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權的道德維度》是一部橫跨法哲(理)學、憲法學、國際關系與國際法、道德哲學等領域的杰作。作者深入淺出地將哲學思辨與社會現實有機結合并展開說理,同時也回應了國內法與國際法的諸多理論與現實疑難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人權理論的法哲學研究。本書是反映近些年西方人權理論發展的代表性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品位與理論水準,而且語言簡練,舉例生動,從事人權理論相關研究的讀者將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美)卡爾·威爾曼 ·政治理論 ·17.2萬字
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過程中,被譽為“廣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和公共服務中心”的廣州市越秀區,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斷拓展和深化政務公開廣度、深度,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書全面總結分析了越秀區政務公開工作取得的進展,并圍繞政務服務、義務教育、食品安全、信用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應急管理、規劃和自然資源、新媒體運營等領域以及北京街、六榕街的政務公開實踐,分析了基層政務公開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圍繞基層實踐,本書著重探討了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過程中的共性問題,以期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深化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富有前瞻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方向指引和經驗借鑒。
田禾 呂艷濱 ·政治理論 ·8.8萬字
《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源遠流長,而且已經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個歷久彌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會政治哲學以契約論的形式復興就是一個明證)。書中主要討論了國家與人民、國家與法律、自由與平等、國家與社會等問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被譽為法國大革命的靈魂。在《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盧梭指出人類每向前發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闡發了盧梭的政治哲學思想,為《社會契約論》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是他整個政治學說的導言。
(法)盧梭 ·政治理論 ·14.6萬字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描述,從歷史的角度描述古典時期(古希臘、古羅馬和意大利城市共和國時期)重要思想家的政治德性論;第二部分是理論梳理,闡釋了自由與帝國、友愛與秩序、德性與教育這三個重要的共和主義政治德性議題;第三部分是比較視域,通過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比較中,來闡述共和主義公民身份、至善論等議題,并在現代框架下分析共和主義德性政治的困境與出路。
陳文娟 ·政治理論 ·18.2萬字
本書聚焦本土權利話語的傳承與揚棄。深度挖掘中國特色權利發展道路所仰賴的本土權利文化及資源,并以唯物史觀之立場對其進行科學分析與鑒別。界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第一個階段,先秦時期的人本主義權利話語;第二個階段,漢至明清時期的權利話語;第三個階段,近代權利話語。發掘浩瀚歷史文獻中豐富的民生權利思想,揭示權利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闡釋權利發展內在的經濟邏輯和歷史邏輯,為中國特色權利發展道路建構提供強有力的本土文化支撐。
范興科 ·政治理論 ·16.3萬字
《烏托邦之后:政治信仰的衰落》是施克萊出版的首部作品,是以她的博士論文為基礎,做了大量修改寫就的。這本書屬于思想史研究。施克萊站在“二戰”結束后、西方對啟蒙運動以來的歷史,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感到灰心喪氣的時候寫了這樣一本書。這本書的基本觀點是,啟蒙時代那種宏大、樂觀的政治理論已經失敗了,現在已經無法再提出這種類型的政治理論。事實上,不僅是啟蒙主流失敗了,啟蒙運動的批判者——主要是浪漫主義思潮——同樣處在一種非常沮喪衰頹的狀態,無法對時代問題作出回應。這本書對啟蒙思想、浪漫主義等重要的現代思潮作了極具洞見的診斷,奠定了施克萊對西方現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理解。
(美)朱迪絲·N.施克萊 ·政治理論 ·17.8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新中國的紀念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研究的是新中國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本書首先從理論高度,將紀念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聯系起來,分析了其形態和特征,然后詳細剖析了紀念活動對國家意識的培育、政黨認同的強化和對民族精神的傳承的促進作用。最后,本書還簡略分析了新形勢下紀念活動的幾個特點,以供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進行借鑒。本書對紀念活動的理論研究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的研究具有學術意義,對我國利用紀念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一定借鑒意義。
陳紅軍 ·政治理論 ·14.4萬字
本書開展了由外部研究向內部研究、由偏向主觀感受的研究向偏向客觀現實的實證研究,從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公共服務供給的外顯能力和內在能力三個維度,描述了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在整體上和分項要素上的主要現狀,分析了制約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討論了西部某些地方政府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個案,最后提出了加強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對策建議。上述三個維度相互交叉、相互驗證,避免了單一角度評價可能產生的片面性,加大了描述和解釋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廣度和深度。
