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藝術哲學》是法國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丹納的藝術史名著。文稿最初是他在巴黎美術學院美術史課的講義,出版后在學界享有盛譽。傅雷曾幾次在“家書”中為兒子傅聰推薦此書,并“強忍著腰酸背痛、眼花流淚,每日抄錄一部分譯文”寄給傅聰。傅雷譯筆文采斐然,極富熱情,絕無一般理論著作的枯燥沉悶之氣。本書從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出發,將希臘雕塑、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的故事娓娓道來,是一本系統了解西方藝術和美學起源的入門經典。
(法)丹納 ·藝術理論 ·26.5萬字
一部動人的華夏嘯史就是一部輝煌的華夏詩史。從穹廬民族的自然歌唱,到士林精英們的嗜嘯成風以及中國文學的一種特殊的音樂意象的生成,從薩滿的歡歌到佛門釋子的轉讀和道教黃冠的秘術,長嘯成為連接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紐帶,成為兼容儒釋道多元文化的藝術法寶,成為華夏文明的藝術聲音載體。長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種文化中的音樂和一種音樂中的文化,由此我們能夠發現音樂是如何書寫并表征歷史的。換言之,長嘯在我國文化史上實際上構成了另一種歷史書寫方式——其本質乃是音樂形態的詩史亦即精神史。本書以音樂學為中心,結合文學、民族學、宗教學、藝術學和哲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對我國古代的長嘯藝術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對基本文獻進行了梳理。本書研討的核心是樂人之嘯和詩人之嘯,兼論釋道之嘯,實現了對華夏嘯史的文化還原,既有學術性,也有趣味性。
范子燁 ·藝術理論 ·26.2萬字
本書共分為八章,包括緒論、本質論、歷史論、門類論、主體論、創作論、作品論和接受論。本書注重了藝術觀點的學術性和理論的科學性,體系的系統性和知識的豐富性,設計的獨特性和結構的條理性,門類的多樣性和例證的精彩性,學理的嚴謹性和語言的生動性。本書配有電子課件、電子教案、教學大綱、文字案例、視頻案例、習題參考答案、模擬試卷等教學(學習)資料,索取方式參見更新勘誤表和配套資料索取示意圖。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教材與藝術類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供各行業藝術愛好者閱讀和參考。
王玉苓 ·藝術理論 ·26萬字
如果我們還能從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認出藝術“原來”的模樣,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爾的金湯寶罐頭、達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鯊魚,還有翠西·艾敏亂糟糟的床,足以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其他可能。回顧現代藝術一個半世紀的反叛之路,我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變得愈發反叛、大膽、混亂。這背后,是藝術家對“何為藝術”的無盡追問,是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回應與抵抗。現代藝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永遠不會完成。
(英)威爾·貢培茲 ·藝術理論 ·26萬字
本書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在敘述歷史時著眼于歷史過程所積淀的理論形態,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上,分述早期工業時期的藝術設計、現代派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對藝術設計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學校、功能主義和樣式主義、后現代藝術設計、波普設計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組織;二是根據“創作-作品-欣賞”的系統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邏輯發展的理論,包括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藝術設計的心理學、藝術設計管理、民族民間設計、大審美經濟形態中藝術設計、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等。
凌繼堯等 ·藝術理論 ·25.9萬字
