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禪者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不受各種習性的羈絆,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并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保持這樣的心,我們才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鈴木俊隆禪師用最簡單的語言,從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闡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實現(xiàn)禪心。本書指導人們?nèi)绾涡扌校f明何謂禪生活,禪修是以何種態(tài)度和了解為前提的,并且鼓勵讀者活出自己的真實本性。
(日)鈴木俊隆 ·普及讀物 ·7.3萬字
本書精選了他從風華才子到云水高僧的傳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師意境高遠畫作,文中有情,畫里有禪。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弘一法師 ·普及讀物 ·7.3萬字
絲綢之路又被稱為“佛教之路”,它是佛教東傳中國的主要線路。千年絲路上的寺院、石窟,不僅成為佛教東傳的路標,也見證了古人追尋信仰的過程。作者遠離紛繁喧囂的城市,重訪絲路故地,一路探尋散落的文明,試圖再現(xiàn)它們的精神與榮光,找到信仰最初的地方。
王棣 ·佛教 ·7.2萬字
《星云禪修》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本次出版,將“星云說喻”的九百篇佛理文章以佛光寺三修——修身、修口、修意,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主題來整理分冊,共分為九冊,本書《把握當下:星云大師談修身》,是為“星云談修身”之一種。"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2萬字
禪宗是眾多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為止,它仍然代表著中國佛教的主流。禪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慧能大師(638~713),至唐末五代,禪宗五門七宗相繼成立,叢林各路大德高僧紛紛登臺獻技,棒喝聲中呵佛罵祖;禪宗思想學說精彩紛呈,禪宗言行風格異花競放,進入百家爭勝的全盛時期。
《書立方》編委會編 ·佛教 ·7.2萬字
《仙佛奇蹤》為明人洪應明所撰。成書于萬歷三十年(1602),共八卷。其中三卷記道家列仙56人,三卷記佛家諸祖54人,均有版刻畫像及人物故事,并附《長生詮》一卷,輯錄道典中長生之術;《無生訣》一卷,輯錄佛典中列祖語錄。本書畫像部分據(jù)民國武進陶氏重刊明月旦堂本影印,并據(jù)日藏萬歷序刊本補錄傳記若干,圖文相配,版刻精美,故事生動,并可作為了解佛道兩教文化之門徑。
(明)洪應明撰 ·宗教藝術 ·7.1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五冊。收錄星云大師1995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說話的藝術”、“面對生死”、“不知道”、“佛化生活”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xiàn)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yǎng)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1萬字
《星云禪修》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星云大師言語珠璣,用貌似平實卻滿含機鋒的話語點醒世人,看穿心頭障業(yè),消卻心中燥火,對于修行身心具有入門提點之效。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七冊。收錄星云大師199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拒絕的藝術”、“不比較、不計較”、“義工精神”、“善聽”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xiàn)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yǎng)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人生三昧”、“苦樂之間”、“說忙說閑”、“人生加油站”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nèi)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nèi)心最深層的省思。
本書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師一生開示佛徒的講稿,和其晚年整理、輯錄的處事格言。忠實地體現(xiàn)出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他平生重踐履,講談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處處溢于言表。梁實秋曾稱譽其講稿“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堪稱最能啟悟世人的大德講談錄。
李叔同 ·普及讀物 ·6.9萬字
本書將從古至今道教立教的過程,劃分為十個演變時期。首先簡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學不分家的要點。其次,略述周末學術分家,神仙方技與老、莊等道家思想混合,為漢末以后道教成長的原因。復次,引述魏晉南北朝以后一直到現(xiàn)代道教的發(fā)展,和它與道家不可或分的微妙關系。書末附錄有海內(nèi)外各派道教徒人數(shù)統(tǒng)計資料、臺灣道教會章程,以及南先生為藝文印書館所出《道藏》所寫推介文字。
南懷瑾 ·理論 ·6.8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書分為八章,對道教的學術淵源,道教的建立、成長、擴張和演變,道教的流派、人物與經(jīng)典,帝王與道教的關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況等,做了簡練系統(tǒng)的敘述。書末附有道教資料和《道藏》介紹,可資參考。
南懷瑾著述 ·理論 ·6.8萬字
本書作者星云大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談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應積極看待生命、正確對待金錢與財富、注重培養(yǎng)待人接物的人生修養(yǎng)、正確處理感情問題、對社會知恩圖報等等。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8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九冊。收錄星云大師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健全自己”、“以一當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xiàn)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yǎng)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7萬字
作為中國宗教史、敦煌文獻研究的專家,作者在本書中對絲綢之路沿線及敦煌寫本中有關佛教儀典的文本做了與以往不同取徑的研究。對佛教儀禮的歷史傳承軌跡,用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了跨學科、跨文化的探討。作者具體考察了敦煌文獻中用于療治病人的寫本“患文”,通過對“患文”的文式、文體、措辭和實施場所以及參與者等文獻資料的詳細分析,梳理出本土化儀禮中貫穿的佛教基本觀念及儀禮邏輯和儀禮結(jié)構(gòu)。
(美)太史文 ·理論 ·6.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五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隨緣隨份”、“緣滿人間”、“真淡真空”、“虛懷若谷”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nèi)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nèi)心最深層的省思。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二冊。收錄星云大師199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處處無家處處家”、“六根作道場”、“無為而治”、“相由心生”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nèi)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nèi)心最深層的省思。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十六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心中無事一床寬”、“禪的妙用”、“人間佛教”、“共生的地球人”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xiàn)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yǎng)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6萬字
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早期禪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甚便初學者閱讀。
南懷瑾 ·普及讀物 ·6.5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