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金代吏員作為研究對象,以《金史》中的《百官志》和其他人物傳記為基礎,參考同期的其他史書、典章、文學作品、碑帖,如《中州集》《文獻通考》《歸潛志》等歷史文獻和石刻資料,分析吏員的類別、數目、選任、職責、出職等制度方面的整體狀況,探討吏員對金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探索金代吏制的民族特質,評價金代吏員及吏員制度的歷史地位,從而深化金代吏制認知、豐富金代政治制度內涵、進一步完善中國吏制史金代環節。
王雷 ·中國政治 ·26.1萬字
官僚自主性是伴生于組織化社會的一個傳統難題,它意味著官僚機構及個體有可能脫離權力委托人的控制,理性地為自身牟取私利。近年來,地方政府嘗試在部門績效考核過程中引入公眾參與,意在探索體制內外的兩套控制官僚邏輯的結合點,實現垂直監督與水平監督的銜接。黃俊堯編著的《政府績效評價公眾參與與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項杭州實踐/解讀中國叢書》以杭州的“公眾參與式”績效評價為研究對象,爬梳其十余年間的發展線索,力求呈現“制度化”、“公眾參與”、“官僚控制”三個要點的有機聯系,客觀評析此類政府創新的效果與局限,進而從“結構-行動者”的視角來探究其蘊含的深層邏輯和政治啟示。本書最后基于古今中西的相關經驗,提煉和比較了“復合型”、“單一性”與“軸心化”三種控制官僚的總體模式。
黃俊堯 ·中國政治 ·26萬字
透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這面棱鏡,對中國社會核心價值的解構和建構邏輯進行學術探究和理論考量,進而揭示和闡釋價值觀變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研究路徑是:以改革開放前30年價值觀狀況為歷史前提,以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為背景,揭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的總體圖景、主要機制和基本特征,剖析這種變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影響,以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如何回應和引導這種變遷。
廖小平 ·中國政治 ·26萬字
本書從國家中心主義的路徑出發,以國家建構理論為理論基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野出發,力爭深刻解讀城市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基層政權的派出機關,其設立、發展與演變背后的國家構建邏輯,并運用結構—功能研究方法,分析了街道辦事處制度作為一種國家治理城市基層社會的基礎制度,在中國現代國家建構中的定位、功能及其組織制度結構與權力運作邏輯。最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角審視和探討了城市街道辦事處在新時期的改革、轉型及其走向。
袁則文 ·中國政治 ·25.9萬字
本書按照長時段理論,研究的時間段從元末農民大起義一直到場20世紀三十年代的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這種“長時段”和小地域的結合使得這本書能挑戰一般著作的歷史分期,從宏觀上透視中國政治社會變遷,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權的恒久。作者對麻城地方史的細致研究,還使得本書深化了前人對地方社會的認識,在敘事中凸顯各階層對暴力的感知,在極具張力的氛圍中給讀者展示出精彩的歷史畫卷。
(美)羅威廉 ·中國政治 ·25.8萬字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社會差別方面出現了很多明顯變化,城鄉差別、行業差別、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差別等依然存在,并出現了新的情況。研究職業差別、職業分層是研究社會結構、社會分層的重要途徑。本書試圖通過對職業社會地位的測量,總結中國當前職業分層的特點,進而推斷當前中國社會分層的特征。本書既著眼理論脈絡的梳理,又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和制度因素,力圖為中國社會管理提供政策參考。
田豐 ·中國政治 ·25.8萬字
本書除“序言”外,共分七章,分別是:“奇跡及其根源”、“中國道路的由來”、“基本內涵與主要特征”、“道路與模式”、“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新路”、“中國道路在與時俱進”、“國際影響與世界意義”。本書結構嚴謹,數據翔實,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多種因素系統作用的高度詳細解讀了與中國道路相關的一系列關系,展現出了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徐崇溫 ·中國政治 ·25.8萬字
腐敗是現代化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歷史現象。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留下的體制性漏洞,給腐敗留下了可乘之機。面對腐敗的滋生蔓延,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退到傳統社會里去。只有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把反腐敗寓于治理體系改革之中,才能不斷克服腐敗產生的制度性、體制性根源,走出一條既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又能奪取反腐敗斗爭勝利的有效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
萬銀鋒 ·中國政治 ·25.8萬字
《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70年》是“上海市紀念新中國成立70年研究叢書”之一,本書按照時間順序,主要回顧并梳理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次行政體制改革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書中結合大量公開歷史文獻資料、數據等,講述了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家公務員制度發展等主題,對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蔣碩亮 ·中國政治 ·25.7萬字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兩宋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這套“知宋”叢書,旨在為那些已經具備一定文史基礎且渴望深入了解兩宋歷史的讀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學習途徑。本書精選宋代科舉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呈現宋代科舉制度的全貌。書中探討的主題涵蓋了科舉制度的創立、改革,進士、明經諸科及制舉、武舉各類考試的設置情況。此外,還重點關注了科舉促成的社會流動性,士大夫階層的崛起,以及科舉對宋代文化繁榮的推動作用。本書內容扎實,編排有序,除選文外,主編親撰導論、編者按,呈現選編思路及對宋代科舉制的理解。本書不僅是對宋代科舉的一次學術綜覽,也有助于讀者進一步深入認識宋代社會的諸方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科舉塑造下的生動宋代。
何忠禮主編 ·中國政治 ·25.6萬字
本書共收入作者從1978年到2008年30年間公開發表的文章和演講49篇,這些文章和演講多是作者針對所從事的經濟工作領域的問題發表的見解和建議,對制定這些領域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產生過重大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方針,沒有現成的模式供我們照搬照抄,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前進。可以說,每前進一小步都意味著跨越。今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還會不斷遇到新問題、新矛盾、新障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堅持不懈,付出艱苦的努力,繼續撰寫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