《藝術教育與文藝新說》分為三部分,部分論述美國會通式藝術教育,它基于多學科綜合貫通的方法,結合藝術制作、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這四門學科的相關特點與優勢,旨在激活教學雙方的互動機能,優化課堂藝術教育的效度,促進藝術教育理論的創新,提升國民素質及其藝術修養,對改善國內藝術教育的理路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第二、第三部分所集詩教開端與文藝美學,涉及軸心時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的認知途徑、審美教育的社會效能、中華美學精神的綿延機制、文學研究的實用方法、藝術哲學的鑒賞心理、繪畫藝術的構成要素、理性詩學的基本特征以及反文化運動的意識傾向等,其中諸多觀點給人以有益啟示。
王柯平 ·藝術理論 ·25.6萬字
《西方美術理論教程》作為目前國內第一部全面的、綜合性的、有獨立見解的適合國內高等藝術院校教學需求的西方美術理論課程,《西方美術理論教程》具有研究對象時間跨度大、資料翔實、體例新穎、教學針對性強的特點,是一部既有開拓性又適合美術院校西方美術理論課程教學的教材。
顧丞峰 ·藝術理論 ·25.6萬字
本書堅持從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文化規范、意識形態以及民族心理結構等宏觀視角探討先秦樂教文獻的生成規律,同時從微觀層面來研究儒家士人的社會行為、文化人格甚至是個人職事對儒家樂教文獻生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文獻生成史與樂教思想發展史緊密結合起來,并從文獻生成的角度去探討中國先秦時代儒家樂教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深入考察儒家樂教的道德指向、審美關懷和倫理精神等,打破了傳統文字文獻的“靜態”研究范式,呈現為一“動態”的研究過程,真正做到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樂文化”的發展脈絡與精神特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學術價值。
雷永強 ·藝術理論 ·25.5萬字
2017年春季,蘭州大學影視人類學實驗室創辦人類學影像映壇,邀請國內在影視人類學(視覺人類學)方面有建樹的學者攜帶民族志影片作品,到蘭州大學進行放映和學術交流,同時完成一次學術對談。本書收錄了“映壇”第一期至第七期學術主持人與八位學者的對談內容,以對談學者的學術興趣和已有研究工作為主,實踐與理論并重,行動與反思兼具,涵蓋影視人類學學科發展歷程回顧、學科框架與重要概念剖析、民族志影像表達探索與實踐、學科未來方向和路徑等。
王海飛主編 ·藝術理論 ·25.3萬字
本書是對陜北民歌的詮釋與總結,共分為民歌概述、文化特征、音樂特點、調查走訪、傳承發展5個版塊,從民歌存在的基本形式出發,體現社會不同層面對陜北民歌的理解和述說,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傳承與呈現,展現了陜北民歌新的研究成果。收錄的有從事音樂、語言、文學、民間藝術研究的學者、民歌演唱家與愛好民歌、關注民歌的一線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從調查研究和多次的學術討論以及國內外陜北民歌的對外交流過程中,搜集、整理、積累、沉淀的上百件學術研究文稿中篩選出來的。
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 ·藝術理論 ·25.2萬字
《藝術的力量》帶領我們踏上大開眼界、扣人心弦的奧德賽之旅,聚焦八件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從卡拉瓦喬的大衛和歌利亞,到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沙瑪讓我們從安靜的美術館舒適區抽離出來,他的敘述逐漸迫近陷于巨大壓力之下的八位藝術家孤注一擲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之后,他們創造出了某些空前的,甚至永遠改變了藝術發展進程的杰作。被圍困的英雄——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大衛、透納、凡·高、畢加索和羅斯科——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用堅決的抵抗面對危機,用激情與確信抵御嘲笑和短視。由他們創作出的大師之作挑戰了傳統,動搖了自滿,轉變乃至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英)西蒙·沙瑪 ·藝術理論 ·25.1萬字
《演員自我修養》是世界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代表作。本書是以戲劇學校師生課堂對話形式寫就的日記體,是作者表演體系理論總結的精華;它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是一部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的關于演員職業、責任與使命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于演員與社會相結合,提升與完善演員藝術修養、道德修養的人生巨著。
(俄羅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藝術理論 ·25.1萬字
《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由法國歷史學家丹納據其在巴黎美術學校的講義整理而成。全書包括《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意大利文藝復興期的繪畫》《尼德蘭的繪畫》《希臘的雕塑》及《藝術中的理想》五編。丹納為讀者饒有趣味地展示了古希臘雕塑、文藝復興的西方繪畫,以淵博精深的見解指出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
