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界概念抽象深奧,不易理解,但西藏美麗的唐卡卻以視覺的方式展示出三界的形象與輪回轉世的秘密,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了解三界的途徑。《唐卡中的三界》將通過100幅國內外珍藏的唐卡精品,形象生動地揭示一個普通人難以見到的神秘世界,就讓您在我們精美的唐卡指引下,始一段奇妙的三界之旅吧!
諾布旺典 曲世宇 ·宗教藝術 ·9.8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是元明時丹道修煉的代表性人物張三豐的丹道修習及太極、內家拳的集成。在我國歷史上張三豐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散落民間,清時李西月翻檢大量文獻,搜羅歷史遺著,重編《張三豐全集》,十分注重對史料的甄別考證,并對一些作品進行了旁征博引、評跋批注,是一個較為完善的版本。由于資料收集查找的困難,當下坊間有關張三豐流傳多有訛誤。本書點校者本著忠實于原著的原則,在內容結構、編排次序不作調整、不作刪節,以體現原編者的風格和思想,保持古文獻原有的文字風格。本書的出版為當代各界人士研習與研究健康的傳統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文獻典籍,有相當的學術及使用價值。
董沛文 ·宗教藝術 ·26.6萬字
張義尚先生,生于1910年5月6日,四川忠縣(今屬重慶)人,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2000年年底辭世,享年91歲。平生以職業中醫大夫為生,在丹道、武功、中醫、禪密諸方面具有師傳,具有極高的理論造詣,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修煉功夫也極其深厚。本院哲學研究所胡孚琛研究員曾拜張義尚先生為師。張義尚先生去世后,胡孚琛研究員即尊師囑,組織門人及學生整理了《丹道薪傳》、《武功新傳》、《中醫薪傳》、《禪秘薪傳》四部專題文集。本社正式出版這些文集,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張義尚 ·宗教藝術 ·21.8萬字
在藏傳佛教中,有許多神奇的密宗教法。大手印便是其中之一,它是藏傳佛教噶舉派教義的精髓。早在2000多年以前,大手印就已經在印度出現。11世紀時,藏傳佛教噶舉派的開山祖師馬爾巴從印度學得大手印歸藏,從而使大手印成為與格魯派的大威德金剛法,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齊名的密宗最高心法,代代相傳。在藏傳佛教中,有許多神奇的密宗教法。大手印便是其中之一,它是藏傳佛教噶舉派教義的精髓。早在2000多年以前,大手印就已經在印度出現。11世紀時,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山祖師馬爾巴從印度學得大手印歸藏,從而使大手印成為與格魯派的大威德金剛法,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齊名的密宗最高心法,代代相傳。
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10萬字
唐卡是西藏一種獨特的宗教藝術,它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水晶,不僅蘊含著千年藏傳佛教的深奧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從悠久的民族歷史到神秘的天文歷算,從豐富的地理常識到富麗的民俗文化……堪稱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繪版“百科全書”。這套“藏密文庫”系列圖書,融唐卡鑒賞和佛教知識為一體,引導讀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天地。出版以來,得到了讀者、專家的鼓勵和認可,也將吸引更多的優秀藏學家、佛學者、鑒賞家,來共同參與,共同構筑這個寶貴的文庫。
吉布 ·宗教藝術 ·9萬字
世人都喜歡財富,佛教也不例外。展開西藏文化的瑰寶——唐卡,財寶的形象隨處可見。與多數人追求財富是為了滿足個人享樂的目的不同,唐卡中那些光彩奪目的瓔珞、黃金、琉璃,都是佛教神明布施福德、智慧的象征。佛教認為,只有在世間具足財富資糧,才能更廣更多地布施財富,并成就更大的財富,以此形成善性的循環,并在智慧與慈悲的無上菩提心主導下,最終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果。為了滿足眾生圓滿世間福德的愿望,藏傳佛教特設了許多財神和財寶本尊。這些財神與財寶本尊擁有著各種各樣的殊勝能力,可以賜予眾生財富、健康等種種圓滿。
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9.3萬字
蓮花生大師為公元8世紀印度僧人,梵文名為Padmasambhava,大師原本為烏仗那國王子,后棄王位出家,周游印度廣訪密法大師求法學習,成為當時神通第一的密宗法師。后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前往藏地傳法,是藏傳佛教實際的創立者,并且主持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是藏傳佛教史上傳奇色彩的上師。蓮花生大師為公元8世紀印度僧人,梵文名為Padmasambhava,大師原本為烏仗那國王子,后棄王位出家,周游印度廣訪密法大師求法學習,成為當時神通第一的密宗法師。后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前往藏地傳法,是藏傳佛教實際的創立者,并且主持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是藏傳佛教史上傳奇色彩的上師。
白瑪僧格 ·宗教藝術 ·9.6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題介紹藏密唐卡藝術中的天龍八部的作品。天龍八部是佛教中較為常見的八部護法。他們雖然貴為佛教的護法,卻具有鮮明獨特的性格,也有著自己的歡喜悲苦之情。隨著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天龍八部”這個詞,但對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卻知知甚少。本書精選100多幅繪制精美、絢麗獨特的唐卡,以其超凡的視覺感受和令人震撼的沖力,再配以簡潔、生動的文字,為您詳細的解說天龍八部各族群的特,讓您了解天龍八部的真實面目。
瓊娜·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9.7萬字
