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物種起源》一書中,作者達爾文重點闡述和論證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漸演變而來的進化論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將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顛覆了自然歷史的基礎學說。《物種起源》不僅使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也讓人們知道生命和物種來源于大自然。同時,《物種起源》為社會哲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獨特的思維空間,為現代生物科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英)查爾斯·達爾文 ·生物科學 ·33.5萬字
人與動物不同,毋庸置疑。我們與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異,終究導致了人獸殊途。然而,人是一種動物,也毋庸置疑。人類還有超過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從基因科學的層面來看,人類就是“第三種黑猩猩”。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類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樣子,才幾萬年的歷史。若以自然史的時間軸來檢視,這不過須臾一瞬。那么,這種演化是如何發生的?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哪些關鍵因素起了作用?賈雷德·戴蒙德從多個方面討論了上述問題。作為一個生理學家,他諳熟于人類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理基礎,人類才得以演化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這是我們成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敘述沒有止步于對生理層面的解釋,而是將眼光延伸到人類多層面的文化表現和社會發展。我們擁有語言、藝術、文明,自詡“萬物靈長”,但人性光輝的另一面也充滿陰暗糾葛——擁有多元文化,發展先進科技,創造燦爛藝術的是人;嗜毒成癮、仇殺外族、滅絕物種、破壞環境的也是人。當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貫穿科學與人文,追溯人類的本原,印證人從動物界興起的足跡,也許將重塑我們對人何以為人的認知,認清人之本性。人類的未來或許正根系于此。
(美)賈雷德·戴蒙德 ·生物科學 ·27.7萬字
《奇妙的生命》這個書名表達了作者的雙重驚奇——生物自身的美麗和因它們而起的新生命觀。伯吉斯頁巖里軟體動物化石那奇異而美妙的生命群像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后的全新世界,是對整個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新解讀,同時還將歷史的偶然性這一重大主題與科學緊密結合在了一起,證明了歷史上明顯微不足道的事情具有可怕的力量。它終向我們揭示:生命的歷史只是偶然性的產物。作為一名世界的生物學家,作者展示了達爾文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對它進行了理性、辯證的解釋和批判。古爾德幽默的文風與嚴密的科學邏輯相得益彰。本書英文版剛出版即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和英國隆普蘭克獎,在自然科學類圖上排行榜位居首位,成為全球超過一百萬冊的五星級書。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26.3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最常見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300種魚,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了魚的歷史、分類、習性、繁衍等,引領讀者進入五花八門的魚類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并以獨特而多元的視角啟迪讀者的思維。
王嘉編著 ·生物科學 ·36.9萬字
藥用植物親緣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療效(藥理活性及傳統療效)間的相關性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中藥資源和植物藥資源研發的基礎工具。本書在藥用親緣學框架下,以植物類群和物種的遺傳親緣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代表性藥用族屬的植物化學、化學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發育關系,以及上述各方面與植物藥藥代動力學/藥效的關聯。在藥用親緣學的知識譜系中,增加了藥用基因組親緣學新概念。本書系統梳理藥用親緣學的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的進化,對研究范式轉換提出了初步見解。本書可供藥用植物、中藥資源、生藥學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發人員和相關決策部門參考,也可供上述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
郝大程 肖培根 ·生物科學 ·21.5萬字
本書介紹了昆蟲本體利用、昆蟲行為利用、昆蟲產物利用、昆蟲活性物質利用、昆蟲的基因資源及其利用、資源昆蟲大量飼養方法與技術、昆蟲產品的功能評價等內容。
雷朝亮 ·生物科學 ·29.6萬字
共3卷,對杭州市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編寫杭州市區的地方植物志,為該地的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反映最新的植物分類研究成果;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杭州植物園 ·生物科學 ·33.9萬字
對于人性的本質,丹尼爾·夏克特對人性的本質充滿著敏銳而詩意的洞察。在這本內容既嚴肅深沉又不失輕快的著作中,他對當前記憶研究的成果做了富有力量和原創的綜述,引發了人們對于記憶力脆弱性質的深刻共鳴。《探尋記憶的蹤跡》一書細致地探討了記憶的每一個方面:疾病如何弱化甚至抹除各種形式的記憶;內隱記憶如何在遠離意識的水平之下讓我們有某些所感、所言和所行;記憶如何通過文化和藝術的作用得到傳播和轉化;記憶(以及我們自身)如何通過經驗得以建構,并在一生中持續重建。
