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報告基于理論闡釋、實踐探索、制度支撐、國際傳播的維度,深入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總結,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新時代政治建設成果的結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要積極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撐作用,提升協商民主效能,把基層民主做實。要充分宣傳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比較優勢,更加有效應對美西方發動的政治價值觀圍攻。
張樹華 王炳權等 ·馬克思 ·7萬字
本書基于價值論的研究視域,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書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等維度分析了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論的生成,分析了以人民為中心所蘊含的以人民地位為中心的價值主體論、以人民發展為中心的價值目的論、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價值標準論、以人民事業為中心的價值功能論、以人民實踐為中心的價值實現論,闡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著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牢牢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闡明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價值實現的中介和動力源泉。
史家亮等 ·馬克思 ·18.4萬字
中央蘇區婦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婦女運動的開端,寫下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中國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中央蘇區所在地與贛閩粵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區基本重合,因此參與婦女運動的主體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客家婦女。本書從多學科的角度考察以客家婦女為主體的蘇區婦女運動,釆用史論結合的方法,通過考察蘇區婦女運動的歷史背景、理論依據、政策保障,挖掘客家婦女在革命作用下的地位之變遷等,對蘇區婦女運動實踐進行經驗總結、歷史定位與理論提升,以啟迪當下。
劉國鈺 ·馬克思 ·20萬字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這是馬克思多次引征的一句古羅馬名言,指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弱點和痛苦。馬克思當時已經是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但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普通的人,有著普通人的不完美。此書是目前可見的唯一一本通讀馬恩全集后摘選出的語錄。語錄展現的是作為青年、學生、丈夫、家長、朋友、居民、學者、長輩、思想家,總之作為普通人的馬恩。本書匯集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人生觀各個方面的名言和極為精粹的哲理性論述,分“認識自己”“人與社會”兩大部分,集納自我認識、人性與發展、人與家庭、友誼與信任、社會大觀、經濟生活、科學教育七個專題,其中大部分語錄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編著者對每一專題做了簡要導讀,對一些人物、術語做了注釋,插入了一些珍貴圖片。本書采取平視的視角,有助于我們正確地認識馬恩。由于歷史原因,他們(特別是馬克思)的形象長期被光圈環繞,需要仰視。對于新一代人來說,馬恩似乎已經相當遙遠;而老一代人,則感到對他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生活中的這兩位偉人的思想,會使新一代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的理性之光,使老一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所景仰的人。
陳力丹編著 ·馬克思 ·6.2萬字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合作主辦,屬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專業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政策、中外文化發展現狀、中國傳統文化、多領域文化問題(比如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外交、軍事等領域的文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世界文化思潮等。
程恩富 吳文新主編 ·馬克思 ·19.1萬字
深邃的歷史感與體系化的歷史觀構成黑格爾哲學獨有的特質。黑格爾深刻洞見了資本主義摧枯拉朽的內在力量,并立足時代特征對人類歷史進行整體性反思。其在歷史的本質性規定、歷史發展內在規律的抽象與概括、歷史研究方法論的建構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與超越,根植于對人類歷史實踐進程的進一步具體考察與研究,完成了西方思想史上歷史理論的一場變革。
朱正平 ·馬克思 ·13.1萬字
本書由北京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傳播基地編著。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本書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豐富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時代課題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行”。
唐立軍主編 ·馬克思 ·11萬字
本論文集分別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理論性的思考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與碩士研究生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經典文獻的水平和效果。
王國偉 孟憲生主編 ·馬克思 ·14.5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如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生態理論為指導,堅持理論和實踐、現實與未來相結合的原則或方法,結合作者近三十年的成果積累,就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建構及其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全書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中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生成的客觀依據、觀念基礎、實踐支撐,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要對地理環境的作用進行辯證理解、要確立可持續發展觀,推行可持續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規律、倡導綠色消費、矯正社會激勵機制等。
邱耕田 ·馬克思 ·15.8萬字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指以奧托·鮑威爾、麥克斯·阿德勒、魯道夫·希法亭、卡爾·倫納、弗里德里希·阿德勒為代表的奧地利社會主義傾向。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在歐洲社會主義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尋求通過政治參與獲取政治權力,從而將其主要策略融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政策中。
孟飛 ·馬克思 ·18.5萬字
馬克思人學道路是于存在論的根基處開辟的,是人學史上發生的一次“存在論斷裂”。馬克思開辟了“直面生活”的存在論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構成了人成其為人的最本原的基礎、最充足的根據、最后的原因。本書從存在論的視角切入,比較系統地闡釋了馬克思人學的存在論思想及其價值論意蘊。全書共分為十二章,分別探討了“存在論”“實體本體論”“人學新路向”“存在論的方法論意義”“人的本質”“自由個性”“共產主義思想”等與馬克思主義存在論及人學相關的問題。
