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為2015年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內容涉及面廣,從琴論、琴學、琴樂、琴譜到與古琴相關的戲曲、文物甚至涉及文獻學、翻譯學、傳播學、美學、史學等。匯集了古琴研究領域專家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作者們多年來在古琴領域學習研究與實踐,集眾家之長,并融會多種流派,收集、整理了大量傳統琴曲,對推進古琴的學術研究,傳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質,引導古琴的發展,起到極為積極的作用。該書的出版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耿慧玲等 ·音樂 ·25萬字
本書共22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和第2章),先向大家介紹對產品經理與設計的認知。第1章主要強調產品經理的思維方法。第2章從傳統零售業中提煉電商的理念,從整體上概述電商的核心產品架構。第二部分(第3~21章),主要從實戰的角度詳細描述電商平臺各關鍵子系統的產品設計,不僅從設計構想、思維上告訴大家如何進行思考,還給出了詳實的原型參照,以幫助大家快速上手。第三部分(第22章),則強調了產品經理應如何為應對未知的領域做準備。
王丁 ·設計 ·24.2萬字
《偉大的電影》一書精選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評論和鑒賞的提煉,是熱愛、分析和歷史的糅合,它們讓讀者以嶄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熱情回味所評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評廣泛覆蓋各種類型片、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從電影藝術史上至高無上的經典作品到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娛樂作品。在文章中,羅杰·伊伯特成功地將學者淵博深刻的電影知識、純美學的判斷力與明白曉暢的鑒賞文字融為一體,再配以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負責人瑪麗·科里斯精選的珍貴劇照,使本書成為所有電影愛好者與觀眾的珍寶庫、無可匹敵的觀影指南。
(美)羅杰·伊伯特 ·媒體藝術 ·29.8萬字
侯孝賢四十年電影人生全記錄,賈樟柯特別推薦:在中國人的世界里,只有侯孝賢能這樣準確地拍出我們的前世今生。《煮海時光》按創作年序,收錄了侯導從影四十年來,每一部作品臺前幕后的珍貴回憶。對侯孝賢這樣的創作者來說,電影這門藝術既有其傳承的美學譜系,又不可磨滅地打上了他獨特的人生烙印。錢鍾書先生嘗言:“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但在這個山寨橫行的世界,真正的雞蛋和母雞都越來越稀有。本書是靈光消逝的年代里,一次難得的保證相遇:與一個依然擁有靈光的創作者,與一段曾經屬于你我的最好時光。
(美)白睿文編訪 朱天文校訂 ·媒體藝術 ·24.3萬字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照相機伴隨著槍?炮來到中國。當時,照相館是中國攝影的主體,而在早期中國照相館的發展過程中,香港曾經是一個最主要的策源地。照相館不僅僅是當時每個個人或家庭影像的第一個自覺塑造者?,也首次成為中國社?會變遷視覺文獻的主動記錄者。照相館創造出的影像,不僅代表了攝影師的技術水平和藝術追求,更展現了中國人自我觀看的前因后果。
仝冰雪 ·攝影 ·29萬字
本書按照時間線索和文化脈絡,記錄和闡釋從史前到當代西方歷史上具有紀念碑意義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和建筑,以及現當代的新媒體和觀念藝術等。幫助讀者理解藝術,解答“什么是偉大的藝術”“如何理解這種藝術風格”等諸多問題。
邵亦楊 ·各國藝術 ·33.2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討論俄羅斯象征主義戲劇的內涵,考察象征主義戲劇的思想淵源及其在理論建構和文本創作層面的探索,帶領讀者走進俄羅斯象征主義戲劇的藝術世界。下編論述俄羅斯象征主義戲劇的外延,即影響和當代價值,旨在引導讀者跳出象征主義戲劇的世界,重新審視20世紀這一戲劇流派在藝術領域內外所體現的價值。
姜訓祿 ·戲劇藝術 ·23.2萬字
本書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在敘述歷史時著眼于歷史過程所積淀的理論形態,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上,分述早期工業時期的藝術設計、現代派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對藝術設計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學校、功能主義和樣式主義、后現代藝術設計、波普設計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組織;二是根據“創作-作品-欣賞”的系統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邏輯發展的理論,包括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藝術設計的心理學、藝術設計管理、民族民間設計、大審美經濟形態中藝術設計、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等。
凌繼堯等 ·藝術理論 ·25.9萬字
再“高冷”的藝術品,都能聊得接“地氣”從入門到精通,一套書帶你跨進藝術殿堂風趣文筆、嚴謹考據重新認識眼熟的藝術名作,零距離欣賞大師真跡,一起圍觀名家創作經歷,精準定位各大美術館中值得一看的名家杰作,揭秘內行人才知道的小眾博物館和大師真跡。看懂藝術第一步:打開大門《如何看懂藝術》,看懂藝術第二步:邁過門檻《如何看懂藝術2》。
翁昕 ·各國藝術 ·24.8萬字
套裝包含:《審美與表現》、《觀察與發現》、《光線與色彩》、《構圖與取舍》?!皵z影必修課”叢書旨在撥開攝影看似簡單的外表,將其內核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獲得對攝影的清晰理解,并掌握攝影這門語言。
