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法風格不僅僅是一連串的人名傳遞或融合,書風的形成除了典范來源,看似微不足道的書寫物質及技法始終默默地扮演著關鍵角色,卻往往又淹沒于“風格”的不斷變化中。本書為筆者近年來研究書法史的一點心得,關注的焦點從書法風格逐漸擴及物質、書寫、收藏、政治與社會,等等,試圖探索書風形成背后原本就存在的諸多復雜因素。書中許多文章皆是出于解決自己書法學習上的疑惑,并對傳統書法史論述中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借本書的出版與大家交流分享。
何炎泉 ·書法篆刻 ·16.9萬字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祖國傳統書法藝術,我社特編輯出版了《榮寶齋書譜》系列叢書。叢書分為古代部分、近現代部分,內容收錄中國書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碑帖和書法家作品。每冊內容由碑帖圖版、釋文譯注、技法解析、集評、集聯集詩等部分構成。本叢書圖文并茂,編輯含量豐厚,希望能為廣大讀者的臨習與研究帶來方便。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1.6萬字
本書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中國書法藝術通識讀物。作者以時間為縱軸,梳理中國數千年的書法史脈絡,以筆觸為橫軸,勾勒中國文化與審美的變遷,全方位展現各類書體出現的背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本書系統介紹了中國歷代書法的發展軌跡和基本特征,細說中國書法的演變,詳解歷代書法大家的風格特色,讓浩瀚的書法史化繁為筒,給讀者提供一個脈絡清晰、有視角、有深度的書法。如《曹全碑》《蘭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卷》等,另外,本書內穿插多張精美書法作品,讓讀者直觀感受書法的魅力。
陳奧琳 ·書法篆刻 ·13.2萬字
本書稿是一本硬筆書法集。主要內容是從浩如煙海的國學文章中精選出76篇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用鋼筆書寫,保留了作者書法風格最原始的風采,讀者通過閱讀、欣賞、臨摹了解經典國學內容,保留了硬筆書法技巧,提高對硬筆書法的欣賞能力。稿件內容分為修身齊家、詩詞歌賦、治國理政三大板塊,讓讀者在進行鋼筆書法寫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了解國學文化。
陳曉軍 ·書法篆刻 ·2252字
吳昌碩是近代藝術宗師,書、畫、印三絕,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藝術的根基。石鼓文又稱《獵碣》,字體介乎大篆、小篆之間,是“千古篆法之祖”。本書所刊吳昌碩臨石鼓文十二開,是其創作于一九一九年夏天的《書畫合璧冊》中的對題,現藏中國美術館。吳昌碩節臨各石殘篇,“以臨為創”,可見其日常書寫狀態。
中華書局編輯部 ·書法篆刻 ·740字
本書主要對唐宋書法史上較少為人關注的書家、作品及書法史現象進行研究。作者試圖突破流行的以政治時代進行歷史分期的做法,將原本因為政治時代分期而導致的書法史裂痕通過細節的還原得以彌縫和延續。書家的作品大部分為歷史煙塵所埋沒的殘碑斷楮,因為補足了曾經缺失的書法史鏈條而彌足珍貴。對于人物研究,通常選取一些有趣的話題和為常人所忽視的節點進行深入闡釋,力求言之有物,兼具一定的審美趣味。
陳志平 ·書法篆刻 ·29.9萬字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也是世界意義的東方藝術門類之一,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富于創造力、想像力。書法在字形上象形與抽象的統一,筆法上豐富而靈活,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本書收錄了作者十多年學習現當代學者關于書畫篆刻史論研究的十一篇文章,取名為《藝術學記》,是對中國歷代書法作品、書法名家和書法技法的品鑒。
朱天曙 ·書法篆刻 ·16.5萬字
一九一四年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之際,作為首任社長的吳昌碩親自撰書《西泠印社記》,記述了西泠印社籌建的背景和建立經過。原作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記》以《石鼓文》為創作主調,摻糅秦篆及鄧石如、吳熙載筆法,用筆渾樸厚重,遒勁老辣,結體參差錯落,奇正相生,章法上疏密有致,避讓得宜,是吳昌碩個人風格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中華書局編輯部 ·書法篆刻 ·889字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3285字
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有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詩詞佳作,涉及斗酒、詩會、題畫、養生、宴會、踐行等現實生活場景和風情雅趣,其中有許多作品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對于今天社會生活扔有著重要的思想啟迪作用。本書收錄“詩酒墨香——禧福祥西鳳酒飲酒詩詞書法作品邀請展”中二百余位陜西省教育書法研究會及各界優秀書法家的作品,內容包括自《詩經》以來,至宋代之前二百余首飲酒詩詞作品。這些作品集中展現了歷代文人雅士的理想抱負、道德情操、精神風貌和藝術境界。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積淀酒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王延安 陳云龍 ·書法篆刻 ·2.1萬字
