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資源配置規則視角下,中國社會轉型本質上是從計劃體制下的垂直化規則轉變為市場體制下的水平化規則。政府推動的外顯制度層面的規則轉型迅速推進,而內隱的個體認知狀態和行為模式調整遠遠未完成。本書采用實驗研究方法,從微觀個體認知與行動角度解釋社會和制度轉型經驗,嘗試把轉型期的復雜場景抽象到控制實驗中,考察轉型期規則認同異質個體間協調信任、合作與行為調整問題,以期更好地理解資源配置規則下的社會轉型現狀及新合作秩序的發育。
關宏宇 ·中國政治 ·17.9萬字
《澳門創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法律問題研究》一書是《港澳基本法研究》叢書之四。此系列已經在我社出版兩本,銷售良好。本書是澳門創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合集。課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李飛副秘長提議研究。
鄭戈 朱應平 ·中國政治 ·15.5萬字
中國社會史領域廓迷霧,牖新知,繁花似錦,碩果累累。城市史、宗族史、災荒史、疾病史、風俗史均生面別開,成就斐然。對于底層社會、江湖社會的研究,領域正在開拓,成果陸續問世,尤引人注目。
邵雍 ·中國政治 ·17.7萬字
本書首先從對政治參與理論進行梳理與闡釋,對本文中使用的政治參與、農民工及農民工政治參與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然后對中國農民工的產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處境及社會功能進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礎上,對農民工政治參與對于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政治發展、政治合法性及城市化進程的價值與意義進行闡述。隨后,本文對中國政治參與現有制度環境進行簡要分析,之后分析了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基本狀況及特征,同時以農民工創意討薪為例,對農民工底層的政治參與形式進行闡述。最后,著重分析了影響農民工的制度、文化、經濟等多種制約因素,并對如何促進農民工進行制度化政治參與提出了相關思路和建議。
高洪貴 ·中國政治 ·12.8萬字
本書以“縣域”為單元,通過實證研究與田野調查,針對四川正在探索中的縣域治理模式典型展開細致剖析。同時選取了四川省內的若干街鎮、社區、小區等縣域里各層級單元的優秀做法為分析個案,試圖盡量全面地展示四川多元多樣的縣域治理生動實踐,對從經驗層面回答國家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四川路徑,抑或從理論層面講述四川故事以豐富我國基層治理的理論累積,均富有意義。具體而言,本書分為理論篇與實證篇,共12章(含前言)內容:第一部分理論篇縣域在基層治理中的功能包括:四川的縣域社會及其多樣性、縣域治理的公共問題與特殊問題、縣域統籌:縣域在基層治理中的功能與定位、主體能動:街鎮、社區、小區與社會組織。第二部分實證篇四川城鄉縣域治理實踐探索及其模式梳理包括:成都市“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模式的縣域成效、W區縣域統籌的總體式治理實踐、J區縣域城市進階生命周期的集成式治理實踐、R縣黨建引領城鄉基層融合發展治理的丘區實踐、四川縣域鄉村治理:方法、路徑與成效、縣域中的多元層級:街鎮、社區、小區治理模式、縣域治理中的多路徑探索:時間銀行與跨區域合作。
劉偉 ·中國政治 ·12.3萬字
《選擇:中國與全球治理》是一部深入分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戰略格局和國際關系發展變化的著作。本書從經濟、金融、文化、新媒體、非政府組織、國際移民等多個視角,全面觀察和剖析全球治理問題的歷史、現狀和改革,特別關注二十國集團(G20)機制的作用和發展,提出中國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積極參與、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轉型,并在其中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將中國國際利益與國際社會共同利益有機融合,實現民族復興之夢。本書作者何亞非先生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曾長期主管中美關系和多邊外交工作,親身見證和參與了許多重要外交事件,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的資深外交家。全書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研究,也有立足外交實際的客觀闡述,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系統論述全球治理問題的著作。
何亞非 ·中國政治 ·14.4萬字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老百姓民生改善最明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最快的40年,也是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推進,人民福祉不斷增長,廣大老百姓民生改善的滿足感不斷提升的40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4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總體上實現小康的背景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擴大到方方面面,老百姓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約因素,因此,增進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成為進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同時,改革成為激發民生發展活力,觸發民生發展動能,做大民生發展蛋糕,提升人們民生發展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的不竭力量源泉。本書以“改革是民生發展動力之源”為主題,探討改革對民生發展的影響。報告以“中國民生發展指數4.0版”,對36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及260個地級市的民生發展分別進行了測度。