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生物醫學理論主導著當前醫學的發展,各種新型醫療技術及其思維主導著人們對待疾病的方式,導致人—病關系的異化。人類力圖尋找的是各種致病的因素,而非從哲學、倫理學的視角出發審視疾病的本質、人—病關系、疾病的價值等。該書以疾病與自然、疾病與社會、疾病與自我等基本的倫理關系為框架解譯疾病的本質及其于人之存在的意義,從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等視角闡述了疾病的實踐倫理,為扭轉當前人類認識疾病的狹隘視角提供新的認知路徑。
陳默 ·倫理學 ·26.6萬字
隨著全球生命倫理學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興起,生命倫理學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門“顯學”。提出“道家生命倫理學”是這個時代一項全新的極具挑戰性的理論建構工作。本書在對當代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進行全面反思的基礎上,系統性地論證了構建“道家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定位、哲學基礎、核心價值、原則建構與現代轉型,對當代生命倫理學實踐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展開了“道家式”批判,并對這種理論建構所存在的內在缺陷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與揚棄,以圖重構道家生命倫理思想,為現實生命倫理問題提供一種“道家式”的解決方案。
李紅文 ·倫理學 ·22.2萬字
本書著眼于人之類型的三種形態,詮釋并理解西方倫理精神之根源,梳理西方倫理精神演進的軌跡,探究其中的“美德論”、“信仰論”和“契約論”之三大根源。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從西方社會結構轉變中勘測其中的人之類型學的轉變和倫理精神的發展脈絡,圍繞人之形態的轉變展開對其倫理精神之根源的探究:生活在古希臘城邦社會結構中的古代公民;中世紀基督教一體化世界中的基督教徒;近代資產階級民族國家中的現代市民。由此梳理了與之緊密關聯的三種倫理精神之傳統:希臘美德倫理傳統;以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為中心的基督教倫理傳統;與現代民族國家相適應的契約倫理傳統。全書的中心問題是在學術史層面梳理西方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樣式,在思想史層面回應一個現代學問題,即追問現代人類型的倫理精神氣質。本書原以《西方倫理精神——從古希臘到康德時代》出版,并曾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田海平 ·倫理學 ·38.9萬字
《當代外國倫理思想》對日本、印度、韓國、朝鮮、新加坡、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以及從蘇聯到獨聯體的當代倫理思想分別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和闡述。本書是按東西方順序分章的,各國按頭字筆畫排列先后。這樣編章,按國家和地區分別闡述當代外國倫理思想,與按思潮和學派闡述外國倫理思想的著作不同,它可以使讀者集中、完整地了解和認識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當代倫理思想,為倫理學研究者進行東西方倫理思想的比較研究,提供難得的現成資料和研究成果。
宋希仁主編 ·倫理學 ·45.3萬字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一部倫理學著作,帶給西方世界的影響更為深遠,更加深刻,尤其是對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命題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要永遠地根植于人類的心靈里。每個人對人類這種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良性、和諧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的。要正確理解真正的“市場經濟”,經濟學之父的這部巨著是必讀作品。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3.6萬字
《倫理學知性改進論》是斯賓諾莎關于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著作。這書大約是他在1661年冬天到1662年春天所寫的。因為他在1662年4月左右給奧爾登堡的一封信里曾提到這篇文章的手稿。這是一本沒有完成的著作。雖說沒有完成,卻仍然是一篇可以告一段落的、內容豐富的獨立的論文,并且可以當作他的中心著作《倫理學》的導言來看。在本篇他自己所加的小注中,有幾處常常提到我將于我的哲學中加以說明。
(荷蘭)斯賓諾莎 ·倫理學 ·20萬字
