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基因機器》中,獲獎記者邦妮·羅徹曼以故事形式、情真意切地深入探究了以上這些熱點難題。她從攜帶者篩查到基因組測序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前、產后測試出發,引導我們認識了基因技術是如何影響醫藥研究、生物倫理、醫療保健以及塑造家庭的因素的,同時敏銳地全方位探討了在基因組測序和干預時代,分享和解讀個體基因信息對醫療、生育以及社會結構的影響。本書是其摘要總結,為你快速梳理原書脈絡,掌握關鍵內容。
利民·鄧 ·生物科學 ·1.9萬字
可裝裱的中國博物藝術》包含32幅原作復刻版畫作和一本精美的圖書,如同為讀者舉辦了一場“18世紀至19世紀中國博物藝術展覽”,書中不僅讓讀者欣賞到了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的珍貴藝術繪畫藏品,而且還為讀者講述了:那個時期身處中國的歐洲人、歐洲對中國的科學興趣在其博物學中的重要地位、藝術中的博物學、身處中國的博物學家等精彩內容。
(英)朱迪斯·瑪吉 ·生物科學 ·1.7萬字
本套書是立足培養孩子們在科技、發明、軍事、文學、航天等多個專業領域的興趣,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科普讀物,從各個職業出發,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和夢想的職業中學習到各種小故事和小知識。挖掘各種各樣的職業歷史故事和奇聞軼事,避開教科書般的枯躁理論灌輸,文字淺顯,內容豐富,配以活潑可愛的畫風、版式,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紙上魔方編著 ·生物科學 ·3.1萬字
《寧夏羅山苔蘚與真菌圖譜》是作者們經過五年多的辛勤工作,拍攝了大量原色圖片,采集了大量的苔蘚和真菌標本,共鑒定出苔蘚16科25屬36種,真菌30科43屬74種。圖文并茂展示形態特征,并對識別要點、食用價值、藥用功效進行了文字描述。《寧夏羅山苔蘚與真菌圖譜》的出版為羅山的苔蘚和大型真菌科學研究、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基礎資料。
李小偉 李濤 朱學泰主編 ·生物科學 ·3.8萬字
實驗前該準備哪些試劑?怎么配制實驗試劑?實驗前該準備哪些儀器?怎么培養海馬神經元?怎么觀察神經元的形態學?怎么鑒定神經元?怎么培養小鼠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怎么培養神經干細胞?怎么培養原代神經膠質細胞?怎么測定小膠質細胞趨化、遷移、吞噬功能?怎么測試實驗動物的學習和記憶?怎么檢測基因芯片?怎么做神經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熒光染色?怎么應用ImageJ神經生物分析軟件、GraphPadPrism6.0軟件、SPSS軟件?……本書圖文結合予一一介紹。實驗流程嚴格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立老化研究所(NIA)的標準、規范執行。內容實用,具有可操作性。本書適合從事神經病學研究的人員,如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醫師、研究生、醫學院校基礎研究人員,特別適合初學者閱讀參考。
潘曉東 ·生物科學 ·14萬字
近年來我浙江省從歷年審定通過品種中篩選一批品質、抗性、產量協調,符合綠色發展需要、生產中表現優異、發展潛力較大的品種作為全省主導品種,并通過浙江省農業廳予以公布,用于指導全省農業生產。同時這些品種也代表了浙江省當前農作物育種水平。本書將2017年篩選發布的品種特征特性、栽培要點和適宜種植區域等內容予以匯編出版,以供有關人員參考。
施俊生 ·生物科學 ·4.9萬字
細菌無處不在,與我們共棲共生,學會如何與它們相處幾乎貫穿了人類全部社會發展進程。本書以細菌為主題,顛覆了以往人們對細菌的固有認知,全面介紹了細菌的特性、細菌美麗的顏色、細菌中萬能的模式生物——大腸桿菌,以及瓊脂等。本書將帶領讀者了解科學家在拓展知識邊界的同時如何改變人類發展的進程,看細菌如何在修復藝術品中大顯身手,探索細菌在新領域的應用與拓展,走進危險又美麗的微生物世界,從一種獨特的視角了解它們無盡的可能性。
as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生物科學 ·4.6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在熊蜂生物學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論文,對熊蜂的分類、生理及環境因子3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闡述。本書可供從事蜜蜂研究和生產的相關人員參考,同時可供中小型蜂產品加工廠技術人員、蜂產品自營店店主、蜂農和養蜂愛好者參考。
吳杰 李繼蓮等著 ·生物科學 ·10.8萬字
《天目山動物志》為首次摸清天目山動物資源家底的一項系統工程,是反映天目山動物分類區系研究工作成果的系列專著。本工程由天目山管理局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多專家參與。本工程明晰了天目山動物本底資源現狀,詳細記錄了野生動物在自然保護區的種類和分布現狀等情況,更新了天目山動物資源數據庫,提升了資源保護的科技支撐力度。
吳鴻 王義平 楊星科 楊淑貞 ·生物科學 ·30.7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我國南海諸島種類繁多、生態類型多樣化的海洋生物知識,包括我國獨有的珊湖礁魚類、貝類、棘皮動物、爬行動物等奇趣生物,文圖配合,內容豐富,以期使讀者熱愛我國南海諸島,了解海洋生物,熱愛自然,探索科學奧秘。
宋盛憲 翁雄 林黑著等編著 ·生物科學 ·5.5萬字
“干知坤作”,揭示了中華民族古老的生態人文時空。在這一人文時空里,“時間”表達的是自然萬物的生滅排列,“空間”表達的是自然萬物的生滅范圍。作者通過對“時空”內涵與外延的闡釋,表達了一種生態自我范式的人生觀,亦即一種適然主義人生觀,它既強調生物圈之間的內嵌性,承認自然萬物都有自身的存在價值,都是自然界不可缺失的一分子,同時又尊重界限和承認差異。這種關系性自我概念構思了一種新型、和諧而合理的人文時空,其間人的生存范式是適然性的——人活在上帝與牛頓之間。
李德臻 ·生物科學 ·28.5萬字
本書共配有198種鳥類的生境照片198幅。并首次描述了六盤山鳥類組成狀況和分布情況,是研究六盤山鳥類的基礎資料。六盤山鳥類資源豐富,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多年來的監測調查中,共觀察記錄到鳥類17目47科198種,其中還記錄到寧夏鳥類新紀錄1種。