《仙佛奇蹤》為明人洪應明所撰。成書于萬歷三十年(1602),共八卷。其中三卷記道家列仙56人,三卷記佛家諸祖54人,均有版刻畫像及人物故事,并附《長生詮》一卷,輯錄道典中長生之術;《無生訣》一卷,輯錄佛典中列祖語錄。本書畫像部分據民國武進陶氏重刊明月旦堂本影印,并據日藏萬歷序刊本補錄傳記若干,圖文相配,版刻精美,故事生動,并可作為了解佛道兩教文化之門徑。
(明)洪應明撰 ·宗教藝術 ·7.1萬字
奇是廣為傳頌的民間離奇故事,是現實中的詩,又是神話般的史。而神秘的雪域高原,本身就是一部絢麗豐富、如美酒般醇香的千年傳奇。那一個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場景,一串串夢幻與現實交織的情節和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唐卡,將為您展示一個與眾不同的奇異西藏,探詢失傳已久的藏地秘聞。本書將為你講述四個部分:雪域高原:在那蒼茫晶瑩的雪域高原,在荒涼寂寞的遠古時期,屬于黑發藏人的神話隨著高原的雪水濫觴流傳。不讀西藏的神話,無法洞悉雪域高原誘惑靈性的根髓,無法體味一個民族浪漫的情懷。
瓊娜·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10.2萬字
八十四大成就者是大乘經論開始弘揚之時,在印度各地出現的84位獲得證悟的成就者。這84位大成就者有著不同的出身,來自不同的行業,每個人都有離奇玄幻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不僅代表這一段隱秘的歷史,其中也蘊含著深刻佛理,因此從一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直流傳至今。八十四大成就者是大乘經論始弘揚之時,在印度各地出現的84位獲得證悟的成就者。這84位大成就者有著不同的出身,來自不同的行業,每個人都有離奇玄幻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不僅代表這一段隱秘的歷史,其中也蘊含著深刻佛理,因此從一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直流傳至今。
白瑪僧格 ·宗教藝術 ·9.7萬字
唐卡是西藏傳統文化和藏密藝術中的瑰寶。《唐卡中的法器》特別選取100余幅精美唐卡,其中包括25幅故宮珍藏的唐卡絕世珍品,為您全面揭示法器中的奧秘。唐卡是西藏傳統文化和藏密藝術中的瑰寶,散發著宗教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藏傳佛教常借用唐卡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佛教理論,透過唐卡中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等神明手中的法器這一圖像細節和符號系統,清晰、生動描述出諸佛或神明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及密教的象征意義。《唐卡中的法器》特別選取100余幅精美唐卡,其中包括25幅故宮珍藏的唐卡絕世珍品,為您全面揭示法器中的奧秘。
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7.8萬字
唐卡是西藏一種獨特的宗教藝術,它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水晶,不僅蘊含著千年藏傳佛教的深奧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從悠久的民族歷史到神秘的天文歷算,從豐富的地理常識到富麗的民俗文化……堪稱是一部西藏文化手繪版“百科全書”。《藏密文庫》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嘗試解讀。
瓊娜·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11.1萬字
“活佛”的藏文為“祖古”,意為化身。藏傳佛教認為:帶著普度眾生的宏愿,諸佛菩薩化身為活佛,來到人間。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最為獨特、最為神秘的人文現象。從第一世噶瑪巴活佛開始,西藏的活佛至少已有千年的轉世歷史,留下了許多奇異的故事和傳說。本書選取100幅精美的唐卡珍品,其中26幅為故宮珍藏絕品。為您揭活佛轉世現象的神秘面紗,展現活佛體系的由來、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講述“奪舍飛升”、“靈童轉世”等傳說,告訴您日常生活中的活佛是什么樣的……
諾布旺典 曲世宇 ·宗教藝術 ·9萬字
介紹北京著名寺廟,如法華寺、雍和宮、潭柘寺、戒臺寺、大覺寺、云居寺、法海寺、宣武法源寺、后海廣化寺、智化寺、護國寺、什剎海等,內容涵蓋歷史典故、碑刻、人物、圖片、傳承等,集文獻保存、趣味閱讀、知識普及于一體。
袁碧榮編著 ·宗教藝術 ·8.9萬字
薩滿教是北方地區少數民族信奉的古老的宗教,曾在民族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對薩滿教的研究日益被學術界所關注。然而,從美術學角度,研究北方民族中薩滿藝術的文化成果則較少。基于這種研究現狀,本書對北方滿族薩滿藝術中的審美規律及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探索薩滿藝術的藝術規律、表現形式、教學傳承等方面,拓展了薩滿藝術文化的研究方法,同時也對薩滿藝術的延伸理論進行了有益補充。
陳佳 ·宗教藝術 ·15.4萬字
本書以隋唐時期長安佛教造像為核心,探討了造像藝術中所體現的佛教凈土信仰的具體形態,勾勒了皇室、僧團與信眾之聞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長安佛教藝術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價值和意義,對于目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的實施具有重要支撐意義。
白文 ·宗教藝術 ·20萬字
唐宋時期民間佛教成為庶民信仰的主流,中國南方地區的四川、云南、浙江由民間佛教信仰形成的一系列人格化、偶像化神祇,如觀音、地藏、毗沙門天王、羅漢的龕窟造像。這些造像不僅被單尊供奉,而且也被組合供奉,顯示了民眾對佛教信仰的認識。本文以唐宋時期南方地區流行的觀音、地藏、毗沙門天王、羅漢龕窟造像為研究對象。依據輯錄的造像材料,統計分析造像特征,追溯造像及信仰的淵源,興盛情況,地區間造像的相互聯系。同時對造像進行分期研究,釋讀造像記的含義,對重點造像進行專題討論,進而分析民間佛教信仰的特點。這些討論又都放在唐宋時期社會背景中去考察,以重構歷史的原境和庶民信仰的選擇。
司開國 ·宗教藝術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