《蔡襄書學研究》全書內容由三篇六章組成。該著提出了蔡襄“尚古匡時,寓意存真”的書學思想,并系統闡述了蔡襄的“尚古”是在兼具“古法”“古意”基礎上,還寄寓了“我意”的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蔡襄“斂才于法”“錦囊裹錐”“不以書能為能”“主神次形”的書學審美理想,也揭示出蔡襄對“古法”“古意”“我意”的執著,以及于“我法”上開拓的不足,從而客觀地回答了有關蔡襄書法“法”與“意”關系的爭辯問題。在對蔡襄書法實踐展開相關研究環節,提出了蔡襄書法所經歷的“四個階段與兩個時期”以及各時期的書風特征與發展變化,并對“飛白草”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同時,該著立足于史學觀立場,還原了“蔡蘇黃米”宋四家名位之本來面目,并提出蔡襄書法“骨健氣清”“用意極精”的學術觀點。另外,鑒于蔡襄書論的相關內容失之于零落、注譯不足或存有謬誤等情況,作者對古代文獻中涉及蔡襄書法的文論凡四十五則予以簡明扼要輯注。
王中焰 ·書法篆刻 ·17.6萬字
作者在湖南永州九嶷山腳下建了一個文化旅游景點:舜德書院,書院已經開始接待游客。作者對書畫多有研究,多年來,遍訪名家,收藏了大量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同時為了舜德書院的建設,又聘請多位書法家結合九嶷山文化題寫了一些詩文,刻于石上,成為順德書院的重要景觀和藏品。舜德書院現在在湘南開始逐步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點,本書即是對舜德書院的建設和藏品的一個展示。
胡若隱 ·書法篆刻 ·6.3萬字
本書系統地講解了三筆字書寫的相關知識,全書共有五章,系統地論述了中國書法發展史以及漢字的構成與特征,對三筆字的常識、三筆字楷書和行書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結構要訣、創作和作品賞析進行具體講解,并且還安排了創意書法和美術字一章,這是本書的特色所在,會為師范生將來的常規教學添上一抹亮麗的色彩,本書的附錄也頗有價值,立足實用和富于啟發意義。為了讓讀者能夠及時地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每章后面都附有習題。本書既可以作為師范院校各專業教師教育類三筆字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或書法愛好者自學的參考資料。
袁品良 王建湘 ·書法篆刻 ·5.7萬字
閩南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文獻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書以廈門、漳州和泉州三地的閩南摩崖石刻為主要研究對象。全面收集整理了三地各具特色的石刻資料,對其進行細致的分類和考證,并對其風格特色、形成價值、文化底蘊進行比較全面的討論。相對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原地區,記錄閩南地區文化發展歷程的文獻資料一直相對缺乏。摩崖石刻在該地區留存廣布、風格各異,能為研究閩南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提供很好的佐證,具有史料與藝術鑒賞的雙重價值。同時,書中眾多的精美石刻插圖,也為書法篆刻愛好者提供了學習欣賞的途徑。
陳光田 ·書法篆刻 ·23.6萬字
《墓志書法精選》系列叢書為社里新開發的本版書,出版全部為尚未面世的藝術價值和品相極高的墓志拓片,此冊是隋代墓志,風格質樸大方,楷隸之間,味道精妙。榮寶齋出版社是榮寶齋直屬的出版機構,為以藝術類圖書出版為主的專業出版社。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6479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書法公開課“書法審美與實踐”的講稿整理,既觸及書法最基礎的筆法、結字與章法布局等技法層面,也探討書法的風格、神采與氣韻等審美層面,同時還揭示了書法學習必經的臨帖、創作之方法與途徑。
方建勛 ·書法篆刻 ·17.1萬字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6650字
本書巧妙地將中國書法與傳統中醫緊密結合,將醫道與書道融為一體,倡明中醫學與書道合一,展示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旨在傳承與弘揚中醫藥、書法兩大國粹文化,通過古代中國書法的發展史為線索,以古代中國醫學發展史為綱、中華醫學歷史文化代表人物為目,篩選了獨具中醫藥文化的精髓的部分進行體現。
周偉 ·書法篆刻 ·13.6萬字
《白蕉給你講書法》收錄了近代帖學大家、學王杰出代表白蕉為書法初學者所編寫的書論精華,涵蓋選帖、執筆、工具、運筆等方面,全面系統地講解了書法學習的理論、方法和應當注意的問題,對書法入門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白蕉 ·書法篆刻 ·6.8萬字
《士華墓志》最大的書法特點是用字奇古,篆、隸、楷雜糅,多種書體同時出現于同一墓志。這種多種書體雜糅的現象以前就有,例如漢代《祀三公山碑》篆隸雜糅;曹魏《三體石經》是小篆、古文與隸書雜糅;東魏《李仲璇修孔廟碑》中篆、隸、楷雜糅;隋《曹植廟碑》總體為楷書,個別字形或篆書或分書,甚至一字之中,篆、隸、楷偏旁畢俱;歐陽詢《房彥謙碑》非隸非楷,隸楷雜糅。
榮寶齋出版社 ·書法篆刻 ·3152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