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單兵裝備為主題,由相關領域愛好者和研究者撰寫,通過專業的視角,為讀者展示了近現代單兵裝備的發展和變遷,為歷史愛好者和軍迷提供了更加專業的參考,也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參考意見。全書從四個部分分別介紹了二戰中德國陸軍軍官使用的佩劍,越戰中美軍研制的LINCLOE試驗裝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蘇俄對頭盔的研制以及二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單兵武器。
指文戰甲工作室 ·武器裝備 ·7.8萬字
本書由《高飛長劍下樓蘭:清末阿古柏之亂和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役》《東進的巨熊:沙皇俄國遠東征服簡史》《一只雞導致的王朝覆滅?明末吳橋兵變與孔有德之亂始末》《吞金巨獸的競賽:希臘化時代的巨型槳帆戰艦興衰史》《“血流漂杵”的真相:探秘周人克殷與牧野之戰》構成。講述了清俄兩方在黑龍江流域的爭斗和較量,詳細回顧了胡斯戰爭的來龍去脈,梳理了黨項人的起源、發展、崛起,以及西夏與宋朝的主要戰爭。看左宗棠如何收復阿古柏趁亂攫取的新疆,探究明末“孔有德之亂”始末,揭開兇猛“巨獸”——槳帆戰艦的神秘面紗。
指文烽火工作室 ·軍事史 ·14.3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坦克的發展、基本結構和布局、裝甲防護、彈藥、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發展方向,并簡要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先進的主戰坦克的技術裝備情況和部分參數,供讀者參考。本書適宜廣大軍事愛好者閱讀。
張玉龍 嚴曉峰 ·武器裝備 ·4萬字
本書分別從英軍、德軍視角,較為仔細地呈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戰役第一天的情況。全文以時間為軸,以幸存參戰老兵的回憶為佐證,梳理該日戰斗經過,并分析總結導致該日戰斗結果的原因。
胡燁 ·軍事史 ·20.1萬字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1924-1944年血雨腥風的德國防空保衛戰展現在讀者眼前。從1942年8月美國陸航的重型轟炸機第一個光顧西歐大陸到1944年4月德國飛鷹折翼于星條旗統治的天空,讀者既能從書中感受到戰略轟炸的威力,又能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有更深的感觸于思考。
張天駿 楊佳豪 ·軍事史 ·21.3萬字
戰列巡洋艦是在世界海軍史上短暫出現卻又紅極一時的著名艦種,它結合了戰列艦的火力和巡洋艦的速度,具有修長的艦體和美觀的外形。作為最早建造戰列巡洋艦的國家,英國皇家海軍擁有過世界上數量最多也最著名的戰列巡洋艦,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從第一艘“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到最后的“胡德”號,本書聚焦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興衰,詳細介紹了曾經裝備過或出口過的各型戰列巡洋艦的艦型情況和服役情況,以及??颂m之戰、赫爾戈蘭灣海戰、多格爾沙洲之戰、日德蘭海戰等兩次世界大戰中關鍵的海上戰役。
江泓 ·武器裝備 ·17.7萬字
1975年,是越南戰爭爆發的第15周年,《巴黎和平協約》也簽署了2周年,就在大家都認為南北兩越由多年武裝斗爭轉入和平經濟建設軌道的時候,越南人民軍卻出乎意料地發起春季攻勢。從福隆失守,再到邦美蜀陷落,整個越南南方形勢逆轉,北越把握時機一舉出兵南下,最終攻陷西貢。短短55天的決戰,消滅一度是東南亞雄師的越南共和國70萬大軍。這次勝利引發了世人諸多猜想,是奇跡還是神話,答案盡在《神話與現實1975年西貢大捷》一書。
一劍文化 ·軍事史 ·30.6萬字
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戰役后,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占據了絕對主動。為了減少傷亡和速戰速決,美國人絞盡腦汁,而日軍考慮的卻只是如何“光榮赴死”。在“七生報國”的心態驅使下,從萊特灣戰役起,日軍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萬歲沖鋒”。無論是以“神風”為代表的特攻部隊,還是海上巨無霸“武藏號”和“大和號”,通通走上了不歸路。日本媒體將一場場慘敗美化為大捷,在東京遭遇傷亡超過十萬人的空襲后只強調皇宮完好無損,天皇安然無恙。日本政府則要求民眾展示“大和魂”,為國家做出更大犧牲。連婦女兒童也被訓練用竹槍迎戰,準備“一億玉碎”。而在馬尼拉,自知行將毀滅的日本兵,展現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難書的獸行。作為“太平洋戰爭三部曲”的最后一卷,《諸神的黃昏:1944—1945,從萊特灣戰役到日本投降》延續了前兩卷的特色,逼真還原了戰爭末段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而且帶領讀者走進華盛頓和東京的決策地,品鑒各方首腦在戰略和外交層面的重大決議。它不僅給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畫上了完滿的句號,更將軍事史寫作推向了新的巔峰。
