的操作練習,還在第3~5課的后面設置了綜合練習和課后習題,這樣讀者就可以通過多層次的練習操作來達到鞏固所學、提升能力的目的。
劉柏坤 Jansoon編著 ·書法篆刻 ·19.3萬字
本書從隋唐文字學之于書學的角度切入,論述了文字學之于隋唐書法及其書學理論所起的奠基作用。隋唐五代的文字學成績很大,尤其是字樣學很有特色,文字學素養是書學研究者的基礎,唐代大書家、書學理論家都在這上面有很深的修養,諸如虞世南、張懷瓘、李陽冰、顏真卿等。如果沒有文字學的奠基,唐代書法美學要想傲視千古,是不可想象的。
常耀華 ·書法篆刻 ·19.2萬字
印章是成熟較早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精華的物質載體之一。從先秦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藝術發展經歷了哪兩座高峰?明清以來的篆刻藝術大放異彩,出現了哪些篆刻大家,他們為印篆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從事篆刻藝術有哪些需要磨練的技藝和修養?前輩印人有哪些治印經驗和關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書畫家韓天衡先生新作《印篆里的中國》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個板塊,呈現韓先生在中國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隨文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貴印人印作、豆廬藏印及豆廬所治印等,以及印譜書影、印材等圖共600余幅,書后附錄更有歷代印章實物、豆廬印選等集中呈現,全面展示中國篆刻藝術之美。
韓天衡 ·書法篆刻 ·19萬字
《蔡襄書學研究》全書內容由三篇六章組成。該著提出了蔡襄“尚古匡時,寓意存真”的書學思想,并系統闡述了蔡襄的“尚古”是在兼具“古法”“古意”基礎上,還寄寓了“我意”的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蔡襄“斂才于法”“錦囊裹錐”“不以書能為能”“主神次形”的書學審美理想,也揭示出蔡襄對“古法”“古意”“我意”的執著,以及于“我法”上開拓的不足,從而客觀地回答了有關蔡襄書法“法”與“意”關系的爭辯問題。在對蔡襄書法實踐展開相關研究環節,提出了蔡襄書法所經歷的“四個階段與兩個時期”以及各時期的書風特征與發展變化,并對“飛白草”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同時,該著立足于史學觀立場,還原了“蔡蘇黃米”宋四家名位之本來面目,并提出蔡襄書法“骨健氣清”“用意極精”的學術觀點。另外,鑒于蔡襄書論的相關內容失之于零落、注譯不足或存有謬誤等情況,作者對古代文獻中涉及蔡襄書法的文論凡四十五則予以簡明扼要輯注。
王中焰 ·書法篆刻 ·17.6萬字
全書從印章材料、歷史流派、評印標準、印章用法、印章宜忌等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為讀者提供了豐富而有條理的中國印章創作鑒賞知識。印章亦稱圖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鑒定或簽署的文具,有鋼印、蠟印等多種分類。制作材質有金屬、木頭、石頭、玉石等。中國印章藝術博大精深,見微知著。
鄢敬新 ·書法篆刻 ·17.6萬字
《筆走龍蛇:中國書法文化二十講》書法是藝術,也是文化,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角度,使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國文化精神特征的很多方面。本書分別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書法與周易哲學、氣化哲學、儒家哲學、老子哲學、莊子哲學、禪宗哲學、色彩哲學和人生境界;第二部分介紹了書法與詩文、繪畫、印章、音樂、舞蹈和建筑;第三部分介紹了書法與漢字、碑帖、兵法、武術、中醫和風水。本書共有二十講,將書法中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了梳理,又對和書法有若干聯系的藝術,以及另外一些非常具有中國味道的獨特文化載體作了比較。本書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專業又不失趣味性。
崔樹強 ·書法篆刻 ·17.4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書法公開課“書法審美與實踐”的講稿整理,既觸及書法最基礎的筆法、結字與章法布局等技法層面,也探討書法的風格、神采與氣韻等審美層面,同時還揭示了書法學習必經的臨帖、創作之方法與途徑。
方建勛 ·書法篆刻 ·17.1萬字
書法風格不僅僅是一連串的人名傳遞或融合,書風的形成除了典范來源,看似微不足道的書寫物質及技法始終默默地扮演著關鍵角色,卻往往又淹沒于“風格”的不斷變化中。本書為筆者近年來研究書法史的一點心得,關注的焦點從書法風格逐漸擴及物質、書寫、收藏、政治與社會,等等,試圖探索書風形成背后原本就存在的諸多復雜因素。書中許多文章皆是出于解決自己書法學習上的疑惑,并對傳統書法史論述中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借本書的出版與大家交流分享。
何炎泉 ·書法篆刻 ·16.9萬字
本書是宋蘇易簡關于筆墨紙硯的專著,分門別類介紹了宋以前筆墨紙硯的各種情況,如歷史、產地、制造方法以及相關的文學作品和傳說等。該書對文房四譜進行評注,有助于一般讀者閱讀。全書由孫洪偉副教授譯注。
孫洪偉譯注 ·書法篆刻 ·16.5萬字