(美)丹尼爾·夏克特 ·生物科學 ·26.8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常見的、有代表性的300種樹,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了樹的演化歷史、分類、習性等,引領讀者進入蔚為奇觀的樹的世界,深度解讀了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并以獨特的視角啟迪讀者的思維。
付改蘭編著 ·生物科學 ·31.8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最常見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80種昆蟲,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的演繹,詳盡介紹了昆蟲的歷史、分類、習性、繁衍等,引領讀者進入洋洋大觀的昆蟲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激發讀者的探索新知。
黃威編著 ·生物科學 ·37.5萬字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論述生物進化論的重要著作。在本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即現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專門創造的,而是因生物進化產生的。這種規律有跡可循,它們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達爾文的此番言論推翻了以往物種不變論的形而上學的觀點,在整個生物學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41.1萬字
本書收載北京地區自然分布的“野花”(被子植物中的蟲媒植物為主,兼顧風媒花中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種類)88科462種,按照植物分類系統(哈欽松系統)科的位置排列,以實地拍攝的顯示花形態的原色照片為主,適當兼顧莖、葉和果實形態及生態環境,每種植物均輔以三五百字的文字說明。說明包括中文通用名、拉丁文學名、中文異名、所在科屬名稱、形態特征、花期、自然分布和生境、主要用途、照片拍攝時間和地點;如果模式種產地在北京或相關地區的或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的種類,則予以特別說明;對于有毒植物,特別提醒讀者注意。對于一些重要屬的信息,將在種類介紹外做簡單介紹,附于文后;對于一些博物學知識點做補充閱讀簡單介紹。書中還有主要科識別特征介紹、北京野花主要定名人(發現人)、部分拉丁學名釋義等內容,以幫助讀者獲得更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北京野花的認知過程更完美。
楊斧 楊菁 ·生物科學 ·21.1萬字
每個人都有一次生命,以及一顆大腦,伴隨我們度過整個一生。而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目標,歸根結底都要從改變大腦開始。我們雖然有自然的改變機制,但它的局限性令人失望。除了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神經科學到底能不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和技術,讓我們改變大腦好消息是,連接組學帶來了希望。作為連接組學的主要倡導者,普林斯頓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承現峻認為,連接組其實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經歷共同塑造的。連接組理論相信,我們的連接組可以由我們的行為與思維來塑造。換言之,我們能夠通過影響大腦的連接結構,來塑造我們的大腦。在本書中,承現峻以生動的筆觸介紹了連接組學、連接主義、基因對連接組的影響、如何找到連接組,以及如何利用關于連接組的一切發現去改造連接組。這些內容回答了,我們為何與眾不同。同時,它們將幫我們改善自己的記憶、擺脫大腦疾病的困擾,甚至將一些科學幻想變成現實。
(美)承現峻 ·生物科學 ·22.3萬字
在這古老與嶄新之間,這本書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給出一個其他科學讀物都不曾給出的完整回答,這個回答不再是面對海洋與星空的浪漫暢想,而要從無機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氫氣開始,一步一步地討論活躍的有機物要如何產生,遺傳基因和新陳代謝要如何建立,直到第一個細胞出現并成熟,獲得獨立生存的能力。我們不能從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獲得一個完整的答案,而必須調查生命科學的眾多領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對每個子問題的回答,再設法像拼拼圖一樣,把這些局部的回答組織成一個完整的回答。40億年前那個誕生了生命的環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經驗——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觀的。那是一個萬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計,分子間的電磁作用卻強大得不可抗拒,物質的運動充滿了隨機性,在不可測量的瞬間里飄忽閃現的詭異世界。要理解它,我們就會不可避免地接觸許多陌生的知識,尤其是要接觸許多化學的術語,這或許會讓有些讀者感到厭煩與抵觸,但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們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學反應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卻不想接觸化學,這與修建空中樓閣是同一種不可能的貪婪。
劉大可 ·生物科學 ·34.7萬字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會各界引發了重大爭議。本書為40周年精裝增訂版,在30周年版的基礎上,新增道金斯對于這些爭議的回應,共計6萬余字,主要探討了人們在基因決定論、基因選擇論,以及基因適應性上存在的普遍誤解,進而從基因的視角正確理解生命及其意義,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對于“自私的基因”的經典論述,形成這本特別的“延伸的”40周年精裝增訂版《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40周年平裝增訂版已于2018年11月推出,此為精裝增訂版,封面設計元素源于平裝版的封面插畫,這一富有想象力的插畫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戴斯蒙德·莫里斯特別為英文版的《自私的基因》而繪制。精裝增訂版封面也取用了畫中的重要元素并進行重構,讓這部經典作品再次煥發生機,這也是本書的核心主題——基因——這個象征性意象賦予和傳達的。
(英)理查德·道金斯 ·生物科學 ·34.8萬字