排名2018年民生發展前5位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分別是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廣州。相較于2017年前5位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杭州的排名,深圳超過北京排名第-一,杭州超過上海、廣州躍居第三。這表明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廣州在創新能力、協調能力、開放能力、共享能力上較其他城市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也反映出傳統的“北上廣”被“北上深杭"替代的發展趨勢。排名2018年260個地級市前10位的城市依次分別是金華、蘇州、東莞、珠海、中山、無錫、阿拉善盟、威海、佛山、紹興。報告還評出了“2018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2017年排名地級市第29位的金華市一路高歌猛進,取代了蘇州市成為2018年地級市民生排名第1名。同時,2017年排名第16位的威海于2018年躍升至第8位,其余8個入圍城市皆是前10位名單中的常青樹,鄂爾多斯市和烏海市雖然跌出前10,但其所取得的成績仍舊不俗。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中國政治 ·16萬字
本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公民政治參與”項目連續5年的調查數據和“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創新工程項目組近5年的調查數據為基礎,將政治心理學作為全書系列研究的切入視角,對中國“政治人”政治參與現狀的影響機制、作用條件和功能表現三個方面的內容展開實證分析。針對青年和女性群體的偏好特質與發展特征,本書還對這兩個群體的政治參與影響機制進行了研究、解釋。本書研究發現對于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與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與實踐啟示意義。
鄭建君 ·中國政治 ·18萬字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在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實現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構成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本書立足于客觀事實和材料,如實介紹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與現狀、成就與經驗;從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全球維度出發,全面系統地梳理和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堅持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等方面,考察了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進展和新成就。這種逐一呈現的方式,有助于讀者深刻了解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概貌和走向。
張云飛 周鑫 ·中國政治 ·14.3萬字
《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運用》內容簡介:微博作為新興的媒體工具,正在我國演變成為民間輿論場,進而改變了我國社會的治理環境。微博新媒體平臺不僅為公眾帶來了政治參與的平臺,也為政府的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務微博作為當前形勢下創新社會管理的手段,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運用》以北京市政務微博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前臺的信息發布以及互動回應數據的采集和定量分析,梳理出當前政務微博運營的現況以及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并且通過對政務微博運營管理機構的調研,分析了后臺運營的成功經驗以及面臨的發展瓶頸。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運用》提出了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的運營模式。
張玲 ·中國政治 ·12.5萬字
京津冀區域是中國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是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京津冀區域的資源環境與發展歷程出發,分析了京津冀區域的優勢條件與發展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并進一步對京畿地區的發展定位與功能布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交通、生態和產業三個重點突破領域進行了研究。最后,本書還提出了政策保障的建議,并對未來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進行了展望。
孫久文 閆昊生 李恒森編著 ·中國政治 ·19.2萬字
本書通過深度訪談和實地調研的方式獲取我國部分主流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資料,真正提供一種中國本土化的傳播研究案例,并以經驗和問題為導向,以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等為理論分析工具,綜合美國、法國等專家學者的觀點,構建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框架,提出我國主流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輿論場建設的理論框架,體現為我所用的開放性和以我為主的主體性,彰顯中國特色,為中國特色傳播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王慧 ·中國政治 ·15.9萬字