“主書”是史官的基本職能,而“秦書八體”則是指通行于秦代的八種書體。本書由“史官主書研究”與“秦書八體研究”兩部分構成。“史官主書研究”重在說明“主書”是史官的基本職能;“秦書八體研究”重在逐個解決“秦書八體”中各體名實關系問題。盡管兩部分內容主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各不相同,然二者之間卻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其中,“史官主書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主書是史官的基本職能,是研究“秦書八體”的前提基礎;而“秦書八體”中各體名實問題的解決,則可以進一步坐實“主書是史官的基本職能”這一結論。
徐學標 ·書法篆刻 ·16.5萬字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也是世界意義的東方藝術門類之一,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富于創造力、想像力。書法在字形上象形與抽象的統一,筆法上豐富而靈活,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本書收錄了作者十多年學習現當代學者關于書畫篆刻史論研究的十一篇文章,取名為《藝術學記》,是對中國歷代書法作品、書法名家和書法技法的品鑒。
朱天曙 ·書法篆刻 ·16.5萬字
《習書有法》系統梳理了張芝、蔡邕、鐘繇、衛鑠、王羲之、王愔、羊欣、蕭衍、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張懷瓘、孫過庭、蔡襄、米芾、蘇東坡、黃魯直、趙孟頫、唐寅、董其昌、吳昌碩、鄧石如、楊守敬、王昶、章太炎等歷代書法家對“筆法墨法”、“章法布局”、“學習步驟”、“審美鑒賞”、“字體書體”、“創作觀念”、“書家修養”等方面的論述,對于人們正確認識中國書法藝術史和指導書法愛好者正確、快速地練習書法均有重要的幫助
崔樹強 ·書法篆刻 ·16.3萬字
全書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跡等歷代書法杰作為根據,細說中國書法的風格演變,詳解歷代書法大師的藝術特征和書寫技法,同時通過實例生動展示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書法技巧。書法不是停留在技巧層面的藝術,它直接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書法是表現人的精神與萬物哲理的藝術,它還可以表現社會與大自然蘊含的美的規律。書法表現美,蘊含一切美學特征,正所謂“備萬物之情狀”,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書法與居住文化、景觀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錢幣文化、民間禮儀習俗及繪畫藝術、建筑藝術、舞蹈藝術、工藝美術等都密切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美好生活是離不開書法藝術的,學習書法是很多熱愛中國文化藝術的人的需要。
方鳴 ·書法篆刻 ·16.1萬字
中國書法是一門獨特的線條造型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一支毛筆。界破虛空,在紙上揮灑出千變萬化的線條,能給書寫者和觀賞者帶來莫大的精神享受。思履主編的《中國書法從入門到精通》首先系統介紹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源流和基本特征,細說中國書法的風格演變,以歷代書法杰作為范例,詳解歷代書法大家各具特色的技法及其文化底蘊和藝術風格。基礎教學部分通過實例生動展示執筆、運筆、用墨、點畫、結構、布局等書法練習技巧,將楷、隸、篆、行、草各書體的寫法一一講解,幫助書法愛好者書藝日益精進,文化素養和鑒賞水平同步提升。
思履 ·書法篆刻 ·16.1萬字
敦煌文獻中書風有肥有瘦,風格不一,經書字體有隸書有楷書,隨時代書體的變化而變化發展。由漢、晉到唐、宋時間跨度近千年,眾多書手在不同時代的文字書寫,是建立在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之上,有多少種社會生活,有多少種審美意識,就有多少種風格面貌,有的清麗,有的粗獷,或者端莊,或者豪放……環肥燕瘦,各擅勝場。敦煌書法在點畫、結體和章法上的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很自然很真實地反映了每個時代和每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我們今天重新去認識他,研究它,在新的時代背景和審美關照下,必然會有新的創作思路的啟發、開拓與延展。
翁利 ·書法篆刻 ·15.4萬字
本書對中國書法的歷史淵源、書體沿革、風格嬗變等作了鳥瞰式的描述。作者吸收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個人對書法史的理解,闡釋中國書法史上的若干現象,著力介紹了書法史上重要的書法作品、書家、時代風尚和藝術流派,總結書法藝術發展的內在脈絡。本書除梳理中國書法中“碑”、“帖”的淵源外,還對歷代書風形成的文化環境、歷代書法著錄和刻帖、歷代書論等作概要描述。附錄歷代書論文獻舉要、中國書法基本書目三十種,便于讀者檢索,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書法藝術。全書圖文并茂,多見新意,被著名學者卞孝萱教授譽為“簡明書史之最新力作”。
朱天曙 ·書法篆刻 ·15.3萬字
《蘭亭》主要內容簡介:彭殤可齊——王羲之與《蘭亭序》、細讀蘭亭、羲獻之跡、語造精微——蘭亭圖像系統的重新審視、山陰修竹——從山川到山水等。
陳燮君 ·書法篆刻 ·15.2萬字
《尺素風雅:近世文人書札》選錄近代以來章太炎、張元濟、陳獨秀、魯迅、周作人、沈從文、錢鐘書等38位文化名人的書札,其中部分信札系書首次公開。本書以近世文人的一件函札作為主線,通過解讀書信內容,暢談談那個時代的人物命運、交游故事以及書法風格。
管繼平 ·書法篆刻 ·14.3萬字
本書將漢字的演變與中國的書法相結合,共分六個單元,38個章節,每個章節又分成識字篇和寫字篇兩大部分。
段繼魁 ·書法篆刻 ·1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