淳于淼泠 郭春甫 金瑩 ·政治理論 ·7.9萬字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本書全面回顧了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管黨治黨的理論與實踐,從“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六個方面,深入解讀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和方針,充分展現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顯著成效。
楊鳳城 趙淑梅 張世飛 ·政治理論 ·9萬字
《浙大法律評論》是浙大法學院組織出版的專業法學研究文集,宗旨是傳播最新的浙大法學院以及海內外法律界的法學研究成果。一般每年集結一卷,本次是第四卷。
胡銘 ·政治理論 ·19.9萬字
合理劃分當代中國地級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職責,是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本書從“整體智治”,即“整體性治理”與“智慧治理”的視角出發,研究當代中國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職責劃分及其供給問題,通過文本分析和實地考察,分析我國地級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職責劃分的問題,探究其生成邏輯和運行機制,最終通過四個實踐案例,探討基于“整體智治”的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務機制構建,并從行政理念、組織結構、體制機制和數字技術手段四個方面提出我國地級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職責劃分的優化路徑。本書從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認識當代中國的城市治理問題,為破解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職責劃分的“分割化”和“碎片化”提供一種可能的新思路。
任博 ·政治理論 ·15.6萬字
《政府論》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針對英國當時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爾默所持“君權神授論”的論戰,下篇闡釋了洛克的政治思想,提出統治者的權力應來自于被統治者的同意,建立國家的唯一目的,乃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權利。該書一經出版立即引起了轟動。
約翰·洛克(John Locke) ·政治理論 ·10.7萬字
本書在比較視野下揭示遵義會議精神的歷史傳承和個性特質,展示遵義會議精神的豐富內涵。主體內容包括遵義會議精神的歷史形成及本質特征,遵義會議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內在關聯,遵義會議精神與中國革命精神、西方近代革命精神的比較等。
安明剛主編 ·政治理論 ·14.9萬字
吳鼎昌主政貴州期間,是貴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時期,實現了貴州經濟社會短暫期間跨越式發展。吳鼎昌受命主政貴州,保證貴州穩定和開發建設貴州是其施政目標所在。政治上,鞏固國民政府對貴州的控制,保證抗戰后方社會穩定,形成重慶陪都安定的戰略屏障,是吳鼎昌主政的重中之重。為了穩定貴州,吳鼎昌整頓吏治,加強縣、區、鄉以至保甲的組織建設等項帶基礎性的政治任務上,在貴州大力推行新縣政建設和保甲制度,成效顯著。經濟建設上,吳鼎昌主政的貴州省政府……
張云峰 ·政治理論 ·14.8萬字
《政制論衡》一書由北京大學政治思想研究中心“秩序與歷史”學術演講匯編而成,《政制論衡》為本叢書系列的第一輯,由8篇演講稿組成,以介紹西方政治思想為主,本書所收錄的7篇稿件,涉及民主的概念的歷史、共和理論與憲政理論、帝國觀念、共和與憲政、蘇格蘭啟蒙運動、現代政治思想的起源等。這些演講都是這個領域的國內外前沿學者所做,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是對于這個領域的較新認知與探討,對初學者、研究者都會有學術價值。
李強 張新剛 ·政治理論 ·15.1萬字
本書展示了政治人類學這片廣袤還未充分顯現魅力的原野,回顧和梳理學科奠基以來先驅者所研究的主要議題、基本理論、研究旨趣和方法,歸納和反思不同發展階段關注的重點、成果和研究范式,介紹新世紀以來政治人類學的研究動態和方向,前瞻政治人類學未來大有可為的新議題。在前人基礎上對人類學家和政治學家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論述,對族群政治的研究動態以及新世紀美國的族群政治問題,對糾紛解決的法人類學視角,網絡空間的政治權力與政治行為,逃離國家統治的群體等議題進行探索。附錄了作者在中國西南田野調查基礎上形成的政治人類學敘事。本書旨在對初涉政治人類學的青年學子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周俊華等 ·政治理論 ·18.7萬字
本著作主要以“美國國會文化中服務選區與代表國家之間的矛盾與張力”為主題,研究內容包括這種矛盾產生的根源、主要行為表現與制度基礎、歷史演變和具體案例、對美國國會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發展的影響、對美國國會政治的民眾認同的影響,以及美國國會政治未來發展方向等。
趙永紅 ·政治理論 ·17.5萬字
本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列寧主義產生和形成的基本情況、基本理論、基本精神及其現實和長遠的指導作用。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領導無產階級贏得十月革命的勝利,第一次將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開啟了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而其后崛起的蘇聯更是打破資本主義獨霸天下的政治格局,形成了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抗衡的社會主義陣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版圖。
李崇富 ·政治理論 ·5.3萬字
《周易》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元典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重儒尊經的漢代,《周易》與《詩經》《尚書》《禮》《春秋》并稱“五經”,被立為官學,構成了漢代文化的主體。易學在漢代表現為兩種形態:義理之學和象數之學。這兩種易學對漢代的政治與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重點研究易學在漢代文化重建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對漢代政治的影響。
白效詠 ·政治理論 ·18.4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法國革命恰當地把政治歸納結為這三個詞:自由、萍等、博愛、現在社會的罪惡來自這個原則與其對立面的斗爭等。
(法)皮埃爾·勒魯 ·政治理論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