弋輝 ·中國政治 ·25.5萬字
《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致力于探討當代中國的現實問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對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理解、分析相關解釋及中國的增長對其他經濟體的啟示;第二部分歸納導致中國經濟成功的“中國模式”,并總結和批判其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討論平等與社會公正,提出當代中國問題的復雜性及意識形態在其中所發揮的影響;第四部分著眼于農村建設,關注農村的治理問題,提出對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個人見解。《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主題宏大,文筆生動,充分展現了作者對于中國的改革及其成功和問題的深入剖析,顯示了一名知識分子嚴肅的學術思考和公共表達。任何關注中國社會現實問題的人,都可以在《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中找到靈感與共鳴。
姚洋 ·中國政治 ·25.3萬字
本書從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系統探索和研究,既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長效機制的探究,也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的研究。書稿內容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確的政治導向,樹立了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更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學理支撐。
邢瑞娟 王紀鵬 ·中國政治 ·25.3萬字
本書利用豐富的史料及碑刻、家訓等資料,對傳統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路徑、組織機制、運作機制、保障機制進行系統研究,認為傳統中國的基層社會治理之所以能夠得以有效地進行,在于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構建民眾心底里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由此奠定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文化基礎;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路徑是化禮成俗,以便生活化地實現治理;傳統中國社會基層組織具有多重性和綜合性特質,這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傳統中國基層社會治理能夠融治理于利益之中,化治理于普通生活,規范與懲戒融為一體;官府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最終保障,使之得以有效進行。這些發現對加強和改善新形勢下中國的基層社會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竇竹君 ·中國政治 ·25.3萬字
北伐完成,國民政府統一仍限于形式。整合地方實力派、完成實質上的統一是國民政府面臨的艱巨任務。本書透過諸種一手資料的考訂、鑒別,深挖細節,重構史事,將國民政府整合地方實力派的主體與客體,置于同一歷史場域進行探討,既分析國民政府整合地方實力派與處理其他問題的關系,也探討整合的制度與策略;同時兼顧地方實力派的視角,分析其對整合的多元因應。在此基礎上,思考國民政府時期整合地方實力派的特點、成效與局限。
郭昌文 ·中國政治 ·25.2萬字
政治學作為治國理政的學問,其研究應當順應歷史趨勢、圍繞時代主題、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期待。本書主要圍繞先秦時期的廉潔問題展開描述,全書收錄了十五章,包括緒論;《尚書》中的反暴政倡“德政”思想;《左傳》中的“重民”“尚德”思想;《左傳》中的“崇禮”“守信”與“反貪”思想;《管子》中的“重民”和尚“德義”重“廉恥”思想;《管子》中的崇“節儉”反“貪侈”與公正無私的思想;老子以“無為”為特色的廉潔思想;孔子“為政以德”的廉潔思想;墨子以“兼愛”為核心的廉潔思想等。
劉曉靖 ·中國政治 ·25.1萬字
本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發展研究”為主題,對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清晰掌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發展研究的邏輯必然性”基礎上,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因”“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外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生態構建”等專題內容,能夠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化認知與培育踐行提供參考,也能夠為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問題的梳理與解決提供方向借鑒和合理方案。
萬光俠等 ·中國政治 ·25萬字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正在指揮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這是當前最重要、最緊要的工作。中央紀委常委會2月13日召開會議,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進一步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專門印發《關于貫徹黨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監督工作的通知》,對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監督工作提出要求。為幫助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科學精準穩慎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監督工作,著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別是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依規依紀依法查處疫情防控失職瀆職等問題,中國方正出版社組織編輯了本書,共收錄有關文件法規等60余件。下一步,該社還將根據工作實際,對本書及時進行補充更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編寫組 ·中國政治 ·24.9萬字
本書從制度層面討論了南宋館閣的歷史沿革及館職設置、館職選任和召試除職狀況,呈現了南宋館閣圖書之府的重建過程與策略功效。以詳實的數據論證了南宋館閣的育才功能,揭示了館閣文人與國家科舉之諸種關系。比較分析了兩宋館閣制度的繼承因革,并揭示賡續變化的因緣契機。文學層面,重點考察了南宋館閣策論的考試要求和對策實狀,以及對社會風氣的多元觸動。論述了館閣文人個體和集體的文學活動、文化行為與南宋整個文學生態、政治生態的密切關涉。本書的研究,旨在揭示南宋館閣的建立與發展相較北宋雖缺乏從容優越的生態,但依然選拔任用了大批優秀人才,館閣的運作與發展還是可圈可點的;南宋歷史地位的奠定,一定是無法忽視館閣在內的文化政治等合力作用的結果。
成明明 ·中國政治 ·24.9萬字
針對流動人口、女性、老年人、職業培訓人員等的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學科在中國特有的專業理論與實踐領域。本書以相關社會工作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對云南省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理論建構進行整理,為國家及西部地區大力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提供參考資料,并帶動該領域的學科建設和實踐拓展。
蘭樹記 向榮 陸德泉 ·中國政治 ·2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