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諦聽諦聽”、“豎窮三際”、“談空說有”、“寧靜致遠”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9萬字
藏傳佛教對女性的重視關系到佛教信仰的本質和結構。本書從信仰體系層面、歷史人物層面和現實群體層面出發,對藏傳佛教女性觀展開研究,以女性主義哲學的視角分析藏傳佛教女性觀的內涵及張力,以女性成就者為典范,分析她們如何克服自身“內在性”、實現“超越性”,探討女性宗教文化的缺位和重建。
張玉皎 ·普及讀物 ·12.5萬字
煩惱,不在謹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樂,不在繁華鬧市中,而在內心寧靜處;胸襟,不在奇山異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寧靜心安是內在的定力,能保持內心寧靜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你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于輕率。每臨大事有靜氣,方為大家風范。靜下心來,駐足片刻,調整好呼吸,聆聽自己真實的內心!內容介紹生命起始之時,zui初的那顆心,除了清凈透明什么都沒有,可是在紅塵俗世中混得久了,這顆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金文 ·普及讀物 ·10.7萬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門之前,他已在文學、律學等等各方面都頗有造詣。人生的一個轉折讓悟性極高的李叔同出家歸隱。從此佛門多了一位修為甚高的法師。弘一法師的智慧與超然讓世人敬仰,他的定力與慈悲讓世人敬重。
弘一法師 ·普及讀物 ·12.5萬字
《心與禪》是弘一法師一生人生體悟和學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這部著作中弘一法師以大才子、大學者、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和人生的要義。
弘一法師 ·普及讀物 ·17.6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七冊。收錄星云大師199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拒絕的藝術”、“不比較、不計較”、“義工精神”、“善聽”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萬字
該書凝聚中觀大師近年來的佛學論文精選,以正能量的視角看待世間百態,以佛法解讀世界局勢,以佛法來評析金融危機,以佛的智慧來談如何應對心理疾病,由此獲得社會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將佛法與現實緊密聯系,展示給讀者一個全新的佛學世界觀。
中觀大師 ·普及讀物 ·2.1萬字
《禪的行囊》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繼《空谷幽蘭》后的又一力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進行了穿越中國中心地帶的旅行,追溯了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的禪宗,其各代祖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游歷經歷,并訴說了他多年來對禪的深深體悟。
(美)比爾·波特 ·普及讀物 ·20.3萬字
本書是安徽師范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中國詩學研究??敝环N,以柳宗元眼中的儒、佛、道及其關系為對象,分析柳宗元對儒家之“道”與“統”內涵的獨特理解,對禪宗、天臺宗、凈土宗、律宗等佛教宗派的理解與評價,對道家、道教的批評、改造與吸收,揭示柳宗元的三教融合觀及其在三教關系張力下宇宙論與心性論的獨特內容,重估柳宗元在中國佛教史、三教關系史、及中國哲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并通過這一窗口,透析中唐思想文化的轉型及宋學的源頭情況?;居^點上,本書認為:柳宗元是唐代三教融合思潮中的儒家代表,他與佛教的宗密、道教的杜光庭并列為三,分別代表了各自立場之上三教融合的方向。文獻資料上,本書從佛教《大藏經》中發掘大量有關柳宗元的資料,這些資料是以往“柳學”界很少使用的。組織架構上,本書以問題為中心,每章節都有明確的問題指向,都在解決具體問題,各章節內容,分讀之皆可獨立成篇,合讀之則環環相扣、渾然一體。
張勇 ·普及讀物 ·24.7萬字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其獨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曾對古代社會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產生了極為深廣的影響,使之與中國思想文化史結下不解之緣。研究禪宗的形成、發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個時期的特點,也因此而成了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大課題。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早期禪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便于初學者閱讀。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6.5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一冊。收錄星云大師1991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生涯規畫”、“舉重若輕”、“菩薩情懷”、“放大自己”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8萬字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歷,讀來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7萬字
南懷瑾先生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開設系列講座,前后凡二十八次。這些講座的內容,經記錄整理,便形成了本書(初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書中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愿)為重點,以《楞嚴經》《法華經》《增一阿含經》《起世經》《華嚴經》《瑜伽師地論》《現觀莊嚴論》《宗鏡錄》《指月錄》《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典為資料,對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問世以后,不僅在海峽兩岸受到廣泛關注,而且被譯成英文,流傳于西方國家。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24.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六冊。收錄星云大師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本書分為“不忘初心”、“不舍眾生”、“不請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2萬字
本書是“星云大師人生修煉”叢書之一。作者星云大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談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應積極看待生命、正確對待金錢與財富、注重培養待人接物的人生修養、正確處理感情問題、對社會知恩圖報等等。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4萬字
《次第花開》次第花開,花開見佛,今生最美的際遇,重塑心靈的力量。2500多年前,佛陀在印度菩提迦耶成道時,我們卻不知在哪里游蕩……由于傲慢、顛倒、固執、牽掛和恐懼,我們錯過了向他學習、思考和體證的機會……一再錯過,直到現在。而他卻慈悲地說,他會再來,直到我們不再錯過!
希阿榮博堪布 ·普及讀物 ·13.1萬字
引領都市禪修風潮,慰藉心靈的靈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羅俊英 ·普及讀物 ·12.6萬字
本性禪師認為:至善,是一種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種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種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強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這至善,是世俗倫理與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純美也就有了判斷的基本標準。人類,畢竟是世俗的。趨向善,抵近善,需要過程、形式、方法。佛家給我們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聞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此中,慈悲為先。而儒家,給出的道,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進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間,以仁孝為先。而基督教給的徑,則為——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么待你,你們也要怎么待人。此際,以博愛為先。本書以此種方式,探討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事業,愛戀與婚姻?;貧w這一切的本源,衡量這一切的標準在于我們是否趨向善。我們從書中看到一位禪師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本性禪師 ·普及讀物 ·6.1萬字
《因果經》是佛家最經典、流傳最廣泛、信眾最多的經典之一,其中揭示了宇宙萬法運轉不息的規律,以及脫離無盡煩惱和苦海的方法。臺灣最受媒體歡迎的心靈法師——莊圓法師,以普通人的視角,從身邊最常見的生活瑣事入手,以風趣、樸實的生動口語講解。淺顯生動之中將奧妙精深的佛法緩緩道來,幫助匆忙的現代人舒緩身心壓力。
莊圓法師 ·普及讀物 ·16.3萬字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是浮澡的,人們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書通過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講述了如何做人及該做怎樣的人的道理。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