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紅樓夢》中大量關于圖像作品的文本描寫,具有極強的吸納力量,將《紅樓夢》文本內部繁雜多樣的個別要件凝結成帶有隱喻性和思想性的事件整體。本書即以這些圖像文本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探討曹雪芹作為畫家的身份對《紅樓夢》創作的影響,仇英、唐寅、冷枚等人的繪畫作品與《紅樓夢》文本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曹雪芹從繪畫作品中獲得了藝術靈感,吸收了畫作容納萬有的藝術手法和程式化的事件、意象、場景,使之成為隱藏于文本內部的帶有原則性和穩定性的藝術結構。
王懷義 ·藝術理論 ·44萬字
一部動人的華夏嘯史就是一部輝煌的華夏詩史。從穹廬民族的自然歌唱,到士林精英們的嗜嘯成風以及中國文學的一種特殊的音樂意象的生成,從薩滿的歡歌到佛門釋子的轉讀和道教黃冠的秘術,長嘯成為連接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紐帶,成為兼容儒釋道多元文化的藝術法寶,成為華夏文明的藝術聲音載體。長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種文化中的音樂和一種音樂中的文化,由此我們能夠發現音樂是如何書寫并表征歷史的。換言之,長嘯在我國文化史上實際上構成了另一種歷史書寫方式——其本質乃是音樂形態的詩史亦即精神史。本書以音樂學為中心,結合文學、民族學、宗教學、藝術學和哲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對我國古代的長嘯藝術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對基本文獻進行了梳理。本書研討的核心是樂人之嘯和詩人之嘯,兼論釋道之嘯,實現了對華夏嘯史的文化還原,既有學術性,也有趣味性。
范子燁 ·藝術理論 ·26.2萬字
色彩是光的陰影,視覺藝術是歌德思考與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是一本關于歌德與視覺藝術關系的人物評傳,采用編年史的寫作方式,追溯歌德藝術探索的一生。本書以解析歌德藝術觀念為主,特別是他在《色彩理論》中提出的極性觀念,這是理解歌德思維方式的密鑰,從中可以發現歌德是如何將視覺藝術、科學與文學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秘密。本書的寫作廣泛參考了英語世界歌德研究學者的成果,希望對喜愛歌德的讀者有啟發和參考的意義。
王靜 ·藝術理論 ·27.2萬字
本書主要從思想文化視角,探討中國古代樂律學與天文歷法、陰陽五行、國家禮制等層面的關系,強調回歸歷史語境,以綜合思維觀審視與看待律學問題,探討樂律學之于文化層面的本質與深層涵義。內容由宇宙生成論與樂律學、陰陽五行學說與樂律學、律歷合一與納音術、吉禮樂律制度、賓嘉樂律制度、禮制下的用律觀念、音律的文化內涵等七個部分組成,論證了古代樂律學理論源于對自然界的觀察,發展中深受思想文化影響,追求“天人合一”理想,從而形成了與古代天文歷法、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儒道思想、制禮作樂等密切相關、復雜多樣的理論體系特征,是思想文化在音樂層面的一種映射和實踐,是對客觀世界探索中形成的綜合認識。
尹蕾 薛冬艷 ·藝術理論 ·22.2萬字
本書在前人關于小說影像化研究的基礎上,引入了國內外視覺文化理論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視覺文化的歷史發展形態為考察背景,對中國小說的影像化敘事展開了跨越古今的整體研究。在傳承與變異的交錯中,試圖進一步發掘出傳統視覺文化中的“影像”觀對本土視覺文化理論及影像化敘事理論的建構與小說創作敘事樣式中國化的意義與價值,從而為研究者探討當前小說影像化熱潮提供更為廣闊的視野以及更深、更全面的學理思考。
馮勤 ·藝術理論 ·24.4萬字
本書旨在探索中國古代文論與樂論之間的隱性聯系,將樂論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試圖通過對歷代樂論的鉤沉、剖析,尋找到其中蘊含的文學質素、美學思想,從而探討樂論對文論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以及這種影響的模式和途徑。首先,從歷時角度對樂論與文論的關系進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樂美學史和文學思想史框架。總體上,按照“詩樂合德”“詩樂合淡”“詩樂合俗”的內在脈絡展開。其次,在個案研究方面,一是對標志性典籍進行具體考察,二是探索諸多美學范疇、文學概念的音樂性源頭,以及音樂思維進入美學領域、文學領域的過程,從而夯實樂論影響文論的理論預設。總之,將樂論與文論進行交互性研究是還原中國音樂文學傳統的必要手段,也是準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學理論和美學理論的重要前提。
韓偉 ·藝術理論 ·22.1萬字
