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代爾夫特的制琴師:維米爾和斯賓諾莎時代的音樂、繪畫與科學
最新章節(jié):
譯后記
《代爾夫特風景》是17世紀荷蘭畫家卡雷爾·法布里蒂烏斯留給音樂的遺產。在這個鞋盒般大小的空間里,裝著一段歷史。一位坐在店鋪外面樂器攤位旁邊的手藝人正陷入沉思。在午后新教堂的尖頂投下的陰影中,有織補工、賣木桶的人、趕驢的人、斯韋林克的半音階體系,還有斯賓諾莎的哲學理論,他曾在一句批注中說過,悲傷和貪圖安逸會削減人類行動的力量。那幅畫里還有東方航海、壞血病和安東尼·范·列文虎克的顯微鏡,船夫們在運河上運送蔬菜的身影,維米爾為了畫出代爾夫特而走到城市另一邊河岸的腳步聲,制琴師正用龍血為維奧爾琴染色的雙手,磨坊里油花花的軸,惠更斯和笛卡爾的書信,放在碎冰上出售的鯡魚,碼頭上縫補船帆的人。也許就在那個讀信的清晨,或是在某個無法預知的黃昏,有人會買下一把維奧爾琴或魯特琴。誰擁有這些樂器,誰便能通過音樂來避免或減輕所有的不幸。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走進那個科技繁榮、人文昌盛、開明開放的時代,那個在工作中傾注了所有時間和存在的時代,那個充滿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懂得聆聽,懂得思考,不急于趕在一天的日升日落之前。那是一個全身心付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