王雙貴 宋森 袁海龍 ·生物科學 ·7.4萬字
本書通過系統闡述生物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及發展前景,引領讀者深入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魅力。首先,本書從結構功能觀、物質能量觀、穩態平衡觀到進化適應觀,逐一揭示了生命現象背后的統一性與復雜性,展現了生物學如何以獨特視角理解世界。其次,書中介紹了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邏輯與非邏輯思考方式,以及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幫助讀者理解科學家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書中展望了生物學的未來發展與就業前景,鼓勵讀者在生命科學的新紀元中探索無限可能,為生物學的繁榮貢獻力量。本書適合中學生和對生物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和淵 ·生物科學 ·8.3萬字
本書是對野生動物和人類沖突的調查。對亂穿馬路的駝鹿該怎么辦?一只熊被抓到擅闖民宅該怎么辦?正如《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瑪麗·羅琦所發現的那樣,這些天來,答案最好的不是在法理學中,而是在科學中: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的奇特科學,這是人類行為與野生動物生物學的交叉點。致命的豹子、狂暴的大象、被飛機擊落的鳥,甚至是殺人樹,這是一個不斷擴大的沖突區域,羅琦挖掘了大量的奇特的故事,旨在提醒人類,在不斷擴大人類居住地的同時,應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瑪麗·羅琦,在這本書里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相遇的變幻莫測的世界展開一項不可抗拒的調查。
(美)瑪麗·羅琦 ·生物科學 ·16.9萬字
本書主要在介紹生姜的生物學特性、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基礎上,對生姜的栽培與生產、貯藏、中藥特性、臨床應用以及產品開發與利用展開系統論述,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生姜資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更為生姜產品研發人員提供了較全面的專業性指導。
姜程曦 耿國河 徐紅珍 ·生物科學 ·7.9萬字
對于人性的本質,丹尼爾·夏克特對人性的本質充滿著敏銳而詩意的洞察。在這本內容既嚴肅深沉又不失輕快的著作中,他對當前記憶研究的成果做了富有力量和原創的綜述,引發了人們對于記憶力脆弱性質的深刻共鳴。《探尋記憶的蹤跡》一書細致地探討了記憶的每一個方面:疾病如何弱化甚至抹除各種形式的記憶;內隱記憶如何在遠離意識的水平之下讓我們有某些所感、所言和所行;記憶如何通過文化和藝術的作用得到傳播和轉化;記憶(以及我們自身)如何通過經驗得以建構,并在一生中持續重建。
(美)丹尼爾·夏克特 ·生物科學 ·26.8萬字
《南方草木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區系植物志,比西方植物學專著要早一千多年。書中記敘的大都是產于嶺南或越南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每種植物的記載詳略不一,各有側重,一般是介紹其形態、生態、性味、功能、產地和有關的歷史掌故。《南方草木狀》對我國植物史、農學史以至嶺南地方史和越南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有參考價值,故有“研究栽培植物史的知識寶庫”之稱。《南方草木狀》綱目分明,條分縷析。它在形式上分條敘述,但內容各異,互不牽連,可以獨立成篇。嵇含在軍旅中每到一處就悉心諮訪當地風土習俗,將別人講述的嶺南一帶的奇花異草,巨木修竹,筆記下來,整理、編輯而成。著作問世后,客觀上推動了當時筆記文學的發展。作者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性和人們的認識規律,有層次地把敘述和議論交替進行,不僅使讀者對此樹的形態、用途有所了解,也領會到其中包含的哲理。
嵇含 ·生物科學 ·6938字
本書結合傳統計量檢測技術和物聯網及在線檢測技術,系統地敘述了各類生物質檢測指標和常用的檢測方法,以及現有的成熟檢測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計量檢測手段和新的技術也將不斷涌現,甚至是對行業的革命性的的改變。但目前階段,確實需要生物質計量檢測基礎相關的較為綜合的教材。本書的產生,可以為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者提供必備的手段和知識積累,為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為行業跨界和學科交叉提供便捷。
王會 ·生物科學 ·20.2萬字
本書介紹了昆蟲本體利用、昆蟲行為利用、昆蟲產物利用、昆蟲活性物質利用、昆蟲的基因資源及其利用、資源昆蟲大量飼養方法與技術、昆蟲產品的功能評價等內容。
雷朝亮 ·生物科學 ·29.6萬字
本書由全國唯一“國家犬類實驗動物資源庫”牽頭,聯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國內權威實驗用Beagle犬研究單位編著,是國內首部從基礎背景數據、組織與病理、生產繁育、質量控制、疾病治療與應用等全方位闡述實驗用Beagle犬的全書。實驗用Beagle犬是WHO推薦的唯一實驗用犬,是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的重要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與展示,有利于加深生產與科研人員對實驗Beagle犬的認識,并對我國整體實驗用Beagle犬的繁育、質量及挖掘利用等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倪慶純 賀爭鳴主編 ·生物科學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