本書誠實但又不失風趣地記錄了作為人類學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麥隆多瓦悠人村落兩次進行田野工作的經歷,將人類學家如何克服乏味、災難、生病與敵意的真實田野生活拍案叫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人類學研究報告,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類學筆記,透過幽默的筆調,讀者看到了人類學者如何與研究對象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如何調整他的學術成見,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瑣事如何影響后來研究結果、研究的盲點與反思。因此不管是嚴肅的讀者、無聊地只想打發時間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異國情調而蠢蠢欲動的旅人,巴利這本書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英)奈吉爾·巴利 ·生物科學 ·20.4萬字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一版。程紅曾是我的研究生,畢業后長期在動物形態學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到國外研修。《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二版是在她的倡議并作了大量前期工作才得以啟動的。另外,她接替我講授本課的多年經驗和收集的同學反饋意見,都為《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的修訂作了鋪墊。《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新增加了第三作者姚錦仙,她對第三章脊椎動物的胚胎發生和發育以及第十五章內分泌系統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并為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增加了人類骨骼肌肉的特點以及與生物力學相關的內容。《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統稿工作由姚錦仙負責。此外,她在為第二版的立項申請、與責任編輯的聯系、補充文獻資料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楊安峰 ·生物科學 ·23.4萬字
本書從腸道微生物群的角度,重點探討疾病發生中的菌群調控機制及潛在的干預方法,系統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并闡釋了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的交互作用機制。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從第一章至第六章,概述了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歷程及細菌代謝分子機制,介紹了相關的檢測技術、動物模型和疾病防治策略。各論從第七章至第十八章,介紹了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胃、腸、肺、肝、腦、腎、胰、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系統不同生理部位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另外,第十八章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的關系,為本書的特色之一。本書論述嚴謹、內容詳實、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可為腸道微生物群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亦可拓展生物醫學背景讀者的認知維度。
劉洪濤主編 ·生物科學 ·46.6萬字
這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又一本經典之作。本書是正宗的演化論入門書,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本身的絕佳讀本。作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之后,以“生物適應的起源”為核心,用穩健的文筆,詳細闡釋了生物適應是任何演化理論家不可回避的問題,而天擇說是唯一可信的理論。一些學者提出了足以替代天擇說的理論,或者認為天擇說無足輕重,都過不了解釋生物適應這一關。突變和自然選擇是道金斯解釋生命變化的兩個基本概念。無論是對演化論有興趣的朋友,還是持批判觀點的人,本書都是最好的起點。本書是英語世界最流行的演化論教科書,曾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非小說類最佳書獎、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文學獎。譯者王道還先生說:“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鐘表”是“世界運行模式”的隱喻,象征自然運行的機制是環環相扣、一絲不茍的。“鐘表匠”本來是“創世主”。本書指出:物種的演化并沒有特殊的目的。如果我是要把大自然比喻成鐘表匠的話,我們只能說它是一位盲眼鐘表匠。
(英)理查德·道金斯 ·生物科學 ·24.4萬字
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蕓蕓眾生蘊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組學、生命科學為何包含如此魅力?它有趣、有用,又有科學嚴謹的態度,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語言,輕松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讓人憂心的問題,讓基因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知識,讓生命科學真的流行起來。這里有十萬個為什么,可又不只十萬個回答,用有理、有據的科學知識,糾正我們原本以為正確的常識。將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學知識娓娓道來,新冠病毒、基因編輯、免疫療法、表觀遺體、備份生命,夢想照進現實,打通阻隔科學與大眾之間那道厚厚的墻,讓人人了解生命科學的同時,更成為科普事業的一分子。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的生命科普著作,億萬點擊量音頻節目“天方燁談”精華總結。如果說生命不過是一套復雜的代碼,那么相信人類的代碼中有愛。愿你在生命科學的世界里,發現新的樂趣和方向。
尹燁 ·生物科學 ·3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