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青海省草地資源概況、主要草地類型和動植物資源、草地主要生態功能、草原文化、生態旅游等方面,完整、系統地介紹了青海省草原近年來的發展,對完善草原資源生態、生產、文化和休閑娛樂功能及保護和挖掘草原資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可供草原生態學、環境科學、草原經營管理學和旅游專業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草原經營管理和環保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干部參考。
范月君 楊予海 趙得萍 暢喜云等 ·生物科學 ·13.9萬字
摩爾根的《基因論》,為生物學實現新的理論綜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但推動了細胞學的發展,還將生物學研究從細胞水平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基因論》的出版問世,使得遺傳學向生物學的其他學科滲透成為大趨勢。
(美)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生物科學 ·15.2萬字
這是一本昆蟲學入門科普書。作者基于自己長期的昆蟲專業學習和野外觀察,結合拍攝的昆蟲高清圖片,為我們全面系統梳理了昆蟲的分類知識,昆蟲的形態,昆蟲的觀察、攝影和飼養方法。本書帶領那些喜愛昆蟲的小讀者們,亦或是有一定昆蟲學基礎的昆蟲愛好者們領略昆蟲之美。汪闐,地球記憶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昆蟲學研究者,野生動物生態攝影和保護工作者,自然博物科普工作者。擔任北京自然博物館外聘教師,北京四中等多家中小學外聘科學指導教師。主要研究類群為中國蜻蜓目昆蟲,著有《北京蜻蜓生態鑒別手冊》等科普圖書。
汪闐 ·生物科學 ·17萬字
本書是房龍的成名作,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寫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歷史巨著。在書中,作者保持了一貫的輕松平易的風格,從人性的角度來描述歷史,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艱深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揭示人類的智慧。由人類的起源講起,房龍在本書中講述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源起、希臘與羅馬時代的輝煌,沿著宗教興起的線索講述到中世紀社會的發展和演變,從城市的興起、文藝復興講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國的革命,一直到近代,為讀者展示了人類歷史的浩蕩長卷。書中有宏大而流暢的“大歷史”敘述,也有微妙精彩的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細節描寫,因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把這本書當做最好的通史類入門書。
房龍 ·生物科學 ·10.3萬字
本書以筆者前期研究為基礎,系統闡述了鐵營養與缺乏、鐵營養強化措施和鐵生物有效性評價等內容,并利用當前國內外廣泛認可的腸道細胞模型對大部分鐵強化劑和主要食物鐵源進行了生物有效性評價。本書對當前鐵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并對指導人們合理選擇鐵補充形式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何萬領 李曉麗 ·生物科學 ·10萬字
本著作由2014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資金、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360603)共同資助出版。著作從藥材的種質資源分布與生理學特征、人工栽培與田間規范化種植、藥物活性成分檢測提取與分離鑒定、生物活性與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與產業化開發等多個方面對生長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黃土高原秦嶺東南部,兩年或多年生草本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做了一系列全面、深入及系統的論述。將為我國西北地區特色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進一步研究與利用,提供系統的參考。書中絕大部分內容是作者及課題組多年來在紅茂草藥物研究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參考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在紅茂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及論文,全書分為五篇十四章內容。在編撰過程中,得到了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余四九教授和蘭州大學王勤教授的悉心指導,序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師彥平研究員撰寫,甘肅農業大學趙海福碩士參與了本著作部分章節的編寫及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筆者水平的局限,在編撰過程中難免出現疏漏及不足,敬請批評指正。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生物科學 ·34.7萬字
