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美術研究:書畫理論》由教育部主管下的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所收集論文涉及美術考古研究、書畫理論研究、古代繪畫史研究、近現代美術研究、藝術設計研究等方面的課題。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9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當代油畫創作》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著重探討當代中國油畫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收錄王宗英的《中國油畫,我們該堅守什么》及卞瑞的《何去何從:中國油畫的發展之我見》,另有姚允東的《寫實油畫的歷史敘事與當代表達——姚榕華油畫創作解讀》介紹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姚榮華的油畫創作,幾篇文章都是對當代油畫創作專題研究與分析,對進一步探索當代中國油畫發展有所助益。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4.6萬字
本套書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新核心素養”系列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知識廣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蓋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讀本。
(加)查爾斯·塔利亞費羅 (英)朱利安·約翰遜等 ·藝術理論 ·32.2萬字
18世紀后半葉,一種有意識的浪漫風格興起,與正統古典風格長期斗爭,是藝術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一幕。克拉克為我們介紹了十幾位“劇中人物”,從大衛、安格爾到德加,從席里柯、戈雅到羅丹,詳析這些個性鮮明的藝術家如何置身于古典與浪漫之間,演繹歐洲歷史上這場影響深遠的藝術之爭。近三百幅繪畫及雕塑作品、引人入勝的講述,藝術與人生相交織,展現出兩種藝術風格之間抗衡的張力,也揭示了二者互相交融的一面。如克拉克所說,“每一位古典藝術家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浪漫主義藝術家在掙扎著逃離”,反之亦然。
(英國)肯尼斯·克拉克 ·藝術理論 ·13.2萬字
《游戲三昧:戴小京書法·論文輯》一書是戴小京先生的書法作品精選集,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書法作品,收錄了戴小京書法精品百余件,其中以行書為主,又有楷書、隸書、小楷,作品形式豐富多樣,點畫精到、筆勢遒勁,風格瀟灑從容;第二部分為專著論文十四篇,展示了其在書法藝術的思考書法創作心得;第三部分為年表,將作者一生的學習、工作等活動軌跡按年月編排,簡要清晰、豐富詳實。全書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較為全面的反映了其書法藝術的風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展現了其對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熱愛與傳承。
亦之編 ·藝術理論 ·8.5萬字
《代爾夫特風景》是17世紀荷蘭畫家卡雷爾·法布里蒂烏斯留給音樂的遺產。在這個鞋盒般大小的空間里,裝著一段歷史。一位坐在店鋪外面樂器攤位旁邊的手藝人正陷入沉思。在午后新教堂的尖頂投下的陰影中,有織補工、賣木桶的人、趕驢的人、斯韋林克的半音階體系,還有斯賓諾莎的哲學理論,他曾在一句批注中說過,悲傷和貪圖安逸會削減人類行動的力量。那幅畫里還有東方航海、壞血病和安東尼·范·列文虎克的顯微鏡,船夫們在運河上運送蔬菜的身影,維米爾為了畫出代爾夫特而走到城市另一邊河岸的腳步聲,制琴師正用龍血為維奧爾琴染色的雙手,磨坊里油花花的軸,惠更斯和笛卡爾的書信,放在碎冰上出售的鯡魚,碼頭上縫補船帆的人。也許就在那個讀信的清晨,或是在某個無法預知的黃昏,有人會買下一把維奧爾琴或魯特琴。誰擁有這些樂器,誰便能通過音樂來避免或減輕所有的不幸。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走進那個科技繁榮、人文昌盛、開明開放的時代,那個在工作中傾注了所有時間和存在的時代,那個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代。懂得聆聽,懂得思考,不急于趕在一天的日升日落之前。那是一個全身心付出的時代。
(西)拉蒙·安德烈斯 ·藝術理論 ·13.6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著重探討當代中國油畫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收錄陳彥平的《“謹毛失貌”論》,另有王惠《“常理常形”說與中國畫的寫意特質》《“龍脈”理論——中國畫內部的自身表征視覺語言系統》《唐棣生卒年新考》《中國寫意畫的象思維觀念及其對寫意繪畫創作的啟示》等。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8.6萬字