本書堅持從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文化規范、意識形態以及民族心理結構等宏觀視角探討先秦樂教文獻的生成規律,同時從微觀層面來研究儒家士人的社會行為、文化人格甚至是個人職事對儒家樂教文獻生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文獻生成史與樂教思想發展史緊密結合起來,并從文獻生成的角度去探討中國先秦時代儒家樂教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深入考察儒家樂教的道德指向、審美關懷和倫理精神等,打破了傳統文字文獻的“靜態”研究范式,呈現為一“動態”的研究過程,真正做到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樂文化”的發展脈絡與精神特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學術價值。
雷永強 ·藝術理論 ·25.5萬字
本書運用新材料和新方法,以當代視角對易卜生晚期戲劇進行“新探”與“新論”。作者基于中國文化立場和自身審美經驗,與國內外眾多易卜生研究專家進行學術對話,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本書用力之處主要有三:第一,發現并著重論述了易卜生晚期八劇貫穿始終的主軸,即“雙重自審”(靈魂自審與藝術自審),由此闡釋了易卜生晚期八劇的互文性與現代性;第二,提煉、抽繹出易卜生晚期戲劇隱含的“復象詩學”,由此闡釋了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獨創性與先鋒性;第三,根據易卜生本人對讀者、觀眾、批評界提出的系列建議,以及作者對文藝本質、功能、創作規律等問題的理解,申發出一種新的文藝批評方法——審美感通學批評,并運用這種方法對易卜生晚期名劇做了重新解讀。
汪余禮 ·藝術理論 ·22.5萬字
《夏衍電影劇本創作論》主要探討了夏衍的電影創作之路、電影創作觀念的嬗變、電影的改編特色,夏衍修改電影劇本的心態、動因、策略,以及他對父親形象、女性/母親形象塑造的意義幾個方面。作為中國電影的開山鼻祖與中國電影的實際領導者,夏衍的電影劇本創作一直引領著中國電影的發展。本書的研究成果對于當下的電影研究者、創作者都有著啟發借鑒意義。
王俠 ·藝術理論 ·22.8萬字
2013年4月2日舉行了,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歷史系及近代史研究中心合辦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東亞文化與國際關系研討會”,分別以“近世政制、軍事與文化”、“中韓思想與文化交流”、“近代報刊與社會生活”、“人物思想與學術研究”為主題,嘗試引起學界同人對東亞世界在政治、軍事及文化方面的研究的關注。本書編次依論文題旨和時代,概略分成兩輯:第一輯為“文獻典籍與政治社會”,第二輯為“人物思想與學術文化”,并附錄研討會紀要,以志當日場面氣氛和活動盛況。本書收有是次會議的十六篇論文,既有討論東亞各國的題目,例如中國上古時代的卜筮文化、《循環日報》與近代中國報業發展等,也有探討東亞國家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例如蒙古人出征日本失敗與“神風”的關系、明清時代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制度”、朝鮮譯官在東亞文化溝通上的貢獻等。
周佳榮 ·藝術理論 ·28.9萬字
廣府文化精神與精粹,是提煉和凝聚廣府民俗審美的學理與實踐。而最能表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主要表現:一是“民俗”,即民間習俗;一是“民藝”,即民間藝術。本書探討了廣府民俗藝術的基本特征、獨特風采、文化內涵、審美價值等。廣府民俗藝術審美,是對民俗藝術中的人或事物在表達情思、抒發情感所具有的特征作評析鑒賞;討論獨樹一幟的廣府民俗藝術風采,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內涵,民俗審美的文化魅力。
劉介民 ·藝術理論 ·40.4萬字
本書在大量梳理相關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從多學科的角度闡述了智能信息設計的特征與本質,以及信息設計引入智能的意義和必要性。智能化信息設計以滿足主體需求和價值實現為根本,以信息價值和交互體驗價值為評價標準,參照藝術和人文精神的體現,力求為現代設計方法增益,并設計出具有極強體驗性、人性化的產品形式、內容或服務模式,從而構建一個雙向自然和諧的智能生態和設計生態。智能化信息設計方法是理論結合實踐、科學融合藝術、物理世界連帶數字世界的復雜設計生態系統,是對傳統設計方法的增益、補充和新思考。本書既可作為藝術類、信息、自動化、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教材,又可作為設計從業人員、文化傳媒行業創意人員、高科技行業軟硬件工程師等的學習參考書。
楊茂林編著 ·藝術理論 ·23.1萬字
從50000年前的洞穴壁畫講到40年前的后現代藝術!一部縱貫五萬年、橫跨六大洲的人類藝術史!從舊石器時期的洞穴壁畫到今天的觀念藝術,對世界藝術進行了完整的介紹。從非洲人俑、美洲裝飾、古希臘瓶畫、印度佛像、伊斯蘭建筑、日本浮世繪、中國山水畫,到浪漫主義、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攝影藝術……近距離感受藝術品魅力的同時探索藝術品背后折射的人類思維方式,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人類的創造性沖動。通過人類如何開始創造、為什么要創造等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人類與藝術的關系。翻開本書,跟隨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保羅·斯通納德,理清50000年人類藝術史的脈絡和變遷!