(美)伊恩·托爾 ·軍事史 ·60.9萬字
本書由《神話戰艦:德皇海軍“齊格弗里德”級岸防鐵甲艦》《扶桑海路:二戰日本海上護衛及船舶武備改造》《印度洋上的較量:印巴戰爭中的海軍作戰》《玉碎比阿克:1944年美日比阿克島爭奪戰(下)》構成。從“緣起”、“建造”、“技術指標”、“改進”、“歷史”數方面細細記敘了這組以日耳曼神話史詩和傳說命名的岸防鐵甲艦;二戰時期日本海上護衛力量從組建到終結的歷史過程;比阿克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重要的島嶼爭奪戰之一,戰事反復,爭奪慘烈,讀來蕩氣回腸。
指文號角工作室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主編 ·世界軍事 ·12萬字
本書用詳盡的資料描述了蘇聯國土防空軍這一獨有軍種的誕生、壯大以及輝煌歷史。有著關于蘇聯國土防空軍關于編制、裝備、司令員、榮譽稱號的詳盡史料,是軍事愛好者和戰史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參考書目。冷戰時期的蘇聯武裝力量由五大軍種構成,而其中最鮮為人知的就是國土防空軍。國土防空軍有著悠久而不尋常的歷史。二戰期間,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和戰役任,包括列寧格勒圍城戰、莫斯科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十次打擊、柏林戰役等著名戰役,保護了許多政治和工業中心城市、數百家工業企業及部隊集團。冷戰時期,國土防空軍有效保證了紅色帝國天空的安全。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對武裝力量進行了大規模改造。1997年7月,國土防空軍這一軍種被撤消,原來的防空兵力轉隸空軍。2010~2011年俄羅斯防空部隊的組織結構再次發生重大變化。近百年以來,國土防空軍走過了一條光榮而艱難的道路。本書以時間為序,詳細講述蘇聯國土防空軍的近百年歷程。
吳榮華 ·軍事史 ·19.4萬字
國內二戰史研究,納粹德國的著名將領如隆美爾、曼施坦因、鄧尼茨、龍德施泰特等都留有自傳或由史學家撰寫的傳記可參閱,唯有自戕避罪、成就與能力并不亞于以上這些名將的莫德爾元帥沒有一部能綜合敘述他血腥征戰經歷的傳記。本書客觀真實地揭密了一代梟將的崢嶸人生,立體呈現出鐵血軍人的風云歲月,填補了國內二戰歷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另一方面,本書也是一部我們所不熟悉的、另角度的二戰史。
彭志文 ·世界軍事 ·36.5萬字
《東線》系列叢書,由著名軍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寫。它全面而詳細地講述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整個過程。《東線:命運——斯大林格勒》承接上部《東線:1941年的冬天》,主要講述了:1941年德國進攻莫斯科失敗,希特勒決定改變戰略,采取局部重點進攻方針,制定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切斷蘇聯中南部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同時,蘇軍在哈爾科夫再次慘敗,德軍乘勢實施夏季戰略,一舉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蘇德兩軍在意義重大的斯大林格勒展開激烈爭奪。巷戰過后,冬季來臨,蘇軍再度反擊,合圍并殲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
朱世巍 ·軍事史 ·43.9萬字
作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海上強國,美國驅逐艦從二戰時期便開始引領世界的潮流。其設計思想在戰后對整個歐洲甚至日本等遠東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由于美國驅逐艦數量眾多,在本書之前,國內尚無一本“逐艦”列舉介紹美國驅逐艦的專著。而本書則力爭將美國從“班布里奇”級到如今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的每一艘曾經服役過的驅逐艦進行列舉,并著重介紹其中一些著名戰役、裝備、人物等。本書當為如今國內讀者系統了解美國驅逐艦的第一手資料。
江泓 ·軍事史 ·5萬字
本書是露營者、徒步旅行者、探險者、極限運動者、向導以及其他需要熟悉野外活動的人士的推薦手冊,也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能用得上的生存知識手冊。在荒島上我們如何生火?怎樣去找到水源并凈化水源?我們怎么樣去獲得食物?在沙漠中求生的時候,怎么樣去辨別方向,發出求救信號?如何搭建避身所?怎樣進行基本的醫療自救?這些問題都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韓佳媛 王陽編著 ·世界軍事 ·35.5萬字