本書是亞當斯密的傳世佳作之一,主要闡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質、道德評價的性質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思想。斯密把他認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為闡釋道德的基礎。他用同情的原理來解釋人類正義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來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并以此為基礎表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征,論述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應該怎樣控制他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以及怎樣建立一個有確定的行為準則的社會。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8.5萬字
這是一部討論漢魏六朝時期女性倫理道德精神的論著。在書中,作者首先圍繞《列女傳》《女誡》兩部經典著作,分析兩漢時期女性倫理道德內涵;其次,作者以魏晉史書、《華陽國志》、《世說新語》,以及其他相關文學作品為基礎分析女性倫理精神的新變化,論述中古時期女德內涵的建構過程和內容,并且同時還注意到區域文化圈間的區別。
俞士玲 ·倫理學 ·25.8萬字
西季威克認為,倫理學是關于“應當”的研究,因而首先必須研究人們據以推斷他們應當做什么的合理程序。這些合理程序即“倫理學方法”。按照人們的倫理學方法所隱含的目的,以往的全部方法可分為快樂主義的與直覺主義的。快樂主義方法又按人們追求快樂的方式分為利己的快樂主義與普遍的快樂主義(即功利主義),兩者間存在重要區別。本書分為總論、利己主義、直覺主義、功利主義四編。序言共含7篇,前5篇為西季威克為英文本前5版所撰,第6篇為西季威克助手瓊斯在他去世后為英文本第6版所撰,其中包含西季威克本人的一份思想傳記,非常重要。
(英)亨利·西季威克 ·倫理學 ·39.1萬字
本書從對美國品格教育的深層理論基礎及其重要內涵解讀的角度,討論了美國品格教育的多個維度及其對我國品格教育的助益和啟示。中國品格教育必須通過廣泛吸納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在品格教育領域留下來的經驗和智慧,經由“基于關系性的比較視角”和“共時性視角”的建構去重構既適應現代性又超越現代性的中國品格教育,并據此建構中國自己的品格教育理想圖景。美國品格教育是西方品格教育的支流,具有著悠久的品格教育傳統。無論是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詮釋的德性倫理的品格教育框式還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建構的強調道德推理、認知和道德判斷的品格教育范式都揭示了隱喻在品格教育潛流層中源遠流長的德性傳統和道德譜系。對美國品格教育這一德性傳統之片段的深入研究不僅能夠凸顯現代性范式下我國品格教育能夠獲益的啟示,也能在個性中彰顯品格教育完整的圖景。
謝狂飛 ·倫理學 ·23.3萬字
本書的主題是整個希臘倫理學歷史,包括悲劇,史詩,前蘇格拉底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臘化羅馬的伊壁鳩魯、斯多亞哲學、懷疑論、普魯塔克等,內容較為齊備,涉及廣泛。本書在學術上建立在對中外研究文獻的扎實的考察分析上,同時提出自己的一系列倫理學觀點,包括道德的四個維度體系和價值的一階與二階關系等等,從而使得對各個倫理學家的討論富于深度和一致。此書在寫作上注意生動性和可讀性結合,凸顯古典時代的倫理學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特點,而非現代倫理學那么抽象化,相信會擁有廣泛的讀者群。
包利民 ·倫理學 ·25萬字
本書從傳統文化、國際視野、當代中國三個維度研究社會發展軟實力中的道德文化。傳統篇論述傳統道德文化的基本內容,以及它在傳統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軟實力作用,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根源。弘揚篇論述中華道德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影響,將中華道德文化放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比較,凸顯中華道德文化的優勢?,F實篇論述道德文化在當代中國的作用,當代中國道德文化的發展現狀,尤其是在當代中國轉型時期怎樣建立起一個新的道德文化模式。北京市作為首善之區,更應當成為全國道德文化及道德力量的發祥地。弘揚中華道德文化,是理論自信及道德自信的重要表現,對堅持走中國特色道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對中國未來繼續保持在國際社會發展中的竟爭力同樣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梁勁泰 孫偉 尤國珍 ·倫理學 ·20.9萬字
《當代元倫理學導論》對20—21世紀當代元倫理學中的主要論證和論題,提供了一個極具可讀性的批判性概述。從G.E.摩爾的著作開始,到最近自然主義與非自然主義、認知主義與非認知主義之間的各種爭論,米勒追溯了當代元倫理學研究的發展歷程?!懂敶獋惱韺W導論》探討了元倫理學領域中所有核心理論和觀念:從摩爾對倫理自然主義的批評、A.J.艾耶爾的情緒主義和西蒙·布萊克本的準實在論,到關于道德真理的反實在論最佳意見解釋以及“康奈爾派實在論者”的非還原論自然主義。在第2版中,米勒不僅全面修訂和更新了原先的進階閱讀指南,還新增了關于理查德·喬伊斯的變革虛構主義與馬克·卡爾德隆的詮釋虛構主義兩節重要內容。對關注當代元倫理學的學生、教師和職業哲學家來說,該書第2版仍是必備書。