本書以廣大西部地區為空間范疇,以政府文化管理及其模式為切入點,對關聯要素進行了歷史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規范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剖析,形成了“理論梳理—范疇界定—現狀把握—域外經驗—模式創新—保障配套—區域試驗”的邏輯范式。在此框架下,全書對我國政府文化管理的職能與邊界,西部地區及其發展特色,西部地區政府文化管理的歷史、理念、行為與績效,英、美、韓、法等國家的政府文化管理模式,西部地區政府主導型文化管理模式的系統建構,西部地區政府主導型文化管理模式的配套機制,西部地區政府主導型文化管理模式的區域性試驗機制七部分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以期對優化西部地區的政府文化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劉吉發 金棟昌 ·中國政治 ·15.2萬字
本書從發展型國家理論中提取分析框架,旨在剖析轉型時期中國國家形態在政治經濟關系上呈現的國家主導型“強汲取-高發展”特征。從國民財富分配、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結構等方面論證了“強汲取-高發展”特征。同時,從消費角度揭示了國家潛在支配的社會資源的比重之大,充分體現了中國較一般發展型國家更強的汲取能力和社會控制力,再次強化了中國“強汲取-高發展”模式的內涵。最后分析了形成并維持這一國家主導的“強汲取-高發展”模式的介入機制。
許瑤 ·中國政治 ·12.9萬字
鄉村振興不僅是新時期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難題的必經之路,更是緩解農戶多維相對貧困的必然選擇。本書以鄉村振興的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振興為基礎,以農戶的收入相對貧困、能力相對貧困、生態相對貧困、文化相對貧困和權利相對貧困五個方面的多維相對貧困問題為研究對象,構建鄉村振興緩解農戶多維相對貧困的分析框架,結合2019年在湖北某縣開展的實地調研數據,對當地農戶的多維相對貧困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測度分析,并提出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有效緩解農戶多維相對貧困的戰略要點及政策建議。本書有利于幫助破解脫貧攻堅階段未能完全消除的農民收入、能力、生態、文化和權利等多維相對貧困問題,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李司鐸 ·中國政治 ·11.6萬字
本書對“頂層設計”“改革梗阻”“政策執行”等相關概念進行了內涵界定,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挖掘出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明確了當前破除改革梗阻、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政策建議;提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個重點改革領域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政策措施。
張林山 孫鳳儀 ·中國政治 ·11.7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胸懷全局、立意高遠,多次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近年來我國建立和完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步伐明顯加快,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黨中央確定的“113”制度建設方案指導下,我國功勛榮譽表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統一、規范、權威的中國特色功勛榮譽表彰體系,展現著新時代的新風貌。本報告是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世界主要國家功勛榮譽表彰體制機制研究”的成果結晶。該項目旨在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體制建設、運行機制及其可資借鑒之處,為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相應的對策研究成果,為我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構建和發展建言獻策。
張樹華等 ·中國政治 ·11.3萬字
本書在對新時代地方政府治理進行多維度勾勒基礎上,分析地方政府效能評價的應然需求,通過文本分析呈現我國地方政府效能評價的實然狀態,然后基于理論分析闡釋與治理轉型相契合的地方政府效能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內容要素和指標體系,即基于地方政府效能評價實踐的“初始狀態”與“理想狀態”,結合治理轉型時期的“約束條件”來重新闡釋與分析為什么評價(評價基本定位與價值取向)、評價什么(評價內容與指標體系)、誰來評價(評價主體)、如何評價(評價方法)這一分析架構,構建與治理轉型相契合的地方政府效能評價分析框架和評價指標體系,最后,從理念、制度和技術三個層面提出與治理轉型相契合的地方政府效能評價有效實施的保障體系。
郭燕芬 ·中國政治 ·16.5萬字
本書收集劉浦江教授以正統論、華夷觀透視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系列論文,突破斷代史的藩籬,抓住歷代正統論、德運說、華夷觀念等涉及中國古代政治文化變遷的核心問題,進行長時段的系統研究。本書眼光獨到,論證精審,呈現出寬廣的學術格局。本書還收入劉浦江教授的三篇四庫學論文,皆是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深度挖掘的文獻學研究作品。
劉浦江 ·中國政治 ·19.2萬字
《完善我國分配制度研究》一書由張占斌主編、董小君、張青副主編,是政府經濟管理改革研究叢書中的一本。本書不同方面分析了中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歷史及現狀,以及各地方行政學院對于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研究,具有啟發及科研教育意義。
張占斌 張青等 ·中國政治 ·1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