李沐熙 崔承誠 李東遙 高覺 ·攝影 ·22.3萬字
本書通過結合藝術史基本知識、結合藝術作品,闡明藝術的本質、特征,揭示藝術的發生和發展規律,講授藝術創造,藝術作品的構成,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本知識,系統闡釋藝術的基礎理論,從而指導藝術實踐,提高藝術欣賞、評論、寫作的水平。
陳晶 洪玲 ·藝術理論 ·20.7萬字
《音樂評論的視域》集結了音樂學家、武漢音樂學院教授田可文近年來撰寫的音樂評論文章,具有“學院樂評人”的理論深度與專業素養,也不乏“社會樂評人”的隨性、率意與活潑風趣。作者精通音樂酷愛文史,用靈動的文字記錄著身邊的音樂,讓閱讀這些文字的你仿佛從字里行間“聽”到了那一首首經典作品。作者還將這些音樂投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參照比對,讓你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這對于想要學習撰寫音樂評論的你來說,無疑是一本絕佳的經典文集。
田可文 ·音樂 ·22.7萬字
這是年過古稀的評書名家連麗如每周六下午在北京評書宣南書館現場評說《三國演義》第一部分的合集,共30回。從孔融之死起,到橫槊賦詩止,包括火燒新野、長坂坡、魯肅吊孝、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誦賦激瑜、臨江會、群英會、蔣干盜書、草船借箭、打黃蓋、闞澤下書、龐統獻連環等經典回目。
連麗如口述 李濱聲插圖 ·戲劇藝術 ·26.1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共收錄8篇有關中國歷史上重要朝代的禮俗音樂研究,關于包括北朝禮樂觀念的探析、隋唐時期西域音樂的文化研究、唐宋教坊音樂研究、明代北曲的探究、聊城鼓吹樂研究等一系列禮俗音樂研究。通過從人、制度等層面切入,結合史料的輔佐,進一步探析各朝代禮樂的發展脈絡、職能、身份特征和承載的音聲形式。
張詠春主編 ·音樂 ·21.1萬字
《人物》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人物禮贊,探討人物發明的靈感源泉,并為塑造你的才華奠定基礎,以創作出具有超級想象力的虛構人物。第二部,人物創作,闡述見所未見的人物創作,從“由表及里”的方法開始,過渡到“從內到外”,拓展到多維度和復雜性,最后以最為極端的角色作結。第三部,人物宇宙,書寫類型人物、表演以及讀者/觀眾/人物關系。第四部,人物關系,通過鋪陳五部散文、戲劇和影視作品中的“劇中人物”來闡明卡司設計的原則和技巧。
(美)羅伯特·麥基 ·媒體藝術 ·22.4萬字
精美的圖片和易懂的語言讓你快速了解影片故事情節和影人生平;獨特的鏈接版式可以很快找到相關的影片和影人介紹;電影流派、類型和國際電影節的介紹,為電影愛好者提供了便捷通道;獲獎名單和片名人名索引提供了解國際電影資訊的平臺。無論電影入門者還是電影愛好者,這本電影手冊都可以幫你擴充對大獎電影的認知度,加深對當代電影的認識和理解,或成為你和朋友談論的又一話題。
藝術大師編輯部 ·媒體藝術 ·41.2萬字
本書重點介紹了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內容包括包裝設計概述、現代包裝功能系統設計、現代包裝造型設計與建模、現代包裝結構優化設計、現代包裝容器可靠性設計、現代包裝動態優化設計、包裝視覺穿戴設計暨裝潢設計理論、綠色包裝設計方法、現代包裝數字化設計。本書的主要特點是為解決包裝設計的定量化分析與求解問題提供必要的工程理論設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及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與手段。提高包裝創新設計技能。
李伯民 李瑞琴主編 ·設計 ·20.7萬字
《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以公共藝術為核心范疇,以公共領域為基本概念,以世界著名城市雕塑和公共藝術為基本范例,以公共藝術實踐與城市文化建構為基本關系,以公共藝術的多樣性與城市文化的多向性為基本內容,國際性視野與中國首都視野相參照,國際公共藝術進程與首都公共藝術發展相結合,闡述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的內在邏輯與結構關系。第一章在語境化的歷史背景中描述公共藝術的歷史發展和轉變,第二章以公共領域為基本概念闡述公共藝術本體論和公共藝術的文化公共性;第三章結合世界著名且富有爭論的公共藝術案例,闡述公共藝術的復雜性、矛盾性和多向性特征;第四章對作為公共藝術的當代北京的城市雕塑進行歷史、文化和美學的歷時性分析和詮釋;第五章對北京城市公共藝術與首都文化建設的關系、首都公共藝術的轉變進行共時性的探討;第六章選譯四篇關于公共藝術的經典性和前沿性文章以提供公共藝術理解和闡釋的文化美學視野。
李建盛 ·建筑藝術 ·25.8萬字
由于星野攝影涉及的題材眾多,背景知識龐雜、拍攝技巧豐富,為了盡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為讀者提供貨真價實、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攝影指南,每一章內容都是在參閱了國內外大量攝影師撰寫的相關文章和視頻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書之所以能成稿是眾多星野攝影師集體智慧的結晶。為了驗證一些題材的拍攝方法,三年來多次到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內蒙進行專題拍攝,以期為本書提供更扎實的內容、更生動的示例。
馬貴安編著 ·攝影 ·21.6萬字
“牛津藝術史”系列第五本!權威學者打破神話,全方位生動還原文藝復興輝煌背后的人性真相!《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打破了傳統上對文藝復興的神話闡釋,從寶石、青銅、石材、玻璃等創作材料與壁畫、版畫等創作手法開始,切實再現了那些輝煌藝術品的制造過程;此外,作者還帶領我們深入窺探了藝術家行會及各工作室之間的激烈競爭或親密合作,解讀出藝術家與贊助人之間復雜的利益糾葛,還原出當時的觀眾會在何時何地消費藝術品,以及這些藝術品又是如何滿足了皇親貴戚、宗教權威與政府顯要的私心目的,讓我們看到了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圍繞在藝術周圍的真實人性。
(英)伊芙琳·韋爾奇 ·各國藝術 ·2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