(英)亞歷山大·米勒 ·倫理學 ·22.1萬字
在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中指出人的七宗罪——貪食、色欲、貪婪、傷悲、暴怒、懶惰、傲慢,是人類性格的深淵面,而施克萊在本書中提出了“平常的惡”的概念,認為殘酷、虛偽、傲慢、背叛和憤世嫉俗等,不過是淺灘暗礁,以充滿活力和野蠻的方式成為人類性格的瑕疵。施克萊從一批偉大的作家的作品的解讀——莫利哀和狄更斯的虛偽,簡?奧斯汀的勢利,莎士比亞和孟德斯鳩的憤世嫉俗,霍桑和尼采的殘酷,康拉德和福克納的背叛——揭示了惡的本質及其影響。她審視了它們的破壞性影響,及其對政府和公民的影響。
(美)朱迪絲·N.施克萊 ·倫理學 ·20.5萬字
怎么做才對?什么樣的生活才算好?這些我們日日面對的問題,追問下去,就會觸達道德的本質。因此,道德哲學不僅僅是一項學術事業,而是對于什么樣的人生才值得過的省察。追尋良好生活,意味著敢于運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索至關重要的問題,而不是想都不想就接受別人給出的答案。為了這樣的道德啟蒙,牛津大學哲學家喬納森·沃爾夫結合幾十年的哲學思考與道德實踐,為每個愿意探索人生幸福根基的人,寫下了這部明晰曉暢的通識著作。他從頭梳理2500年的道德探究,使功利主義、道義論、德性倫理三大流派在交鋒中相互闡明,讓眾多大思想家的洞見成為我們時代的道德資源。從古典時代到21世紀,道德哲學追問至為根本的問題,也不斷回應每個時代中至為切近的問題。理性的思考加上共情的理解,在質疑、挑戰中完善思考與實踐,這是形塑道德人生觀的途徑,也是道德進步的動力。
(英)喬納森·沃爾夫 ·倫理學 ·22.4萬字
德性知識論是當代知識論最前沿新流派之一,其主旨是以理智德性為核心,通過主體自身的屬性來解釋知識,改變了以信念為核心的傳統知識論。這種轉變不僅有利于解決當代知識論問題,諸如內在主義與外在主義、基礎主義與一致主義等問題,而且有利于讓知識論回歸探究人們的理智生活的古典傳統。本研究致力于對德性知識論進行全景式考察,包括如下五部分內容:當代知識論的德性轉向、德性可靠論、德性責任論、德性知識論的爭論與融合和德性知識論與當代問題。
方紅慶 ·倫理學 ·27.4萬字
本書是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結題成果,是從倫理學視野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全面審視。全書包括一個總論和十四章分論。總論概述了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理論觀點;分論探討了文化建設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問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繼承優良道德傳統的問題;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的倫理問題;科技、教育、文藝領域和文化生產、傳播、消費環節中的倫理問題;以及文化建設與人的發展問題。本書對從事文化建設、文化經營、文化宣教、文化管理和文化研究的讀者,包括文化倫理學愛好者,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孔潤年等 ·倫理學 ·47.1萬字
首章公共道德觀念的歷史源流與理論維度;第二章公共道德的價值基礎與價值訴求;第三章市場經濟:公共道德的經濟基礎;第四章民主政治:公共道德的政治基礎;第五章公民社會:公共道德的社會基礎;第六章志愿者行為:社會維度的公共道德行為模式。
廖加林 ·倫理學 ·29.2萬字
偽善對現代道德生活的毀滅性打擊在于,它中斷了倫理道德的辯證發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標成為虛無,使傳統形而上學向上向善的社會歷史觀受到顛覆。作為一個現代性問題,偽善同現代社會轉型的價值重構與秩序重塑的觀念、思想資源緊密結合,但這并不是說現代啟蒙思想資源就不值得辯護,果斷割棄或舍棄就可以解決問題。偽善的重審需要重返道德啟蒙時期,重啟古典道德哲學資源。這不是“鄉愁式”的浪漫主義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現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尋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礎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現代人的精神實踐歷程,經歷了從知性到理性,從實踐理性到辯證精神,從善惡兩極到揚善抑惡的過渡。偽善的形而上學回溯與再審,揭示出偽善既是道德的最大敵人,它“中斷”了人們向善的可能;同時也是倫理道德發展的中介環節,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辯證法,展現了人類走向真善、至善的歷史過程。
王強 ·倫理學 ·27.2萬字
《人性論》(上,下)是休謨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書中作者試圖通過對人性的研究來揭示制約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準則。全書分為三卷:“論知性”,闡述了他的懷疑論和經驗主義認識論;第二卷“論情感”,提出情感而非理性是善和美的基礎;第三卷“論道德”,論述了快樂論、功利論的倫理學理論以及人性論、約定論的政治學理論。
(英)大衛·休謨 ·倫理學 ·2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