《聽潮:新海派美術評論》共分為靈變入化境、別樣的美態、鳥兒停在這里和大海潮動四輯。《聽潮》包括了毛時安集合的上百篇文章。毛時安的藝術評論,評畫家和繪畫不是就事論事,千篇一律。對每一個畫家都會有自己極其獨特敏銳的發現和評論。在評論畫家的時候,他經常會有理論的思考,從個別上升到一般,提出了諸如藝術語言的可生長性問題,關于畫種氣質和畫家氣質相關性的看法,都很有新意。廣地域性,是他對海派繪畫和海派文化的最新理論概括。文章視野開闊,結合歷史和現狀,以富于穿透的眼光,讓我們看到海派繪畫和海派文化的未來。
毛時安 ·藝術理論 ·17.5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為本專輯的特色,內容包括《當代人物畫創作與當下問題》《如何以優秀作品融匯新時代: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管窺》《重提繪畫性:對于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的一點反思》《論“主題性”美術創作與大眾審美接受》。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6.8萬字
本書是陳丹青視頻節目《局部》第三季的講稿,作者尋訪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墻上的濕壁畫。“文藝復興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卻將“次要作品”與它們的創作者娓娓道來:“大名鼎鼎”的喬托與師傅“牛頭”契馬布埃,落拓不羈的馬薩喬與氣息高貴的馬索利諾,可敬的烏切洛與可愛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與美第奇-里卡迪宮的戈佐里,以及那些無名的工匠……千百幅濕壁畫既是君王與臣民的教科書,又是圖像的狂歡。在不用透視法的中古時代,這些工匠顯示了繪畫的另一種維度,另一種理性,更飽滿,更開放,更接近現代性。藝術不是進化鏈,不要以為越是后來的藝術,越是好。
陳丹青 ·藝術理論 ·6.9萬字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抖音號自成立以來,兩年時間粉絲數突破10萬人,其中視頻內容以書法名家訪談為主,大多視頻都有較高閱讀量及點贊數。本書根據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對書法家采訪內容的文字稿整理而成,內容包含近五十位當代書法名家訪談內容,按本體、源流、審美、氣格、古今、臨創、技法、碑帖、篆刻、修養、教育、追憶分為十二類,每類集不同書家之論述,每類有約20段采訪內容,每段約300——500字。本書集諸多書家之觀點,具有可讀性。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編 ·藝術理論 ·11.4萬字
誰是米開朗琪羅的靈感來源?什么原因使一個便池價值數百萬美元?偽造的東西能被當作藝術嗎?千百年來,藝術與人類相伴相隨,人類因藝術而得到治愈。本書從石器時代的小雕像講到21世紀的視頻藝術,米開朗琪羅、倫勃朗、德拉克洛瓦、莫奈、凡·高、塞尚、畢加索等藝術家齊聚于此,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藝術盛宴。作者勞里·施耐德·亞當斯摒棄了常常讓主題陷入困境的“主義”,將作品本身帶到了聚光燈下。通過對藝術中的爭議進行詳細的探索,亞當斯將引人入勝的敘述和藝術理論的基礎結合了起來。
(加)勞里·施耐德·亞當斯(Laurie Schneider Adams) ·藝術理論 ·11.4萬字
當全球藝術史遇上東方歷史文化——更廣闊的視角,更多元的方法,更豐富的議題!從古代的繪畫傳統,到百年前的商業廣告……囊括考古、收藏、書法、禮器、建筑、園林等領域——25位全球一線學者共讀中國藝術!《如何打開中國藝術》是“布萊克維爾藝術史指南系列”中國卷,重磅匯集25位藝術史領域全球一線學者,由包華石、蔣人和主編,巫鴻、白謙慎、楊曉能、伊沛霞、杰西卡·羅森、文以誠、卜壽珊……在此書中各以一章篇幅,梳理中國藝術不同面向的基本問題,以及有關研究的最新思考。活字印刷為何沒有滿足中國的技術需求?荷蘭印刷的黃金時代,與文震亨《長物志》反映的藝術收藏市場是否有所共鳴?歐洲“明暗法”傳入后,中國肖像畫的形似與神似又如何轉變?銅鏡的歷史衰落與玻璃鏡的時尚改易如何發生交叉?尼采說:“從大洋深處眺望海岸,你也許能第一次看到海岸的全貌;再度靠近海岸時,你就強于那些從未離開過海岸的人,你能更全面地了解海岸……”
(美)包華石 (美)蔣人和主編 ·藝術理論 ·43.7萬字
本書為“朵云文庫·學術經典”之一,由兩部“書學史”組成,一為王岑伯的《書學史》,一為祝嘉的《書學史》。王岑伯《書學史》首次出版于1919年9月,本次為1949年后首次出版。兩部《書學史》均系20世紀書法史研究的早期著述,今將兩部《書學史》合于一冊出版,并分別前加導讀,具有較好的書法史研究與參考價值。
王岑伯 祝嘉著 葉康寧導讀 ·藝術理論 ·27.4萬字