(英)約翰-保羅·斯通納德 ·藝術理論 ·35.2萬字
本書以歷史為骨架,從哲學觀念、文學作品以及禪學中去揣摩祖先們思想與感情的發展歷程,這其實也是人性在情與理兩方面發展與制約的過程。從這種揣摩和回顧中,作者試圖找到些有用的東西,希望有助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有助于習禪悟道的人。
見君 ·藝術理論 ·33.5萬字
《音樂劇導論》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對音樂劇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梳理,并對音樂劇界的重要行業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讀者對整個音樂劇行業形成初步的認知和宏觀的了解。第二章將視角集中于音樂劇的劇本創作,從場景描述和臺詞文本的角度,著重闡釋了劇本對于構建音樂劇敘事框架的重要意義。第三章是對音樂劇歌詞創作的細致剖析,從不同音樂劇唱段在戲劇功能上的差異性出發,分別呈現了歌詞創作對于音樂劇推動敘事、制造沖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義。第四章聚焦于音樂劇最核心的音樂板塊,既從宏觀上審視了音樂劇中海納百川的多元化音樂風格,也從微觀上闡釋了不同音樂劇作品的音樂創作在戲劇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著重剖析音樂劇的肢體語言,從編舞者的視角展現了音樂劇舞蹈創作獨具魅力的藝術追求,并逐一列舉音樂劇中常見舞蹈語匯的表現風格和審美特質。第六章從音樂劇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入手,分別闡述了大劇場和小劇場音樂劇作品在舞美設計上的創作出發點和設計思路。
羅薇 ·藝術理論 ·21.1萬字
本書是對2016年度中國內地藝術學門類各學科發展狀況的一次年度掃描。書中概要介紹了藝術學門類下屬全部五個一級學科在2016年度的發展概況,即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主要圍繞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展開:學科動態部分對各學科年度發展概況做了全景式掃描;問題聚焦部分就各學科引發關注的年度重點問題展開全面梳理和分析;專題研究選取在學科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問題做縱深研討。
王一川 陳旭光 彭鋒 唐金楠 ·藝術理論 ·28.5萬字
本書是對2015年度中國內地藝術學門類各學科發展狀況的一次年度掃描。書中概要介紹了藝術學門類下屬五個一級學科在2015年度的發展概況,即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主要聚焦于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學科動態部分對各學科年度發展概況做了全景式掃描;問題聚焦部分就各學科引發關注的年度重點問題展開全面梳理和分析;專題研究選取在學科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問題做縱深研討。
王一川 陳旭光 彭鋒 唐金楠 ·藝術理論 ·24.7萬字
漢代畫像研究是中國美術史中的顯學。武氏祠及其所屬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畫像,同時也是漢代研究的顯學。繆哲教授近年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考古出土的墓葬材料,重建西漢中后期及東漢早期的漢代帝國藝術,對現存漢代畫像藝術進行了全新的歷史詮釋,本書是其集成之作。書中在集中探討了《天帝圖》《祥瑞—災異圖》《孔子師老子》《周公輔成王》《樓閣拜謁圖》與《車馬(鹵薄)圖》等一系列核心主題之后,更進一步得出結論:中國早期藝術史上,商周紋樣傳統向漢唐狀物傳統的轉折,完成于兩漢之交;轉折的外部動力,是漢帝國的意識形態構建與傳播。此后以人物敘事為主要內容的狀物性繪畫,成為統治近千年的新藝術傳統。戰國至漢代的數百年,是中國繪畫傳統的“軸心時代”。其發生、發展、確立的過程,仍是一個未被講述的故事。本書是作者計劃中的“中國繪畫傳統的誕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現的,是這故事的高潮:繪畫傳統在兩漢之交確立的經過與制度機制。通過辨認、擷取山東平民墓葬畫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對漢代新興的帝國藝術的基本輪廓,作了可信的復原,并探討了其背后的政治、禮儀及意識形態動力。
繆哲 ·藝術理論 ·37.3萬字
本書一共選錄了陳師曾、徐悲鴻等22位現代注明畫家的理論,其中大量畫論論述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問題。這些立足于不同美術體驗與藝術經歷的畫家們,或者主張中西融合,或者主張繼承發展,或者主張洋為中用,均給后來者巨大的啟發。在每個畫家的理論基礎上,作者還用幾千字的篇幅從美學思想的視角精要地概述與評點了畫家的美術理論,有助于讀者進一步從美學史的視角來加深對這些精彩理論思想的理解。
江根源 ·藝術理論 ·23.7萬字
藝術起源本質上屬于人類遠古史研究,但不是時段史研究,而是問題研究。本書對藝術起源問題從學術選題到學術方法,從思維方式、材料運用到具體的觀念進行了全面的懷疑,對“起源終極論”觀點,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起源”?藝術起源研究的思維方式提出懷疑。對藝術起源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史前考古材料、民族學材料、語言文字學材料、文獻材料、動物和兒童的行為與心理材料等提出質疑,對幾種主要的藝術起源說包括“勞動說”、“游戲說”、“宗教說”、“摹仿說”、“符號說”等進行了全面的檢討。本書的“懷疑論”不同于實在論和獨斷論。懷疑論并不是反理性,它是比理性更高一層次的準認識論。懷疑論是一種重要的思想和學術模式,它只是提出問題并不解決問題。懷疑論外表是否定性的,內在卻是肯定性的,具有建設性,可以說是積極悲觀主義。
高玉 ·藝術理論 ·2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