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萊布尼茨文集(第7卷):神正論
會員

《神正論》是萊布尼茨在世時發表的唯一一部大部頭著作。該著的正標題為《神正論》,副標題為“論上帝的善、人的自由與惡的起源”。該著名為談神,實為談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序言”中曾指出:“有兩個著名的迷宮,常常使我們的理性誤入歧途:其一關涉到自由與必然的大問題,這一迷宮首先出現在惡的產生和起源的問題中;其二在于連續性和看來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點的爭論,這個問題牽涉到對于無限性的思考。第一個問題幾乎困惑著整個人類,第二個問題則只是讓哲學家們費心。”如果說萊布尼茨的其他著作主要闡述的是“單子論”或“連續性”與“不可分的點”關系問題,則本著著重闡述的則是“幾乎困惑著整個人類”的“自由與必然的大問題”或“人的自由”問題。該著共含三個大部分:“序言”;“信仰與理性的一致”;“就惡的起源論上帝的正義與人的自由”。其中第三部分又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小的部分。萊布尼茨是西方哲學史上提出“神正論”范疇第一人。他雖然于1697年9月在致意大利圖書館管理學專家安東尼奧·馬利亞伯奇的信中首次提出這一范疇,但卻是在1710年出版的《神正論》一書中首次對之作出全面系統論證的。此后,這一范疇便一直受到哲學家和宗教思想家(如韋伯,貝格爾,巴里努,埃迪,羅思,尼文,蒂利希,格利芬,希克,斯溫伯恩等)的普遍關注,并成為現當代宗教哲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德)萊布尼茨 ·理論流派 ·44.9萬字

印度六派哲學
會員

大致說來,本書所研究的范圍是公元前第一千年中間的印度思想。尤其是其中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這約五百年中的印度哲學學派及思想潮流。可以分出幾大潮流。正統婆羅門的潮流。此思潮的成果便是附屬于吠陀文獻的三經書——所謂的天啟經(Srauta-sutra)、家庭經(Grhya-sutra)以及法經(Dharma-sutra)。此等潮流既是對古代婆羅門教之總結,也是吸取其中種種宗教因素后的發展。因之古代思想觀念成為了后來婆羅門教各派別的肇因及基礎。大型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即往往可見各種思潮觀念的表現。正統哲學的潮流:此思潮遠紹于梨俱吠陀時代的哲學思想,近則直承奧義書之氣運。其研究萬有本源及種種現象元素之成立,使成立為系統化之觀念體系。所謂印度哲學諸派大抵可以視為此潮流的產物。非吠陀的潮流:于此方面,建設有成就者,正是耆那教(Jaina)與佛教(Buddhism)。此二者中,佛教貢獻最是偉大,終成全世界之光明燈塔。三種思潮有先出后來的順序。但都大約在奧義書時代的末期的二三百年。本書所謂的六派即是:前彌曼差派,略為彌曼差派。其系統完成者為齋彌尼。后彌曼差派,亦稱吠檀多派。其系統完成者為跋達羅衍那。僧佉耶派,也稱數論派,其開祖是迦毗羅。瑜伽派,系統完成者是波檀迦梨。吠世師迦派,亦稱勝論派,系統完成者為迦那陀。尼夜耶派,亦譯正理派,其開祖為喬答摩。本書分門派各各研究與介紹了六派的經典、思想、及與宗教立場。呈現了古代印度社會的哲學思想全貌。

(日)木村泰賢 ·理論流派 ·3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原| 河西区| 清流县| 麟游县| 淳化县| 咸宁市| 梅河口市| 湖州市| 石门县| 来安县| 和林格尔县| 五台县| 防城港市| 镶黄旗| 龙州县| 志丹县| 凌海市| 柘城县| 安岳县| 吉林市| 宣城市| 易门县| 潞城市| 安塞县| 文化| 宿州市| 合肥市| 柞水县| 江陵县| 南投县| 静安区| 绍兴市| 盐城市| 吴江市| 灯塔市| 禄劝| 哈密市| 手游| 郯城县| 平阳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