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全集,共四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84.9萬字
本書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道教產生、發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于道教產生前的秦漢社會狀況和思想淵源,止于當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所記內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經籍、教義、人物、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道教的節日、禮俗、圣地、遺跡、建筑、文學、藝術等等。
許地山 ·道教 ·11萬字
《道藏源流考》,陳國符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對道藏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術專著,是學人研究道藏的第一梯航,是一部享譽國際的學術經典。本書初版于1949年,對三洞四輔經的淵源和傳授、歷代道書目及道藏的纂修與鏤板進行了考述,附有《引用傳記提要》、《道藏札記》。1963年出版增訂版,除了對上述內容有所增補外,又增入《道樂考略稿》、《南北朝天師道考稿》、《中國外丹黃白術考論略稿》、《說周易參同契與內丹外丹》諸附錄。此次新修訂版,改正了原版上的一些錯字,并根據陳國符教授在原書上的批示,補加了數百條新內容,對未及考據的疑點都盡量給出了確定的答案,又增加了陳國符教授《北宋玉音法事吟(線)譜考稿》和《明清道教音樂考稿》這兩篇研究道教音樂的文章。
陳國符 ·道教 ·34.6萬字
本書以老子的《道德經》為基礎,以中國傳統道家哲學、古代中醫理論為指導,通俗、詳細地講解了我國古代先賢在身心修養、健康長壽等方面的各種理論與方法,并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太極拳與古代食療的知識,有助于當下人們學習、借鑒古人養生智慧,實現健康長壽。
存誠子編著 ·道教 ·24.7萬字
本書對道教的產生和歷史流變,道教林林總總的派別,道教的經典文獻,道教哲學,道教里的醫學、養生學、科技,道教的修煉方法、道教的科儀、道教文學藝術、道教的洞天勝地等都有介紹,是一本在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推進的上佳著作和教材。本次出版修訂版,作者增加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
詹石窗 ·道教 ·26.9萬字
許地山 劉仲宇導讀 ·道教 ·12.4萬字
本書根據道教本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了一些最具意義和影響的內容,深入淺出的介紹道教的教義戒規、名剎景觀、人物傳略、經典著述、生活禮儀等基本知識。
李睿編著 ·道教 ·20.2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一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24.4萬字
本書較之道教研究相關著作,論述較全面,觀點及方法亦較新穎。內容可分四部分:一、道教基本知識之辨析,如道教概說、道教性質;二、道教史及各道派之理論研究,對天師道、上清道、內丹丹法等都有說明;三、佛道關系,以晚唐的禪宗與道教、宋代陳師道論詩禪與學仙、明代焦纮攝道歸佛、清代黃宗羲論三教等為討論重點;四、探析道教與醫學、旅游、書法之關系。
龔鵬程 ·道教 ·28.4萬字
陳摶(871~989),道家著名學者、養生家。其修煉思想對道教內丹學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易學思想對儒家學派的邵雍、周敦頤、朱熹等人產生了影響。本書以陳摶為中心,結合對其師友與后學的研究,揭示作為隱士的陳摶,何以能在當時及對后世的道教產生巨大影響。從宗教與社會的關系角度,本書展現了在北宋初年的宗教、文化背景下,陳摶固守于華山修道圈,如何與皇室產生政治互動,與士大夫階層產生文化互動,并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易學、理學與內丹學。
栗艷 ·道教 ·20.9萬字
本書依據孫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開設《道教文學》課時所用的講義修訂而成,是中華書局2014年2月版《佛教文學十講》的姊妹篇。全書共分十講,分別為:第一講“道教文學的源頭”,第二講“仙傳——傳記文學的瑰寶”,第三講“仙道類志怪與傳奇”,第四講“女仙與謫仙傳說”,第五講“仙歌”,第六講“游仙詩”,第七講“”道士詩文創作,第八講“文人的仙歌”,第九講“宋金新道教詩詞”,第十講“神仙道話劇”。
孫昌武 ·道教 ·22.8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二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20.7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四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18.5萬字
浙江是道教大省。有學者斷言:“寫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寫不好中國道教史。”本書發掘了眾多新史料,闡述了1800多年浙江道教的歷史,展現了眾多的道派、人物、宮觀、事件、思想等,是迄今為止最為詳實的以省為地域單位的地方道教史學術著作,值得道教學者、道教界人士等各類讀者參閱。
孔令宏 韓松濤 王巧玲 ·道教 ·73萬字
本書主要勾勒了道教視角下煉丹術與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圖景,涉及古代中國與印度、波斯、阿拉伯、東南亞等地區所發生的文化、科技和醫藥學等方面的相關交流情況。
韓吉紹 ·道教 ·21.3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三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21.3萬字
本書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將道教提升到學術層面來探討,期在重新建構道教思想體系。書中指出,道教作為一種宗教,雖然不同于儒家與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卻又離不開這兩家,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儒道互補為特征的。
湯一介 ·道教 ·24.8萬字
本書記載的就是丘處機以七十三歲高齡,越高山,涉大川,跨戈壁,渡荒漠,崎嶇數萬里的西游的這段歷程。此書分上下兩卷,上卷開篇記載邱處機拒絕金和南宋的邀請,認為蒙古方才是天命真主,故率弟子18人于1220年自山東出發,經今北京、宣化、呼倫貝爾、烏蘭巴托、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等地,抵達今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覲見成吉思汗。下卷記述邱處機三次向成吉思汗講道,并隨其返回蒙古,其間,邱處機多次勸諫成吉思汗戒殺。書中所記包含沿途人文地理之描述、丘處機所寫的詩詞及其為成吉思汗所講的內容等,不僅是著名的道教典籍,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書、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珍貴史料。
李志常 ·道教 ·3.1萬字
本書以道教儀經字詞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考校儀經俗字訛字;考釋儀經疑難詞語;考辨儀經詞語源流演變,包括詞源溯求與義源梳理;考察儀經詞語構造特點與構成方式;描寫儀經部分詞彙類聚,初步揭示道教儀經詞彙特點。
周學峰 ·道教 ·16.8萬字
本書以《真文赤書》《人鳥五符》《玉京山步虛經》《諸天自然內音玉字》等四部經典為中心,考察東晉、南朝時期相關道教經典的內容和關系,通過經典思想的演進推測經典編纂的順序和時期,進而分析陸修靜改編《靈寶經》的動機和方式,對六朝時期道教的形成及道教的道派進行重新認識。本書提出了以下新的觀點:第一,陸修靜直接參與了《靈寶經目》所記載的《靈寶經》的編纂;第二,陸修靜編纂《靈寶經》時使用的是“敷演”的手法;第三,陸修靜敷演《靈寶經》的目的之一,是將天師道的教法和儀禮與《靈寶經》相融合,同時借助《靈寶經》賦予天師道傳統的教法和儀禮以神圣性。總之,本書對《靈寶經》研究中的關于陸修靜是否直接參與改編《靈寶經》這樣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以及重要的《靈寶經》經典的文本結構、內容關聯和教義演進等,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王皓月 ·道教 ·2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