本書是盧甫圣的一部關于繪畫藝術發展的理論專著,首次出版于1990年,此次出版為最新修訂版。本書基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探究,提出了一個新的關于歷史發展的假說,即“球體說”。“球體說”的首次提出突破了傳統的循環論、進化論的桎梏,在當時國內藝術界影響頗巨。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繪畫史的梳理和比較,依靠縝密的邏輯推理,建立起了龐大的理論體系,試圖揭示繪畫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書中還探討了繪畫藝術與文化環境、贊助者等外部結構的互動關系,以及繪畫藝術在20世紀中國的變革和挑戰。《天人論》是一部具有創新性和深刻性的繪畫藝術理論著作,對中國畫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次修訂亦使得這部繪畫藝術理論著作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盧甫圣 ·藝術理論 ·26.1萬字
這本書不同于你所理解的美術館館導覽,更不是枯燥無味的藝術圖解,在書里,作者依照自身判斷和私人回憶,收集并回味了過去在美國的7座城市所拜訪與學習過的14座美術館。作者從大眾生活角度,聚焦美術館,結合日常生活、人文和地理、過去與未來,分享了多年來在美術館中感受到的東西——人類智慧、時代勇氣與藝術之美。身處美術館內的我們,時常會在圖文信息的茂密森林中迷失方向,而本書無疑會成為一盞溫暖的明燈,為普通人點亮去往藝術世界的道路。
蘇也 ·藝術理論 ·11.2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二十年撰寫的多篇雕塑文章。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史論、專題、個案和展覽。史論部分從“雕塑百年”展說起,探討中國雕塑理論發展、結構變遷與精神歷史;專題部分評論了國內外雕塑藝術展覽及發展;在個案中,作者對安東尼·塔皮埃斯、隋建國、安東尼·葛姆雷、殷小烽等人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展覽部分,作者對2006年至今的重要雕塑藝術展覽做了評述,其中包括“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展”“首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等展覽。
唐堯 ·藝術理論 ·22.8萬字
張曉剛,中國當代最重要、最具思想的畫家之一,他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史發展的縮影,他的創作還構建起時代變遷中獨特的視像敘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張曉剛運用冷峻內斂及白日夢般的藝術風格傳達出具有時代特征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個人以及家庭、血緣的悖謬式的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再演繹,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藝術創作近40余年,張曉剛以其卓越的藝術造詣榮獲圣保羅雙年展銅獎、英國庫茲基金會新人獎、亞洲協會年度杰出藝術家獎、都靈藝術學院年度藝術家獎等多個國際藝術大獎。因創作理念的深刻性,張曉剛及其藝術作品持續受到中西方藝術史學家、理論家的關注和研究。本書為最新張曉剛研究著作,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張曉剛的藝術作品、藝術展覽的評論,第二部分是作者與張曉剛的深度訪談記錄。將這兩個部分合為一體,即可對張曉剛其人其畫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讀懂張曉剛藝術作品隱含的意義,以及認識它的藝術價值。
易丹 ·藝術理論 ·14.7萬字
中國的繪畫藝術,源遠流長,波瀾壯闊,在世界美術史上形成了最為繁盛而特具風格的繪畫體系。百多年來,中國學者孜孜以求,不斷嘗試以科學的方法,系統地研究闡述我國傳統繪畫發展的歷史。潘天壽的《中國繪畫史》初版于1926年,后于1934年修訂重版,可謂我國繪畫專史研究的先驅性著作之一。全書共四編,分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下世史,分別論述了歷代繪畫的概貌、特質和源流,并重點考察了古代繪畫理論的嬗變歷程。此次再版,列入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文庫”,由藝術史家潘公凱撰寫學術導讀,系統梳理潘天壽之學術歷程。全書并增附圖版75幅,以饗廣大讀者。
潘天壽著 潘公凱導讀 ·藝術理論 ·19.6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術新秀撰寫稿件,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