(法)丹納 ·藝術理論 ·24.8萬字
《藝術哲學》是法國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丹納的名著。本書最初是丹納在巴黎美術學習講述美術史的講義,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和希臘雕塑。對于我們欣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歐洲哲學起源之一希臘雕塑非常具有指導性。
(法)丹納 ·藝術理論 ·24.7萬字
本書是對2015年度中國內地藝術學門類各學科發展狀況的一次年度掃描。書中概要介紹了藝術學門類下屬五個一級學科在2015年度的發展概況,即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主要聚焦于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學科動態部分對各學科年度發展概況做了全景式掃描;問題聚焦部分就各學科引發關注的年度重點問題展開全面梳理和分析;專題研究選取在學科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問題做縱深研討。
王一川 陳旭光 彭鋒 唐金楠 ·藝術理論 ·24.7萬字
本書是對2014年度中國內地藝術學門類各學科發展狀況的一次年度掃描,書中介紹了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五個一級學科在2014年度的發展概況,主要聚焦于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學科動態部分對各學科年度發展概況做了全景式掃描;問題聚焦部分就各學科引發關注的年度重點問題展開全面梳理和分析;專題研究選取在學科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問題做縱深研討。
王一川主編 ·藝術理論 ·24.6萬字
本書在前人關于小說影像化研究的基礎上,引入了國內外視覺文化理論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視覺文化的歷史發展形態為考察背景,對中國小說的影像化敘事展開了跨越古今的整體研究。在傳承與變異的交錯中,試圖進一步發掘出傳統視覺文化中的“影像”觀對本土視覺文化理論及影像化敘事理論的建構與小說創作敘事樣式中國化的意義與價值,從而為研究者探討當前小說影像化熱潮提供更為廣闊的視野以及更深、更全面的學理思考。
馮勤 ·藝術理論 ·24.4萬字
本書為三聯書店第十屆戰略聯席會定制版。本書側重考察中國美術中特有的“時空”觀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圖像中的表現和釋讀。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編:時空的形象;中編:觀念的再現;下編:圖像的釋讀,所收1992—2007文章15篇,考查對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畫屏、卷軸、冊頁、攝影等多種形式。與常見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不同,這些論文沒有局限于孤立的門類和史實,而是竭力為這些現象找到自己的傳統和脈絡,并賦予其寬闊的視野,使闡釋更具啟發性。這些文章是對《文集》提出“禮儀美術”概念的完善與補充,從而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認識中國美術的獨特傳統。本書是繼《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之后,巫鴻先生在三聯書店推出的第二部學術論文集。與《文編》集中探討中國古代美術的“禮儀”功能相比,《二集》的論題側重考察中國美術中特有的“時空”觀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圖像中的表現和釋讀。“時空”的觀念與表現是巫鴻近十幾年集中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并將其視為另一條可供理解中國藝術獨特性的線索。
(美)巫鴻 ·藝術理論 ·24.4萬字
從“生生哲學”的角度透視中國藝術的內在精神。中國哲學以生命為中心來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有生之本性,都有一種生命的活力,都具有生生的趣味。生命是一種貫徹天地人倫的精神,一種創造的品質。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種以生命為本體、為最高真實的精神。
朱良志 ·藝術理論 ·24.2萬字
探討中國藝術的審美本源,還原中國藝術獨特的精神品格。《書寫美學》針對中國書法、中國繪畫藝術所獨具的書寫性表達方式,從書法、中國畫創作與鑒賞的角度出發,對各種流派的書法、中國畫的書寫性審美特征進行了系統歸納和深入闡釋。同時對書法中的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的美學特征,以及中國畫中的人物、花鳥、山水等繪畫樣式做了具體的審美探討與闡釋,并進一步探討了書法、中國畫創作與鑒賞中獨特的審美路徑和審美境界。
邱正倫 ·藝術理論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