陳曙光 ·馬克思 ·19.8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分期法,梳理、概括和闡發了馬克思早、中、晚期著作中的國家理論和國家治理思想,進而闡釋了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架構和重要內容,尤其是馬克思國家理論及其國家治理思想在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機制。全書從馬克思國家理論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當代中國國家治理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分析如何積極推進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劉軍 ·馬克思 ·18.5萬字
本書通過考察馬克思主義影響并作用于傳統城市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展開歷史的連貫性敘述。以揚州這一傳統城市工作實踐為案例,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傳統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特點以及經驗教訓,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內在規律,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城市實踐路徑和運行機制,為城市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推進城市思想工作創新提供經驗。
陳曉梅 ·馬克思 ·19.2萬字
本書為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論文集,主要設有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研究、世界資本主義研究等相關板塊,涵蓋了中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者的最新13篇前沿研究論文。本書整體來看,文章內容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較高,學術規范性良好,具有學術前沿性和創新性;政治站位正確,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政治導向問題。總體上看,此書稿內容豐富扎實,是一部質量較高的學術作品。
程恩富 楊云霞主編 ·馬克思 ·19.1萬字
本書為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論文集,主要設有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研究、世界資本主義研究等相關板塊,涵蓋了中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者的最新13篇前沿研究論文。本書整體來看,文章內容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較高,學術規范性良好,具有學術前沿性和創新性;政治站位正確,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政治導向問題。總體上看,此書稿內容豐富扎實,是一部質量較高的的學術作品。
程恩富 楊云霞主編 ·馬克思 ·18.2萬字
本書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地理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等在研究空間生成具體規律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國內外城市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等具體案例動力機制的分析,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理論形態,從一個側面展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說與空間理論中國化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并嘗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全書包括五章內容,即第一章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現狀評述,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構成,第四章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第五章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的現實經驗分析。
王偉 ·馬克思 ·17.3萬字
本書以《資本論》及其手稿為主要研究文本,力圖準確完整把握馬克思的“資本”“生產力”概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語境中將宏觀、抽象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微觀化、具體化。本書嘗試打破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學科壁壘,實現三者的視域融通。通過研究資本、生產力的內涵實質,資本與生產力的關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理論研究以及新時代共同富裕理論體系構建奠定思想基礎、提供學理支撐。
項榮建 ·馬克思 ·15萬字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和分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卻是恩格斯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唯物辯證法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然辯證法》的誕生標志著舊自然觀的終結,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首次全面論述了自然界的辯證法,探討了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從而引起了自然觀的偉大變革。辯證思維作為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學思維方法的精華所在,是中國共產黨人攻堅克難不斷取得各項事業成功的銳利武器。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中蘊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生態文明思想,這為我們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提供了理論支撐。恩格斯的科技觀揭示了科技的生產力本質以及科技創新是生產力發展與變革的決定力量,指出了社會需求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強調了理論思維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導作用,這為我國當前推進科技創新、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論支持。
董振華 ·馬克思 ·5.8萬字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總的導言”,文字簡短,但內涵豐富,特別在方法論上。普遍認為,《導言》在馬克思經濟學體系中的地位可以與《資本論》相媲美!正是借于《導言》和《大綱》,《資本論》才得以完成它的創作。《導言》很好詳細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會生產過程的內在聯系和客觀關系,本書從寫作背景、政治經濟學對象與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總體及方法探索這三個維度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導言》在當代的理論價值與歷史意義,對于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韓喜平 ·馬克思 ·5萬字
《哲學的貧困》是一部論戰性著作,充滿著批判性和革命性。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一部批判的、革命的歷史,也正是通過對種種謬誤、歪曲、詆毀和攻擊的批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才得到更充分的彰顯,馬克思主義得到更廣泛的發展和更深入的傳播,成為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思想理論武器。對此,學習《哲學的貧困》,不僅要學習文本中關于唯物史觀、唯物辯證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也要學習文本本身所蘊含的批判性方法。本書回歸到馬克思寫作《哲學的貧困》的語境之中,并立足新時代對經典著作進行研究和闡釋,期冀能夠推動經典著作的宣傳和普及,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億萬人民所了解和接受,成為億萬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燕連福 ·馬克思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