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宗教與歷史(第九輯)》集中于明清以來基督宗教的漢語文獻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來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文獻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史學、哲學、文學、區域傳播等諸多角度對各種類型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并介紹了歐洲漢學家對現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探討。本輯意在通過不同層面與視域的討論,凸顯基督宗教漢語文獻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陶飛亞 郭紅 ·基督教 ·13.5萬字
該書凝聚中觀大師近年來的佛學論文精選,以正能量的視角看待世間百態,以佛法解讀世界局勢,以佛法來評析金融危機,以佛的智慧來談如何應對心理疾病,由此獲得社會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將佛法與現實緊密聯系,展示給讀者一個全新的佛學世界觀。
中觀大師 ·普及讀物 ·3.5萬字
本書是胡適對佛學研究的總集,收錄了胡適一生所作的重要佛學著述。這些研究著述,以“懷疑”為前提,以“考證”為手段,推出了許多新鮮大膽的結論。著述的內容涉及佛教史特別是禪宗史的發展脈絡,佛教典籍的真偽考證,高僧的生平等等。這些著述展現了胡適對于佛學的根本認知,是大眾梳理佛教發展史的最佳入門讀物。
胡適 ·普及讀物 ·19.9萬字
本書內容選自星云大師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論與生平著作,以淺白親切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學內涵,闡述人生處世的智慧,鼓勵人們在平和中進取,在和諧中奮發向上。本卷《當下就是禪》為禪門凈土篇。禪宗凈土為修持的兩大主流,大師為臨濟正宗出身的法脈,對禪有他精辟的見地;從禪是什么?如何參禪?禪者的生活修持等,都有一貫清晰的解說。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5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十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有別于過去傳統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情形,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該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2.3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8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有別于過去傳統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情形,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該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3.2萬字
《人的宗教(彩圖版)》通過優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圖片,先后介紹了世界七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傳統,以及各種原初宗教智慧。作者在書中以說故事、講歷史與哲學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中蘊涵的生命智慧傳達給大眾。書中新增加了世界宗教藝術內容,以便充分展現出世界宗教的精神內涵。史密斯嘗試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和藝術性傳達給大眾,圍繞宗教所引發的價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奧秘。書中的內容豐富而精彩,語言生動流暢、通情達理,本書自1958年出版以來,累計暢銷200多萬冊,成為美國各大學的人文通識經典。
(美)休斯頓·史密斯 ·理論 ·13.4萬字
該作者最著名的作品《禮物》2002年上海人民在國內出版過,引起了廣泛影響。該書研究的是古代文化中的祈禱現象。祈禱是所有民族上古階段最普遍最重要的宗教行為之一。該書探討了,祈禱的形式,祈禱的功能,祈禱的文化含義等等,是一本簡明而有趣的文化人類學著作。
(法)馬歇爾·莫斯(Marcel Mauss) ·普及讀物 ·12.9萬字
《佛教與生活》講述佛教與生活、信仰、道德、修持、般若的關系,還涉及人的行為、身心、困惑、美化、人際、男女等方面問題,其宗旨就是把佛法應用到生活中。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2.8萬字
《星云禪修》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本次出版,將“星云說喻”的九百篇佛理文章以佛光寺三修——修身、修口、修意,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主題來整理分冊,共分為九冊,本書《把握當下:星云大師談修身》,是為“星云談修身”之一種。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2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六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9萬字
唐宋時期民間佛教成為庶民信仰的主流,中國南方地區的四川、云南、浙江由民間佛教信仰形成的一系列人格化、偶像化神祇,如觀音、地藏、毗沙門天王、羅漢的龕窟造像。這些造像不僅被單尊供奉,而且也被組合供奉,顯示了民眾對佛教信仰的認識。本文以唐宋時期南方地區流行的觀音、地藏、毗沙門天王、羅漢龕窟造像為研究對象。依據輯錄的造像材料,統計分析造像特征,追溯造像及信仰的淵源,興盛情況,地區間造像的相互聯系。同時對造像進行分期研究,釋讀造像記的含義,對重點造像進行專題討論,進而分析民間佛教信仰的特點。這些討論又都放在唐宋時期社會背景中去考察,以重構歷史的原境和庶民信仰的選擇。
司開國 ·宗教藝術 ·14.5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三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有別于過去傳統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情形,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該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5萬字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歷,讀來非常令人敬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7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四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該書有別于過去傳統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情形,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該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6萬字
本書為上海市宗教學會和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合編的2013-2015年度論文集,共收入論文24篇,涉及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的論題。所選論文有的較為宏觀,注重思辨;也有的是以現實為背景的或以上海地區為背景的較有特色的研究等。
晏可佳 葛壯主編 ·理論 ·19.4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十八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夢中說夢”、“逆增上緣”、“把心找回來”、“廣結善緣”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2萬字
本性禪師認為:至善,是一種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種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種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強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這至善,是世俗倫理與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純美也就有了判斷的基本標準。人類,畢竟是世俗的。趨向善,抵近善,需要過程、形式、方法。佛家給我們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聞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此中,慈悲為先。而儒家,給出的道,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進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間,以仁孝為先。而基督教給的徑,則為——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么待你,你們也要怎么待人。此際,以博愛為先。本書以此種方式,探討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事業,愛戀與婚姻。回歸這一切的本源,衡量這一切的標準在于我們是否趨向善。我們從書中看到一位禪師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本性禪師 ·普及讀物 ·6.1萬字
《李叔同說佛》本書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師一生開示佛徒的講稿,和其晚年整理、輯錄的處事格言。忠實地體現出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他平生重踐履,講談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處處溢于言表。本書也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溢于言表,堪稱最能啟悟世人的大德講演錄。
李叔同 ·佛教 ·5.2萬字
本書分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導后學四卷,重點講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許多對立的范疇,事物的兩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輕、藏的大用等等。這些智慧對于處于逆境中的人們確實能增進生活信心和轉化困境的勇氣。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