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收錄我國野生及栽培的藥用植物共200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型),主要從植物資源利用的角度,介紹了每種植物的中文名、別名、拉丁名、形態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種類還有附方。為了安全起見,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標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樣,提醒讀者慎用。本書可供藥物研究、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及科普等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葉華谷 易思榮 黃婭 曾飛燕 ·生物科學 ·9.6萬字
《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以滇東南地區特色花卉——硬葉兜蘭的資源保護為目的,翔實地記錄了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的歷史和資源分布現狀,并調查了該地區少數民族對其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從保護生物學的角度開展了硬葉兜蘭群落樣方清查,分析其分布群落特點。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種群的保護開展了不同區域種群表型和DNA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的分析,結合當前國內外蘭科植物的保護現狀,對當前該地區人為干擾對該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影響進行初步評估。全書由兜蘭資源組成、硬葉兜蘭的葉解剖形態和花形態、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分布與生境、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遺傳變異、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護、蘭的植物文化和開發利用幾部分組成。《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可作為高等院校園藝、園林、林學、農學、植物保護、植物學等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管理、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李宗艷 郭榮 ·生物科學 ·9.3萬字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是北方植物多樣性遷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是北京和外地部分專業院校以及中小學校的定點實習或學習單位,被首批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淀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同時是北京市和海淀區旅游局的定點旅游單位。本書從植物學實習參考書和普通游客游園指導書的角度出發進行編排,收錄植物園各個科屬的500余種主要植物圖片和相關特征描述。本書作者力量雄厚,內容方面準確權威,圖片清晰。由于主要針對教學實習編排,實用指導性強,將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及植物專業學生及植物愛好者的必備參考書,在植物園普通游客中也會有很好的市場。
王英偉 ·生物科學 ·11.4萬字
你知道哪種恐龍長著鸚鵡嘴嗎?哪種恐龍戴著漂亮的頭冠?什么恐龍的蛋最大?什么恐龍的腦袋最硬?……讓我們翻開沐之主編的《恐龍百科全書》,一起進入神秘的恐龍王國吧!本書既縱向介紹了不同時期恐龍的生活狀況,也橫向介紹了每個時期存在的不同恐龍;既有分門別類地對恐龍不同科屬的介紹,也有對某一恐龍成員的詳細描繪。書中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向人們展示了神秘的恐龍世界,系統講解形形色色的恐龍,以及恐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羅萬象,信息海量,你最想知道的、最想看到的還有意想不到的所有關于恐龍的內容,盡在其中!
沐之 ·生物科學 ·4.5萬字
本書利用在國家植物園觀測獲得的100余種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觀測資料,編制了涵蓋114種1130個物候現象的植物物候日歷,劃分了國家植物園的12個物候季節,闡述了各季節內的植物形態、色彩和韻律美特征,并進行了植物物候現象發生日期的模擬與預測研究,兼顧學術性和科學普及性,可作為植物物候探索、觀察與賞析的指南。
陳效逑 ·生物科學 ·9萬字
本書是一部濕地植物對重金屬轉運機制的研究著作,論著以鄱陽湖濕地植物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鄱陽湖濕地植物的根表鐵膜;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對鐵膜形成及解析的影響;探討了植物根表鐵膜的動態變化特征;采用SEM-EDX和XRD來分析植物根表鐵膜的形成。研究論證顯示濕地植物根表鐵膜的研究對污染物的消減及調控有著重要的生態環境意義。
劉春英 ·生物科學 ·7.7萬字