本書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戰爭手段和經濟政策展開論述,闡述了兩個概念:經濟戰爭和戰爭經濟。經濟戰爭,是針對經濟的戰爭。戰爭的一方采用一系列軍事、政治手段以期達到削弱、摧毀敵方經濟力量的戰略目的,最終使戰爭局面有利于己方。戰爭經濟,是應對戰爭的經濟。戰爭的一方為了打破敵方施加的經濟封鎖、或緩解因戰爭而造成的經濟困境,而采取一系列非常手段、實施一些戰時的特殊政策,以支持整個戰事。
(德)卡爾·赫弗里希 ·軍事史 ·5.2萬字
使用了大開本全彩印刷的方式展現武器的細節,讓讀者可以把每個細節都能看清楚,讓讀者能夠了解每種武器,從而更清楚武器的種類和性能,以及研發歷史。大開本全彩對書的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書中的武器精中選“精”,武器圖片進行了大量的篩選,從中選出最能展現武器風采的圖片。作為系列叢書,本系列延續了“世界武器鑒賞系列”的部分特點,在開本、武器選擇、圖片質量、裝幀設計、文字描述等方面進行了全新優化,彌補了市場上同類書,開本小、武器少、裝幀差等缺點,力求讓讀者買的放心,值得收藏,送孩子顯檔次。
《深度軍事》編委會編著 ·武器裝備 ·42.5萬字
《海戰事典005:二戰德國的巡洋作戰》選取了“巡洋作戰”這樣一個異常精彩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對大西洋海戰這場世界戰爭史上歷時最長、戰況最復雜的海戰進行了精華回顧,全面追溯了“巡洋作戰”這種遠程破襲作戰的誕生背景、起源、經過和最終破產,包括“北方出巡作戰”、柏林作戰、萊茵作戰、雷霆-瑟布魯斯行動等內容。本書絕非單純枯燥的史料堆砌,作者筆調輕松、風趣,尤擅旁征博引,使這段徒勞卻輝煌的歲月充滿了魅力又耐人回味。
查攸吟 ·軍事史 ·14.5萬字
《東進》從東線戰事爆發首日,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先后講述了發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寧格勒、羅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戰斗。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戰爭畫面:既有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也有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這兩方面的結合構成了有血有肉的歷史傳奇。書中也不乏一些細節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現、弗拉索夫的被俘、藍色行動的泄密、對阿斯特拉罕的偵察等等,即便對東線戰事了如指掌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總總的人物,詳盡地展現了東線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是戰爭史研究中難得的佳作。
(德)保羅·卡雷爾 ·世界軍事 ·50.4萬字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乃至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登陸作戰,它的成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參與登陸作戰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波蘭、法國等多國部隊,他們與嚴陣以待的德軍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殊死搏斗。本書從英美兩國艱難確立作戰計劃講起,獨辟蹊徑地剖析了上述六國所面臨的不同處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緊張的戰斗場面,本書還將諾曼底登陸的幕后全面、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英)約翰·基根 ·軍事史 ·24.9萬字
“太平洋戰爭”系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同盟國的美、英等國,于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至敗亡的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斗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還原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見解。書中戰爭場面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出;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本書系“太平洋戰爭”系列第七部《鉗形攻勢》,主要敘述了馬紹爾群島戰役、突襲特魯克、英帕爾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等內容。
青梅煮酒 ·軍事史 ·5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