《尋覓自然》收錄了愛德華·威爾遜富有開創性的12個短篇文章,闡述了他一生中一直在積極探索的主題。涉及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領域,以及荒野和人性的緊密相連。“動物天性,人類天性”講述了從蛇到鯊魚再到螞蟻的社會性,探問了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對蛇普遍厭惡的情緒是如何以及因何進化出來的。“自然的模式”探究了社會生物學的基礎,拷問社會行為具有什么基本的遺傳基礎,以及這對人類物種未來意味著什么。“自然的豐裕”贊美了生物多樣性,并解釋其對人類持續存在的至關重要性。《尋覓自然》是對20世紀至為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一生研究主題的綜述式介紹。藝術家勞拉·索思沃思為這本書獻上了富有想象力的插圖,這將是值得摯愛自然的人品讀的書。
(美)愛德華·威爾遜 ·生物科學 ·7.2萬字
該書是河北大學動物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與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于2015—2016年合作完成的科考項目成果,是迄今為止對該地區昆蟲本底資源較為完整和系統的記錄。全書內容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包括塞罕壩自然概況、昆蟲研究背景、昆蟲種類多樣性組成與分布、昆蟲資源類型與保護利用等;各論部分按分類系統編排,包括塞罕壩六足動物亞門4綱23目134科654屬956種(亞種),列出相關標本的信息、分布、取食對象等。文后附昆蟲整體照片62版、參考文獻及中文名稱和拉丁文名稱索引。
任國棟等主編 ·生物科學 ·31.2萬字
本書以“重基礎、內容新”為指導思想,從分子遺傳學的概念、術語及研究進展出發,系統介紹和分析了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本書包含了分子遺傳學領域的多個方面,全書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分子遺傳學引論、基因的分子結構、DNA的復制與基因表達、基因表達的調控、突變與DNA修復、分子遺傳學進展。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著作。
孫睿 ·生物科學 ·11.7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目的和要求、準備與組織,藥用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常見藥用植物簡介,并附實地拍攝高清常見藥用植物彩圖及被子植物重要科主要特征簡表。本書共收錄的常見藥用植物涉及79個科、100多屬,包括藻類植物門、菌類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門共173種。其中每種藥用植物都有詳細介紹,包括拉丁學名、科屬、植物形態、藥用部位、藥用價值及拍攝地。附錄中與之對應的高清彩圖均為實地拍攝,更有利于使用者了解植物的生長環境和野外識別。本書可作為醫藥專業野外實習參考用書,也可為園藝、農林、生物專業人士以及廣大中草藥愛好者野外辨識所用。
李君玲主編 ·生物科學 ·5.7萬字
天堂鳥華美的羽飾曾給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歷史上曾有大量的天堂鳥被捕殺出口到歐美。現在這樣大宗的貿易已經被禁止,天堂鳥也受到分布國家法律和相關國際公約的保護,但人為原因導致的棲息地喪失和退化、流浪貓等人為引入的外來物種、偷獵和氣候變化等因素仍在威脅著很多天堂樂鳥的生存。古爾德因撰寫和出版了大量繪有精美天堂插圖的的書籍而聞名。本書優選數十張圖片,圖文結合,展示了這類最為珍貴的鳥類——天堂鳥的迷人特質。其中許多已經絕跡,有很高的出版價值和鑒賞價值。
(法)弗朗索瓦·勒瓦揚 (英)約翰·古爾德 (英)阿爾弗雷德·華萊士 ·生物科學 ·5.9萬字
“巡山報告”是王立銘教授一個宏大的科學寫作計劃,他計劃用30年的時間,持續觀察和分析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的最新進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書。2020年、2021年已經出版《基因編輯嬰兒:歷史與小丑》《我們如何理解一種全新疾病》。《現代中國人從哪里來》是本系列叢書的第三本。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兩個重要問題:現代中國人從哪里來、AlphaFold2在蛋白質結構預測大賽中取得的驚人突破。第二部分,王立銘教授對25項生命科學研究進行了解析,包括腦機接口新進展、抗衰藥物NMN的人體臨床試驗、肥胖癥新藥、針灸抗炎的神經生物學基礎、1型糖尿病的干細胞療法等等。
王立銘 ·生物科學 ·9.1萬字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并不孤獨,但是我們總是把自己凌駕于其他生命之上,認為它們低人一等。于是,我們利用演化的優勢不斷獵殺野生動物,擠壓它們的棲息地。今天地球上很多物種面臨著瀕危和極度瀕危的境地,甚至已經永久地消失了。BBC聯合美國電視臺和法國電視臺經過4年辛苦的拍攝和制作,于2019年推出了系列紀錄片《王朝》。本書是在此基礎上編寫而形成的,詳細介紹了非洲馬賽馬拉的沼澤獅群、塞內加爾的黑猩猩族群、馬納普爾斯的雜色狼家族、南極的帝企鵝以及印度班達迦的老虎5個動物家族的生活,使我們得以窺見野生族群充滿溫情而又殘酷血腥的復雜的社會生活。生存永遠是動物世界演化的動力,而強大的動物王朝是它們生存的基礎,能讓它們擁有大片領地,保證它們賴以存活的狩獵場能世代相傳。讓我們打開這本書,再次走進地球上最迷人的動物世界。
(英)斯蒂芬·莫斯 ·生物科學 ·9.5萬字
本書稿圖文并茂地記錄寧夏回族自治區草甸草原常見植物44科、127屬、214種,按恩格勒被子植物分類系統編排。包含植物的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形態特征、分布及生態原色照片等詳細信息,最后附有這些常見植物的中文筆畫索引和拉丁文學名索引,方便讀者檢索。
趙勇 黃文廣主編 ·生物科學 ·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